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故事 | 都鐸王朝攝影師,肖像鬼手荷爾拜因
名畫故事|29
和說話高調的人比起來,做事情高調的人往往會顯得不起眼,不過等他們一旦被注意到的時候,可能就要出大事了。
在「德意志三元老」的嘔心瀝血之下,神聖羅馬帝國的藝術終於在16世紀初擺脫了長久以來的落後面貌,並且擁有了「多瑙河畫派」這樣一支生力軍,為繪畫題材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然而帝國新一代藝術家的作為並不是僅僅局限在風景畫領域,至少有一位新人成功地另闢蹊徑,讓全世界為之眼前一亮。
奧格斯堡是帝國南部的商業重鎮,早在1276年的時候就成為了「帝國自由市」,因地處多條商路的交匯處,紡織業和銀行業十分發達。16世紀前後,富格爾和韋爾澤兩大家族在奧格斯堡崛起,他們一舉超越了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巨頭。從這個節奏來看,這座城市離藝術天才的誕生恐怕是越來越近了。
1497年,在奧格斯堡最著名的藝術世家裡,一個新的繪畫奇才誕生了,他的名字叫小漢斯·荷爾拜因。
荷爾拜因學畫畫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他們家有著全市規模最大的藝術工作室,由他爸老漢斯坐鎮掌管,比他大三歲的哥哥安布羅修斯同樣也在這裡接受培訓。老漢斯最拿手的是肖像畫和宗教祭壇畫,平時在接到三聯畫委託的時候常常會把倆大兒子叫來,一人畫一個側面,自己負責畫中間。看上去頗有一種「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的世家風範。
荷爾拜因19歲那年,按照老規矩應該出去「鍍鍍金」,於是和大哥一起前往瑞士境內的文化中心巴塞爾,到當地優秀的畫家赫伯斯特那裡繼續深造。由於這裡的圖書出版業非常發達,他倆在課餘時間還能接點版畫類的「實習」工作。就在「實習」期間,荷爾拜因遇到了對自己未來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個人,那就是著名的人文主義學者伊拉斯謨。
當時伊拉斯謨正好完成了著作《愚人頌》,於是找這哥倆在書頁上設計點兒「圖案」。在那本書里伊拉斯謨把貴族和教會精英們「黑出了翔」,並鼓勵老百姓「隨性做人,任性做事」。荷爾拜因在「配圖」的時候,可能也樂呵呵地看了一遍,所以漸漸開始有了人文主義的思想,決定自己也要活得任性一點。於是不久後,他就上街跟一個自己一直看不順眼的金匠打了一架,打沒打贏不知道,只知道倆人都被罰款了5塊錢。
冷靜下來之後荷爾拜因逐漸醒悟過來,意識到「人文主義」不能靠打架來實現。於是那年冬天,他沒有和大哥打招呼,一個人前往義大利修行。在那段時間裡,荷爾拜因每天在義大利藝術先師的壁畫前流連忘返,尤其是「幻覺畫師」曼特尼亞的作品讓他深受震撼,獲益良多。由此看來,曼特尼亞絕對可以算是北方藝術家的「神助攻」,丟勒學完他之後「火」了,荷爾拜因學完他之後也「火」了。
荷爾拜因「火」起來主要是憑藉肖像畫技術的突飛猛進,這當然也繼承了老爸的天賦。1523年,他為自己的人文主義思想導師伊拉斯謨畫了一幅肖像畫,讓北方藝術界震驚不已。
荷爾拜因,鹿特丹的伊拉斯謨肖像(木板油畫)約公元1523年
倫敦國家美術館
