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這個無人超市,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黑科技
文 | 誰是大英雄
零售業「無人化」是今年科技領域的一大熱點,在之前,我曾經和大家討論過當下「無人便利店」的機遇和存在的困境,而時隔不久,「無人超市」又出現在我們視線中,這一次的玩家是阿里巴巴。
7 月 7 日,極客公園提前體驗了一把阿里無人店「淘咖啡」,雖然叫「淘咖啡」,實際上也是綜合型的小型零售超市,整個購物流程非常簡單:進店前,先打開手機,用支付寶掃二維碼綁定支付寶賬戶,並授權小額代扣(每天每人上限 5000 塊),完成後用手機掃碼過閘機。這時候就能進店挑選商品,和平時逛商場一樣,當你挑好物品後,可以拿在手裡,或放在購物袋裡,甚至直接放進隨身背的包里。
在「淘咖啡」的出口,有一個預設的玻璃通道,當你要通過時,系統會對你買到的東西進行結算,然後你只管出門,需要知道花了多錢的話,手機會收到推送信息,包括了購物清單以及扣款總額。
這套物聯網支付技術,是由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研發完成。據了解,這是一個專註於 VR、IoT、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研發的團隊,而去年年底,螞蟻金服發布的全球首個落地應用的 VR 支付技術,就來自於這個實驗室。
雖說現在這樣的便利店離我們的生活還有點距離,但體驗下來確實感覺非常酷。所以讓人好奇的是,這其中究竟具體會應用到哪些技術,才能最終實現完整的購物流程?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也和螞蟻金服的工作人員聊了聊,對方向我們簡單介紹了其中的一些技術運用,但並不詳細,所以我從現場情況推斷了一些技術方法,不妨和大家聊聊:
骨骼分析
據了解,「淘咖啡」面積 200 平方米,內部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同時在店人數 50 人基本沒問題。
螞蟻金服的工程師介紹說,「淘咖啡」在物聯網支付方案用的是多模態識別,即計算機視覺疊加感測器感應。
這兩項技術方案運用的權重比例,螞蟻方面沒有透露。對此我試著做了一些猜想:
首先,多模態生物識別是指整合或融合兩種及兩種以上生物識別特徵,利用多重生物識別技術的獨特優勢,這其中就包括了人臉、指紋、虹膜甚至是骨骼分析等方式。通過多種技術+數據分析,能夠使認證和識別過程更加精準、安全。
而如果說計算機視覺技術用的權重更大,那麼有可能是用了人臉識別+骨骼分析的技術。人臉識別大家都已經比較了解了,手機上也有不少應用都會用到,我們不妨看看為什麼可能會有骨骼分析技術吧。
簡單來說,骨骼分析就是在攝像頭眼中,在超市裡走過來走過去的,只是一堆堆骨頭,骨頭之間再怎麼疊加、交叉,基本還是可以被識別出來哪根骨頭是誰的,這對於保證多人同時在店購物的識別精準度,起到重要作用。
而之所以推測骨骼分析,不是現階段較成熟的圖像分割技術(即把捕捉對象的邊緣分割出來,從而去識別對象的行為),是因為後者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當店裡人數一多,攝像頭就容易抓瞎:假如十幾個人同時在搶購同一款商品;或者幾個人手交叉著去拿各自想要的商品,對圖像分割來說,非常容易出現混亂。
所以,假如「淘咖啡」能夠同時允許 50 人在店內活動的話,圖像分割技術確實不如骨骼分析來的靠譜,也許就是包括了人臉識別+骨骼分析這兩種結合在一起的結果。
眼動追蹤:
在逛「淘咖啡」時,工人還在現場布置天花板上方的攝像頭和感測器,根據攝像頭數量和擺放位置,我推測「淘咖啡」店還疊加了眼動追蹤系統。
「眼動追蹤」可能會讓一些人想起來當年在三星手機上,那個根據人眼動作來自動瀏覽手機內容的功能,不過當時那項技術實際使用效果並不如想像中美好,所以後來也在三星的機型中取消了這個功能。
但之所以推測「淘咖啡」會有這樣的系統,是因為它可以捕捉兩個維度的信息:
一是店內,包括店內的實時熱力圖:客人最喜歡走哪條路線,哪個貨架的客流量最密集,哪個貨架人流停留的時間最長,哪個貨架比較冷清等等。
第二是用戶,比如甜品貨架前的客人男女比例如何,平均體型偏胖還是偏瘦;客人站在貨架前,眼睛最習慣首先往哪裡看(以推算出貨架真正的黃金位置)。
實際上之所以這麼推測,也是因為在物體識別領域,計算機視覺普遍被認為是識別人與商品的未來主流方向,我們曾經介紹過的 Amazon Go 就是一個典範。阿里在這個方向上顯然也是很有想法,「淘咖啡」公測前不久,阿里宣布負責 Amazon Go 首席科學家任曉楓加盟,巧合中有必然。
