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大佬進軍互金將面臨更強監管,這塊「別人的乳酪」該怎麼吃?

近日,野馬財經先後爆出農產品(旗下海吉星)、新希望兩家上市公司控股的互聯網金融平台涉嫌自融、自保問題,引起業內不小的反響。有金融圈的朋友來和我討論此事,我們仔細梳理髮現,這幾年已經有不少大農業領域的上市公司以參股甚至控股的形式,加入到互聯網金融特別是P2P平台的創建中來。那麼,都有哪些農業大佬盯上了互聯網金融這塊「乳酪」呢?這塊乳酪原本是誰的,好吃不好吃呢?產業資本大佬們,該怎麼吃這塊「看上去很香」的乳酪呢?

被「點名」的上市公司互金平台

今年6-7月,野馬財經先後爆出兩家上市公司農產品、新希望旗下的互金平台海吉星金融網和希望金融涉嫌自融、自保問題。

關於海吉星金融網,野馬財經的報道指出「上市公司農產品旗下的網貸平台——海吉星金融網,涉嫌為農產品旗下另外兩家公司農產品擔保與農產品小貸提供融資,半年間為這兩家公司輸血1.65億。而《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第十條規定,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不得為自身或變相為自身融資。」

關於希望金融,野馬財經則指出「其產品應收貸與訂單貸的借款方多為新希望或其子公司合作企業」,而「網貸行業的變相自融是指平台通過幫助關聯企業募集資金,讓投資人的資金流向自己的口袋,這類行為可能會造成風險集中於一家借款方或一個體系內的多家公司,容易產生兌付危機。」

雖然也有業內專家(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認為希望金融的模式不構成關聯交易,不是自融,並不違規,但其同時也認為:「這麼操作會讓金融風險高度集中於新希望的內部體系,與小額、分散原則相悖」。

產業資本互金的「自融、自保」邏輯

產業資本特別是全產業鏈集團資本具有投資互金平台的動機,並在其業務中關涉「自融」,是其業務模式和階段性發展需要決定的。

如新希望、農產品這類在農業全產業鏈均有布局的集團資本,已經能夠在集團內部實現整條產業鏈的資源、效率整合,通過高效、直接的利益聯結,形成價值和利潤。而作為經濟結構中的重要一環,金融功能是全產業鏈集團業務板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實,早在互聯網金融乃至P2P模式出現前,不少大型農牧、農資公司也多有「類金融業務」,賒銷、應付賬款抵押貸款等業務已經從行業里「眾人皆知的秘密」成為公開的事實,而由於農業生產端主體在客觀上的弱質性,缺乏流動資金,提供賒銷等「類金融業務」實在是企業為了維持業務規模和增長的「必選動作」。如在希望金融前,新希望早在2009年就投資成立了金融擔保體系母公司——普惠農牧融資擔保有限公司,為養殖戶提供固定資產投資資金、流動資金、為供應鏈上下游提供資金支持。

可見,即使沒有投資P2P業務,全產業鏈型的集團資本也會在金融領域謀求布局,而其核心動機除了資產財務管理的需要,最主要的還是對其體系內的業務和關聯公司提供各類金融服務,而資金端來源,或為集團自有資金,或來自銀行和信用社系統,並不涉及「自融」或「自保」。

而一旦集團資本參股或投資了P2P業務,則將資金端來源變為向社會募資,理論上是由社會投資人代替銀行、信用社進行項目風險的評估,有業內專家就此認為,這將增加P2P的擠兌風險。

有業內專家跟我聊到這裡時提到,這種模式面臨的擠兌風險,嚴重時甚至可造成「火燒連營」的後果。該專家指出,金融風險存在高傳染性和傳染快速性,而產業鏈金融這種模式可能造成跨市場的風險傳染,即產業領域發生的風險將傳染到金融領域,而金融領域產生的風險也會殃及實體產業,這種產業鏈上下游和金融綁定的「產融一體」模式對局部風險的「放大效應」,尤為值得警惕。

國家對P2P「自融、自保」行為將加強監管

另一方面,法律法規對互聯網金融這一新生事物的監管存在滯後性,我國在2015年發布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雖然被視為國家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文件,但只是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定位、監管、分工等多方面進行了初步的界定和指導,缺乏具體的規範細則和法律法規,並且其內容中對「自融」的界定等行業內普遍關注的問題並沒有做出原則性規定。