畫面中的伊拉斯謨身穿黑色的翻領毛皮外衣坐在書桌前,呈現出經典的四分之三側面姿態,雙手輕撫著一本書籍,神情儒雅而慈祥。在他身後,一個華美的帶有茛苕裝飾的方形壁柱展現了濃郁的古希臘風情,另一邊的書架上擺放著書本和玻璃瓶,這些裝飾無一不突顯出主人公作為人文主義學者的博學睿智與大家風度。而在他手中的書籍上,畫家用希臘語和拉丁文註明,「巨匠之作,來自鹿特丹的伊拉斯謨」。
荷爾拜因重現了古典主義那種紀念碑式的肖像構圖,第一次讓北方帝國的人們領略到了如同定格在永恆瞬間中的人性之美。明亮的色彩與柔和的光線突破了長期以來北方藝術在色彩表現上的不足,將人物的形象塑造地更加理想化。而對裝飾性元素的描繪又繼承了北方畫家的細節表現力,展現了全面而紮實的繪畫功底。
伊拉斯謨看到這幅畫之後,頓時覺得自己要火,於是趕緊找畫家過來「批量複製」,凡是自己認識的人全給寄過去一張,很快就把自己打造成了學術界第一「網紅」。而作為「網紅」的「幕後推手」,荷爾拜因的大名也傳遍了全歐洲。
就在荷爾拜因準備大展拳腳之際,文化之都巴塞爾卻陷入了一場災難。1525年前後,宗教改革的激進派開始採取暴力行動,他們把所有宗教繪畫都視為搞「偶像崇拜」,大肆進行破壞和燒毀,荷爾拜因的很多作品也沒能幸免於難。社會環境如此險惡,巴塞爾這個地方對藝術家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前途可言了。正在荷爾拜因彷徨失措的時候,「老客戶」伊拉斯謨幫他找到了一片新天地,「去英國吧,我那邊有人。」
伊拉斯謨沒瞎忽悠,他在英國確實有人,而且還不是一般人,他是大名鼎鼎的人文主義思想家托馬斯·莫爾,當時在英國政府擔任要職。伊拉斯謨給他寫了一封「推薦信」,並在信中說道,「巴塞爾的藝術已經遭遇了寒冬,我的一位畫家朋友正在去往英格蘭的路上。」
英國在文藝復興這件事上反應比較慢,直到1485年都鐸王朝建立後,才開始有了點人文主義氣息。在這之前,他們主要忙於和法國人搶地盤,並且打了一場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百年戰爭」。儘管最後戰爭失利,但英國人也因此形成了一種民族認同感,並且建立起了高度集權的統一國家。從那以後,英國將策略由「稱霸歐洲」轉變為「玩命攢錢」,通過重商主義策略大力發展羊毛紡織工業,並且鼓勵貿易出口,使得新興資產階級開始逐步壯大。
1526年,當荷爾拜因來到英國倫敦的時候,這裡還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畫家,更沒有任何先進的藝術理念。可以說英國人在中世紀的愛爾蘭手抄本插畫之後,就沒在視覺藝術領域有過什麼大的作為,繪畫這項技能更是比歐洲大陸落後二百多年。這個時候只要從德國那邊隨便找一個練過幾年畫的匠人,都足夠給英國人好好上一課,更何況站在他們面前的是繼丟勒之後北方帝國最傳奇的繪畫大師,「肖像鬼手」小漢斯·荷爾拜因。
在「大靠山」托馬斯·莫爾的幫助和介紹下,荷爾拜因很快就在倫敦獲得了大量的肖像畫委託,主要來自於當地的人文主義學者和宮廷朝臣。他那種先進的繪畫技術令人大開眼界,可以說找他畫肖像就像用美顏相機拍照一樣,不僅亮度色彩完美、濾鏡效果齊全,而且連道具素材也能配得豐富多彩、魔性十足。結果托馬斯·莫爾自己也被畫得欲罷不能,後來在一封給伊拉斯謨的回信中稱讚到,「你介紹的這個畫家真的是太給力了,誰畫誰知道」。
在短暫地回到巴塞爾處理了「簽證」問題之後,1533年荷爾拜因重返英倫,並且畫下了北方文藝復興時期最驚艷的一部作品——《大使們》。
荷爾拜因,大使們(木板蛋彩與油彩)約公元1533年
倫敦國家美術館
