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上籃動作的本質 | 對抗時機

上籃是指進攻者在靠近籃筐的位置起跳,利用臂展將籃球放進或擦板投進籃筐。由於上籃屬於近距離得分手段,上籃命中率常常高於遠距離投射。同時籃下也是防守密集區域,防守下上籃有著一定的難度。

面對嚴防死守的禁區,進攻者通常會採用對抗式,或躲閃式進階上籃動作完成得分。往期內容中霍伊多次講解防守下上籃技巧「對抗上籃」,因為相比防守下投籃技巧,對抗上籃動作簡單易學,實用性高。

在《三種對抗上籃》推文中,霍伊說過進攻者需要根據防守者站位情況,主動選擇對抗方式。分別講解了防守者在前,腳步未站定;和防守者並進,腳步未站定;以及防守者在前,腳步已站定三類防守情況,相對應的對抗上籃動作。

文中霍伊採用舉例講解對抗上籃的初衷是,希望初學者也能夠看得懂,學得會。不過有少部分球友將動作固定死板化,認定對抗上籃動作只有這三種。「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雖然霍伊只講解了三種動作,但是我們只需要了解其動作的本質,就能衍變出多種對抗上籃招數。

對抗上籃動作無非就是「對抗」二字,字面意思是指表現為劇烈的身體外部衝突的鬥爭形式。並沒有指明用哪個部位對抗「沒有固定對抗動作」,所以在籃球規則允許的情況下,我們能夠利用多個部位與防守者對抗。

既然對抗動作沒有硬性要求,那為什麼還要觀察防守者的站位情況,選擇對抗方式呢?這也是「對抗」中最核心,最關鍵的部分,觀察防守的目的是為了選擇對抗時機,也就是什麼時候與防守者對抗效果最佳。

對抗時機有三種,分別是《三種對抗上籃》文中三種動作的本質。其一先起跳後對抗,通常面對站位在前,腳步重心未穩的防守者使用。進攻者利用速度跳起來衝擊防守者上籃,由於防守者重心偏高,同時進攻者對抗壓制,導致無法起跳封蓋。

來源:ballislife

其二先對抗後起跳,面對腳步持續移動,側身貼防的防守者使用,進攻者能夠輕鬆運用對抗運球衝擊防守者,進行變向製造時間差,完成收球上籃。這是最常見,最容易掌握的對抗上籃時機,例如詹姆斯的霸王步,以及往期所說的《側身對抗上籃》都屬於先對抗後起跳。

來源:ballislife

其三同時起跳對抗,面對站位在前,腳步已站定,隨時準備起跳封蓋的防守者使用。如果此時採用其一或其二對抗時機上籃的話,很可能會被干擾。所以進攻者應該運球或跨步靠近防守者後起跳,同時對抗空中的防守者完成上籃。

來源:10000hours

最後對抗時我們需要遵循一個原則,不要將籃球暴露在防守者面前,以免被對方切球或直接摁住籃球封蓋。在側身對抗時我們應該將籃球位於外側手,正身對抗時我們應該將護球手橫擺在胸前,這都能夠阻止防守者接觸到籃球。

側身對抗

正身對抗


推薦閱讀:

打了十幾年籃球為什麼越來越「菜」?
籃球進攻中的人球兼顧原則
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投籃細節
球場上的「華爾茲」腳步 | 低位進攻

TAG:NBA | 篮球 | 篮球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