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他有科幻迷最羨慕的工作,還得操心怎麼喂貓

Brooks Peck手握科幻聖殿大門的鑰匙,與其說他是個兢兢業業的管理員,不如說是個願意和所有科幻迷一起飛向星空的大男孩。

如果你在街上和Brooks Peck擦肩而過,大概不會回頭再看一眼這個瘦高的人:黑框眼鏡、格子襯衫、羊絨背心、休閑西褲,簡直是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geek搭配。

Brooks有很多身份,他是西雅圖流行文化博物館(MoPOP)的館長,是在Asimov』s Science Fiction 雜誌上發表過短篇小說、想給《不存在日報》投稿的科幻作家,是世界上第一家專業科幻網站的創始人,還是一個吸貓停不下來的人,願意花一個周末的時間琢磨貓糧的新配方。

這個在個人簡介里說自己有「烏龜殼」的靦腆的大男孩,是怎麼成為科幻聖殿的管理員和守護者的?當我給他發去採訪郵件,在周末的清晨收到了長長的回復後,這之間的聯繫突然就變得清晰了起來。

▲ Brooks在2016年聖迭戈漫展現場

一個孩子變成科幻迷,只要一部電視劇和兩本書就夠了。

Brooks掉進科幻這個大坑是因為《星際迷航》——這一點並不太令人意外,畢竟「最後的疆界」對大多數60年代出生的美國小孩都有著無盡的吸引力。引路人則是他的媽媽,每天晚上,她都會拉著小Brooks坐在電視機前看原初劇集。接著是一本叫《飛往蘑菇星球的奇異旅行》的童書,以及青少年小說《時間的皺紋》。「結果就是,我對妹妹們看的『普通讀物』一點興趣也沒有了,生活中必須有飛船、時間機器、外星人或機器人這些東西。」

這不是一句玩笑話,Brooks真的把自家卧室的衣櫃改裝成了飛船。

「我把鄰居送的那些老古董機械計算器和舊打字機、遙控玩具和所有帶按鍵的玩意兒,都擱在能夠得著的架子上,這就是飛船的控制室了。還有人送了我一頂舊摩托車頭盔,這當然就是宇航服的頭盔啦。你別不信,我可是開著這艘『飛船』去過很多奇怪的星球呢!」隔著太平洋和整個賽博空間,我都感受到了Brooks溢出電腦屏幕的孩子氣。接著他悶悶地補上了一句:「但不管是哪顆星球,總是被我的妹妹們佔領了……」

▲ 後來,Brooks設計了有很多按鈕的「星際迷航」主題展。(來源:GeekWire)

長大後,Brooks不再滿足於縮在卧室的衣櫃里想像遙遠的星球,他走出了自己的小飛船,準備去現實世界裡闖蕩一番。

正是這種冒險精神,讓他在1996年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專業科幻網站「每周科幻」(Science Fiction Weekly),專門發表與科幻有關的新聞、評論、訪談和原創藝術。90年代,網路的概念剛興起不久,Brooks的記者小夥伴Craig Engler就覺得需要在網路上對科幻進行專業的報道。簡直就是《不存在日報》的老前輩啊!而他們做過的事,也會讓人覺得是《不存在日報》在另一條時間線里的樣子。

創辦第一年,「每周科幻」就對當年的星雲獎頒獎典禮進行了「直播」。之所以加上引號,因為這並不是我們今天理解的直播——把手機或攝像機架起來實時展示現場的情況——在那個年代,手機都還是新鮮玩意兒。頒獎典禮的組織者嫌Brooks和Craig敲擊機械鍵盤的聲音太大了,會嚴重影響現場的氛圍,所以他們倆只能在大廳外支張小桌,把耳朵貼在門上,一旦裡面傳出什麼消息,就飛奔回電腦前,敲下文字更新到網站上。

作為參與過未來局對星雲獎和雨果獎微博直播的人,我看到這裡時忍不住會心一笑,就好像撥動錶盤上的指針回到過去,看到了另一個時空里的自己。

▲ 走在科幻名人堂里,你會覺得自己正在穿越時空。

星雲獎之後,「每周科幻」邀請兩位作家開設了專欄。其中一位是科學家兼科幻作家,他用簡單的語言介紹最新科學研究,然後開始未來之旅,想像這樣的技術能怎樣應用於科幻創作。另一位是評論家兼學者,Brooks說自己每次給他打電話討論專欄文章時都很頭疼,「他明明就是個專家,還老問我專欄要寫點啥。」

