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從「西方記者」那裡學到什麼?

這兩天有條標題叫《FACEBOOK關閉AI系統,因為AI發明自己語言進行交流》被各大媒體爆轉,因而總是出現在我眼前:

其實有點辨識能力的人都知道「AI發明語言自己交流」是扯到天上去了,AI當然不在「發明」,它們只是bug的一種。即使如此,依然算是當天最熱新聞話題。

這種看似溫和的標題黨雖然不是UC體,但它們的誤導性沒有本質區別。

細思恐極:天朝的新聞業到底還有多少這種標題黨正在醞釀?有多少新聞記者視中國讀者的理解力如草芥?又有多少比例正對科技行業新聞不求甚解,誤導圈外人群?

這又回到了大家對咱們新聞業的基本認知:

不缺挖掘真相的能力,缺的是基本態度。

說到態度,我就想到近1、2年來咱們新聞業做的品牌廣告,並一連串的發現了更多有趣的內容。

天朝新聞媒體的品牌廣告

某種程度上,天朝的新聞廣告做的還「挺成功的」,我能記起來不少:

比如今日頭條去年做了一波鋪天蓋地的「今日體」,你可能還記得那鬼畜貼片。它們的slogan是「你關心的才是頭條」。

比如天天快報找了吳亦凡范冰冰往那一放,省事兒,然後對消費者說,咱就是「有料!」。

比如搜狐新聞也找了許多名人代言,更粗暴點,啥都不說就是要你看它。

當然還有網易新聞變著花樣的說它們有態度,今年開始說「各有態度」,但就不告訴你到底它們的態度是啥。

它們愛表現自己的個性化、愛說自己的料足、愛強調你我特有「態度」....

嗯,總的來說這些新聞媒體都很會找點,吸睛的點、新聞爆點、讀者G點、VC痛點....唯一的缺陷是,沒觀點。

一些新聞業該有的真正的觀點。

西方媒體的品牌廣告

品牌廣告,正是最應該表達品牌觀點的地方。

幸好,東邊不亮西邊亮,西方新聞業給我帶來的十足驚喜:

1.英國衛報 The Guardian

首先是一部上個世紀8、90年代英國衛報的TVC。

建議直接觀看,不難理解:

The Guardian commercial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a0532l55kdf/a0532l55kdf.html

看完,我的感受是「我靠還可以這樣拍廣告?」

這部黑白短片用嚴肅、冷靜的語調,從第三人稱講述了個簡單的道理 —— 新聞媒體者需要【全面看待問題】(Get the whole picture)。只從一個角度,你就只能看到一個角度的片面觀點,那不是真相。

新聞人令人髮指的的樸素、嚴謹、專業在短短三句話里得到體現,沒有一句廢話。而我們現代往往認為花里胡哨、浮誇雜亂的元素才叫創意。

2.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

接下來的這支則是最近的獲獎TVC,Droga家為new york times製作,

The Truth Is Hard To Find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k0532olzz5d/k0532olzz5d.html

看完我的感受是:「怎麼可以這麼真?」

NYT通過一系列16年的年度事件照片、結合著略顯壓抑的「按快門」的表現手法,在拍攝者本人的娓娓道來下向目標消費者傳遞著他們認同的「真相」。的確,在國際政治風雲變幻的一年,這些真相本身就是最有說服力的故事。

紐約時報的觀點是 —— 【真相值得追尋】(The truth is worth to pursuing

3.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

這支短片由w+k紐約製作,名曰「Am I Typecast?」

Michael K. Williams Asks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l0376fzzcr9/l0376fzzcr9.html

演員的表演技巧很穩,而台詞可能更牛B。

Typecast的意思是「特型演員」,比如國內「大人物」的演員們,或者總是演某類角色然後跳不出來的那種(例如唐嫣)....而短片主角Michael K. Williams在好萊塢可以說正飽受這樣問題的困擾,甚至也會產生對自己的懷疑。

全片正是藉由Michael「不同人格」不斷的爭辯、反思和質疑自我道路(如黑人在好萊塢到底能不能走出一條新路),來表達新聞媒體也該堅持的觀點 —— 人就應該不斷【質疑既有答案】(Question your answers)。

這也是大西洋月刊堅持160年的品牌理念。

一些得靠大家理解的話

從廣告人的視角,我們以及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了。

可以看到3句有力的line:

【全面看待問題】 —— The Guardian

【真相值得追尋】 —— The New York Times

【質疑既有答案】 —— The Atlantic

3支製作精良品牌視頻以及它們各有千秋的創意表現手法。

如果從品牌策略角度,我的啟發可能是「企業應該回歸其賴以生存之本:如何給顧客創造價值」;成熟品牌應該以這樣的定位堅持不動搖,比如大西洋月刊堅持了160年,核心理念並沒有改變;

等等....

但從這三句話內容本身,其實能看到更多:

更多關於西方在堅持什麼,更多關於「有態度」的態度到底是什麼,更多嚴肅媒體應有的素質,更多新聞教育應該關注品質,更多整個文明社會值得關注的趨向。

今天早上我就早餐發了條票圈:

因為我突然覺得,做包子這門生意本質上和做新聞、做廣告、做媒體、做IT沒那麼大差別....用心做餡還是用心做表皮是個問題。

我想提出一些問題。當各行各業可能都迷失在虛妄中,誰有信念堅持這些價值?換個角度,你我的職場奮鬥、工作平衡、人生進退,誰有毅力堅持這些價值?

【全面看待問題】

【真相值得追尋】

【質疑既有答案】

這些價值觀值得被記住。共勉。

/////////////////////////////

喜歡類似有洞察的大創意?可以看看這些:

為什麼說Mail Chimp幾乎是中國不可能做出來的網路傳播?

打磨內容的「基調與風格」,讓「創意策略」更上一步

那些擁有大創意的品牌,我們該從它們身上學到什麼?

關於【什麼是洞察】的終極討論

*同步更新在微信公眾號【百聞不如怡見】

推薦閱讀:

無法制止犯罪,就得允許自衛!
「閩平漁5540號」事件的是否真實?
【認真想】《觀復》——優秀的新聞評論是怎樣煉成的
塑料吃到肚子里,不知不覺成為「廢品回收站」
法盲有多可怕?能讓人無語到什麼程度?

TAG:新闻 | 广告 | 市场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