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想讓你認識她。
大家好,我叫胡利華,是三節課產品課程的課程運營,即為付費學員提供相應的課程服務,幫助其更好地學習課程內容。今天距離我來到三節課快6個月了。
之前我是在一家傳統旅行社實習,每天過的是到點下班按點吃飯的日子。我對那時候的生活感到不滿。有一天,我在三節課公眾號看到招聘帖,於是就投了簡歷。接到面試電話的那天,我就義無反顧辭職了,第二天參加面試,通過。現在想來,佩服那時候自己的勇氣和魄力,如果沒有勇敢邁出那一步的話,我和三節課之間,就沒有這麼多的故事了。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三節課的課程運營,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班主任」究竟是做什麼的,以及在這其中我遇到了哪些問題,解決辦法是什麼。這是三節課第一次對外披露班主任這個崗位,我有一些壓力,但是仍舊希望可以傳遞更多有用的信息。
一、三節課的班主任是一群什麼人?
上過三節課魔鬼訓練營的人,對班主任這個稱號肯定很熟悉——據說,他們是三節課食物鏈最頂端的人,背後有上千個男人女人,且隨時可以把三節課聯合創始人布棉老師踢出群。
這樣來講,可能有點抽象,所以今天我們具體來看看班主任到底是一群什麼人。
三節課目前兩門主打的課程是互聯網產品經理和互聯網運營課程。這些課程又分為魔鬼訓練營和自學班,而這個魔鬼訓練營的「服務」就是由班主任、助教和老師共同帶來的。這些服務主要包括:班主任帶班、助教批改、老師班會點評。在這其中,班主任起到的是協調管理的作用,即管理班級群(學員關懷、群運營)和協調各項資源(助教、老師、同學資源)。
接下來,我將分別從學員關懷、群運營和協調各項資源這三個角度展開,講一講自己是如何更好地來處理班主任這個角色的。
1. 學員關懷
學員關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戶回訪,這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什麼要進行學員關懷?目的主要有兩個:
一是了解學員的學習情況,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推進班級進程;
二是得到用戶反饋的一手數據,促進課程的改進和產品的迭代。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哪些同學會收到關懷呢?在實際工作中,我需要從以下不同的維度,來配合不同的用戶回訪的方法來進行學員關懷。
1.1 從用戶分層來看
根據不同學員群的特徵,我們一般會把用戶分為五層,這些分層是按照作業的情況來劃分的,這裡值得一提的是,作業是三節課課程的一個側重點,因為我們認為,輸出的過程中會學到更多,只有輸入沒有輸出的話,學習效果是會大打折扣的。
這裡我們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來進行用戶分層:
頂層用戶:學習能力和自驅力都很強,有強烈的學習意願和動力,不用別人催促,就能自己有所產出,作業完成率在85%以上,優秀率較高;
第二層:學習熱情較高,學習能力較高,作業完成率在70%~85%,有優秀作業;
第三層:有一定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作業完成率在50%~70%,無優秀作業;
第四層: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一般,作業完成率在30%~50%,無優秀作業;
第五層:學習熱情消沉,作業完成率在30%以下。
在這一步驟完成後,我們其實是獲得了不同類型的學員。在這個基礎上,對於不同的用戶,則有著不同的刺激手段:
- 對於第一層用戶,在整個過程中,我們一般是不太關注的,因為這些是學習動力強又有能力學的人,過度地參與可能反而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比如可能會影響到個人的學習計劃等。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出現異常情況的時候,及時進行適當的提醒,傳遞出想法即可;
- 對於第二層用戶,我們的關懷重點就是提醒迭代(迭代,即根據助教的批改,在原有的作業上進行補充和修改),促進他們向第一層轉化;
- 對於第三層用戶,我們的關懷重點是促進迭代,主要採取的方式是鼓勵,告訴同學哪些作業做的不錯,可以根據助教的批改有針對性去修改之後評優。為了知道自己作業的一手數據,我們也會鼓勵同學主動多和助教溝通,尋求指導;
