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我們看國畫的姿勢都錯了?
在博物館裡看國畫
或者在家裡看畫冊總感覺累心勞神?
其實是我們的觀看方式有問題。把一幅長卷放在博物館齊腰的展櫃里,完全平鋪,總有幾米長,甚至十多米。我們再俯身去看,仔細端詳,踱步游移,不花上半小時就無法盡覽每個細節和整體氣韻。大飽眼福的同時,肯定也累壞了腰!
在家裡欣賞畫冊,也不是樁美事。很多畫冊印刷的插圖要麼過小,要麼就把原作切得七零八落。這些畫冊把長捲圖像摺疊在紙頁里,在我們翻看時,圖片會突然變成一道鋒利的線,又瞬間打開,就好比一枚枚驚恐的休止符,影響了看畫者的心情。不止於此,頁面還切開了前後人物、場景之間的關係,我們就不得不像查找論文注釋一般反覆翻頁檢索,以此重新建立起圖像間的連接。
更有甚者,把高高的國畫立軸切成好幾段,平鋪在畫冊里,或者只展示其中最精彩的部分,而整幅畫面卻縮印在角落裡,看都看不清。這種反人類的設計讓讀者,必須腦補其中的作品的大致面貌,完全無法傳達中國畫的魅力。
看西洋畫冊時,我們卻很少感到設計上的不妥,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西洋畫大多符合透視規則,或是圖案的簡單鋪陳,如攝影照片和裝飾花紋一樣,比較適合縮印。不過,裝裱好的中國畫不只是簡單的幻象,更像是一本讓人在畫面中遊歷的書。沒錯,它們本來就同書差不多,因此要把一本書的內容展現到另一本書里,難度就提高了不少,也不能用常見的畫冊設計方法來排版設計。
那麼,問題來了!
中國畫到底該怎麼看 ?國畫畫冊該如何設計 ?
中國畫主要分三大類:立軸、長卷和冊頁,除此之外還有鏡片、屏風、摺扇、團扇等幾種小類。單說三大類里,每一種裝裱方式都有自己相應的閱讀鑒賞方法。
冊頁裝裱:A = 籤條, B = 嵌身
冊頁的裝裱形式和書籍形式最接近,如攝影相冊一般,閱讀方法也是翻頁瀏覽。或豎翻(左上:推蓬式)、或橫翻(右上:蝴蝶式),或折展圖頁(下:經折式),每次翻頁便有一幅新畫映入眼帘,左側有時還配以一段註解和說明。文字和圖畫交相輝印,讓人目不暇接。
李成 晴巒蕭寺圖
立軸則更接近於一幅獨立的畫卷。一般懸在私人廳堂內,全卷展開,讓觀者一眼看罷整幅畫卷的氣勢,再細細品味其中行雲流水的筆勢、韻味,叫人震撼不已。
立軸、條幅裝裱
立軸上下分別是天頭和地頭,中間是畫心,也就是整幅作品的重點。畫心上有時嵌著一方詩塘,是作者的題字或題詩。詩塘上方的兩條絲帶叫驚燕,原本隨風飄動,有驅蟲驚燕的功能,後來成為了純粹的裝飾;畫心上下的兩條絲帶叫錦牙,也用來裝飾。
!
要把上兩種中國畫放入畫冊還算簡單,但長卷就很難收錄,尤其是著名作品
比如11.92米長的千里江山圖
他變成了一條分割線
長卷、橫軸裝裱
長卷由三部分組成,最前面的是引首,主要用來題寫畫卷名稱和總結概括該畫的內容與重點。中間是畫心,也就是長卷本來的圖畫內容,上面也常有題詩和題字。最後是拖尾,這是作者和友人留下觀畫感想或賦詩的地方,有些流傳遠久的長卷,拖尾甚至比畫心長出好幾倍,歷代收藏者和鑒賞家都樂於在後面重新裱上自己的手筆,以詠嘆這幅絕美的圖卷。
沈希遠 遊仙圖卷(局部)
閱讀長卷的方法也最複雜的。一般我們在博物館裡全部打開的展覽形式,在古代是主人邀請賓客共享長卷時,集體觀賞的樣子。如《遊仙圖卷》中展示的那樣,古人展開長卷,共同品味欣賞。
尤求 品古圖(局部)
畫主人自己看畫時,則會一點一點地展開,每次打開一臂之寬,邊看邊收,就好像在看一幅流動的畫面。或者先是全部展開,盡覽畫面的氣勢與韻味,在慢慢地收起轉動,仔細品味其中的美妙。
葉芳林 九日行庵文宴圖(局部)
總之長卷一類的中國畫,應該是在人們手中不斷把玩欣賞的作品,而不是鑲在畫框或玻璃櫃中的,如西方祭壇畫一般和人有距離的作品。不止於此,團扇、摺扇、屏風,甚至是冊頁和立軸,在最初頁都是供人把玩的。它們和書籍差不多,更像是當代的小型裝置藝術,觀賞者和作品間沒有畫框的阻隔,可以徒手拿起玩賞、轉動或翻頁,體味畫面流動轉移時的美。
優秀的中國畫冊應該儘可能地復現原作真實的體量和賞玩方式,而不是把圖片一股腦地塞進畫冊里。也就是說,不能把冊頁內容全部拼在一起展示;不能把立軸和長卷切開展示。而要讓經典的中國畫能像它原來一樣讀畫者手中自然地打開、收起,隨心所欲地觀賞其中的美。
這可能嗎?