而上述指導意見出台後,倒是有不少金融法律界的解讀聲音認為,該規定雖未明確規定「禁止自融」,但諸多條文均印證、呼應了這一禁止性規定。隨後,受國家委託,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於2016年建設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以下簡稱「技術平台」),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全風險監測。該平台不定期發布的行業監測報告以及對互聯網金融平台巡查、監測結果公告中,明確將「涉嫌自融、自保」,作為互金安全專委會發現的互聯網金融平台所涉及的「問題」。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國家對互金平台涉及「自融、自保」行為的明確態度。

產業資本投資的互金平台大盤點

根據以上分析,一方面,全產業鏈型集團資本具有潛在的金融需求,同時也在近幾年在P2P行業進行布局,意在解決自身關聯公司的融資需求問題,同時獲取金融利潤;另一方面。國家正在逐步明確對P2P中介服務組織的定位界定,對P2P吸納社會資金為自身募資的「自融」行為持負面態度,那麼,是否意味著產業資本投資的P2P,從其設立動機上看就在打「自融」的「擦邊球」呢?

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4月14日,國內已有78家P2P網貸平台與上市公司成功「牽手」。而據我的不完全統計,這些平台中,由有農業業務背景的上市公司參股或控股的P2P,至少包括以下8家:

  • 新希望-希望金融

新希望慧農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希望金融」)是新希望集團旗下成員之一,由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希望集團共同投資設立,主要從事農村互聯網金融業務。

在股權結構中,新希望六合在成立之初除直接持有希望金融40%股份外,還通過其絕對控股的南方希望實業有限公司,持有希望金融30%的股份。而在不久前的6月24日,新希望發布《關於轉讓新希望慧農(天津)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的關聯交易公告》,將名下股權全部轉讓給永智創新實業有限公司,而後者為劉永好間接持股 100%的公司。可見,雖然希望金融表面上與新希望六和進行了股權割離,但仍然處於劉永好的實際控制之下。

而根據希望金融官網的「信息披露-產品介紹」欄顯示,全部八款產品中有五款產品的介紹中,都明確指出是為新希望飼料廠、新希望地產、新希望集團參股公司及新希望下游小微經銷商提供各類金融貸款服務。

  • 農產品-海吉星金融網

海吉星金融網是深圳市國資委直管上市公司--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

P2P網路借貸平台,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專業的信息諮詢、借貸撮合等服務。

海吉星第一大股東為深圳市農產品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產品擔保),是上市公司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際控股公司;第二大股東為陳群,同時也是第一大股東農產品擔保的法人。可見,海吉星金融網也是在上市公司農產品的控制之下的。

根據野馬財經此前報道,海吉星金融網、海吉星擔保和另一家農產品子公司——深圳市農產品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產品小貸)存在關聯交易,向後兩家「輸血1.65億」,涉嫌自融、自保。野馬財經還引述易觀分析師李子川的觀點稱:「這類行為(指三者關聯交易)不只是涉嫌自融了,還涉嫌突破小貸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不得向社會募集資金的紅線。」

而「融資性擔保公司、小貸公司放款資金要麼自有資金,要麼一定比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資金,如果通過自家平台進行債權轉讓,等於變相向社會融資。違反了銀監會、央行發布的《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以及銀監會等部委發布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中的相關條款。」

  • 諾普信-農泰金融、農金圈

農泰金融是深圳農泰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泰金融)旗下互聯網金融平台,由上市公司諾普信主導投資,也是諾普信繼田田圈、農集網之後,為深耕農業市場精心打造和布局的又一家旗艦企業,註冊資本5000萬元。

分析農泰金融股權中的「諾普信成分」,可發現除大股東諾普信持股比例35%外,還有深圳市融信南方投資有限公司持股25%,而後者是由諾普信董事長盧柏強持股94%的公司。

在此前的報道中,農泰金融方面多次提到他們業務模式的優勢之一是「農泰金融的資產來源優質、穩定:植耕農村市場20多年的投資方諾普信,掌握了大量農資行業真實有效的交易數據,從廠家到經銷商,再到零售店、種植戶,每年購買農資數量、購買金額、賒銷情況,都有詳實的數據可查。」可見,農泰金融的借款人中,和諾普信有深度關係的公司為數不少。

深圳農金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農金圈)也是諾普信旗下互金平台。其第一大股東(持股33.04%)為西藏林芝華翰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持股97.5%的大股東陳俊旺為諾普信董事會董事,此前歷任諾普信會計工作主管負責人、財務總監等職位。第二大股東為諾普信,持股32.19%。可見諾普信系對農金圈的持股比例已超過60%。

和農泰金融類似,農金圈也將「背靠諾普信」作為資深的重要優勢之一。農發貸首席執行官楊世華曾公開表示,「農發貸在融資方、渠道、風控層面皆有優勢:

首先,憑藉母公司與國內農藥製劑上市公司諾普信的股權關係,農發貸可以借力諾普信3000多家合作經銷商與8000多家零售店發掘優質借款人。

其次,借款源頭上,融資方群體大多數跟諾普信、農金圈的業務鏈條高度吻合,可以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

從控制成本的角度,農泰金融、農金圈從和集團公司有關聯交易的借款人入手發展業務,確實能夠部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平台的獲客成本,從而有效壓縮平台的運營成本。而據我此前了解,獲客成本是農業類P2P平台運營成本最主要的組成部分,能將這部分成本有效壓縮,將大大增加平台在行業內的競爭力。

然而另一方面,從業務關聯方中尋找借款人,也增加了系統性風險的危害程度,使得金融風險的傳染性進一步提高。

  • 康達爾-豐收貸

豐收貸的前身是深圳市及時雨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2014年11月27日,與A股上市公司康達爾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康達爾正式控股及時雨貸,更名為豐收貸。

而此前,康達爾總裁季聖智也曾公開表示:「基於公司眾多上下游配套企業來進行P2P產品設計和服務創新,打造產業鏈金融,既是上市公司轉變增長方式的戰略選擇,也是做好小微金融服務的安全便捷路徑。」據悉,在豐收貸上線啟動的同時,康達爾集團旗下把所有下屬企業負責人、中層幹部和業務骨幹都集中到深圳,專門召開了為期三天的閉門會議。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集團各產業及上下游企業如何跟農業金融戰略協同,如何結合互聯網金融開展業務創新。

除上述幾家外,有農牧背景的上市公司參股的互聯網金融平台或項目還有:

  • 聯想-翼龍貸

北京同城翼龍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由聯想控股戰略投資,雖然聯想在農業方面也布局頗多,但和翼龍貸的業務範疇重合的部分並不多。

  • 雨潤-匯通農牧

南京匯通農商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是由雨潤控股集團牽頭成立的一家網路科技型合資企業,主營業務包括「一站式採購、生豬交易、招投標、大宗原料貿易、農牧行業物流配送、產業鏈金融」等核心項目。

根據公司公開資料,其依託雨潤集團全國屠宰基地,重點為農牧養殖人員降低養殖原料的採購成本、提升養殖技術、降低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效率、提供養殖金融支持、增加養殖銷售收益。但從其網站目前的設置上看,尚未大規模開展面對社會的募資業務。

  • 方圓集團-廣州e貸

廣州e貸由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廣東省民營企業100強、廣州物流與供應鏈協會會長單位—廣州華新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上市公司廣州達意隆包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方圓集團控股公司、廣州佳力投資有限公司、美林集團控股公司、廣州市基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創辦,註冊資金1.2億元,致力於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以及農業金融。

其股東中方圓集團控股公司有運營糧油類業務。

  • 金新農-金新貸

2015年5月11日,金新農宣布擬5.25億收購盈華訊方80%股權,據其公開資料,公司希望通過此舉「利用盈華訊方的人才團隊、技術儲備等優勢,建立生豬養殖服務平台,利用互聯網技術匯聚生豬養殖戶;通過建立以養殖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互聯網金融運營平台,為生豬養殖場、飼料經銷商等公司目標客戶提供資金支持服務;通過搭建互聯網銷售平台,為公司未來飼料產品的網上銷售與展示、重點區域的品牌豬肉業務開展奠定基礎。」

但根據今年4月公布的《深圳市金新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報告》,截至2016年底,盈華訊方團隊的主營業務仍為電信增值業務,尚未開展農業金融業務。

  • 大北農-農信互聯(農信金融-農富寶)

另一巨頭大北農雖未投資P2P項目,但也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多有布局。

農信互聯為大北農參股子公司,今年6月,大北農為農信互聯引入用友公司的外部股份,但僅占其全部股份的2.03%,大北農則直接持有農信互聯 32.81%的股權,並通過北京農信眾幫諮詢服務合夥企業(簡稱「農信眾幫」)持有農信互聯 23.44%的股權。

講到這兒多說幾句,這個農信眾幫的兩大股東分別為大北農和農信眾創,而農信眾創的唯一股東則是農信互聯總裁薛素文。

目前,根據公開資料,農信互聯已經建成「數據+電商+金融」三大核心業務平台,以豬管網為代表的企業管理網模塊承擔彙集大數據的功能,以智農商城和智農網點為電商交易入口,金融方面則有農信金融作為業務平台。而農信金融方面,面對投資人方面的產品平台為農富寶,為一款貨幣基金產品,面向資產端借款人方向的產品平台則為農富貸、農銀貸、扶持金和農農貸等。

