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航母——美國寄生戰鬥機雜談
(題圖為正在釋放XF-85的EB-29B)
引入
康維爾的B-36」和平締造者」(Peacemaker)轟炸機可謂是二戰轟炸機的巔峰之作.甚至直到B-52這一究極轟炸機出現之前,B-36都保持著多項冠軍頭銜,並且在體型上也遠勝於B-52,恐怕只有傳說中的XB-70能勝過這架超級轟炸機了.
(看見沒有,B-29見了都得叫聲哥)
但是超遠的航程也帶來了一個問題——護航.
這個問題非常,非常嚴肅,現有活塞機的性能是跟不上的,而第一代噴氣機油耗巨大,除非做成像貝爾公司的XP-83那種飛行油箱,估計航程也是不夠的.而護航轟炸機的計劃也早已被證明是不靠譜的.
這可難倒了陸軍航空隊的官員們,但是在經過思考之後,這幫人終於想出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方案.
1944 年 1 月 29 日,美國陸航的技術勤務司令部(ATSC)向各家飛機公司提出了MX-472號項目書要求,要求設計製造一款可以被B-29,B-35以及B-36攜帶的小型戰鬥機.
這個計劃從裡到外透露出一股荒謬的氣息,沒有一個老牌飛行器公司敢於接下這個任務.
不過仔細想想,似乎這也不是那麼荒謬,早在30年代,美國人就已提出"寄生戰鬥機"的概念.
起源
美國海軍對於ZRS-4」阿克隆」(USS Akron)和ZRS-5」馬孔」(USS Macon)兩艘飛艇進行了改裝.飛艇被加裝了15*19米的飛行平台,並且使用鞦韆式吊架攜帶了4架寇蒂斯F9C」雀鷹」戰鬥機,該型飛機是專門為了這一計劃而設計.飛艇與雀鷹的合作非常成功:飛機平時被掛在飛艇外側,有需要釋放,在任務完成後還能在空中進行回收.
(不知道是藝術畫還是照片)
話雖如此,但馬孔號飛船在1935年墜毀,緊接著阿克隆號也發生了事故,這個計劃就這麼慘淡地收尾了.
而在40年代,陸航自己也用了道格拉斯C-47空中列車和卡爾佛Q-14B進行了測試,效果良好.
(大手牽小手,飛行不怕滑)
(這樣牽上的)
研究
話再說回MX-472,雖然並沒有哪個老牌公司接下任務,但是還有新公司啊!
剛剛創辦還不到5年的麥克唐納公司(McDonnell Aircraft Corporation),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精神,硬是接下了這個匪夷所思的任務.赫爾曼·巴克利(Herman Barkley)擔任了這架飛機的主設計師,這位猛男在日後還有一款更加出名的作品,那就是聞名遐邇的F-4"鬼怪"(Phantom)戰鬥機.
1945年1月,巴克利提交了一個機身半埋入機腹彈倉的設計,但是被軍方以"必需將機身全部放入機腹"的理由拒絕.再經過兩個月的設計之後,巴克利終於畫出了一架,不,是一顆幾乎完美的飛機.
(可能是長谷川蛋機)
這個編號為Model27的設計長4.5米,翼展6.4米,空重只有1.8噸,續航時間只有30分鐘,所以燃油量的需求也極少,只有420升.動力方面使用了一台威斯汀豪斯 J34-WE-22渦噴發動機,提供了1.3噸的推力,可以在高空啟動,這使得這個設計可以達到922 千米/小時的高速.為了節省空間,這個設計採用了多片尾翼組成的X型布局,後掠角為36°的兩片主翼也可以收起.在發動機之上安裝了帶有彈射座椅的駕駛艙,發動機下方安裝了可收放滑橇以備不時之需.武器方面則是四挺美軍的傳家寶——12.7毫米口徑M2重機槍.
(實際上這個設計就是往J-34發動機上加東西)
這架飛機被命名為XP-85,老闆詹姆斯·麥克唐納(James McDonnell)給了它一個非常可愛的綽號,"地精"(Goblin),不過詹姆斯老闆的原意似乎和"可愛"搭不上邊.
(正在進行風洞測試的小地精)
根據作戰需要,這架飛機平時被安放在轟炸機的最後一個彈倉里,但有必要時也可以在3三個彈倉里各裝一架這種小小的飛機來增強護航力量.
在遇到敵機時,轟炸機打開彈倉並彈出支架,釋放護航機應戰.在戰鬥結束後,護航機用機頭的掛鉤扣上吊架,然後再被回收到機腹內——甚至可以在機腹內進行燃料和彈藥的補充.
(就決定是你了!)
聽起來很美好,但當1948年,已經從陸航中獨立出來的美國空軍對於已經改名成XF-85的地精進行測試的時候,事情的發展似乎不遂人意.
由於一時從抽不出B-36來進行測試,空軍只好拿一架B-29來湊合.這架被特殊改裝後的B-29得到了新的編號——EB-29B,綽號也變成了帥氣的"巨鯨"(Monstro).6月初,小地精被送到了幕洛克空軍試飛中心,在地上進行了吊裝實驗.之後又進行了5次包括空中收放吊架、發動機點火等項目的全套實驗.
(在大坑裡做實驗)
在地上的實驗也這麼順利!終於,在 8 月 23 日,小地精終於迎來了自己第一真正的飛行.EB-29B在6100米的高空將它彈了出去,它在空中自由的翱翔,做出了各種機動動作,地精在試飛中表現出了極好的操控性,很容易就能從尾旋中改出,滾轉也十分靈活,一切看起來都十分美好.