深度決策演算法:
這主要是用在後台的數據迴流和數據挖掘。這其實也是無人超市最大的意義所在,無論是 Amazon Go 還是螞蟻金服,雇一堆身價很高的工程師來研發無人超市,可不只是讓大家體驗一把黑科技的酷炫感的。其背後最大的價值,在於回收、分析基本面數據(比如商場熱力圖)以及沉澱用戶畫像,以幫助線下實體店更高效、更精準地優化供應鏈以及貨架的擺放。
比如,工作日和周末、各種小長假中,在最顯眼的展架上該放什麼商品;還能根據客人的平均身高來調整貨架的高低。甚至還能做一些預測,比如看到什麼樣的產品放在偏僻的地方仍然會有不錯的銷量,那麼就要進行相應調整,讓大家更容易發現它們。
說到演算法模型,對螞蟻金服來說一直是比較擅長的。AI 在其各業務場景都起到底層技術支撐,如保險、理財、小額貸款、智能客服等等。這應該是之後會在「無人便利店」這樣的場景下深挖的一部分內容。
多模態識別:
剛才說了,除了計算機視覺,「淘咖啡」還疊加運用了感測器。在業界,大家都有一個基本的共識,單一維度的技術往往很難保證足夠的安全性和足夠好的體驗感,所以,無論是物聯網還是生物識別,只要想在商用場景落地,都會考慮疊加運用幾種技術來進行交叉驗證,也就是多模態識別。
Amazon Go 也是採用的計算機視覺+感測器感應(可能還有+生物識別)來降低誤判率。因此,市場中有做物聯網支付方案的公司強調說自己用的是純計算機視覺,而實際上這對樹立投資界以及公眾對其進入商用的信心和安全感,並沒有什麼好處。
「淘咖啡」的客人在挑好東西後,要通過一個「支付門」才能出去。這個門每次只能一人進去,門裡的各種攝像頭和接收器要對人和商品做即時識別。
現場有人做了踢館測試:幾個商品橫七豎八隨意放在購物袋裡;一些商品放在購物袋,一些放在書包里,一些拿在手上。最後都輕鬆通過並扣款無誤,這似乎也說明,「淘咖啡」內不僅僅是計算機視覺技術這一種。
下面來看看螞蟻金服工程師內測的 GIF:
結合「支付門」裡布置的攝像頭以及感應接收器,我推斷「淘咖啡」是混搭結合了 RFID 天線,你可以理解為是增強版 RFID,以擴大天線的覆蓋範圍,加強對商品位置的定位,減少誤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螞蟻金服官方披露的技術方案中有生物識別,但從現場體驗來看,人是不需要在攝像頭前特地停留以配合識別的,所以估計這其中用了人臉+體態+體重等多維識別。
這個「支付門」是「淘咖啡」區別於其他無人超市的一個亮點,同時也是一個缺點,至少在現階段來看。因為用戶在經過這個門時,並不能真的「即拿即走」,還需要等五六秒左右才能出門。
據介紹這個等待的時間不是系統識別和自動劃扣造成的,是滑動門造成的,根據行業標準規定,它的安全關門速度就得這樣……好吧,所以這個門應該是個過渡階段的版本。
以上,是根據體驗以及詢問之後,我們做出的一些猜想,雖然看起來可能離我們實際生活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很欣喜的看到,從「無現金」再到「無人」的一系列變化,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場景確實因為科技的進步在發生變化。
當然,「無人超市」要做到真正無人還是有距離的,至少在上貨、運營維護甚至在商品資料庫如何建立上都要投入人力來完成,並且被人不看好的另一個原因是如何能降低成本,盡量降低風險,這也都是我們這個社會對其發起的挑戰,商業模式究竟如何落地,最終都是值得關注的。
雖說「無人超市」這樣的事在長期以來一直是停留在愚人節科技玩笑里的存在,甚至在去年 Amazon 宣布 Amazon Go 後,仍有一部分聲音認為它的噱頭大過實際效果。但去年到今年不少朝這個方向努力的公司都有了進展,我想,待技術成熟落地之日,再來看現在,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吧。(編輯:早優夫斯基)
原文鏈接 → 阿里巴巴這個無人超市,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黑科技
推薦閱讀:
※中小型的超市是如何防盜的?
※「俘獲」90後的大賣場應該長什麼模樣?
※蘇寧官方表示要開啟首家汽車超市,你會去買車嗎?
※個體戶如何與採購部門談判才能進入大型超市且不被採購部門宰割?
※2011 年沃爾瑪中國區領導層全換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