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功能化設計與互聯網廣告轉化率

最近在為業務做運營設計的時候,開始思考「互聯網廣告」這一主題。包括互聯網廣告與用戶、轉化率與運營設計。初步有些想法,在這裡分享一下,歡迎討論。

一、什麼是互聯網廣告

說起互聯網廣告,大家一定不陌生。現有的互聯網廣告模式基本上能窮盡:

  • 搜索廣告。如:百度競價排名
  • 電商廣告。如:淘寶里的展示廣告、垂直搜索類廣告
  • 品牌圖形廣告。品牌曝光的一種,比如開機動畫中的品牌曝光
  • 富媒體廣告。如:我們常見的banner、tips…
  • 視頻貼片廣告。如:優酷、騰訊視頻中的視頻插播廣告
  • 固定文字鏈廣告。如:網站footer的「友情鏈接」
  • 分類廣告。如:58同城等分類網站的廣告投放
  • 信息流廣告。如:微博、今日頭條等資訊類網站上的信息流廣告
  • 其他

互聯網廣告的作用也毋庸贅述:商品推廣和商業轉化率

那麼看起來,廣告是一件商業目的濃厚、充滿銅臭味的東西是嗎?

二、用戶與互聯網廣告

互聯網廣告是一種商業行為,似乎和用戶價值處在矛盾對立雙面不可調和。真的這樣?這對於體驗設計師而言,又是那個永恆的話題——商業價值和用戶價值的平衡。

身為體驗設計師,我們也不斷在用戶和廣告之間尋求平衡機會點。

於是我們做了一個小研究,在最近項目中收網的關於互聯網廣告的用研中發現(定量1000位用戶,定性訪談6位用戶),試圖發現一些共性的規律。然後我們有一些小發現:

在提及到「互聯網廣告」一詞,用戶的大部分聯想的廣告形式都是:

用戶感知較弱,或者有感知但是不覺得是「廣告」的,或者甚至不知道是「廣告」的有

根據收集到的信息,我們描述出來2條「互聯網廣告情緒曲線」

這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戶對互聯網廣告的偏好

①大部分用戶一旦認為是「廣告」,就反感

②用戶對「廣告感」弱的廣告,更寬容

③用戶對與我相關、利己的廣告內容更感興趣

在此結論之下,廣告價值和用戶價值的平衡點在於相關度(內容)和輕形式(形式),也就是,用戶不是百分百厭惡廣告,用戶更偏好於相關度高、形式輕量的廣告。

三、功能化設計與互聯網廣告

前面說到廣告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今天對廣告內容方面的知識(這部分可以參考各大網站的推薦系統)不贅述,重點講講形式。因為這是在實際項目中參與到,而且經過「猜想→實驗→驗證」的方法,想分享一下。

在諸多實踐中,我們總結並實踐了一種轉化率更高得廣告形式——功能化設計。

什麼是功能化設計?

功能化設計,互聯網廣告形式設計。即把廣告進行包裝,和產品本身功能融合,變成產品功能的一部分。重點解決「吸引點擊」這一環節中拉攏用戶的問題。

一些功能化設計的例子有:

1、微信朋友圈廣告

2、分享鏈接

3、功能化鏈接

……

實例與轉化率

在遊戲付費運營設計中,我們就用了功能化設計。

原來在遊戲付費運營中,產品會在支付結果頁中加入一個banner廣告,強化主推活動的曝光。

然而根據上面提到的發現:廣告與用戶情緒曲線,就不難猜想,這樣的情況轉化率很低。實際情況亦如是,上線後轉化率一直不高。

於是在不斷的設計研究中,我們就嘗試採用功能化設計,把這樣的banner做成一個功能樣式。

在AB test中,我們控制內容的不變(都是智能推薦用戶需要的英雄皮膚),變數為不同的形式。發現,點擊率從X%上升到XX%,同時轉化率從X%上升到XX%(數據敏感,不宜展示)

後來推廣到全量用戶包,發現整體轉化率都有所提升。事實證明,在大盤用戶中,我們的方案確實可行。用戶對功能化設計的接受程度更大。

因此可以作為一個經驗參考,一些場景下,功能化設計比起硬廣告,更利於轉化率提升。

四、說在最後的小結

(1)廣告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我們做的小研究:功能化設計,還只是針對形式而已。

(2)廣告本身的組成因子有其排序重要性。

內容要比形式更重要,內容是轉化率的核心。

用戶價值比商業利益要重要一點。雖然廣告在追逐商業利益,但是廣告一定要和用戶價值取得平衡,所謂平衡即是共贏。雖然說平衡,但是用戶價值還是應該大於商業利益,否則這個廣告是失敗的,最終損害企業和用戶雙方利益。

魏則西的例子就是典型的商業利益超過用戶價值的例子,最終損害用戶價值的同時,也損害了企業價值。

(3)以上為一些對功能化設計與互聯網廣告轉化率的粗略思考,歡迎討論補充。往後會進行更細緻的剖析。

內容同步到公眾號:heychen思錄


推薦閱讀:

如何選擇用戶體驗研究方法?
線框圖不是設計的起點,文本編輯器才是!
Flexbox 設計指南
「翻譯」轉向結對設計——如何開始結伴設計的
設計每周清單:Sketch 45 版本更新、Facebook Sound Kit以及如何設計聲效、Google News 全新設計

TAG:交互设计 | 用户体验设计 | 交互设计入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