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價過億的《河神》揭開工夫影業網劇資本化布局:複製三個「小工夫」丨專訪陶昆
曾操刀《尋龍訣》《火鍋英雄》等知名電影項目的工夫影業,正在網劇行業全方位布局。
華語第一監製陳國富領銜、知名製片人陶昆擔任總經理,工夫影業在業內以「匠人精神」著稱,去年年底就曾以18億的估值獲得騰訊影業、天神娛樂等機構的投資。暑期檔正在熱播的網劇《河神》,獲得了愛奇藝S級大劇的待遇,但確實是工夫影業涉足網劇領域的第一部作品。就在幾天前,工夫影業的另一部科幻喜劇《妖怪管理局》也宣布正式啟動。娛樂資本論了解到,工夫影業旗下已成立3家子公司——閑工夫、工夫真言、工夫小戲,分別開發不同系列的影視作品,而網劇是這3家子公司的重中之重。《河神》和《妖怪管理局》,就分別出自閑工夫和工夫真言之手。本周二下午,在工夫影業大本營,酒仙橋的中國電影導演中心,娛樂資本論跟陶昆進行了一場2個小時的訪談。我們發現,在網劇領域的布局之外,這三家不同的子公司,還將幫助工夫影業實現創作人才的擴充和迭代,而工夫影業則在資本層面,也給到年輕的創作團隊「最好的安排」。
換句話說,工夫影業正在複製三個「小工夫」。而國內快速發展的網劇市場,正在為這些「小工夫」們提供最好的土壤。
- 售價過億,《河神》出品方反思,美劇播出模式是偽命題
《河神》的原著,並不是一本小說,而是類似於聊齋,收集、創作及加工天津城鄉間的志怪段子的書。
「我們當時已經確定,這個小說很難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裡面有很多重口味,讓人噁心的東西。」陶昆說。
最後,工夫影業還是買了這個小說。不僅僅因為它出自知名作家天下霸唱之手,還因為工夫迷上了書中描寫的「地下社會」,「類似於當年古龍、金庸講述的江湖」。
在播出形式上,工夫最先想的是美劇播出模式,每季12集,一周播一集。
工夫認為,只有把單集數量降下來,才能提高單價,做出高品質劇。但《河神》播出之後,它正在修正自己的觀點。
因為降低劇集其實面臨很多現實困難,甚至「美劇播出模式」在國內有可能就是個偽命題。
一方面是用戶對網劇的粘度達不到。
美劇一般是一周更新一集,觀眾追劇熱情依然高漲。但在國內,即便一周更新兩集也無法拉住觀眾。
這種現象,在《河神》的播出過程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第一周更新兩集,點擊量一直上不去,後來我在出差時愛奇藝提出改為一周四集,點擊量一下子就上去了。」陶昆說。
↑↑↑陶昆↑↑↑
為什麼美劇做得到,而國產網劇不行?這要從兩國觀眾的習慣和內容所處的環境說起。
工夫反思,全美一共就CBS幾家大的電視台,有些台周一播,有些周二播,觀眾也已經養成了一周更新一集的習慣,但國內的觀眾面對的卻是互聯網上的幾乎是無限容量的流媒體內容。
在工夫看來,要不是一個相對有體量、深量的東西,很快就被淹了。13集顯然喂不飽觀眾,黏性不強。
另一個現實問題是,製作方的平台之間的利益博弈。
最早,有平台打算以單集100萬的價格購買《河神》,就算按照13集的長度拍攝,1300萬也不能cover前期製作費。
在商言商,一部商業作品,很難擺脫賺錢的任務。好在,拍攝完成之前,愛奇藝以過億的價格定製了《河神》,總共24集。
這個價格已基本上是「頭部劇」的水平,但這只是工夫影業在網劇上邁出的第一步。
- 3個做網劇的縮小版「工夫」,透露工夫影業背後的資本布局
截止今日(8月10日),《河神》在愛奇藝平台上的播放量已經超過7.3億。但背後真正的製作公司並不是工夫影業,而是旗下的子公司閑工夫。
項目籌備初期,工夫就碰到了幾位很有想法的年輕編劇劉成龍和楊宏偉,以及工夫的程孝澤、金哲勇導演、汪啟楠監製,是他們這些人先著手開始改編。後來田裡團隊加入進來,讓他們小有名氣的是,這個團隊曾在開拍15天前臨危受命接下一部電影,並只花了300萬,在泰國拍完了它。
「肖洋導演拉著我看完了這部電影,後面認識了田裡等主創。閑工夫,就是工夫影業為他們成立的子公司。」陶昆說。
閑工夫團隊除了導演田裡,還有兩到三撥導演和製片人,除此之外,還能輕鬆集結北電、中戲上下周圍幾屆的同學。工夫希望,有一天,閑工夫能夠變成一個多股力量的聚合,「一個基地」,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像閑工夫這樣,專門開給年輕創作團隊的子公司,工夫影業旗下還有另外兩家,分別是工夫真言和工夫小戲。
這三家子公司的特質各不相同。閑工夫團隊長於製作,也在參與一些大IP改編項目;工夫真言主要由毛妮卓瑪主控,製作之外,在資源整合方面也頗有想法,以工夫影業電影《二代妖精》為基礎開發的網劇《妖精管理局》,目前就是由工夫真言在操盤。
而工夫小戲團隊,曾以一支《工夫.av》的短視頻聲名鵲起,目前正在製作搜狐定製的網劇《我叫黃國盛》,也在嘗試與其他平台合作探案題材的網劇項目。
另一層考量是資本方面的新布局。
去年12月,工夫影業以18億估值對外出讓40%股權,同時引入三家新的投資方,天神娛樂、騰訊影業和另一家基金。
陶昆、張家魯、汪啟楠……工夫影業的多位核心主創和高管,都在工夫影業持股,但隨著加入公司的年輕團隊越來越多,如何再給年輕人更多激勵,以及更好的利益安排?
