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否要準備過冬了

編者按:

08年以前,我們賺的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大蛋糕不斷膨脹的錢;09年-11年我們賺得是國家放水的錢;12年-16年我們賺得是錢的錢;17年之後,我們去哪裡賺錢,還是拿著手裡的錢準備過冬?

文 | 亦樂

這兩天和身邊的朋友聊天,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戳到了同一個隱憂,實體經濟的寒冬是否才開始來臨?

一些內地的朋友,最近都來詢問手頭有什麼可以做的項目,紛紛表示現在錢沒地方投,我問他們,那之前都在哪裡發財呢?

他們回答:放貸。那現在為什麼不放貸了呢,是因為放貸回報下降了嗎?不是,是因為風險太大了,大到不敢再放了。其實這一兩年,資金並不只是在金融市場裡面空轉,在民間資本市場,可能情況要更嚴重得多,只是大家心照不宣。

在我老家東南沿海,親戚朋友間手頭有點閑錢的,都多多少少向外放一些,現在看來內地的省份也差不多-大家都是在賺錢的錢。

你放出去一分,中間經過各個放貸人的層層加碼,到達資金鏈條的終端,這個成本可能高達兩分三分甚至更高!

我們不禁開始好好奇,是誰在以這麼高的成本舉債呢,這些人的資金緊缺程度可見一斑。

民間借貸,在我國各個地方其實一直都存在,然而最近幾年的蓬勃發展卻是始於經濟開始放緩之後,這兩者之間的相關性其實顯而易見,實體企業是真正創造價值的地方,當實體經濟開始放緩,企業利潤開始惡化之後,投資實體的回報率自然就開始下降。

而在這些企業中,產業結構落後,技術更新緩慢,債務負擔重,又不屬於國家產業發展扶持方向的企業更是首當其衝。

很多的類似企業其實早在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就已經處於洗牌的邊緣了,然而當時國家為了穩定經濟開出的一劑猛葯,硬生生地給了他們殘喘的空間。

但是外在刺激並不能改變經濟內生增長力羸弱這一事實,到了2011年,潮水褪去,疊加外需的疲軟經濟再次開始走弱。隨後全國範圍內如火如荼地房地產投資以及15年股票市場的短暫繁榮都扮演了吸收流動性的蓄水池(同時這兩者之間也是一個蹺蹺板,特別是股票謝幕之後,房地產的增速明顯加快了)。

特別是房地產的繁榮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流入到這個市場里,這進一步加劇了經濟經構的失衡,特別是與房地產相關度比較低的一些行業,失血更加嚴重,其境況進一步惡化。

而整個經濟也變成了一個全民炒房經濟。我們的生活是由基礎的吃、穿、住、用、行以及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構成的,房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一種資源的炒作最終都近似一個「龐氏騙局」,都需要有接盤俠來兌現前面所有人的利益。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當習大大最終給這一市場定性之後,至少我們很難再期望像過去那樣紅紅火火的房地產市場了,這可以理解為當下地產業的一根紅線,當然政策紅利帶來的地域性的機會目前看來仍然是存在的。

說完地產我們再來看金融市場,這無疑是兜底流動性的另一個巨大的臉盆,特別是當2012年實體經濟開始走下坡之後,資金都紛紛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到這個市場裡面來尋找收益,然而,這一次央行只是扮演了一個配角。

我們發現自12年以來,央行基礎貨幣供給總體保持低增長,而 M2 和商業銀行總資產規模卻保持高增長,其結果就是貨幣乘數從 2012 年以來大幅攀升,更廣義的信用乘數,商業銀行與央行的資產規模相比,以更快的速度擴張。

為了繞開央行的限制,商業銀行通過以理財產品-同業存款/同業存單-通道業務為代表的鏈式創新大幅增加主動負債,由於同業負債的成本相對較高,因此需要匹配收益率更高的資產項目。

