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厲害的人都很冷靜?因為憤怒是種低級情緒
最近飛機延誤成了家常便飯,在朋友圈發了一條狀態,不少朋友點贊:
昨天在虹橋機場等了7個小時,航班最終取消;今天再來,航班又延誤,遙遙無期。
問:此刻心情怎麼樣?
答:比較平靜。
問:為什麼?
答:前兩天剛剛讀完了一本經典書「控制憤怒」。
為什麼這本書如此見效?因為它解決了憤怒的根本問題。如果在以前,遇到這種延誤,我肯定恨不得去投訴了。
人類時刻產生各種情緒,憤怒的效果尤為突出。在生活中,你隨處能看到各種憤怒的人。前兩天玩一局《王者榮耀》,我方暫時處在劣勢,有一個隊友開始罵髒話,噴其他人,不過大家沒理他,最後贏了比賽。一看數據,他排名墊底,打得最差。
我們經常發現:越無能的人,脾氣越大;越平靜的人,越能笑到最後。在電影里,遇到危急狀況時,配角一般會著急忙慌,而主角一般從容不迫,做出各種精確的動作。
別把自己活成火藥桶
為什麼有人像火藥桶般一點就著?為什麼有人能保持冷靜清醒?出現這種差別,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擁有的信念不同。如果把產生憤怒的過程進行分解,可分為3個階段:
意外情況(Accident):比如飛機晚點、朋友遲到、項目出錯等等。
根據信念對意外情況進行解讀(Belief):遇到意外情況時,我們的大腦會開始對它進行解讀,但每個人解讀的方式不一樣,就像即使面對同一個世界,如果我們加上不同的濾鏡,呈現出來的面貌也完全迥異。
產生情緒結果(Consquence):根據大腦的解讀,我們會隨之產生不同的情緒反應。
有意義的是,這三個關鍵詞首字母連起來,剛好是「ABC」。以上的解讀很抽象,用一個例子來解釋「ABC」。
你和小明約好一起租房,而且押金都交了,就在將要入住時,他突然告訴你:對不起,我突然不想租那個房子了,你找別人吧。
小明決定不和你合租,就是突然到來的意外情況,他打破了你的計劃,並讓你產生金錢損失。
這時候,你的大腦飛快地進行解讀:
他怎麼能這麼不守信用——他不可以這麼對我——他簡直人品有問題——以後都不要再理他了。
隨著念頭不斷閃現,你越來越氣憤,簡直火冒三丈,一不小心,你很可能就在微信里把他拉黑了。
為什麼你會憤怒?最關鍵有兩點:
1.你認為小明不可以做出這樣的事情。
2.小明簡直人品有問題。
不過,遇到這樣的情況,實際上我們可以做出不一樣的情緒反應。如果是一個善於意外情況的人,他的大腦可能會如此解讀:
他怎麼能這麼不守信用——他這次行為讓我失望了——以後他說的話應該打個問號。
如果這麼想,很可能就不會憤怒,而只是難過了。
人不是機器,我們時刻產生各種情緒。但情緒有健康和不健康之分。我們遇到困難或不如意的事時,負面、沮喪、遺憾都很正常。如果任何意外的情況,都讓我們大動肝火,這些憤怒就屬於不健康的情緒。它讓我們成為了情緒的奴隸,而不是主人。
成熟就是摒棄「非理性信念」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個人所持有的信念,決定了我們是否會輕易憤怒。那些讓我們破口大罵的信念,可以稱作是非理性信念。
在小明的案例中,他持有的非理性信念是:
別人不可以做對不起他的事情。
他人一旦做錯事,就代表人品很壞。
任何一個成熟的人都知道,世界並非圍著你轉,你無法強行決定他人的行為。當意外出現時,要接受它的發生,因為這是客觀現實。很多人失戀後痛苦流涕、被解僱後怨天尤人、碰到困難破罐破摔,這些行為的背後,根源是持有非理性的信念:他/她怎麼可以這麼做?!
當一個人能平靜接受壞結果,容忍他人的過錯,他就會變得更加強大。
另外一條非理性信念,就是把行為和人等同。當被行為冒犯時,就徹底否定他的人品。但事實上,生活中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人的行為,受具體的情景、狀態影響,如果因為一個人犯錯就徹底否定他,那你很快就會面臨沒有朋友的悲慘局面。
這也是我不喜歡許多國產電視劇的原因。在這些電視劇里,好人永遠偉光正,夫妻即使在卧室里也在討論反腐精神;而壞人處心積慮,每一步都讓人恨得咬牙切齒。在許多美劇中,比如《傲骨賢妻》,你能看到一個人做選擇時的無奈,你也會發現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和脆弱之處。
當你把以上兩條非理性信念都轉變為理性信念後,遇到類似情況,你就很難憤怒了。
除了上面的場景,生活中處處都有坑,許多人抱有大量非理性信念,從而導致錯誤的行動。
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在大城市買得起房,面對高漲的房價,就會義憤填膺;
認為遊戲製作方該為小孩學習成績差負責,不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就會不停控訴遊戲商;
認為只要中國人抵制日本商品就會讓日本經濟奔潰,就會走上街頭,對同胞下狠手。
用智慧消除憤怒
如何消除「非理性信念」?最好的方式是讓自己變得更智慧。
注意,不是更聰明。因為大眾理解中的「聰明」,常常與智商掛鉤,而一個智商高的人,大腦里也可能塞滿錯誤信念。
第一步,是給自己開一隻「上帝之眼」。當你感覺情緒不對時,你可以把一部分注意力抽離出來,想像另外一個更高層次的自我,站在半空中觀察自身。你會清晰地發現,導致自己憤怒的原因很可笑,你會漸漸遠離那些「非理性信念」。
佛教把這種方法叫做「內觀」,最成功的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Ray Dailo認為這是建立高於自己的「第二系統」,這個系統很冷靜,不帶感情,但也因此不受偏見的誤導。
第二步,降低對他人的期待,增加容錯率。除你之外的任何人,都有可能隨時做出令你不滿的事。對他人,即便是對愛人,不切實際的期待都會將我們置於危險的境地。理想的人生境界是「嚴於律己,寬於待人」,這樣就會降低憤怒的概率,讓自己變成一個更能容忍錯誤的人。
越無能的人,對外部世界的期待越高,越需要其他人為他負責。這些人,呼籲政府調控房價,控訴遊戲公司無良,抱怨貧富差距過大,這是典型的弱者心態。在面對任何環境時,人都有控制自己意願、態度、行為的自由,這是人類最偉大的天性,但有些人卻自願放棄它。
第三步,把人生當做一場戲,多做排練。 有一種好習慣叫「排練」,對重要場合,我們在心底做預演,對一些我們可能做出糟糕反應的情況,我們也應該做排練。
熟能生巧,在這件事上同樣適用。一些牛逼的人榮辱不驚,那是因為他已經對各種情形做了充分的推演,他會提前想到可能讓自己憤怒的因素,然後告訴自己別進入情緒怪圈。
在原始時代,憤怒讓我們保持警惕,遠離被吃的危險。但在現代社會中,一顆能處理情緒、保持鎮定的大腦,才會幫助我們走得更遠。
在微信公眾號里,我會第一時間分享與自我成長有關的原創內容,反雞湯,提供高效方法論。歡迎在微信公眾號中搜索關註:蘭啟昌(id: lanqichang6)
推薦閱讀:
※就連激勵別人的熱情和行動這件事,也是有套路可循的
※為什麼大部分人都缺乏自我意識?
※「沒有情緒」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嗎?
※心塞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喜極生悲的事情通常是怎麼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