10歲孩說「爸媽不配擁有我這麼好的兒子」,給孩子更好的教育還要被扎心!

橙媽說

前幾天微博上的「十歲小侄子」火了,家長們都炸了鍋,一個十歲的小男孩,狠准穩地直戳雞血教育下普通家庭的悲哀,用一句話總結就是:「我努力我優秀,是為了自己能早日脫離無能無知的原生家庭」。

一個對自己家庭分析的一針見血,對人生道路規劃的極其清楚的孩子,身上完全看不到童真和感性,讓不少網友覺得「冷汗直冒」。但我覺得,當我們竭力給孩子更上層的教育環境,有這樣想法的孩子還有很多,而且會越來越多。

正如電影《大護法》里說的:「你只是聽到一個小孩子這樣說話,很不習慣罷了。」作為家長,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好好反思呢?

這位網友的十歲小侄子的生活,是北上廣普通家庭的雞血孩子縮影:

學奧數、鋼琴、圍棋、輪滑;

注重英語能力,學習成績也努力;

去不了5萬塊的出國夏令營,同班同學都在用iPhone7;......

這個「完美孩子」,只是說出了許多孩子不可說的心裡話。

有人說這樣的孩子智商高但太現實太自私,也有人說完全是父母自私的結果,作為媽媽,我的想法更多是自責和心疼:連父母都只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那誰來關心孩子飛得累不累?

從客觀層面來講, 這個孩子的想法沒有一處錯誤,甚至比許多大人更深思熟慮和自律:

學英語是為了以後能出國留學,離開家裡;

學圍棋是為了鍛煉自己大腦,因為父母智商有限;

打籃球是為了增強體魄,讓身高突破家庭基因的束縛;

這恰好反應了孩子生活中的問題:待在家裡有點壓抑,父母很操心但是不了解他的感受,家裡條件比同學差,心裡有點自卑......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的熱帖「月薪三萬撐不起孩子的暑假」,北上廣的普通家庭,給孩子投入的教育成本甚至超過了父母的經濟實力,這種新型的溺愛是一顆定時炸彈,可能永遠埋在父母與孩子之間,也可能像「十歲小侄子」這樣被引爆。

父母砸錢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沒有錯,但這也意味著孩子是交際對象是更上層的階級,不同階級不只是物質水平有差異,精神追求的差異也很大,從這個層面上來講,這個十歲的孩子已經在做跨越階層的準備了,他知道「買吃的不如省錢買無人機」,他知道光靠聰明還不夠,要從體能到思維上都徹底蛻變,在同齡人最多知道抱怨父母的時候,他已經認清雞血教育的本質了。

沒錯,雞血的家長就是想孩子通過教育跨越階級,而這位孩子的父母自身的的物質、精神追求還在原地踏步,才產生了孩子「冷血又功利」的表現。

連孩子都明白跨越階層有多複雜,家長還能只會算筆賬然後忍痛砸錢嗎?

02

小侄子的表述,既對雞血家庭的問題一針見血,也戳中了二胎家庭最矛盾的點:生二胎是想給老大更多的愛,但家長自以為的二胎好處,很多時候是種心理安慰。說白了,孩子是自己生的,想法和決定權從來都是家長的,「給孩子生個弟弟妹妹作伴」,妥妥的就是自我犧牲式的道德綁架啊。

小侄子說最怕爸媽說「都是為你好,你怎麼就這麼不懂事呢?」「父母不容易,你必須爭氣,必須聽話」這類話,這句萬能的道德綁架公式就是是:我的所作所為,這都是為你好,那麼你不能抱怨,必須服從。面對二胎問題,也許小侄子的父母也聽了他的意見,卻只能用「給你更多的愛,讓你多個親人」來安撫,殊不知孩子心裡已從家裡的經濟條件到父母的教育方式衡量了一番,固然不是只有土豪才配生二胎,但對第一胎都採用不正確的教養方式,盲目二胎絕對是對兩個孩子的不負責。

連孩子都知道二胎問題和家長的道德綁架,家長還能只會說「我這是為你好」嗎?