15分鐘的飛行測試結束後,小地精開始試圖與吊架進行對接,但是令人意想不到是,在XF-85和EB-29B之間出現了干擾氣流,並且越來越強.試飛員愛德溫·斯科奇(Edwin Schoch)嘗試了10分鐘都沒能把飛機接上,最後還撞上了吊架,斯科奇老兄一下子昏了過去.不過很快他就恢復了意識,並且將飛機迫降在了干湖上.
(某一次成功的對接)
一次的失敗並不能說明什麼,10月14日,斯科奇駕駛著修復完成的XF-85與吊架成功對接.第二天又是兩次成功.可是第五次試飛時,飛機差點失控,可憐的斯科奇又不得不進行迫降.到了第六次試飛,雖然技術人員在 XF-85 的翼尖上加裝了垂直安定面,但是還是沒能成功對接.
(某一次成功的迫降)
就連斯科奇這種在太平洋上擊落了4架飛機的精英都沒有辦法保證成功對接,那更別說其他的飛行員了.
(斯科奇和他的座駕)
而且XF-85還有更加致命的缺陷——駕駛艙空間太小,限制了飛行員的身材.4挺機槍的火力更是不夠看.最糟的是,飛機不管是出動還是回收的過程都過於複雜,遇敵時能否及時投放還是未知數.
1949 年 10 月 24 日,小地精也成為了國會削預算的犧牲品,整個計劃直接被扔進廢紙簍,僅有的兩架原型機分別在俄亥俄州代頓的空軍博物館和布拉斯加州奧馬哈的戰略空軍司令部博物館展出.斯科奇也成為了這一型飛機唯一的駕駛員.地面實驗用的坑倒是還留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里.
(博物館裡的小地精)
還有
但是寄生戰鬥機這個計劃還沒有結束!共和公司(Republic Aviation Corporation)也在進行寄生戰鬥機的嘗試.MX-1016項目(Tip Tow)將兩架EF-84D戰鬥機分別安裝在EB-29A轟炸機機的兩翼尖.1950年9月15日進行了第一次測試,共和公司隨後又進行了包括夜間飛行在內的多項測試.但是這些飛行全部是由飛行員操控、.1953年3月,信心滿滿的共和公司開始了自動駕駛的測試.1954年4月,一架左側F-84的自動對接系統在對接完畢後被激活,直接翻到了B-29機翼上,兩架飛機全部墜毀.右側F-84的飛行員在試飛員協會發表了一篇關於此計劃的報告.
(EB-29的對介面)
(EF-84D的對介面)
同時期進行的還有MX-1018項目(Tom-Tom),兩架RF-84F被鉸接臂和夾具掛在JRB-36F 的翼尖.雖然在1956年9月23日出現了一次事故,但總得來說比MX-1016順利得多.
(掛載點特寫)
(一張罕見的彩色照片,此時子機正在靠近母機)
XF-85的失敗刺激到了共和公司,他們迅速將方向由護航轉為突擊,「戰鬥機搬運者」(Fighter-Conveyor)計劃應運而生.一架F-84E被半埋在GRB-36F機腹中(駕駛艙,機身脊柱和尾翼在機腹內),可以隨時出動來進行戰術核打擊,之後再由轟炸機運送回到基地.但子機露出的部分增加了母機受到的阻力,將其航程縮減了7%-10%.
(機腹特寫,注意子機突出母機的部分)
最初的試驗於1952年進行.953年,GRB-36 / F-84E被送到埃格林空軍基地,隨後進行了170次收放實驗.1953年5月,F-84E被更快的F-84F?取代,並且方向也改為偵察.空軍司令部認為這個計劃大有前途,就大筆一揮,命令10架RB-36D改裝為GRB-36D載體,還要了25架RF-84K戰術偵察機.RF-84K可以在7,550米的高空被釋放,作戰半徑算上GRB-36D的4500千米則可達到可怕的6400千米.RF-84K保留了4挺12.7毫米機槍,在必要時也可以為母機提供護衛.
(釋放RF-84K)
1955-1956年期間,來自第99偵查偵察中隊的GRB-36D與來自第91偵查偵察中隊的RK-84K一起工作.在實戰中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暫且不提回收方面,再掛載了RF-84K後,整個GRB-36D離地只有可憐的15厘米.
(連接方式)
很快,洛克希德公司的傑作,U-2偵察機就頂替掉了這一組合的位置.隨後一些RF-84K被報廢,其他的則作為偵察機繼續工作.有三架帶掛鉤的飛機被保留至今,現全部都是博物館的展品.
(空軍博物館裡的RF-84K)
結語
"寄生戰鬥機"和"護航轟炸機"一樣,都是美軍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做出的嘗試,在長航程戰鬥機與空中加油技術的研發之後就被迅速拋棄.不過,NASA一直在使用各種各樣的寄生機.近年來"空中航母"的概念又一次受到熱捧,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也開展了大型飛機在空中收放無人機的計劃——說不定寄生機的概念在軍事上還有起死回生的機會.
(博物館裡和B-36J在一起的小地精)
推薦閱讀:
※古代軍隊後方的供應鏈(生產、採購、物流等)是怎麼運作的?
※亞洲第一艦有何特色?
※解放軍預警機殺手服役?外媒分析我軍超遠程對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