- 對於第四層用戶,我們則希望幫助他們提高作業完成率,堅持產出,在保證產出的基礎上爭取優秀。具體到做法,我們一般會首先了解同學作業完成少的原因,然後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建議。比如有些同學工作忙沒辦法完成全部作業,完成所有作業的要求會壓制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時候我們可能會建議他能選擇性寫作業,這樣一來既減小了同學的心理壓力,又提高了整體的作業產出;
- 對於第五層的用戶,我們一般也會鼓勵他們選擇性產出,挑選對目前的自己更有幫助的作業來做,我們相信有產出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收穫。
綜合來看,用戶分層的方法對於用戶特點抓的還是比較準確的,用戶關懷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1.2 從課程周期來看
結合這張圖片,可以看到,從建群開始,班主任的服務周期就開始了,按進度來說,我們的服務周期多數是2個月。而在服務期中,學員們的學習狀態和學習動力,則是隨著時間的延伸,一直不斷變化的。
開始的一兩周中,學員們的學習動力是很足的,這時候大家通常都做好了計劃,懷著從新開始努力學好的決心,投入到課程和作業中。事實證明,第一周的作業提交率往往是最高的。
第一周,班主任的主要任務是進行用戶回訪,主要針對的是沒交作業的用戶,因為第一周沒有作業數據,很難歸納用戶特徵,而「沒做作業」是我們這時候唯一可以抓住的用戶特點。
從第二周第三周開始,用戶數據有了一定的積累,這時候我們要著重關懷有以下特點的用戶:作業完成率還不錯,但是優秀率不是很高。這點和我前面提到的用戶分層這一塊也是對應的。在這個節點進行用戶回訪,主要是因為這段時間是同學心理建設的一個關鍵點,作業做了不少,卻沒有評優,導致個人的作業優秀率較低,是可能會打擊學員學習動力和意志的一個潛在因素,且如果這個節點再後延的話,比如到了第四周第五周,學員消極心態隨著學習情況的延伸加重的話,再往回拉就比較難了,這對於學員的成長來講也是很不好的。
三周之後的時間,則可以根據作業情況進行回訪。
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張我實際進行用戶回訪的部分結果的記錄:
綜合來看,這兩種維度是同時進行的,也就是在整個服務周期中,需要同時結合用戶分層和課程周期,對學員進行服務的。每周周一,都需要根據上周的數據整理出本周的回訪名單,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進行用戶回訪。通過用戶分層和周期性劃分,能根據用戶特點細化用戶群體,從而根據群體特點,實施更有針對性的刺激手段。
2. 群運營
三節課聯合創始人黃有璨在《運營之光1.0》中曾經說過,社群的運營是比較獨特的,並給出了社群成長的幾個關鍵節點:
- 創建和初始化
- 信任感與價值確立
- 去中心化,成員之間關係的構建
- 自生長
而在微信學員群的運營中,這些節點都是確確實實有體現的。下面的內容,我會以這幾個關鍵節點為依據,來展開講述。
2.1 創建和初始化
進入到微信群的用戶,都是我們的付費用戶,他們是有共同的目的和預期的,這個預期和目的決定了群的基調:以產品學習交流為導向。在群成立的初期,我們會給予一定的引導(如群規定),對群的任務和性質進行界定和強化。
這段時間我們做的主要有:群規定確立,群氛圍活躍。
群規定的確立這點應該都明白,不過多闡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詞句的編排,確定在傳遞到規定的同時又不會影響到學員的心情。
群氛圍的活躍,引導大家參與進來,這裡主要是通過一些周期性的小活動來持續進行維繫的,比如學長分享、學員分享等。對此,我們根據課程內容,預先制定了供學長或者學員分享時可參考的主題,如果在實際分享中,分享者有更擅長的且樂於分享的主題,我們是非常鼓勵其進行輸出的: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建群開始的前三周里,對於群消息的推送需要提前一天,並在文案中突出強調活動時間,因為前三周的時間是用戶習慣養成的關鍵時間,而且這段時間大家對群內消息的關注度是最高的。
如果這段時間的工作做好了,那麼群內的學員就會積极參与進來且形成依賴。之後如果活動取消,或者沒有及時在特定的時間點進行推送,就會有人問: 「誒?今天群內沒有分享嗎?」
