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跑馬拉松,最終都會比42.195公里多跑很多距離? | 跑步有故事
想剛剛好以42.195公里的距離跑完馬拉松?不存在的。
馬拉松的標準長度是42.195公里,但我們跑完最終看自己GPS表記錄的路線,或者看別人朋友圈曬出的軌跡,跑下來最終都會多跑好幾百米,甚至還有多跑了超過1公里多的。
網上找了兩張圖:
已經算是跑的「少」了的。
除去GPS測量的誤差外,這是因為42.195的標準馬拉松距離是按照 the shortest possible route(SPR),即最短距離原則測量出來的。
想剛剛好以42.195公里的距離跑完馬拉松?不存在的。
很多人以為馬拉松賽道距離就是按照跑過馬路中線(下圖黃線)的長度來測的↓↓
實際上,如果起點為A,這樣一段賽道的測量距離是紅箭頭這條線的長度:
例如下面這條路線,它的實際長度應該是左圖,但我們真正跑的時候,跑出的路線可能是右圖。顯然右圖要多跑不少(只是借圖說原理,與圖中文字無關)↓↓
而像這樣的寬馬路,多數人會以藍色虛線的線路跑過去,賽道測算實際上是黑色箭頭實線的距離↓↓
所以放大到馬拉松的長度,最短距離原則下測量出的42.195公里,實際跑起來自然肯定會多跑上不少。
即便是比賽時跑在最前面的精英選手,也未必一定按照最短距離原則的線路規划去跑。因為假使像下面這條路,如果沿著箭頭方向是上坡,那以虛線線路前進可能比一昧追求跑的最短要更更節省體能↓↓
畢竟人不是汽車,可以無視緩坡或者其它客觀因素,最短路線不等於最經濟路線。
馬拉松賽道的測量是非常嚴格的。最為常見的是自行車標定法,用到最主要測量工具除了自行車,就是這個瓊斯計數器了↓↓
自行車標定法不只是騎著自行車按照最短距離原則騎完賽道,後續還要用其它更準確的工具確定距離,來保證這條馬拉松賽道從起點到終點的距離誤差是正誤差,不超過0.1%,即一個馬拉松的距離不能多於42米(≤42237米),且絕對不能短於42195米。
有些不是特別標準的馬拉松,測量就沒這麼嚴格了。比如 想憑實力跑波馬,你得達到真實的那個「BQ」才行 里提到的:
……波馬資格賽也有不靠譜的,所以選擇需謹慎。最近幾年類似「某某波馬資格賽都結束了,然後一查實際距離少了那麼幾百米」 的新聞特多。
最新一起鬧這種烏龍的是6月19日的溫哥華全美馬拉松(Vancouver USA Marathon),實際距離少了343米。所有提交了這個比賽作BQ的成績全部被波馬組委會剔除了;
比賽距離短了,成績就不算數了。
去年跑清邁馬拉松,實際跑下來GPS顯示只有41.5公里,那就是它的賽道有問題,測短了。普通城市馬拉松有些不那麼正規,像奧運會、世錦賽這樣的競技比賽,馬拉松距離測量是非常嚴格的。
一般馬拉松賽道都比較曲折。比如柏林馬拉松這樣的↓↓(這條是世界最快的馬拉松賽道之一,誕生了太多馬拉松世界紀錄)
不過前幾天看到今年9月23日第一屆成都馬拉松的賽道,服了↓↓可能到時候跑下來,應該是最接近42.195公里的比賽了。
補上鄭開馬拉松的路線圖,從鄭州跑到開封,也是無敵的直↓↓
————————
冷知識:專業馬拉松選手在比賽中如何應對如廁問題?抑鬱症:跑步是否真的對治療抑鬱症有效?驕傲跑Pride Run:這是一個彩色的世界波士頓馬拉松:百年賽道上的傳奇故事「最強公務員跑者」川內優輝 | 只屬於他一個人的長跑之路:只屬於他一個人的長跑之路
跑步訓練計劃中的一些術語解釋第一個跑馬拉松的人死了,後來跑的人卻為了更好的活著 -- 我們應如何看待馬拉松猝死?球踢得好的男人,馬拉松跑的都不賴 田中茂樹:波馬冠軍、亞瑟士分趾鞋和19歲的「原子彈男孩」 跑鞋科普:選雙合適的鞋子有點難,這是寫給新人的跑鞋分類指南波士頓馬拉松:想憑實力跑波馬,你得達到真實的那個「BQ」才行 「跑鞋之王」亞瑟士ASICS的松下直樹部長與我們談了些賽事贊助等方面的內幕 跑鞋科普:如何確定你該穿什麼尺碼的跑鞋?跑在加拿大惠斯勒的寧靜之地終點線後的「第43公里」,讓東京馬拉松成為世界最好的馬拉松聽起來有點重口,有個姑娘一路淌血跑完了倫敦馬拉松除了結果,BREAKING2「破二」挑戰的一切都趨近完美了————————
推薦閱讀:
※2016愛燃燒年終回顧 | 世界馬拉松綜述:兵臨城下,突破在即?
※沒時間也能跑步嗎?
※銀川馬拉松因「神回復」爆紅,當事小編和盤道出幕後原委
※Tips:應該為跑完馬拉松的自己準備些什麼?
※長跑時應該注意什麼,跑完以後應該做哪些恢復運動,能最大程度減小對膝蓋等部位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