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正變得富有,奢侈品牌應如何把握印度市場?
隨著中國奢侈品市場退潮,奢侈品品牌開始把目光移向蓬勃發展中的印度市場。
於是,輕奢、奢侈品牌如Dior、Michael Kors、Calvin Klein等,紛紛在印度大城市購物中心開設了專賣店,他們一邊賦予印度中產們品味,一邊也帶領著印度精英群體走向奢華。
圖片來自Google
儘管目前印度在全球奢侈品市場的份額只佔1%-2%,還處在初步階段,但在過去幾年中,其增長速度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要快。來自印度工業聯合會(CII)的年度行業趨勢報告顯示:2015年至2016年,印度奢侈品市場的從147億美元增長到了186億美元,其中,新德里消費份額排在第一位。
不過,印度的奢侈品行業目前也面臨著各種挑戰。比如,一級城市的租金過高,導致店面空間越來越小;購物中心只集中存在於幾個大城市,基礎設施不足;二三線城市市場小等等。
·奢侈品市場為何增長·
Nappa Dori是印度本土的輕奢包品牌,總部在新德里。它主要生產皮具和配飾,大部分產品價格在8000到1.3萬盧比之間,比LV或Hermès便宜很多,但足夠給中產階級顧客們一個理想的選擇。
印度本土箱包輕奢品牌Nappa Dori
「若是十年前,我們的品牌在印度不可能存活。原因很簡單,它不會有市場,」印度本土輕奢品牌Nappa Dori的創始人Gautam Sinha說道。
但是現在,情況已經不一樣了。曾經只有外國人或遊客光顧的店面,已經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印度消費者的身影。
Sinha還補充道:「現在,我們40%的顧客都是印度人,這是從品牌創立之初到現在的一大進步。在過去的10年里,新一代印度人對經濟發展有了更多的自信和信念,並且有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所有這些因素導致他們更積極地選擇品牌商品。」
印度近年持續增長的經濟和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都在使中產階級基數在不斷擴大。這些新興的有消費意願的中產階級以及他們的「品牌意識」,成為了這個市場的驅動力,尤其是在輕奢侈品領域。
此外,由於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奢侈品品牌正嘗試以線下、線上和社交媒體的組合方式來影響消費者,消費者通過網路和社交媒體提高了對奢侈品牌的認知度,更多地了解品牌設計及品牌文化,從而促進了他們的消費行為。
印度政府放寬國外供應商在印度開展業務相關的限制,使得國際奢侈品品牌將繼續進入該國,這也將有助於推動印度奢侈品市場的發展。
紐約輕奢品牌Michael Kors在印度已有四家專賣店。圖片來自Elle India
上述因素將有利於奢侈品各個行業在印度的發展,包括餐飲、電子產品、豪華旅遊、奢侈品個人護理、時尚和珠寶等品類。
·本土品牌辟輕奢蹊徑·
不止是國際大牌在抓住印度奢侈品、輕奢侈品的商機。在這一細分市場里,一些印度本土品牌也開始以其「東西方的敏感性」來開闢商機。
這是一個從全球化到本土化的過程。在產品製造方面,他們將國際化設計、簡約風格與印度本土材料、工藝結合起來,為國內消費者們提供他們承受範圍內的成衣和配飾;而銷售渠道方面,他們除了網路渠道,也在主要城市打造了國際范的概念店。
Cord是一個總部在新德里的本土皮革品牌,走復古路線的同時,也遵從當代設計的簡約潮流。從創始之初至今,其最暢銷的產品是一種由棕黑色皮革和壓印圖案製成的「半圓包」,售價為7500盧比。其創始人之一Pranav Guglani說道:「我覺得輕奢市場有一個需求縫隙,而且,它需要質量好、價格在7000到10000盧比左右的產品來填充。」
Cord的網紅「半圓包」
這似乎正式現代印度顧客在尋找的東西,Guglani補充道:「我們很自豪身為印度人但我們的設計非常全球化。」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時裝領域。
印度本土品牌諸如Nicobar、The Olio Stories、Jodi等,在設計方面吸取來自世界各地的靈感,配以本土棉布、土布織物來製作成衣產品,通過重新定義印度風格來找到他們的忠實粉絲。
另一方面,印度的奢侈品主要銷售渠道仍然是基於實體店的零售模式。因為印度消費者在購買奢侈品之前必須驗證產品,因為奢侈品不一定是生活必需品,也會被認為是一項關於自尊心和使用體驗的投資。
然而,目前整個行業最大的障礙也是缺乏優質的零售空間。全印度範圍內,只有少數幾家高檔購物中心才能提供這種奢侈品消費體驗。
自2013年以來,國際著名輕奢品牌Michael Kors已經在印度開了四家店,並且計劃開設更多。該品牌色彩豐富的包包和飾物使得它在印度如魚得水,消費者一次購物會支出約20000-30000盧比。與此同時,美國手袋品牌Kate Spade今年早些時候也在新德里開設了兩家店。
對於有品牌意識的消費者來說,這些國際大牌為消費者提供一種地位象徵,而且它們的價格也比一般老牌奢侈品便宜許多。這導致本土品牌很難擁有市場優勢。
於是,為了打破這個局面,印度本土品牌的概念店應運而生。
印度時裝品牌Nicobar在班加羅爾的概念店。圖片來自Media4growth
本土手袋品牌Cord和Nappa Dori以及時裝品牌Nicobar等,除了在網頁上出售他們的商品,也開始通過落腳於大城市的概念店來展示商品。
這些概念店的靈感往往來自海外經驗,比如,在店裡提供咖啡、時尚雜誌,甚至還會有幾個快照亭供消費者消磨時光——購物成為了生活方式,這給印度消費者們帶來了徹底不同於以往的消費體驗。
諮詢機構Technopak的高級副總裁Ankur Bisen指出,這些本土品牌意識到了印度消費者/消費觀念演變的巨大機會。儘管達到國際大牌的規模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對這些本土品牌的存在,以及它們目前所實現的成功,都證明了它們確實是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