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我P事」和「關你P事」

文/小延媽

01

先說一個故事。

小夫妻倆結婚後分開住。婆婆每天早上在小夫妻倆上班後上門,幫忙打掃乾淨衛生,洗乾淨夫妻倆的衣物,包括內衣褲襪子,把家整理的乾乾淨淨才心滿意足回自己家。可這個舉動引起了夫妻倆的爭執。

「你媽怎麼回事啊?怎麼不經過我們同意就隨隨便便到家裡來?這侵犯了我的個人隱私!」

」那是我媽。「

」幫我把內衣也洗了,真難為情。還有這件衣服是真絲的,要乾洗,不能水洗!「

」她也是好心。「

「她怎麼把自己當保姆啊,我們不需要她操心啊,家務活我覺得一周做一次挺好的,我們也生活的挺滿意啊!」

把這個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

有人覺得:是啊,都結婚分開住了,那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不需要父母的插手,母親這麼做不對。

有人認為:母親這麼大年紀了,還為你們辛苦操勞,你們非但不覺得感恩,還嫌棄,還有沒有良心了?

你贊成哪一方?

02

最近看了東方電視台某期的《生活改造家》,(不是網紅《夢想改造家》),真是大開眼界。有五十平米住著8口人的一家,包括一對夫妻,兩個年幼的女兒,妻子的父母,還要加上妻子的外婆和姨媽。這麼小的房子,住上岳父母我覺得還勉強可以忍受,外婆和姨媽又是什麼情況?而且是全家沒有工作,全靠丈夫一人一天來回四小時到上海上班的收入生活。節目組總結的很好,親人之間界限不清,家最終會成為負累。

另外聯想到之前看的《小別離》,(這部劇真的反映了很多的社會現實)方朵朵想去美國留學,方朵朵的爺爺奶奶極力促成朵朵住到在美國定居的姑姑家裡去,爺爺還拍著胸脯打包票:「那是你親姑姑,你是她親侄女,就你這一個侄女,放心住吧。」結果迎來的是姑姑強烈的反對,在國外生活多年的姑姑認為,朵朵可以住校,她每周願意去學校看望她,但是住到家裡絕對不可以。

03

這其中當然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最突出的問題就是:人際關係的界限

中國人是最講究人情味的,也是最搞不清人際關係界限的。

比如,過年回家,家裡的親戚鄰居會問30了,還沒有男朋友?不要太挑了,小心剩下了。結婚2年了?怎麼還不生孩子?趕緊生,不生怎麼行?要不要我給你介紹一個老中醫養養身體?

比如,婆婆經常會因為孫子的教養方式與媳婦發生矛盾,婆婆覺得自己養過孩子,經驗豐富,媳婦覺得婆婆的方法不科學,早已落伍,孩子按照婆婆的方法帶,肯定輸在起跑線上。造成家庭矛盾大爆發。

比如,同事之間,大喇喇問:你老公賺多少錢啊?

而西方社會則正好相反(從外國文學和各種英劇美劇中得知)。

子女滿了18歲就該自己謀生,回家問父母要錢是要寫借條的。

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孩子的幾乎沒有,一般都是社區護工或者全職媽媽在家照看。你說祖父母在幹什麼?享受自己的生活啊。

同事大齡單身?鄰居同性戀?丁克家庭?沒有問題,關我什麼事?

表面上看,西方人好像因為清晰的人際關係顯得沒有人情味,而實際上這種界限正是對人的尊重,它也讓關係變得簡單而和諧,這種「關我P事」和「關你P事」的精神,不就是社會和諧的終極目標嗎?

04

什麼是人際界限清晰?就是專註於自己的事情,不管他人的事情,這個他人,包括成年的子女,包括七大姑八大姨,包括同事,包括鄰居,包括朋友。

人際界線不清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過分熱心,過分捲入,過度干涉,過度保護,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具有過強的監護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人際界限清晰當然不是麻木和冷漠。注意,有個修辭,叫「過」,過分熱心,過分捲入,過度干涉,過度保護。

最近和兒子一起看低幼動畫片《小豬佩奇》就能感受到西方社會這樣的人際界限。

比如小豬佩奇的父母準備晚上去看音樂會,他們也會請豬爺爺豬奶奶照看孩子。

兔阿姨生病了,會拜託狗爺爺、豬爸爸照看她的冰淇淋車。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照顧孩子就是祖輩的事,幫助鄰居是必須的。

