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部電影讓我在深夜裡痛哭

我是雷斯林,之前有個同名的微信賬號,後來封了,做了一個新的。

如果你們看過我封號之前的文章,看得比較多的話,可能會知道。

我是帶著點厭世情緒的。

倒不是說我想自殺,我想輕生什麼的,而是我很討厭太複雜的人類社會,我覺得這個商業的世界正在把一切東西異化,給我們洗腦。

有一部叫做《Margin Call》的電影,男主角Sam是個收入頗豐的股票經紀人,當他被問道「為什麼你賺這麼多錢還不夠」時,他很自然地說道:「因為我真的很缺錢啊。要交很多房子的房產稅,老婆要大購物,孩子要上私立學校」

但其實你摸著良心想想,其實你的快樂並沒有因為財富的增加而變多,反而因為財富的增加而不得不做很多不願意去做的事情,變得更加不自由。

在這樣的思考中,我們有了伍德斯托克音樂節。

如果你們還不知道伍德斯托克音樂節是什麼,我建議你們可以去了解一下,莫里斯·迪克斯坦在那本著名的《伊甸園之門》中這樣說:

只有一次,音樂拯救了世界, 那就是伍德斯托克。

60年代晚期,全美國的對越南戰爭的反思非常強烈,年輕人有足夠的見解卻一直得不到主流發聲渠道的重視,去表達他們對性解放,同性戀,世界和平,人人平等的渴望,以及渴望自由的訴求。

他們認為俗世所看重的那些金錢權力並沒有那麼吸引人,反而是理想世界,一個夢要更為有趣一些。

奈何夢無法長久,也難以在世俗中互相傾訴。所以69年8月份,四十萬年輕人趁著這次機會,以音樂的名義,聚集在了伍德斯托克這個小鎮上。

他們發瘋般地跟著音樂喊叫。

破壞掉一切代表禁忌和束縛的東西,比如說門票或是鐵柵欄

長發束帶,穿著喇叭褲或襤褸的襯衫,或是脫掉所有衣服

所有人都不分身份,不分種族,甚至不分性別地抱在一起。

他們說這個世界本來就荒誕,我們所有人最終都會死去。

那為什麼要按照大人說的那些遊戲規則走?

為什麼要奮鬥,為什麼要賺錢升職買房子

為什麼要去侵略別的國家,又為什麼要做本來就不屬於我的夢的美國夢

我們暫時不想考慮那些有的沒的,也不想考慮那些大車子大房子,精緻世界裡的精緻生活。

我們為什麼要房子忙完忙車子,車子忙完忙孩子,直到讓現代社會把我們身上最後一點點價值榨取乾淨,為什麼要做那些大人,那些國家給我們安上的夢?

現代商品社會的一切幾乎都以變富有為最終的吸引力,賺錢是為了消費,消費是為了賺錢,那我們最後都被他們用金錢和權力變成實驗室里不斷奔跑的小白鼠,為了變富有不斷奔波著。

那我可不可以選擇不去選擇,可不可以選擇不要變富有?

我們現在想要的就只有三天的完全自由。

這群年輕人正處在一生中最自由的階段。剛剛脫離幼稚,對世界有了初步的認知,但又涉世未深,沒有被社會中的條條框框,方方面面洗腦,保持著自己活在世界上的初心。相信沒有誰生下來想著的就是「我是為了賺很多錢才活著」或者是「我是要實現我的美國夢」活著。每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都是因為好奇,為了看到更多有趣的東西才生活長大。

正好那會兒美國正在發起有關自由的運動,他們中的許多也逐漸在運動中明白,

只有一無所有的人才有可能真正自由。

因為無論我們擁有什麼,即使只是一隻寵物,一個職業,一個身份,一個鐐銬都要為之負責。而正是這些身份構成了我們生而為人的意義,但這些身份同時也將我們釘死在烏托邦之外,用名為傳統的牆將我們隔絕在自由之外。

所以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空間里,反主流,反消費主義,提倡創造性,重新喚起我們的好奇心,並且讓我們和現實里的身份絕緣,帶來真正的自由。

當然絕大多數人是受不了這個的,但有人能。

推薦一下這個電影,《into the wild》。

說一個家境優渥,學業優秀的帥哥,在大學畢業之後,因為成績非常好,本可以去哈佛法學院繼續深造,或是去找工作,找到一份非常好的工作。

但他沒有,他厭惡人類文明給他套上的一切外皮,厭惡我剛剛說到的所有讓他不自由的標籤,他什麼都不想要。

所以他丟掉了只能在人造文明地區爬行的工業產物——汽車,扔掉了自己千辛萬苦才得到的名牌大學畢業證明,甚至把自己所有24000美元存款捐給社會福利機構,燒掉現代文明社會最有權威性,每個人心心念念的鈔票,一共500美元,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對於為什麼要燒掉鈔票,他這麼說:

他從此走上了前往真正自由的路。

他沒有和父母打任何一聲招呼,因為他根本不在乎親情的羈絆,對於一直和他關係很好的妹妹他也一聲招呼都不打。他甚至改掉了自己的名字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改成了Alex Supertraveller。