這些資產項目有一部分來自實體,但是絕大部分被各種通道、交易行為借來加槓桿,投資到各類型金融資產上,最終在金融體系產生了大量的廣義貨幣以及金融槓桿。

由這些資金造就的股票、債券、房地產和其它資產價格的繁榮都如果空中樓閣一樣危如累卵,搖搖欲墜。

15年的股市暴跌和16年底17年初的債市大調整都是去槓桿時資金的自我強化作用。隨著股票牛市、債券牛市相繼破滅,最後一個未調整的金融資產價格——房地產價格,成為懸在金融市場的最後的一顆地雷。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提出了控制金融槓桿以及脫虛入實的要求,這樣看來,要想做遍地開花的金融市場美夢恐怕也要落空了。

因為一旦這裡熱火朝天的話,流動性就很難再從這個市場裡面擠出來了。

目前股市二八分化顯示的資金抱團取暖的現狀,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大家都不想再去踩中小板塊的雷區;不管我們怎麼看待這個雷區之所以成為雷區(這又是一個複雜得多的話題),至少聰明錢是這樣在做的。

我只想說,如果未來有一天我們看到幾分錢的股票,不要覺得驚訝,也不要盲目地去貪便宜,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市場會用價格來揭開所有的真相。

這樣,一圈手指扳下來,股市,債券、樓市似乎都不再是一個好的選擇了,也難怪乎市場中雨後春筍般地湧現出大量的股權投資基金——這麼多的水,總得有找一個地方盛起來,那這個臉盆在哪裡——這決定我們未來5年到10年的投資邏輯。

過去幾年我們賺的錢,用一個詞來概括,我認為是「快錢」,但是如果要回歸實體經濟,那我們就要學會賺慢錢。

賺快錢和賺慢錢的思路是截然不同的,關鍵在於能不能熬得住,當然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熬了也可能血本無歸,甚至需要源源不斷地輸血。

一個企業家朋友開玩笑說,以前我覺得農民工最苦,後來我覺得城市裡的普通白領最苦,現在我覺得我自己這樣的中小企業主最苦——起早貪黑,沒有利潤不說,還要源源不斷的資金去撐起一個攤子。

效益差的中小企業要從銀行拿到貸款幾乎是難如登天,更多的時候,他們是通過民間借貸這種高成本的融資方式。對他們來說,我覺得可怕的並不是看不到黑暗的盡頭,三年、五年、十年……

經濟總有重新復甦的那一天,但是,當那個期盼中的黎明來臨的時候,你確定那個還是你能生存的時代嗎?

技術的更新升級,需求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在這個時代比以往的任何一個年代都要來得快,技術壁壘小的,資金要求就會高;技術壁壘高的,又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更新,一步落後於這個時代你可能再也無法跟上它更新的步伐了。

想想過去的10年我們出現了多少的黑科技和新產品,神經網路、機器學習這些新穎的辭彙正在一個又一個領域替代著人類。

在這個社會,正在固化的不僅僅是以財富為標誌的階層,更有以知識儲備為標誌的平台和網路。

中小企業是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的主力軍,中小企業業績的下滑會導致失業率的上升,從而進一步地影響消費和需求,每一次大的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都是以犧牲很多人的飯碗為代價的。

08年以前,我們賺的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大蛋糕不斷膨脹的錢;09年-11年我們賺得是國家放水的錢;12年-16年我們賺得是錢的錢;17年之後,我們去哪裡賺錢,還是拿著手裡的錢準備過冬?

全文完

本文由 亦樂 原創於所有理財師都關注的微信公眾號:「麥策家」

原文鏈接:我們是否要準備過冬了


推薦閱讀:

關於錢的出診紀錄
做一名優秀的獨立理財師(IFA),你需要了解這些
理財師:獨立理財師「獨立」後,面臨什麼風險?
求私人銀行客戶經理的養成路徑,希望達人大牛能提點一隻有夢想的金融小蝦!?
理財菜鳥如何在1個月內成為一名可以為客戶提供資產配置方案的優秀理財師?

TAG:理财师 | 实体经济 | 金融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