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夢中的江南水鄉,一定是那徽州古鎮的黑瓦白牆
黑白輝映的馬頭牆是家人盼歸相似的象徵……
遠山青黛,清水寒鴨,白牆青瓦,綠水青山蔚藍天。
自然之景與建築完美融合,古徽州人在家園的選址營造上可謂一絲不苟。
古代風水之理念、「天人合一」之理想,皆在其考慮之中;山水靈氣之吸收、人工自然之融合,皆在其規劃之下。於是乎經由古徽州人打造的建築,或鋪展于波光瀲灧的溪流之畔;或蟄伏於雲霧繚繞的深山之中,或掩映於鬱鬱蔥蔥的林木之間……清雅淡然、簡約樸素的徽派建築,形式上是黑瓦白牆。高高的馬頭牆、殘缺的磚雕、銹跡斑斑的門框,還有那泛著悠悠青光的石板路,訴說著一段段陳年往事。
馬頭牆是徽派庭院的標誌性建築。人們在區分江南和別處的不同時,除了小橋流水古鎮,還有一個標準就是看馬頭牆的特徵。馬頭牆,指高於兩山牆屋面的牆垣。
隨屋面坡度層層迭落,以斜坡長度定為若干檔,牆頂挑三線排檐磚,上覆以小青瓦,並在每隻垛頭頂端安裝搏風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種蘇樣「座頭』,有「鵲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數種。因形似馬頭,故稱「馬頭牆「。
而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歲便背井離鄉踏上商路,馬頭牆是家人們望遠盼歸的物化象徵,看到這種錯落有致,黑白輝映的馬頭牆,也會使人得到一種明朗素雅和層次分明的韻律美的享受。
徽州古村的每一座古庭院,都是一座建築藝術的集大成者。單看一座建築,只覺一黑一白、一實一虛、一陰一陽,極簡之美滲透其間;若是眺望整片建築,只覺高低參差、錯落有致、層疊有序,韻律之美跳躍其中。
漫步徽派建築其中,隨處可見民宅、祠堂、牌坊。別看其外表簡淡清幽,內里卻潛藏著一顆滾燙的心。無論是渴望落葉歸根的商人,還是希望安居樂業的百姓,他們造民宅、建祠堂、立牌坊,只為實現心中「建一房而安家,擇一城而終老」的理想。
不求富麗堂皇,只求寧靜致遠。據《寄園寄所寄》載:「聚族而居,絕無一雜姓攙入者。其風最為近古。出入齒讓,姓各有宗祠統之,歲時伏臘,一姓村中千丁皆集,祭用朱文公家禮,彬彬合度。」
家族紐帶隨著時間的綿延而越發溫暖,道義家訓也隨著歲月的積澱而越發珍貴。徽派宅子里,有著各種與牆一體的雕塑,而石雕、磚雕、木雕是古徽州建築的「三雕」。
雕刻藝術善於處理原材料本色,既能溶化在建築物整體之中,又能像水墨畫一樣,清新淡雅。
特別是木雕藝術,更為古色古香的建築錦上添花。
他們雕刻「喜鵲登梅」,取意喜上眉梢;雕刻「東鹿西馬」,希冀福祿雙全、飛黃騰達;雕刻「五隻蝙蝠」,盼望五福臨門……就尋一方院落,得一處閑,過著如山裡人一般的生活,有著籬笆、菜園、果樹,陽光樹影,幽靜小道。
有如詩畫,暫且嚮往,留置心間。那漫山遍野、金黃燦燦的油菜花叢,若是沒有樸素簡淡、典雅清幽的民居建築襯著,該是艷麗無味。到如今的現代,徽派元素仍存留在人們生活中。依然是黑瓦白牆的莊重,置身其中又重新感受到了徽派的大氣。
觀之望之,人們對「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有了更親切的體會,對「洗盡鉛華歸於平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理想家園不就是有山作伴,有水為鄰,有花可賞,有樹乘涼,有瓦遮頭,這些足矣。
當落日的餘暉灑滿村落,遊走在青石路上、漫步於祠堂之間,你彷彿能聽到歷史的迴響。
而當你瞥見浣洗的婦女留下勤勞的背影,聽到嬉戲的孩童灑下銀鈴般的笑聲,你又會感慨千年時光彷彿從未走遠。去看一看徽派建築,在浮華喧囂的年代走一走這一方凈土。
感受這一分淳樸生活的綿延,是何等難得。
-END-
推薦閱讀:
※如何解釋洪尚秀電影中的「尷尬美學」?
※名畫故事 | 都鐸王朝攝影師,肖像鬼手荷爾拜因
※名畫故事 | 杜喬和錫耶納畫派,悲情而驕傲的一代
※名畫故事|拜占庭鑲嵌畫,上帝的崛起
※東方花藝美學的二三事
TAG: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