真正的自由就是和自己曾經有的一切身份,一切關係,包括你的父母,朋友,同事,身份告別,就這一點來說,這世上99%的人就承擔不了也做不到。

事實上,對於出走,他是做好了心理準備的,他根本不在乎任何有關享樂的東西,

在加利福尼亞的海浪里,他又一次堅定了他所追尋的自我存在的真正涵義,他需要在此生衡量自己一次,哪怕一次,就足夠了。當然,海邊的浪還不夠具有危險性,他選擇了漂流.在科羅拉多大峽谷漂游。

在那個利欲熏心的皮划艇管理處的工作人員告知他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得等上12年才能申請上一個漂流的資格,要麼就交2000美元.好不容易擺脫了文明社會不過想去激流里劃一趟船,居然也有如此荒唐的交易。

去他的交易,去他的規則,去他的頭盔,他居然在沒有頭盔沒有任何漂流經驗的情況下漂了很久.確實,要有不怕死的精神,才能在蠻荒自然中倖存,我想他是在一次次培養,不,是重拾一種適應自然的能力,那個文明人類早已退化的能力.於是他便乘著那小獨木舟一直漂游南下,甚至穿過morelos大壩的泄洪溝進入墨西哥 。

然後在墨西哥,當他發現自己從美國到墨西哥,依然沒有逃脫人類的文明社會,他找到了自己的願望——去阿拉斯加,到荒野中去。

事實上,雖然他對人類社會沒有留戀,但他並不憎恨人類,反而總是與人為善,用最大的善意鼓舞,對待自己碰到的每一個人。

比如他會把自己的理想和過來向他搭訕的16歲姑娘分享,他會告訴那個姑娘有關書里的知識,一起散步一起約會。

後來這個漂亮姑娘私下裡找他,主動要和她睡覺。

他拒絕了,他要去阿拉斯加。

比如他會鼓勵已經覺得自己老了的老人相信自己,鼓勵他多出去看看,帶他爬山,告訴他,人必須要靠體驗新事物保持活力。

最後這個80歲的老爺爺徹底喜歡上這個小夥子,想收養他做孫子。

他不願意,他要去阿拉斯加。

幾乎所有人都喜歡他,都希望他能留下來,都給了他也喜歡也需要的溫暖。

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去了阿拉斯加。

因為那是他骨子裡最渴望的東西:

自由和冒險。

事實上他剛到阿拉斯加的時候,眼神里迸射出的光,是我在一個人類眼睛裡能看到最有活力的光。

一個沒有野外生存經驗的年輕人,獨自一人,去冰天雪地,遠比中國東北最冷的地方還要冷得多的地方進行完全無人的野外生存。

答案如何,相信我們心裡都有數。

雖然他熬過了最難熬的冬天,熬過了春天,但最後還是在夏天因為食物短缺,誤食有毒的果子,最後餓死在了阿拉斯加。

死前他寫道: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之後他落淚,他擦拭身體,他穿戴好衣服,他鑽進他媽媽親手縫製的睡袋。

然後靜靜躺下,用最後的力氣開始回憶過去的一切。

然後死去,死前在巴士里留下了最後一個告示牌。

最關鍵的是,這電影不是虛構的,而是有原型的,真的有這麼個人。這是後來發現的他獨自在阿拉斯加生存時的自拍。

看了兩遍。

哭了很久。

我也曾不止一次有過和男主差不多的想法,滿腦子都是

「我想那麼年輕、乾淨 那麼寂寞地生活著 直到自己可以毫無防備的突然失蹤在馬路上的那一天」

但被人勸住了。

所以在男主最後飢不擇食,吃錯東西,大罵大哭卻沒有任何迴音的時候,滿腦子都是當時老師勸我的一句話:

"人類社會是最骯髒最浮躁的。

但你逃去大自然,大自然也不會接納你。

它那裡只有永遠不變的冷酷。"

甚至於棕熊看到你,眼睛裡都不是嗜血,也不是憤怒,而是深深的冷漠。

很難去評價他的做法。

你說他不負責任吧,他追求的就是純粹的自由,就是不負責任,就是和世界的一切,包括金錢,親情,名譽斷絕關係。

你說他是孩子的任性吧,他確實做了我想做不敢做的事情。

所以最後有人給電影最後加了一張圖,圖上寫

最後用電影的插曲結束今天的推送吧。

《Society》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h0339r6wh29/h0339r6wh29.html

society, you』re a crazy breed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society, crazy indeed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society, have mercy on me

I hope you』re not angry if I disagree

society, crazy indeed

I hope you』re not lonely without me

碌碌俗世,光怪陸離。

我希望沒了我你不會覺得孤單。

-END-

本文作者雷斯林,來自我自己的新微信公眾號「為你寫一個故事」,歡迎關注。

轉載請保留上面一行字和banner。


推薦閱讀:

一開始就告訴你誰是兇手,這部懸疑電影仍讓人驚心不已!
豆瓣評分9.5的神劇,我不說你一定不會點進去看
關於電影八面埋伏里一些類似穿幫或者有深刻寓意的鏡頭?
作為一個小影迷,寫給五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告白

TAG:电影 | 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