2.2 信任感與價值確立
三節課聯合創始人黃有璨在《運營之光1.0》這本書中還提到:
在最初加入一個群時,用戶是秉持一種觀望態度的。打破這種被動的觀望心態,使用戶真正參與到群活動中並不容易,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的群開始活躍,但是最終卻走向死亡。
在我看來,群開始的活躍其實是處於表層的試探階段,這時候傳遞的內容(如群成員之間的自我介紹,關於工作的探討和吐槽)可能並不是多麼有質量。想要提高傳遞的內容質量,關鍵點在於正確地引導,提升一個社群的長期價值和活躍,需要群成員對於群價值的認同,也就是說,在群和人之間建立關係。
那麼該如何建立共同的價值來贏得學員的信任感呢?在實際操作中,我主要是以課程學習為主要基調來推動調節群氛圍,傳遞學習乾貨,使其成為一份交流平台。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上,主要是這樣進行的:
為了形成以學習為主的群氛圍,在關鍵的階段實行禁言政策,制定群規,嚴禁一切形式的大規模閑聊和刷水;每周組織優秀學員分享,提供群內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可見其他同學的優秀作業案例,以此來找差距,規範自己的思路和思考方式;群內拋熱點話題引導大家討論,營造氛圍。這樣一來,群就成為了同學們的第二學習陣地。
總而言之,當用戶感覺他們真的能從群里學到東西的時候,他們就會在心理上跟群產生關係,從觀望態度變成認同。此外經過這段時間的工作,我發現好多用戶是「沉默"的,他們會關注群消息,聽群分享,但是不會在群內發言。針對這部分用戶來說,用戶回訪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撬動了他們,繼而能進一步提高整個群的活躍度。
2.3 去中心化,成員之間的關係構建
以班主任老師單點輻射的群關係網打通效率低,覆蓋面小。而我們希望的關係,是更加親近和細顆粒度的。一個班期人數多,班主任是不能全部顧及到的。目前我們的方式有,學員分組學習,助教自發分組輔導,地區學習群的建立(以上方式並不同時存在於所有的課程),使得群成員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打破了單一中心點的方式。
說到這裡,有一點感觸比較深,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某次和一個來面基的產品課同學一起吃飯,談話間發現,好多他熟悉的同學,我卻只知道微信昵稱。他跟我建議,應該及時了解到同學的需求,因為有同學私下有交流,作業不做是因為找不到切入點,並不是不想做。而用戶回訪得到的結果反饋,大多數人的說法是工作忙沒時間,跟我說不會做找不到頭緒的人幾乎沒有。這反映出一個問題,其實私底下我們的同學是有溝通需要的,而且對於他們來說,學員之間的溝通成本會更低,他們會更有的聊。如何引導用戶說真話,是一個需要真誠也需要技巧的過程。
2.4 群的自生長
這是群運營最理想的狀態,一般情況下是很難達到的。這需要大量的ugc內容來支持,但是目前,這個階段是我們的群所達不到的。所以在這裡就不贅述了。
3. 協調資源
其實我是一個不太願意麻煩別人的人,而協調資源,就是需要「麻煩別人」。之前這是我比較難突破的一個點。帶我的產品課程負責人范范跟我說,你現在相當於是產品項目的負責人,助教,老師都是你的資源,你可以根據班級情況和需要給大家分配任務。
之後我開始試著去把自己的位置擺正,從一個「負責人」的立場思考問題。心態的轉變帶來了視野的變化,進而又帶來了行動的改變。比如,現在每次開新班之前,會考慮本次班期大約可以招多少人,需要多少個助教,我需要準備什麼,需要老師配合做什麼等問題。
在班期進行中的時候,我需要跟學員和老師確定班級活動(如班會點評,優秀學員分享)講稿,確保活動順利進行。
做這份工作越久,越感覺到宏觀看事情的眼光多重要。用戶回訪和群管理更偏向於基礎,是需要注重細節的,但是後來就會發現,僅僅看到眼前的事情是不夠的,就算是最基礎的班主任的工作,也需要統籌,需要全面考慮。
二、與用戶打交道這麼久,有幾點感受頗深
1. 與用戶打交道要降低溝通的門檻和對溝通的預期
先來看一個我在工作初期用戶回訪時遇到的事情。情況是一位同學幾周沒有做作業,跟他聊天的時候想體現一下嚴厲,開始沒有使用禮貌問候語,也沒有使用表情,結果被用戶投訴。這裡插一句,在跟相對陌生的人交流的時候,有一些語氣詞,如「啦」,「噠」,」哦「之類,還有發表情是可以柔和交談氛圍的。當時很委屈,不明白到底是哪裡出錯了,這種聊天基調在和別人交流的時候是沒有問題的,為什麼在這位同學身上就行不通,而且造成了這樣的誤解?