可能!
今日美術館出版中心近期推出的三本畫冊做到了,讓我們能用古法觀畫,自由地展開一整幅長卷,或疊在一起,一步步、一塊塊地鑒賞其中的韻味。這套畫冊還實現了原尺寸原大高清複製,遠看能感受作品的整體氣勢,近看又盡顯細節。原尺寸複製的想法有多瘋狂?
范寬 雪景寒林圖 原大複製
11.92米 王希孟 千里江山圖原大複製
細節呢?
一樣給力!
用正確的打開方式,配上專家詳盡的講解,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中國畫的傳統魅力。如果你也喜歡中國畫,這套畫冊將給你一種新的看畫體驗。點擊下方文字鏈接,即可進店購買。
歷代中國畫大師長卷經典 |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本書原尺寸複製了天才少年王希孟於十八歲創作的 《千里江山圖》,該作品是大青綠山水畫史上的一顆摧 燦明珠,熠熠生輝,獨步千載。
他大膽將北方李成派氣象宏偉的大山水景緻與南方董 源派煙雨迷濛的平野汀渚景趣相結合,並脫離了隋唐 畫家那種對色彩的簡單平塗和機械的疊加程式,通過 色彩之間的層層渲染、分染或接染來表現山石結構質 感,融入穿插了漁捕、行旅、牧放、山居、雅集等各種人 物的社會活動,最終開創了壯闊雄渾而又細膩精到、富 貴華麗而又清新雅緻的大青綠山水樣式,將大青綠山 水推向了無可比擬的高度。
醉美冊頁·齊白石 山水篇 | 咫尺天涯,借山圖冊
本書收錄了齊白石最為經典的山水冊頁《咫尺天涯》和 《借山圖》,其中《咫尺天涯》冊頁為首次原大出版。
《咫尺天涯》冊頁被譽為齊白石最好的一套山水畫冊 頁。此山水冊頁現存十二幅(總共24幅,另一半下落不 明),創作於1931年,當時齊白石已69歲,筆耕不輟。冊 頁中的題材源於作者的遠遊印象和家鄉記憶。 《借山圖冊》是齊白石山水畫的主要代表,它標誌著齊 白石山水畫的轉折,也預示了他晚年山水畫的基本方 向:重視直觀經驗,注入生活氣息,多勾少皴,敢於用 色,構圖簡約,善於造境。在風格、技法上更加成熟潑辣 奔放。
中國好丹青·大師條幅精品 | 複製·北宋四大家
畫冊精選北宋四大家膾炙人口、市面罕見的14幅經典 山水作品,拼接成巨幅條幅,讓讀者清晰地領略李成、 范寬、郭熙、崔白繪畫藝術的精妙。
畫冊圖片皆極精美,四家作品:李成多畫郊野平遠曠闊 之景,畫法簡練,氣象蕭疏;范寬其畫氣勢壯闊偉岸,有 雄奇險峻之感;郭熙山石用「捲雲」或「鬼臉」皴法,畫樹 枝如蟹爪下垂,筆力勁健,水墨明潔;崔白精於勾勒填 彩,體制清贍,設色淡雅,別創一種清淡疏秀的風格。
幾冊帶大家看好書
開啟深度閱讀的藝術公眾號,花五分鐘讓世界重新上線。
微信搜索公眾號「幾冊」或 ID「 jiceart 」,關注我們。
推薦閱讀:
※寫給吃瓜群眾的西方繪畫找北指南(十):要有光
※讀名校的真正意義在於擺脫「弱者思維」
※誰說年輕貌美錐子臉才好看?畫中女人也可以普通衰老|張小玉
※連環畫為什麼衰落了?
※[攝影教室]手把手教你拍攝油畫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