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消費金融公司20家都是銀行系,卻難逃獲客渠道桎梏
7月21日,中青旅與中國光大銀行及另外一家企業擬共同設立「光大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消息傳出。自2010年銀監會批准成立首批四家試點消費金融公司以來,已經陸續有23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其中20家都有銀行參股,而中小銀行更是佔據了絕對主流。
消費金融到底有多賺錢?
銀行紛紛搶灘消費金融,和其廣闊的市場以及強勁的盈利能力有關。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最新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指出,2016年末,居民消費信貸總量估計在6萬億元左右,約佔消費支出的19%。如果按照20%的增速預測,我國消費信貸的規模到2020年可超過12萬億元。
作為首批消費金融試點公司,中銀消費金融最近剛剛曬出了非常亮眼的成績。今年上半年,中銀金融實現營業收入20億元,同比增長125.73%;凈利潤6.45億元,同比增長192%。數據顯示,2016 年中銀金融實現營業收入23.51 億元,凈利潤5.37 億元。這意味著,中銀金融今年上半年賺取的凈利潤已經超越去年全年。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蘇寧消費金融也公布了半年度財報。蘇寧消費金融上半年營業收入達到10221.9萬元,同比增長超過136%;半年度利潤總額達到4286.9萬元,同比增長達到129.26%。要知道去年蘇寧消費金融還處於虧損狀態。
在互聯網金融都不太好過的2017年,唯獨消費金融公司還是賺了個盆滿缽滿,也難怪銀行紛紛盯上了這一塊肥肉。
重度依賴渠道獲客成隱患
銀行系布局消費金融,資金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在獲客和風控上卻並不佔優勢,特別是中小銀行更是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
「目前我們的客戶80%都是從合作渠道獲取的。」一位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雖然他們也希望能夠擁有自己的獲客渠道構建壁壘,但是實施起來太困難了。
據了解,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很大一部分客源是通過貸款中介機構獲得。一位曾在中銀消費金融工作的從業者在天涯論壇發帖解釋了這種合作模式。
一般為了壞賬高和多方獲客的渠道問題,消費金融公司都會和中介機構簽訂代償協議,交付保證金。也就是說如果發生客戶壞賬,中介公司需要代償。另外消費金融公司一般都會收取2%-3%不等的手續費,用做中介公司的傭金。
但這點傭金並不能支撐中介公司的盈利,因此中介公司會巧立各種名目收取額外費用,甚至為資質不夠的客戶包裝資料獲取貸款,再收取高昂的服務費。而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對此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北銀消費金融就曾因此栽過大跟頭。根據《中國經營報》2015年的報道,與北銀消費合作的擔中介公司借個人用戶的名義,從北銀消費申請貸款。這些款項最終並沒有進入借款人的賬戶,不少借款人甚至壓根不知道自己名下還有這筆貸款。涉及客戶約200人,基本每人名下都在北銀消費有20萬貸款,總金額在4000萬左右。
北銀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淪為中介的套現池。事件爆發後,北京銀監局公布了罰款150萬的行政處罰決定。
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大多倚重渠道獲客,中介公司似乎成為一個繞不過的坑。如何在規模和風控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是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現階段的痛點所在。
聯手互金平台
相較線下中介公司的不可控,越來越多的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開始和互金平台合作。缺乏應用場景的銀行係為互金平台提供相較便宜的資金,雙方一拍即合。
中銀消費金融好看的財報和一款名為2345貸款王的現金貸產品不是不無聯繫。這款現金貸產品面向藍領階層、應屆畢業生和信用良好的城市白領,提供500-5000元的小額現金信貸服務。據二三四五未經審計2016年度業績快報顯示,2345貸款王2016年發放貸款總筆數411.75萬筆,發放貸款總金額62.74 億元,截至2016年12月31日,貸款餘額超過13.76億元。
而另一家交出漂亮成績單的持牌系招聯金融,同樣是倚靠線上渠道。根據其官方公布數據,招聯金融授信客戶超過1100萬人,累計放款超過1200億元。如此驚艷的成績很大程度上的倚靠支付寶APP上的「好期貸」入口。
而像中銀、招聯這也的消費金融公司背靠大銀行,在數據、風控、品牌等方面都比中小銀行更具優勢。因此更多中小銀行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為了短期把規模做大不得不和互金平台合作,而其缺乏風控能力,只能淪為互金平台的資金提供方,其合作模式也就是目前很火的助貸模式。
「如果風控、客戶識別都是由一個互金平台幫銀行做,最後銀行僅是資金提供方,銀行就喪失了自己的真正競爭力。銀行現在可以通過吸收儲蓄獲得資金,但等到將來客戶的資金更多轉向資產管理、銀行發現自己也沒有資金來源時,還有什麼呢?」一位城商行人士在《財新》的一篇報道中吐露了自己的憂慮。
他的擔心絕不是杞人憂天,嘗到現金貸甜頭的二三四五就在籌劃自己設立消費金融公司。今年4月份,二三四五發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出資人民幣5400萬元與江蘇銀行、凱基商業銀行及海瀾之家共同設立江蘇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有限公司。
而招聯金融原本在支付寶金融服務的入口也被關閉,如今支付寶的金融服務中只有自家的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而「好期貸」則需要搜索支付寶生活號才能找到。
積極轉型
事實上,銀行系消費金融也在合作渠道之外開始新的嘗試。一位城商行背景的消費金融公司員工告訴筆者,他們正在建立線下運營中心,試圖從裝修、旅遊等大額場景切入。除了自建網點外,銀行系消費金融也開始通過線上、線下的廣告渠道進行營銷。例如招聯金融,就學網易雲音樂承包了一個地鐵。
如果仔細研究最近幾家已經獲批或是正在籌備的消費金融公司會發現,互聯網公司和銀行的組合成為了標配。就在前幾個月,四川錦程消費金融公司在西南產權交易所再次發布引進戰略投資者公告,表示要引進大數據公司和消費場景公司。
銀行希望通過與互聯網公司的合作補足自己在消費場景和用戶數據上的劣勢。在消費金融的戰場上,獲客場景和大數據風控已經成為了重中之重,如何構建自己在這兩方面的壁壘而不是單純依靠資金優勢,或許成為了銀行系最該思考的問題。
推薦閱讀:
※Capital One歸來的「劉教授」,出走馬上金融,組建了一支80人的大數據風控團隊|清流對話
※2017年開門紅,唯品會消費金融首期3億ABS掛牌
※暴利時代將總結?互聯網金融協會信披解讀
※講真,捷信已變成現金貸公司!新發19億ABS,現金貸佔比超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