事後反思,其實一開始我和用戶溝通的起點太高了。總結來說,人與人之間溝通不外乎遵循這個過程:打招呼-認識-相處-熟悉。我在與用戶的交流中直接跳過了前邊兩步甚至三步,導致遵循這個模式的用戶一時接受不了。在這個過程中我還忽略了一個事實,每個用戶也是不同的。可能遇到比較開朗的用戶,我們一拍即合,從比較高的溝通起點來聊,且聊的很開心,但是遇到比較嚴肅認真的用戶,我的這種表達方式在他看來就是粗魯的。
總結來說,跟用戶打交道,需要遵從先共性後個性的原則。開始禮貌謹慎的交流,是對對方性格等方面的一個初步探索,建立在雙方了解基礎上的適合彼此的個性表達才是最穩妥的。
2. 學會傾聽,學會表達
上文我有提到過,在交流中引導學員並不是很簡單,但是想要做好的話也並不是無跡可尋。在與用戶打交道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兩點:傾聽和理解,從中找到用戶的核心訴求點,進而可以更直接地解決問題。
首先,我們先來談談什麼是傾聽。傾聽,即傾聽用戶需要,從言語中找到用戶的核心訴求。下面我列舉兩個工作中的實例,或許你可以有更深的理解。
案例一 :
有一天晚上,一位學員就和助教產生分歧的事情和我溝通,通過對話,我明白了事情發生的經過,且可以明顯看出學員有情緒。他質疑說這個問題助教是不是批改錯了,因為他看到優秀作業也是跟他的一樣做的;之後他又跟我建議說,能不能拓寬作業評選的維度,比如看學員在作業上花費的時間和用心程度。
- 用戶情況:沒有評優,質疑助教,建議增加做作業時間的評選維度,有明顯抱怨情緒
- 訴求點:想評優
- 猜想: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做作業,但是沒有做到優秀,自信心受挫,轉移到別人身上就成了抱怨
- 措施:鼓勵,跟助教進一步溝通
- 解決問題的核心:從與用戶的談話中找到核心訴求點
案例二:
如果一個學員反饋說,工作忙沒時間做作業,也不想轉到無服務班,能不能跟在服務班只看視頻不做作業。
- 用戶情況:時間少,沒時間做作業
- 核心訴求:不做作業
- 矛盾:時間和作業之間的矛盾
- 解決方法:可以告訴用戶,挑選性做對自己有幫助的作業,不至於讓班級數據太難看
- 解決問題的核心點:處理矛盾的方法並不是消除矛盾,還可以弱化矛盾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什麼叫做理解。理解,即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記得以前看過一句話,沒有同理心怎麼做產品,又怎麼會做得好運營?對這句話很認同,但是真的做起來是會有一定難度的。開始的時候曾經被一個問題困擾,這個問題可能也是跟用戶打交道的同行們共同面對的問題:如果在非工作時間,被工作干涉,該怎麼做?
講一件剛開始接觸這份工作的時候遇到的事情。晚上十點多,有用戶問我一個關於開營儀式的問題,而這是一個通過爬樓翻一下記錄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也許有人會說自己遇到這種問題也會像上文提到的同學這麼做,因為群里通常信息過載嚴重,爬樓太麻煩。其實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每次群內活動都有設置關鍵詞打點,因此只要搜索關鍵詞就能搜到想要看的內容)。
當時給他的答覆大意是說,去群里搜索一下吧,自己可以解決的就去試著解決。我堅持認為這個問題沒必要回答,他一直強調如果我直接告訴他的話就不會浪費這麼多時間。最後的結果是雙方鬧的很不愉快。
跟同事講述了這件事情之後,被開導說,為什麼不試著理解一下他呢?面對這樣的情況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試想一下,他可能是一個加班到十點剛剛到家的人,因為工作中有短板所以很焦慮,於是報名課程,想得到提升,累了一天剛打開電腦,發現有問題不清楚,這時候你應該是他可以求助的唯一的人了。
這樣想來,我或許可以在第一次的時候直接告訴他需要的信息,然後告訴他,「這次就先告訴你了,以後這樣的問題可以自己動手解決哦。」我想這是我們雙方都比較能夠接受的處理方式。我也不用糾結他在非工作時間尋求幫助理直氣壯的態度,他也不會因為沒得到直接的回復而憋了一肚子氣。
所以說,跟用戶打交道,最壞的情況就是,把彼此放到對立的位置,跳出現在的線程看問題,通常會豁然開朗,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最近在看一本叫做《非暴力溝通》的書,這本書不錯,其中的有些方法是可以給我目前的工作提供指導的,比如說,學會傾聽對方的需要和適時表達自己的情緒。在最近的用戶回訪中,我實驗性地用到裡面的方法,結果,最近幾次和學員的談話很愉快。
三、這個崗位的成就感來自哪裡?