困難遠不僅於此,「每周科幻」從一開始就面臨著不少質疑,尤其是來自科幻從業者。「那時候專業網站就沒多少,大家不相信發在網上的東西會像報紙雜誌這些出版物一樣嚴肅認真,還覺得沒人會願意在屏幕上閱讀。因此,我們看上去就像是幾個怪人吧。」

讀者的興趣卻並沒有減弱,Brooks的追隨者和合作者也越來越多,其中就包括著名科幻頻道Syfy。2009年Syfy收購了整個網站,但Brooks和朋友們仍然能發表自己喜歡的內容,同時能利用Syfy的資源,和整個影視行業連接起來,還參與了兩部長片的創作。

那個曾守著電視機看《星際迷航》的小男孩,一點點搭建著自己的科幻夢想。20年前,這段征程由Brooks這些科幻迷開始的,今天,我們在努力以新的方式延續下去,未來會怎樣?Brooks和我們都在期待著。

▲ 「星際迷航」主題展開幕式,Brooks和老版《星際迷航》中Sulu的扮演者喬治·竹井、科幻博物館總負責人Patty Isacson Sabee

今年夏天,我跟著未來局「中美科幻tour」抵達了西雅圖。放下行李直奔流行文化博物館,同行的朋友們在感嘆充滿未來感的展館設計,而我卻等不及見見這位據說「對科幻了如指掌」的博物館館長。

在此前的郵件往來中,他給我一種很特殊的感覺:言簡意賅,堅持用正式而客氣的措辭,但在第二封郵件里就毫不猶豫地給了我他的手機號。當我提起這事時,他說「因為你們也是做科幻的呀」。

在博物館裡見到Brooks,你會以為他只是一個普通的遊客,而當他介紹起那些自己喜歡或參與設計的展覽時,你就能明白為什麼「館長」這個職位他是當之無愧的了。因為需要記錄下Brooks說的話(也因為我瞬間就被圈粉),我一直跟著他,館長說話聲音不大,也算不上健談,如果展廳里響起背景音效,我就不得不把錄音筆往他那兒湊湊。但他會抽出寶貴的辦公時間,給我寫長長的郵件回答採訪問題,也會默默地從Facebook上找到未來局的官方網站,瀏覽一番後再發一封郵件問我能不能投稿。

Brooks大概這樣的人吧:對於自己所愛的東西很少有多麼激烈的表示,但他做的幾乎每件事,都是源自內心最深處的熱愛。

▲ 來源:Brooks Peck/Twitter

2004年,西雅圖流行文化博物館開設了第一批科幻展區,Brooks也在這一年加入,正式成為了科幻聖殿的管理員,曾負責SETI、未來建築、《太空堡壘卡拉狄加》《星際迷航》等展覽的設計和運轉。但館長的一天,和我之前想像的還不太一樣。

大多數情況下,Brooks的工作日是在辦公室里度過的,包括撰寫郵件、簡訊、電影劇本、策劃書,以及大量的學術研究,還要和工作人員開會,或是去展區逛一圈,看看展品布置得怎麼樣了。時不時地,他還會像小說里的舊書商一樣,去各地搜尋奇怪的展品。比如科幻名人堂里那台阿西莫夫使用過的打字機,就是他幫忙從一位編輯的紐約公寓的地下室里刨出來的,「這才是最好玩的事,但並不是每天都有機會出去玩。」

▲ 館長辦公室里有時會送來這樣的東西(來源:Brooks Peck/Twitter)

▲ 或者這樣(來源:Brooks Peck/Twitter)

▲ 不知道是沙蟲還是《星船傘兵》里的蟲子的幼生體(來源:Brooks Peck/Twitter)

▲ 以及一些各種膚色的頭和手(來源:Brooks Peck/Twitter)

設計一個展覽,對Brooks來說無異於講故事。「光把一堆東西擺出來遠遠不夠,你要用故事去講述一個宏大的主題」,重要的是尋找最合適的物品來承載這個故事,無論是文字、影片片段、圖片還是互動式的體驗,都必須切合主題。接下來就是詳細的分工:館長負責寫標籤,開發人員設計有趣好玩的互動體驗,平面設計師負責圖表、標籤、插圖,這樣一個大工程通常要花費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籌備,就像是拍電影,來自不同領域的人聚在一起做同一個項目,而館長就是劇本創作者和導演。

▲ 館長日記:今天,新展館還沒有搭好。(來源:Brooks Peck/Twitter)

Brooks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怎麼讓科幻死忠粉玩得開心,同時又能讓普通觀眾看懂這一堆奇形怪狀的飛船和機器人和念不出來的單詞。於是,館長會在入口處支一塊信息板,告訴所有人這裡有什麼。比如在「星際迷航」展區,就有一個巨大的牌子,寫著「關於《星際迷航》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寫展品介紹也需要一些技巧,淺顯易懂的東西放在前面,越到後面越深入,「當然,我還是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最後,沒準兒看完就入坑了呢。」