畫中的兩個人物被辨認為讓·丹特維爾和喬治·塞爾夫,他們都是從法國來到倫敦進行訪問的使者,從地面上的裝飾圖案可以看出他們身處的正是著名的倫敦地標——威斯敏斯特教堂。畫面左邊的丹特維爾是一名貴族領主,身穿北方流行的寬大而帶有毛皮裝飾的外衣;右邊的塞爾夫是一名主教,穿著一件深色的牧師長袍。兩人中間的桌子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收藏品,上層中有地球儀、象限儀、黃道儀和多面體日晷,這些科學儀器象徵著兩位大使廣博的知識;而下層中則有一支斷弦的魯特琴,旁邊有一本翻開的讚美詩集,可能象徵著學者與教會之間的一種衝突和緊張關係。
大使們 局部
畫面下方有一個詭異的陰影,那是一個被拉伸扭曲的頭骨,這個奇怪的符號像謎一樣令人們感到困惑不解,只能確定他在以某種方式提示著人們死亡的必然性,而扭曲的畫法也可能僅僅是畫家在炫耀自己的「透視變形」技藝。
大使們局部 拉伸扭曲的頭骨
荷爾拜因在細節的表現中展示了極致般的油畫技巧,並且用大量的象徵性元素為無生命的物品賦予了一種神聖性,這種風格讓人想起了佛蘭德斯的「油畫宗師」凡·艾克。同時,他又將南方的繪畫理念兼容並蓄,打造出精準的空間、平衡的構圖、和諧的身體比例以及雕塑般的厚重感。明暗對比的使用自然而柔和,鮮明的色彩更使畫面具有瓷漆一樣的質感和光澤。在荷爾拜因手中,肖像畫達到了極致精美卻又不失內斂的理想境界。
當這部傳奇名作誕生時,英國的政壇卻發生了劇變,荷爾拜因的「大靠山」托馬斯·莫爾已經被關進了倫敦塔的大牢里。這件事要從當時那位無比奇葩的國王說起,他就是都鐸王朝的第二任統治者——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這個人,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最典型的「直男癌」,他在位38年一共結了6次婚,把畢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辦理離婚和結婚手續上,「民政局」的人看見他估計都麻木了。他前五次婚姻失敗的原因分別是,「老婆生不出男孩」、「老婆又生不出男孩」、「老婆死了」、「老婆長得丑」、「老婆出軌了」。其中第一次和第四次婚變,對英國乃至世界格局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直男癌」的殺傷力之大,確實不可小視。
亨利八世的第一任妻子出身於西班牙王室,被稱作阿拉貢的凱瑟琳。由於她所生的三個男孩不幸全部夭折,失去耐心的亨利八世強行和她離婚,把她的女侍從安妮·博林立為新王后。然而亨利八世的離婚行動惹惱了天主教會,羅馬教皇直接將其開除了教籍。亨利八世也不甘示弱,他強制解散了本土的修道院,沒收了巨額的教會財產,使英國走上了宗教改革的道路,國王成為了新的宗教領導人。
然而不巧的是,「大靠山」托馬斯·莫爾一向反對宗教改革,並且對亨利八世的「直男癌」表現深惡痛絕,他辭去了大法官職務,拒絕承認國王是教會的領導者。1537年,在他被關押了一年多以後,亨利八世下令將莫爾斬首。可憐一代人文主義大師,英國空想社會主義奠基人,最終選擇了捨生取義。
不過荷爾拜因對於宗教改不改革這種事情並不是很在乎,在他看來,這些和藝術創作比起來都不值得一提。莫爾垮台之後,他很快找到了「新靠山」,改革派領導人,國王寵信的首席大臣托馬斯·克倫威爾。這個克倫威爾並不是後來那位著名的「護國主」奧利佛·克倫威爾,算起來他是那位「護國主」的曾祖父的叔叔。
在「新靠山」的支持下,荷爾拜因在1536年成為了國王的御用畫師,並且為亨利八世製作了一系列著名的肖像畫。
荷爾拜因,亨利八世肖像(木板油畫)約公元1540年