「已經即有的利益結構,大家不要去觸碰。就算我們打算拉新股東進來,勢必稀釋其他幾家股東的股份,需要徵得所有原有股東的同意才行。」陶昆說。
子公司,成為工夫影業的解決方案。
最初,這三家子公司,都由工夫影業控股,持股比例都在70%左右;但隨著團隊的逐漸成熟,這些年輕的創作團隊即將通過股份回購的方式,實現對子公司的控股,並且將一部分股份給到更新加入的創作人。
陶昆說:「我們創始團隊都算是行業的老人,有時候跟年輕人溝通比較尷尬。人家願意跟你聊,可能也不是聊真話,你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說句話就刺到人家了,所以,還是要讓年輕人自己去溝通。」
通過成立這三家公司,工夫影業正在把自己向年輕人當中滲透,讓這三家公司去做一些與年輕人互動的內容產品。
未來,工夫影業將為三家子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比如從項目來源方面,新的項目進來,大家都一起討論,甚至每一集網劇從劇本開始直到剪輯階段,陳國富都會親自把關。
再比如資金方面,這三家公司不管發展任何階段,都不需要為資金擔心,工夫影業會啟動自有資金提供幫助。
其實更深一層的用意是,工夫影業想讓這3家子公司,變成有強大製作、開發和執行能力的公司,「傳承工夫影業的工匠精神」。換句話說,衍生出一個又一個的「工夫」。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做劇的子公司暫時都不涉足電影領域。畢竟,做電影一定要積累足夠的資源和影響力,而目前三個公司的團隊還太年輕。
「做電影只能做兩件事,一是你來『割麥子』,另一個就是被人『割』,你得衡量中間的差距。」陶昆說。
- 「網劇正迎來機會,藝術性和創新性可能超越電影」
在工夫看來,網劇的標準包括兩方面,一是技術與格式的標準,比如一集的時長是多少。「電視劇都有一個很明顯的標準,不符合的就不是電視劇。」
另一個就是隱形的品質標準,比如什麼品質的視頻可以稱之為網劇,平台能夠買單。
「現在的網劇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從二三十分鐘到四五十分鐘不等。但未來一定會統一到一個標準上去。」
比如什麼樣的演員,什麼樣的製作,什麼樣的題材可能稱為網劇,會有一個相對規範的範疇,不符合這個標準的,應該叫視頻內容,而不叫劇。
此前,陶昆曾經拍過電視劇,兩集的叫單本劇,還有8集的,16集的,但是20集以上才能夠稱之為電視連續劇。
在陶昆看來,在這些既有的觀點上去推論,網劇有一天也會有自己的標準,進入一個標準化的商業運作模式、盈利模式,觀眾、平台跟製作方會達成一個平衡。
在他看來,國內網劇在藝術或者創新上有可能會超越電影。
工夫的理論是,西方的電影分為實驗電影和商業電影。實驗電影可以去探索很多像人性的底線、題材的底線、視聽語言等;而商業電影則從這些實驗電影中汲取影業,豐富創作。但在國內,實驗電影,也就是業內經常提到的藝術電影基本是缺失的。
「你可以做,你可以說不要錢,你可以說我掏錢,沒問題,但問題是你在哪兒播呢?誰看呢?」陶昆這樣反問道。
但當下的網劇市場,給了創作者一個相對寬容的土壤。在政策和題材尺度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按照電影的拍攝手法拍兩集,或者4集。放在一個可能播出的頻道,觀眾隨時可以看到,這就變成了劇的某種實驗。
如果不是帶有一定的商業使命,《河神》可以看作工夫一部實驗性網劇。不過,陶昆也說,可能《河神》還遠沒有達到實驗的級別。
「網劇市場超越電影市場是遲早的事。」陶昆說:「但我更願意看到的是,網劇即將在藝術和創新上給行業帶來更多的價值。」
(作者:高慶秀 楊雪梅)
推薦閱讀:
※《權力的遊戲》第七季定檔7月16日!
※[第69次聽寫]銀護2 他是全宇宙最棒飛行員?
※極光、兇殺、不存在的小鎮:這是一部沒有陽光的英劇
※《怪奇物語》之綜述篇:大家都說此劇好看,因為這是真的
※《迷霧》S1E1:未知才是最大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