開展之後,館長就會偶爾去瞅一眼大家逛展的情況,有時候會碰上有趣的事。比如曾有一對年輕人在博物館裡相遇相識相愛,Brooks還給所有參加婚禮的人做了一個導覽,有人甚至直接在展廳里舉辦婚禮,更多情況下,會有穿著《星際迷航》制服的粉絲在《星際迷航》展廳里拍照,Brooks說,這樣的事永遠能打動人。

▲ To the final frontier.(來源:Brooks Peck/Facebook)

他還會收到科幻迷寄來的信件,希望辦一次關於某個古董級電視劇的主題展,或者完全就是稀奇古怪的想法。「曾有個11歲的小男孩說想看木乃伊彈鍵盤吉他。」

「那你是怎麼回復的?」

「我說我很樂意辦一個展,但如今想找只木乃伊實在是太難了。」

在館長眼中,博物館就是以講故事的技巧呈現真實的展品,逛完一個展區,就像是聽了一個吸引人的故事。「當然,偶爾會碰到和主題關係不大,但實在是捨不得放棄的東西,這時候我就會稍微修改故事線,有些岔路也很有意思啊。」

▲ 正在講解「星際迷航」主題展的Brooks。(來源:GeekWire)

Brooks說自己是幸運的,能把愛好當做一項事業來做,在不用工作的日子裡,科幻以各種方式融入了Brooks的生活,他甚至因為一部《異形》就給自家領養的貓起名雷普莉(《異形》中的女主角):

「我到寵物中心的時候,這個小傢伙正在往天花板上爬,結果摔下來砸到了另一隻貓,她把對方一頓撓,然後差點就要破門越獄,就像雷普莉一樣,堅強而能幹。」

▲ 館長的貓。(來源:Brooks Peck/Facebook)

這隻貓成為了Brooks和朋友們的創作靈感來源,他們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上啟動了一個項目,打算畫一部名叫The Unadoptables的漫畫,講述流浪貓的故事。項目啟動才一個月,就募集到了超過13000美元,是目標金額的兩倍多。支持者們甚至發來了一大堆「可愛到不行」的貓的照片,多到Brooks覺得都足夠做本畫集了。

The Unadoptables 封面。(來源:Kickstarter)

只要有時間,Brooks還會去參加各類科幻展會,聽討論小組的嘉賓聊著他聽不懂的東西,或是推薦書單片單。「我最喜歡的,」Brooks在回信里專門加粗了這個字,「是各種cosplay。我實在是太害羞了,不敢穿著奇怪的衣服走來走去,一般就是默默地坐在一旁觀察其他人。所以每當看到盛裝的科幻迷,就特別佩服他們的勇氣和熱情。」

「如果你去赫爾辛基世界科幻大會,會準備些啥?」

「暖和的衣服吧……芬蘭挺冷的,不是么?」

簡直無法反駁。

▲ 或者用Tribbles做一件披風?(來源:Brooks Peck/Twitter)

下一步幹什麼?Brooks說自己正在籌備一個與漫威宇宙有關的展覽,這將是MoPOP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包括60年代以來的漫畫、服裝和道具;還打算帶著《星際迷航》主題展去北美各大博物館逛一圈。

再遠一些?Brooks想去宇宙里看看。

「宇宙那麼大,有那麼多星系,一定還有別的生命。我想知道他們怎麼生活的,創造了什麼文化,喜歡什麼樣的藝術。不管用什麼辦法,我都想試試。」

▲ 下一艘飛船會是什麼樣?(來源:GeekWire)

這一瞬間,我彷彿看到了當年那個藏在衣櫃里,想像自己在群星之間冒險的小男孩。現在,整個MoPOP博物館是他的飛船,未來的某一天,沒準兒Brooks真的就能去探索無盡的世界了呢。

但願這段旅途中也有雷普莉相伴。

責編:船長

作者:Raeka,轉碼員,《不存在日報》記者,冷僻故事愛好者。期待有一天能在街角遇見藍盒子,去看看galaxies far far away。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不存在」,ID :non-exist-FAA

推薦閱讀:

終有一天,機器玩具會向我們復仇?
畫星球大戰和哥斯拉手繪海報的那位大師過世了,你還沒看過他的作品嗎?
打算看《星際迷航》 我該從哪一部開始看起?
《三體》有英文版嗎?國外科幻迷如何評價?
每日電訊【2217-05-18】灣流行動:近距離作戰

TAG:科幻 | 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