但是中國人恰好相反。

在上世紀80、90年代,夫妻吵架整條村子的人都會來熱心勸解。全村人的私事都是公事,都是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我看過很多的夫妻,心安理得地把自己的孩子丟給祖輩,也許就周末看望一下,反過來還要埋怨祖輩的教育方式不好。

也看過很多的父母,即使子女已經成年,但是還是繼續無微不至地關心孩子,替他做所有的事,插手他的學習、工作、生活、交友、戀愛、婚姻。有一個新名詞「媽寶男」,意思就是不管這個男的多少歲,都還是媽媽的寶寶,生活在媽媽的保護中,不能獨立承擔風雨。又有多少的婚姻,因為父母的橫加插手而分崩離析?

05

事實上, 這個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邊界,它將我們與外界區分開來,確保我們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在一個心理範圍之內保持社交心理舒適。

如果一個人有清晰的界限感,即使問題衝突再多,TA也能保持穩定的人際距離,不影響正常交往。TA會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不同,並尊重這種不同。但如果一個人界限感模糊,面對這種差異就會非常痛苦,甚至抱怨:「你憑什麼這樣對我?」「你怎麼竟有這種想法?」 或者經常無意識把自己的事託附他人,把他人拉進自己的界限內,也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人,強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所以父母以愛之名的關懷,我們雖然能理解,卻感覺不舒服;不太熟的關係老是打擾自己,讓我們感覺距離感的錯亂;戀人的有意無意好奇,讓我們感覺私人空間被侵犯。

06

那麼,怎麼樣保持清晰的人際邊界?

首先,必須是尊重。

尊重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的隱私、物品、空間。包括子女和愛人。

我兒子4周歲不到,但是已經有了很強的主權意識,比如有次我收拾東西把他一本超級飛俠樂迪的廣告宣傳冊子丟垃圾桶了,被他正好看到,大哭大鬧了一陣,我只能幫他從垃圾桶里找出來,跟他道歉才算了事,以後我就答應他,再也不亂丟他的東西了。

有些人喜歡擅自查看愛人的手機,覺得不給看就是心裡有鬼,那麼如果心裡真有鬼,你看個手機就能看住了?

還有些人,總是不放心自己的孩子,覺得不能獨立生活,上個大學恨不得在外面租房子給他洗衣做飯,結了婚還要時不時問問時不時吃好穿好了,這個,就是典型的不尊重子女的能力。

其次,是自我認同。

把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擺在首位,我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什麼讓我感覺舒適?追求內心的愉悅才是首要課題。

就像有人奉行「斷舍離」,家裡乾乾淨淨才好,有人喜歡「囤積,收藏」,被自己喜歡的東西包圍是幸福的,有人愛好出門走走看看,有人就喜歡在家看電視,有人每天大魚大肉吃著,有人喜歡素食,有人喜歡自己獨處,有人喜歡呼朋引伴,在不觸犯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為什麼不呢?

人生短短几十年,有能力和有可能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相反,把自己的精力和愛好都集中在他人身上,這才是可悲的。

強調一下,「子女「是指成年子女,未成年子女屬於監護人管理範圍,放任不管即害人。

另外,在自己的意願下過自己想過的人生的前提是,不危害社會,還有,徵得共同生活人的同意,當然,你一個人可以過得風生水起,那誰都管不著。

最後,就是不斷地堅定信念啦。

時刻把「關你P事」「關我P事」掛在心裡。

朋友四十歲獨身?關我P事,我安靜地做好一個朋友就行了。

我就喜歡整天在朋友圈狂曬娃,關你P事,又蹭你家WIFI了嗎?

你每天週遊世界花天酒地生活幸福,關我P事,祝福你,過好自己的日子。

我胖但是我覺得我很美,吃你家米了嗎?

恩,這樣生活多麼幸福。

原文首發於微信訂閱號「與你虛度時光」(ID:wxhongxiezi),拒絕未經授權的轉載。

「關我P事」和「關你P事」
推薦閱讀:

韓東燃和Orangesky的Live -- 如何培養優秀的雙語寶寶?
我們通過閱讀體驗兒童的世界2——「孩子王」的作用及性格特徵
心理學教授的知乎Live--如何培養孩子的專註力?
《尋夢環遊記》:追逐夢想or家長期望?
逼呢?不逼呢?是個問題

TAG:儿童教育 | 教育 | 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