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貨,很想真心愛你——論:買國貨就是愛國的表現嗎?
《戰狼2》這部電影的票房已經超過《美人魚》,坐穩了國產電影票房的冠軍寶座,這部膾炙人口的優質國產電影,也一時間橫掃世界各地票房,被譽為「最接近好萊塢大片水準的中國電影」。在這些榮耀的背後,離不開製片方吳京等人的艱辛拼搏,離不開掏錢支持電影的每位觀眾,更離不開中國人的愛國情懷與正能量。在為這部國產電影自豪之餘,有人感慨:如果中國人人都肯支持祖國的產品,那麼我們國家的企業何愁不強大,經濟何愁不再度騰飛?像《戰狼2》一樣名揚世界!於是引入了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提倡買國貨是否就是愛國,是否就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
郭德綱的段子里曾經提到:多聽相聲證明您愛國!這是句玩笑,但也有其一定合理性,畢竟相聲屬民族傳統藝術。而在各大論壇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批批揚言「拒買日貨」、「拒買韓貨」、「拒買美貨」的人,洋洋得意自稱為「愛國者」,按照他們的邏輯——買國貨就等於愛國。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提起這樣一群人,可能您會想起清末民初的一群人,他們可能不排斥鴉片,卻對洋人造的照相機恨之入骨;他們不反感美元,卻對老外修的教堂拆之而後快……結果如何?進來的不止是洋貨,更有洋槍隊、洋炮隊、洋飛機、洋軍艦,山河支離破碎,人民輾轉流離。這時候,誰還記得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創下的鐵軍?誰還記得盛世大唐兼容並收的氣度?誰還記得先賢那句「師夷長技」的精義?
當年的起義軍沒用大刀長矛這些國貨,反倒是靠洋槍洋炮推翻了封建帝王;抗日戰爭中,不少軍民恰恰是拿著敵人生產製造的兵器趕走了侵略者;建國後,我們的將士也曾駕駛著別國產的飛機坦克打得美軍哭爹叫娘……他們都沒用國貨,但誰能說他們不愛國?莫非真要他們拿著國產的大刀長矛,喊著「刀槍不入」 去送死,才叫愛國嗎?
當下亦是如此,他國有好的產品和科技成果,我們為什麼不能用?還要堅持遺老遺少那種「天朝大國」不用「奇技淫巧」的迂腐理念?別忘記多少國家是從模仿與借鑒中成為科技巨人的,典型的就如19世紀的日本,被美國打開國門,後學習西方,在「明治維新」中迅速成長的,成為當時的亞洲強國。更何況,如今的國貨根本不乏精品,華為、海爾、格力、長虹、康佳……這些性能卓越價格又佔優勢的產品無須談什麼「愛國主義」也能佔領市場。同樣,那些質量不怎麼樣的國貨再怎麼宣傳國貨思維,也無法贏得消費者的歡心。與其讓消費者不加辨別地片面支持國貨,還不如要求國貨生產者先提高各自的品質。誰的孩子誰愛,可這孩子要是頑劣不堪,仍舊堅持把錢都砸在他身上,就是在害他。買盜版光碟這類國貨是愛國嗎?買假煙假酒假藥這些中國造是愛國嗎?買地溝油毒大米這些國產品是愛國嗎?國貨畢竟只是國貨,不是國家,無法要求百姓不計得失不加分辨地愛它。國貨質量不好的話,那首先說明這貨物本身 「不愛國」,有種學學人家海爾和格力,享譽海內外,這樣的產品,你叫國人怎能不愛?
排斥洋貨的人們自然可以舉出種種理由,比如那些生產洋貨的國家與我們的恩恩怨怨,以及他們在當下與我國的利益衝突。「愛國者」們常常說,若是買了洋貨,今後若有戰爭,就等於是我們提供金錢製造了殺死我們自己的子彈,此話看似有理,卻經不起推敲。若都是這種邏輯,中國製造還怎麼走向世界?難道別人抵制中國貨就該被痛罵違反世貿協定,是冷戰思維,而你抵制他國產品就是愛國主義,就是合理合法?
按照一貫的邏輯,相信筆者以上的言論一定已經被網路上的「愛國者」們冠以「漢奸」頭銜了,可我還是要說,買東西不要看是中國產的還是外國造的,消費者只看質量與性價比。在整個世界都成為一個共同的大市場的今天,不加分析不辨質量地片面支持所謂的國貨,無異於當年盛行於各地的「地方保護主義」。當年那些看似「愛家鄉」的行為已經被證明是愚蠢,且不利於國家與本地經濟發展的。同樣,買國貨就等於愛國的行為同樣幫不了民主產業,反倒可能會降低他們的憂患意識和競爭力,最後讓他們遭溺愛而死!
提倡購買國貨不但大幅減少了消費者對商品可選擇的權利,同時更加影響了本國企業的全局性發展。這對消費者顯然是關上了一道選擇舶來品的門。試想一下,外來競爭的大幅減少,商品的成本難以降低,質量難以提高,企業的效率也將大大降低。如此惡性循環一旦形成,不僅消費者的權益會受損,本國企業的發展也會大大受限。提倡購買國貨也許能為本國取得短期狹小的經濟利益,但權衡利弊,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必將對國家民族利益帶來極大的破壞,這是萬萬不可取的!
提倡購買國貨不利於本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更不利於全國的經濟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打破民族國家的傳統壁壘,加速世界經濟的一體化進程。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哪個國家都不可能逆勢而為,只有順應這個大潮流才能在競爭中謀求本國的經濟的發展與騰飛。而提倡購買國貨這種行為,無形中將構築起一面壁壘,阻礙一體化的進程,必將延緩本國企業的發展。當前我國的國情是需要市場的開放,讓本國市場與外國市場接軌,讓我們的企業在激烈的世界競爭中謀求生存發展。激烈的競爭會逼迫企業更快地發展,適者才能生存,這樣國貨質量更好、性價比更高,所謂遇強愈強就是這個道理,到時無需提倡就會吸引很多消費者,甚至是更多的外國消費者,豈不皆大歡喜?大家應該站在高處審視全局,經濟發展需要與全球化建立經濟上的和諧關係,國貨也好,外國貨也罷,應讓它們在統一的市場中得到得檢驗;民族企業也行,外企也可,就讓它們在競爭中發光發亮吧!
不論是本國經濟,還是世界經濟,都息息相關,就好象美國預期經濟增長率下降,使全世界經濟預期增長率下降一樣,提倡購買國貨在前期看似是保護產業發展,只是階段性的得利,終不長久,更有可能會「慣壞」國貨。隨時間發展,還會限制產業競爭,這種不利是趨勢性的,不隨時間的改變而改變。治標不如治本,不提倡購買國貨從而提高國貨的競爭力,才是真正的「愛國」!
原創:論辯天下(微信搜索公眾號:論辯天下)
推薦閱讀:
※身為一個人,真的要愛國嗎?
※當我們說愛國的時候,國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種花家現在進步那麼快,依然還是有那麼多的人不愛國,為什麼有的人卻那麼熱愛?
※為什麼有人拒絕抵制美貨日貨?
※為什麼「抵制日貨」能成功洗腦文化程度不高的長輩,怎麼說服沒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理智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