03

有人判定這位小男孩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也有老師評價:「我希望有這樣的學生,但是我不想有這樣的孩子」,仔細想想,你無法反駁小侄子的觀點,但是從他身上看不到感性和童真,甚至顯得很功利和自負。橙媽之前寫過一位12歲高考620分的少女,其中分析了兒童早慧中的情商缺失問題,孩子本是一張白紙,變成怎樣的圖畫,都來自父母的塗鴉。

對於他的家庭,很顯然家長忽略了情商和愛的教育:

"討厭他爸和別人炫耀他把圍棋下的多好」

「要求他在大人面前要嘴甜,他說他不喜歡被人看耍猴一樣看著他。」

「愛就是朋友圈曬他的成績,曬他吃飯照片嗎,也沒問他願意不願意。」

上述情況眼熟嗎?之所以認為小侄子這樣的想法不是個例,因為我們下意識的虛榮心早被孩子看穿,老一輩那種獻寶式的誇獎、表演仍未滅絕,因為父母老是覺得孩子是屬於自己的,忽視了最重要的一點:孩子也有獨立的人格。

情商教育,首先是尊重孩子的自尊,即使是不會說話的小寶寶,也要把TA當成獨立存在的個體,培養孩子「嘴甜」是誤,教會孩子禮貌和得體才是情商必修課。家長的功利心和自私耳濡目染給孩子,家長的專治手段壓迫著孩子,不把孩子培養成「白眼狼」才奇怪呢。

當懂自尊懂謙遜的孩子被扭曲,家長還在抱怨這是「白眼狼」嗎?

04

在十歲小侄子身上,我看到了自己作為家長的迷失盲目,也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誰沒有過埋怨父母的瞬間呢,在未成年時期,被脅迫就範僅是因為孩子還沒有能力和家長抗衡,這些不滿很大程度上會塑造孩子以後的個性,下一代的下下一代,將繼續活在家長專制的影子里。

十歲的小男孩,智商超出同齡人,能從家長的問題中理性分析「逃離原生家庭」的可行道路,而大多數孩子沒有足夠成熟的心智看透這一切,可能會抱怨、叛逆、沒主見甚至自閉,不要小瞧了孩子童年的陰影,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不想身上帶著父母的影子的原因。

「我都是是為你好」,從另一面看這句話,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正當的表達方式,也都是出於愛。在雞血環境下,家長捨得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真的只是單純想讓孩子以後過的比別人幸福些,沒有那麼多真的想孩子報答自己的家長,他們只是沒能追上孩子已經進步的思想。

韓劇《請回答1988》里的爸爸說:「爸爸也不是出生開始就是爸爸啊,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我想,家長是時候「露怯」了,承認自己的不足和無知不會減少你的威嚴,民主且與時俱進的父母,才是孩子暗中崇拜追逐的對象。正是因為我們被否認過、無力抗爭過,我們更要將心聲大方的表露給孩子,你的小小孩,真的只是想要你的理解和支持。

正因為大人知道天真拯救不了現實,感性改變不了理智,所以想通過現實的手段給孩子更好的出路,這有些殘忍,而這些自以為是又飽含深情的愛,才是最無價的。別忽視了最無價的情感成本,像個孩子一樣,笨拙地學習互相理解又何妨?

(歡迎關注公眾號:甜橙計劃; 更多有料的幼兒教育文章盡在此處)


推薦閱讀:

《戰狼2》的家庭教育反思
刀爸會客室 No.1 | 給男人多點耐心,他會慢慢長成一個父親該有的樣子
成年人可以從小孩身上學到什麼?
入園後,還有比分離焦慮更鬧心的事!很多孩子都中招了

TAG:幼儿教育 | 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