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了一些彎路......——來自倫敦工運的證據
人未必總是理性,他/她可能走上彎路而不自知。這時,需要一隻強有力的大手把他/她驚醒,讓他/她清楚安於現狀沒有好處。然後,人才會去摸索去試錯,最後找到一條更好的路。Larcom、Rauch和Willems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即將刊出的研究發現:2014年倫敦地鐵大罷工後,上班族通勤選擇的線路比罷工之前更有效。
圖1 早上7點-10點,倫敦各地鐵站入閘人數圖
2014年2月的罷工導致倫敦市271個地鐵站中的170個關閉,大家只能摸索新路線。為了檢驗開頭提到的理論,作者從交通局拿到了1-2月倫敦市所有地鐵卡的進出閘記錄。每張地鐵卡有唯一的編號,但無法對應到個人身份。文章定義每張卡的「常用起點」為罷工前一個月,早上7-10點入閘次數最多的站。「常用終點站」同理,對應下午4-7點。
圖2 下午4點-7點,倫敦各地鐵站入閘人數圖
統計分析發現:相比罷工之前,罷工之後,大家的「常用起點」和「常用終點」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那麼,這是不是因為大家選擇了更有效的線路呢?答案是肯定的。利用地鐵卡的進出閘記錄,文章發現罷工之後,大家在地鐵站停留的時間平均減少了3分鐘。考慮到已有文獻發現通勤時間減少,可以帶來幸福感的極大提升。這一效應不可小覷[1]。
那麼,為什麼之前大家會選擇無效的線路呢?有兩個原因:一是示意圖不準;二是各線路車速不同。示意圖不準,指的是地鐵示意圖為了美觀等因素,把站點之間距離畫得和實際距離不一致,導致大家選擇看起來很近,實際上很遠的線路;此外,倫敦各地鐵線車速有很大的差別,有的線路非常慢,時速僅15公里,有的線路則達到50公里每小時。
圖3 罷工前後,人們在地鐵停留時間的變化。Treat指「常用起點」或「常用終點」遭受罷工影響的人;Control指「常用起點」或「常用終點」不受罷工影響的人
文章發現:那些「常用起點」或「常用終點」所在的站,地圖扭曲程度更大的人,罷工之後更換起點終點的概率更大,節約的時間也更多;乘坐線路車速越慢,這個人在罷工之後也更有可能改換線路,節約時間。結合前面的發現,可以得出:倫敦市大罷工導致很多人重新審視日常,找到了更有效的線路[2]。這是好事,時間值得珍惜,每一秒都彌足珍貴。
[1] 請見Ahlfeldt, G. M., Redding, S. J., Sturm, D. M., & Wolf, N. (2015). The economics of density: Evidence from the Berlin Wall. Econometrica, 83(6), 2127-2189.
[2] 一個可能的偏誤是許多人在罷工之後不坐地鐵上班了。作者發現確實如此,不過,這反而是加強了原文的結論——這些人發現了比地鐵更好的上班方法。
參考文獻:Larcom, S., Rauch, F., & Willems, T. The benefits of forced experimentation: striking evidence from the London Underground network. Forthcoming,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推薦閱讀:
※制度經濟學祖師爺告訴你為什麼女人雙11愛買衣服和化妝品!
※高情商的人,是如何hold住一夜暴富的
※互聯網商業的本質是什麼?
※為什麼人類每年需要經濟增長?
※如何評價「擁有 1000 萬刀就可以一輩子吃喝不愁」(只要過得不是極度奢侈)這種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