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個商業太空站最終會取代國際空間站嗎?
01-27
不過,這一格局很快會被打破——世界首個由私人資助、運營的商業空間站正在籌建。一切順利的話,2024年我們的近地軌道上將會增加第三個太空站。
n
太空製造什麼呢?按照公理號太空站的官方解釋,微重力太空環境下,包括精密3D列印、微型衛星製造、高純凈環境製造等一系列太空製造,都是公理號的製造範疇。比如超高速光纖、蛋白晶體的尖端製造。跳出地心引力和地球世界,最終打造一個史無前例的太空製造基地,將是這個商業太空站的核心價值。
n至於,微重力科研中心和太空旅遊中心,自然是順手操作的次級功能,商業前景和盈利能力都不在話下。
n相比之下,正在運營中的國際空間站累積投入高達1500億美元,NASA每年花在ISS的預算就達35億美元。
n2018年開建的中國太空站,儘管沒有公開預算,但每年數億美元的航天工程預算,也不是個小數目。
n
國家工程走的是國家預算,商業項目走的是市場預算。當然兩者之間差異很大。看看運載火箭的發射價格就知道了,SpaceX每次發射費用僅僅是NASA的1/10。這也就是美國最終選擇開放近地軌道空間的原因之一。
nn
Axiom Space給出了幾個時間點:今年開始培訓宇航員,2020年首批宇航員送上ISS。2021年發射首批太空站模塊。2024年最終建成。
n與此同時,ISS將於2024年退役,屆時,要麼公理號替代ISS,承接科研項目,要麼NASA主導下,延長ISS使用期限,直到2028年。
n而中國太空站天宮號將在2018年開建,發射核心艙天和號,2022年建成60噸級基本款,未來十年擴展到180噸級。
n這就意味著2024年,我們頭頂上400公里的太空,會有三大太空站並行:國際空間站、天宮號、公理號。
n熱鬧了,我們的太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