羅馬國立古代藝術美術館
這幅半身肖像是現存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從正面視角來突顯至高無上的權威感。國王身穿帶有填充物的寬大外袍,和具有「斯拉修」切口裝飾的襯袍,頭上戴著有羽毛的平頂帽,奢華的項鏈上鑲滿了珠寶。他一手拿著手套,擺出一副武士般的威嚴姿態,表現著自負與殘暴的性情。
事實上,由於多年的疾病與外傷,真實的亨利八世根本沒有肖像上這麼威嚴挺拔,而且早就由於暴飲暴食而變得又虛又胖。但荷爾拜因繼續發揚了他的「美顏功力」,將國王的形象美化到了年輕時的理想狀態,使亨利八世成為了英國乃至歐洲歷史上看著最「唬人」的一位國王。
然而荷爾拜因的「美顏技術」卻是一把雙刃劍,也讓亨利八世吃了一個巨大的啞巴虧。
1537年的時候,國王的第三任妻子珍·西摩終於為他生下了一個男性繼承人,結果這位偉大的母親產後不久後就死於感染。下面的事情大家就都明白了,亨利八世又要忙乎一遍結婚的事情。不過這一次,他的首席大臣克倫威爾給他提了個建議,娶克利夫斯公爵的妹妹安妮,這樣可以拉攏一個反對天主教的盟友。於是荷爾拜因得到了一個新任務,去一趟克利夫斯把這個妹子畫下來,讓國王先看一眼「圖」再做決定。
荷爾拜因,克利夫斯的安妮肖像(木板油畫)約公元1539年
巴黎盧浮宮
畫中的安妮以正面姿態出現,身穿高束腰的長袍,低開的方領與龐大的翻折袖口是當時德國女裝的流行款式。在荷爾拜因的筆下,安妮顯露出寬額頭、尖下巴,和有些許慵懶的眼神,看上去優雅而端莊。畫家沒有像早期繪畫中那樣注重環境的描繪和炫技般的細節處理,而是通過深色的背景將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人物身上,以此來單純地對一個人的外貌與性情進行再現。
亨利八世看到這幅畫的時候覺得這個妹子還不錯,加上克倫威爾在旁邊一個勁兒的煽風點火,也就沒再多想。結果等到大家把安妮帶到眼前的時候國王大失所望,心想「坑爹啊,這尼瑪哪是畫上那個姑娘啊」,然而一切為時已晚,只好含著淚把婚結了。
婚後生活的不如意使得亨利八世變得越發暴躁,他把所有的火全都發到了克倫威爾頭上,痛恨他安排這樁倒霉的婚事。1540年,克倫威爾因「叛國罪」遭到斬首,首級還被掛在了倫敦大橋上。一代權臣含冤而死,只因畫師水平太高。
看到自己「新靠山」的悲慘下場,荷爾拜因感到很遺憾,不過也只能攤開雙手聳聳肩,心裡默念著「怪我嘍」,然後轉身離去。
三年之後,45歲的荷爾拜因病故於倫敦郊外的阿爾德蓋特,沒有人找到他的安息之地和墓碑。從此,「肖像鬼手」的神功無人傳承,絕跡於天下。
然而每當人們回想起這段往事,回想起16世紀不列顛島國上的那一場風雲際會、恨海情天,荷爾拜因的肖像畫總是一次又一次映入眼帘,他描摹了一段歷史,潤色了一個時代,讓那些不安分的記憶可以落腳,讓那些不平凡的面孔可以永存。
當英國宮廷上演著波雲詭譎的政治鬥爭時,與他們隔海相望的那片低地上還沒有形成一個獨立而完整的國家。這裡曾是油畫的故鄉,北方藝術真正的發源地。而現如今,這裡早已沒有了引領時代的巨匠,新一代畫家們只是悄然聚集在一座新興的港口城市中,為下一次爆發積蓄著力量。
歡迎關注微信公號「申思囈語」(ShenSays)
推薦閱讀:
※名畫故事 | 杜喬和錫耶納畫派,悲情而驕傲的一代
※名畫故事|拜占庭鑲嵌畫,上帝的崛起
※東方花藝美學的二三事
※文案不看中興百貨,那要看什麼?(含彩蛋)
※名畫故事|中世紀古書中的魔性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