1. 學員和助教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份充滿了溫暖的工作。
每一次的新班期的開始都是一次新的期待,因為這意味著我又會遇到好多可愛的人。有好多學員會在班期結束之後都會發來長長的信息,向我們講述他在課程中的收穫和成長,表達感謝。也有好多人在拿到offer之後第一時間來告訴我說,班班,我找到產品工作啦,或者我轉崗成功啦。
在開營(即課程即將開始前帶領大家熟悉課程的一個小儀式)或者閉營的時候,作為班主任,我們總會提到一句話——我們更想跟大家成為朋友。這句話,每次說的時候都是真心的。開心的是,這句話並不是一句空話,學員面基,助教聯誼,各種活動讓我們從網路到線下,生活真正產生交集。在這個過程中認識了好多人,遇到了好多談得來的朋友,他們身上總有閃光點,提醒我我現在做的遠遠不夠。
2. 共事的人
你們見過老是被欺負的老闆嗎?在三節課,布棉老師(老布)經常會被強行加任務,默默做事沒有怨言;後顯慧老師(luke)是一個會幫實習生搬家,教學游泳的老闆;黃有璨(老黃)會被各種調侃,也會把寫了成段的話的《運營之光》,雙手送到到每個人的工位上;同事會給你買書,帶著吃飯不要錢,還能帶你上王者。和他們一起共事,學習他們對待事件的態度,從而可以更好地去運營學員群。
3. 這段時間的成長
3.1 從細節到整體,從被動到主動
這段時間的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從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到 宏觀統籌的過程。開始的時候,我做的事情都是被安排的細碎的工作,是單純的執行,到後來,我會考慮到每一個點,提醒助教和老師我需要他們做的事情,並監督完成。
開始按照班級已有的流程來做事,給自己設置了好多限制,但是後來慢慢就發現,對於我們來說,是沒有什麼必須遵從的sop的。明白這一點之後,就不再給自己的行為設限,會開始主動思考怎麼才能更好促進班級運作。有學員跟我反饋了之前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就會想設計調查問卷摸摸底,看一下這個情況到底是個例還是普遍存在;規則有漏洞,就去改,不會再想「這可是規則啊」,縮手縮腳。
這是我看到的自己身上最可喜的變化。
3.2 從專註自身到用戶視角
開始在跟用戶交流的時候,我想的都是以我的邏輯說服別人,後來慢慢發現,共情才是和用戶交流最重要的,不管是做產品還是做運營。在理解別人的時候磨去了一部分性格的鋒利,這種好的心態也對我目前的生活產生了好的影響。
總結來說,這段時間壓力是有的,但是相比起來成長更多。希望大家也能在三節課的課程中有所收穫。
文章攢完,我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憂慮,把老底都交代了,以後還怎麼「套路」我的一群寶寶......(完)
如上,是利華同學的自白。相信你能感受到,這是一個用心、溫暖的姑娘,她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動,最好地詮釋著三節課一直在說的「我們希望做能對『學習』負責的事」的態度。
一個最美好的教學體驗,一定是對的人遇到了一起。利華說:她喜歡對待學慣用心、認真的用戶,也會因為用戶的用心、認真而讓自己更加用心。
假如你因為她的故事和自白而對三節課的課程開始有了點興趣,歡迎掃碼報名三節課的「魔鬼訓練營」系列課程。假如有緣,或許你可以在三節課的產品經理系列課程中見到利華這位可愛、親切的班主任~
推薦閱讀:
※如何尋找精準種子用戶?附案例
※為什麼說信息流廣告越來越不值錢,同時也越來越沒有價值?
※斜杠青年/
※其實並不需要一昧的追求用戶價值
※當部門領導不靠譜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