根據大北農此前披露的資料,集團定增募資22億元,主要用於農業互聯網與金融生態圈的建設。具體方式是,「收集從飼料、獸葯銷售到生豬生產管理、銷售全產業鏈的交易數據,支持大北農對自己的養殖戶和經銷商有資金和信用了解,在這種背景下,集團通過自有資金或銀行借貸對養殖戶(上游)或經銷商(下游)放貸,賺取利差;或者將優質客戶介紹給銀行賺取通道費用;此外還有支付結算,也能贏取零點幾個點的收益。除了借貸(農信貸)與支付(農富通),農信網體系內還有理財與交易平台(農富寶)、保險公司(農信保)、農業股權眾籌(農信投)、農村小額現金存取(現金寶),形成一個自循環的金融生態圈。」

從以上表述不難看出,農信金融服務集團內部業務的特徵較為明顯。

據農信互聯內容總監薛峰透露,農信互聯目前尚未涉及P2P業務。在農信互聯外,大北農通過天使投資方式參股的「贏眾投」項目,是以P2P模式運作的,但其借款人群體和大北農原有的業務範疇關涉不大。

行業生態變化,監管日趨從嚴

隨著互金行業「野蠻生長期」的過去,目前行業生態已經出現顯著變化,一方面有大批創業「草根」玩家出局,一方面,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則在大舉進入。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到2016年12月底,含農村金融業務的P2P網貸平台數量有335家,其中專註於農村金融業務領域的P2P網貸平台有29家。P2P網貸農村金融業務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9.8%左右,平均借款期限為9個月,平均借款金額為18.2萬元。2016年網貸行業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0.45%,平均借款期限為7.89個月。由此可見,P2P網貸農村金融業務產品的綜合收益率要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平均借款期限長於行業平均。

而根據此前發布的《中國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報告2017》(下稱「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末,以農村金融為重要業務或撮合涉農貸款金額在千萬人民幣以上的P2P網貸平台,至少有114家,其中64家仍在正常運營,50家已倒閉停業或轉型。

據網易財經此前報道,安信證券農業首席分析師吳立表示,目前以上市公司為代表的產業資本也已進軍農業供應鏈金融,所以P2P公司真正的競爭對手並不是同行,而是大北農、諾普信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滬深兩市已有20餘家上市公司涉足供應鏈金融業務,這項業務已然成為新的「風口」。

每日經濟新聞近日報道,上市公司直接控股的理財平台共53家,其中A股控股平台38家,港股控股平台11家,海外上市公司控股及直接股權上市的平台4家。

雖然行業內普遍認為,針對P2P的制度監管會落後於市場創新,但監管的靴子早晚也會落下。而近日,上海、深圳等地相繼出台關於本地互金平台「本地註冊、本地運營、本地存管」的存管本地化規定,已經讓逾百家互金平檯面臨更換存管的尷尬境地。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專家指出,P2P和銀行間存在對存款資源的爭奪,這是行業存在的根本性利益衝突;相關部門對P2P的監管力度,還將持續增加,不排除出現更為嚴厲的執法手段。

那麼,作為產業資本參股的互金平台,如何規避由其業務屬性造成的系統性風險和可能發生的政策風險呢?

第一,可以引入多元化股東,如其他互聯網金融平台,如其他消費性互聯網金融平台等,雙方可以從行業上形成互補,強強聯合。

第二,與和其構成業務互補的互聯網金融平台進行合作,增加其業務的多元化。

第三,可以將平台上交易形成的資產債權,打包出售給銀行,以此來化解系統性風險。

產業資本投資的互金平台,相對行業外創業團隊更具有行業經驗和資金優勢,也更有發展壯大其金融功能的內在動力,本應在我國的普惠金融生態系統中,承擔更為重要的角色,發揮更大的貢獻,如果因為缺乏對隱藏風險的足夠認識,而錯失平台規範化、開放化的難得發展機遇,是大家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那麼,農牧行業大佬們旗下的P2P們,能否闖過自我革新、外向發展、合規標準的戰略性挑戰呢,我還將繼續關注。

推薦閱讀:

魯冠球去世,身後留下龐大萬向帝國
賣完房子賣股權,大家來猜猜這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什麼時候完蛋
兩個做股權激勵的關鍵節點
重磅策劃:15座國家中心城市確定,看看背後的上市公司實力排名
17.開車:再融資新規,韓二蛋最全解讀合集

TAG:互联网金融 | 上市公司 | 金融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