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構建織物狀三維結構
撰文: CCL
責編:CCL
在材料研究領域,有一類具有三維網路的織物狀材料,如下圖1、圖2所示。這一類材料因其自身的結構特點而具有一些突出的性質。本文介紹如何利用3D軟體構建三維網路結構的織物狀材料模型,所用軟體為Cineme 4D。
圖 1
圖 2
圖 3
根據前幾期的經驗和大家的反饋,在以後的每期作圖教程中,鍾老師都會將源文件公開(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以方便大家學習。
簡單分析織物結構會發現,其分為相互垂直的兩部分、並相互交錯(圖4中藍色線段和紅色線段),每一部分又由兩條具有一定相位差的線段構成。
圖 4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將分兩步作圖:1.構建由規律曲線(正弦函數)構成的交錯網路;2.調變每條曲線的粗細。
1. 構建織物網路結構:
在C4D中,織物網路結構的構建有三種方法:1. 從公式樣條Formula Spline出發,2. 從螺旋結構Helix出發,3. 從平面結構出發。本文以Formula Spline為例,見圖5。請注意圖5標籤2中參數的設置。
圖 5
同樣的方法再創建一個Formula 1(也可以複製第一個Formula),如圖6所示。請注意圖6中Formula 1的移動方向(Z軸)和距離(10 cm),以及旋轉的角度(180 度)(移動方向和旋轉方向並不固定,關鍵是形成錯位的位置關係,移動距離和Formula的周期相關,要保證和下一步垂直的兩條樣條相匹配)。
圖 6
同時選中上文創建的兩條樣條曲線Formula ,Formula 1,複製。再選中複製後的兩條樣條曲線Formula2、Formula3,旋轉270度,並適當調節位置,以實現相互交錯,如圖7所示。
圖 7
通過Connect功能將Formula、Formula 1連接起來,再將Connect放置到Cloner命令下(請見圖8)。注意圖8中參數的設置:克隆模式為線性(linear);數目(count)為20;坐標: X = 0 cm; Y = 0 cm; Z = -20 cm。
圖 8
同樣的方法連接、克隆Formula 2、Formula 3,見圖9,克隆(Cloner 1)參數會有所改變。
圖 9
到此,織物的網路結構已經出來了,見圖9。
2. 調變每條樣條曲線的粗細:
在調變樣條曲線之前,需要做一些簡單的設置,步驟如下:選中克隆(Cloner)標籤,右擊,在下拉菜單中選擇Current State to Object(圖10標籤1),此時會複製出一個克隆標籤。對於Cloner 1同樣操作。再選擇複製出的Cloner標籤,右擊,在下拉菜單中選擇Select Children(圖10標籤2);再次右擊,在下拉菜單中選擇「 Connect Object + Delete 」(圖 10 標籤3)。對複製出的Cloner 1 同樣操作(這一段有點繞口,大家多嘗試嘗試)。
圖 10
調節曲線的粗細,需要使用掃描(sweep)功能。在使用掃描功能之前,創建一個正方形,如圖11所示。參數設置時,記得勾選Rounding項,並將半徑設置為2 cm,如圖11標籤2所示。
圖 11
創建Sweep命令(見圖12),將創建好的正方形和Cloner1拖放到Sweep命令下(見圖12),注意正方形和Cloner1的順序。
圖 12
同樣的方法設置Cloner 2。效果圖見下圖13。
圖 13
如果將正方形改成圓形,以及其他的各種形狀能夠出現不同類型的織物結構,如下圖14:
圖 14
相關閱讀:
鍾老師3D作圖系列六 —— TOC實戰演練3D作圖之Maya初級:海膽狀微球模型鍾老師3D作圖系列(五):一次性搞定三維石墨烯、碳管、足球烯模型鍾老師3D作圖系列四:多孔鏤空小球3D模型的構建
鍾老師作圖系列(三):3D核殼結構納米顆粒模型的構建
鍾老師3D作圖系列(二):3DMAX-表面自組裝顆粒模型推薦閱讀:
※如何在國際學術會議上提問?有哪些注意事項以及怎樣提出高質量的問題?
※你認為學術論文影響因子應該是動態的么?
※如何評價僅憑愛好,而非職業從事研究,就把學問提升到學術界前沿的人物,比如費馬、陸家羲?
※美國文理學院的教授能否算是科學家?
※程序語言理論學術界的工作在工業界有哪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