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我們為什麼要擴充辭彙量?
就在剛才,我又學到了一個新概念,叫做「現充」。完整的句子,是「現充生活的好處」。
如果不進一步搜索,我會以為「現充」就是「現在充值」的簡稱,沒想到是「現實生活很充實的人生贏家」的簡稱。
然後我繼續在萌娘百科上搜索「現充」,一般的網路用語,我都會發現這個網路百科解釋得很清楚。雖然這個百科解釋某個詞時,常常會用到更多我不知道的詞。不過我已經在這個百科上學到了許多網路用語了。
這些流傳於互聯網上的概念是我們最新潮的概念,它們的流行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互聯網的出現,因為很多概念背後都反應了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二元對立。果然,概念是文化結出的果實,品味那些果實,就能以小窺大,概覽那些風景各異的文化。不過,這篇文章不再深入談網路用語了。
我想要強調的,是各種各樣的辭彙量擴展。
這個時代,人人都會強調要認真學英語,對於那些英語學習者來說,辭彙量的積累是英語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維度。雖然說學完中小學英語,大概能積累幾千的辭彙量,足以實現絕大多數日常交流了。不過更深入的交流,比如學術交流、商務交流、甚至複雜度更深的日常交流,也依然依賴於更多的辭彙量。我們不僅僅想要用英語完成點餐和打計程車,我們還要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複雜的感情,描述那些複雜的現象,展現自己複雜的思想。總而言之,辭彙量這種東西,哪怕有幾萬,也是不嫌多的。
我舉個漢語的例子,如果我們想要形容美景,那辭彙量低的人,可能會說「真他媽漂亮啊!」,而辭彙量高的人,可能會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舉個英語的例子,一個男孩想要表達自己對某個女孩的愛意,他可以說「You are a pretty girl. I like you.」 他也可以引用莎士比亞的Sonnet 18,說「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我想我已經表明了,辭彙量的擴展不僅僅在提升自己外語水平時至關重要,中文辭彙量的擴展對於提升我們的中文水平也是至關重要的。很多人以為自己是漢語母語,那麼自己就完全懂漢語了。不過,假設我說,「干擾工作記憶中的語音環路會使得推理任務的表現受到損害。」 這句話也會有許多漢語母語者不懂,為了理解這句話,我們還需要具備相應的認知心理學知識才行。
知識就是力量,在古代如此,在信息時代也是如此。哪怕想要玩好一個電子遊戲,也是需要很多知識的。以「爐石傳說」為例,我們需要知道這款卡牌類遊戲語境下的許多新概念,什麼是「資源」,什麼是「價值」,什麼是「場面」,什麼是「優勢」等等。
然而,許多人都有一種畏難心理,在海量的知識面前,他們感到了焦慮和恐懼,從而拒絕去知道更多的知識。這種心理我也有,每當我想要學一學編程時,我就覺得這東西好難,還是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學科更簡單一些。其實,這種畏難心理是人們身份認同的體現。
對於一個圍棋九段高手來說,一本高難度的圍棋棋譜,在他眼中是不難的。但在我這種入門級圍棋水平的人來說,則是相當困難。而且,我相信這本高難度的棋譜在未來對我來說也很難。因為圍棋不是我所認同的身份之一,我並不打算在圍棋領域有深入的發展,所以我不介意自己的圍棋水平較低。但是我對心理學、哲學等學術領域則持有相反的看法,我很在意自己的這些身份,於是我會不斷地學習更多的相關知識,維持自己在這些領域中的較高水平。
換言之,有一些知識,我們把它們看得格外重要,就像自己一樣重要。而有一些知識,我們認為無關緊要,和自己沒有關係,不學也罷。用辭彙量的說法,就是有一些詞,我們認為自己不了解也沒關係。而有一些詞,我們自己一旦不了解,就會被自己所恥笑。
我去理髮店理髮,理髮師首先會問我想剪一個什麼髮型。而我總是說,「剪短就好」。但是理髮師有時候還會追問,問我具體想剪成什麼樣。而我則會笑著說,我自己也不知道那些髮型的名字,不過每次來這裡理髮,都說「剪短就好」。理髮師也大概明白了我想表達的意思,然後就把我的頭髮剪短了。但是對於理髮師來說,他不能像我一樣連那些髮型的名字都不知道,否則他就會被同行和自己所恥笑。
一個人使用不同的概念,常常能體現出這個人獨特的身份認同。比如,一個人總是說「語言遊戲」,說「家族相似」,那這個人可能是維特根斯坦的粉絲。而一個人總是說「權力意志」,說「上帝已死」,那麼這個人可能深受尼採的「毒害」。還有很多人,總是會把「可證偽性」,「整體主義」,「功能主義」,「計算主義」,「隱喻理論」,「具身認知」,「意向性」,「社會建構」等等概念掛在嘴邊,這些種種概念都是一整套思想體系的精華果實。
人類是一種信息動物,我們的成長,不僅僅需要食物來供給身體所需的能量,更需要信息來供給大腦的發育與變化。可以說,信息對於人類的生存來說,和水一樣重要。而概念就是信息的結晶,就是我們大腦的食物。
可惜,一些人漸漸對新知識失去了興趣。也許這不是他們自己的錯,我能理解應試教育是如何將我們對知識的興趣轉化為焦慮的。一些人戲稱高三是自己人生知識的巔峰,或許是因為,讀大學或者工作以後,沒有人逼著自己學習,就不再對學習有動力了。
小時候的我們,都有十萬個為什麼。長大以後,一些人只有兩三個為什麼了,一些人還有十萬個為什麼。對知識的好奇,對新辭彙的敏感,總是能讓我們收穫無窮的趣味。如果能像享受看電影、聽音樂、打遊戲的時光那樣,享受積累新辭彙的過程,那麼長此以往,辭彙量也就慢慢增加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
※如何克服生活中的負面情緒,避免想太多無意義的事,充實的過每一天?
※容易怯場的你,如何才能做好演講?
※治學之難,難在首先你要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學中醫是怎樣的體驗?
※你是怎麼做到在JLPT中拿到滿分的?JLPT拿滿分是一番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