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社會主義經濟不應該是中央計劃的?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於把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國家官僚的中央計劃始終綁定,忽視了市場經濟和公有制結合的可能性。這可能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話語過於強大,使得左派們自覺地反對市場經濟,以為市場經濟是剝削和壓迫的根源。但其實,剝削和壓迫的根源是適應商品生產和價值規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而非市場這種資源配置手段。如果從二十世紀的計劃經濟實踐來看,計劃經濟顯然還是服從價值規律的,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的規律,所以說二十世紀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生產依然是商品生產。這一點斯大林早已指出:

有時人們問,在我國,在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下,價值規律是不是存在,是不是發生作用呢? 是的,是存在的,是發生作用的。在有商品和商品生產的地方,是不能沒有價值規律的。......但是,價值規律的作用,並不限於商品流通範圍內,同時也擴展到生產方面。誠然,價值規律在我國社會主義生產中,並沒有調節的意義,可是它總還影響生產,這在領導生產時是不能不考慮到的。問題在於,抵償生產過程中勞動力的耗費所需要的消費品,在我國是作為商品來生產和銷售的,而商品是受價值規律作用的。也正是在這裡可以看出價值規律對生產的影響。因此,在我們的企業中,這樣一些問題,如經濟核算和贏利問題、成本問題、價格問題等等,就具有現實的意義。所以,我們的企業是不能不,而且不應該不考慮到價值規律的

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

但是斯大林的片面之處在於仍然堅持把計劃經濟推廣到全社會,這樣做的實質結果是使得全社會服從資本主義企業管理的生產邏輯。其實,二十世紀的計劃經濟反倒是更符合新古典經濟學的框架而非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框架由國家官僚計算出社會主義經濟的「一般均衡」(只不過計劃官僚管這個叫「物質產品平衡」),然後各生產部門根據一般均衡所設定的生產指標進行生產。然而,既然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商品生產,還存在價值規律,那為什麼價值規律不能通過市場交換來實現而必須通過國家官僚的中央計劃來實現?

按照恩格斯導師的觀點來看,社會主義社會是不可能存在國家的,當無產階級奪取了全社會的生產資料,國家也就自行消亡,國家對社會關係的管控也會停止下來。既然如此,那社會主義的經濟就不能由國家的中央計劃控制:

當國家終於真正成為整個社會的代表時,它就使自己成為多餘的了。當不再有需要加以鎮壓的社會階級的時候,當階級統治和根源於至今的生產無政府狀態的個體生存鬥爭已被消除,而由此二者產生的衝突和極端行動也隨著被消除了的時候,就不再有什麼需要鎮壓了,也就不再需要國家這種特殊的鎮壓力量了。國家真正作為整個社會的代表所採取的第一個行動,即以社會的名義佔有生產資料,同時也是它作為國家所採取的最後一個獨立行動。那時,國家政權對社會關係的干預在各個領域中將先後成為多餘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來。那時,對人的統治將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所代替。國家不是「被廢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5月4―5日)

實際上,無論是市場手段還是計劃手段,都是商品生產下的資源配置手段,都是價值規律的實現形式。那麼,無論是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兩者就都帶有某種從資本主義社會脫胎而來的「資產階級法權」。而馬克思早就預料到商品交換和資產階級法權的內在聯繫了:

顯然,這裡通行的就是調節商品交換(就它是等價的交換而言)的同一原則。內容和形式都改變了,因為在改變了的環境下,除了自己的勞動,誰都不能提供其他任何東西,另一方面,除了個人的消費資料,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成為個人的財產。至於消費資料在各個生產者中間的分配,那末這裡通行的是商品等價物的交換中也通行的同一原則,即一種形式的一定量的勞動可以和另一種形式的同量勞動相交換。n所以,在這裡平等的權利按照原則仍然是資產階級的法權,雖然原則和實踐在這裡已不再互相矛盾,而在商品交換中,等價物的交換隻存在於平均數中,並不是存在於每個個別場合。n雖然有這種進步,但這個平等的權利還仍然被限制在一個資產階級的框框里。生產者的權利是和他們提供的勞動成比例的;平等就在於以同一的尺度——勞動——來計量。 ......這種平等的權利,對不同等的勞動來說是不平等的權利。它不承認任何階級差別,因為每個人都像其他人一樣只是勞動者;但是它默認不同等的個人天賦,因而也就默認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權。所以就它的內容來講,它像一切權利一樣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利。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寫於1875年4-5月)

如果不能立刻消滅國家、立刻取消社會分工,商品生產依然存在、價值規律依然存在、資產階級法權依然存在,那麼實際上社會主義社會究竟採取計劃手段還是市場手段來進行資源配置實際上沒有多大區別。實際上我們現在的社會也不是純市場經濟,而是混合經濟:企業內部和公用事業內是計劃經濟,企業之間和非公用事業內是市場經濟。決定社會究竟採用計劃還是市場的不是我們的主觀願望,而是由社會技術條件所制約的交易成本決定的。那麼在未來的還沒有消滅價值規律的社會主義社會,我們應該讓社會通過交易成本來自主決定哪些生產部門採用計划進行資源配置,哪些生產部門用市場進行資源配置。

強行綁定計劃經濟和公有制,個人認為是一種想像力不足的表現。況且計劃經濟還有導致國家異化,官僚通過消滅無產階級民主來建立官僚專政,實現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如果說未來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商品生產還需要繼續存在,那麼由西方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家提出的市場社會主義(注意不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全可以替代中央計劃成為未來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上的制度設計。

至於真正不為利潤而為需求生產的,消滅商品生產「社會主義高級階段」,我覺得要實現它必須滿足這幾個條件:社會分工消亡、國家消亡、階級統治消亡、商品生產消亡、價值規律不再對社會交換起作用(實際上分工、國家、階級、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在歷史上始終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然而滿足了這幾個條件之後,實施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的社會條件反而是不存在了,替代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將是自由人聯合體的共同生產

最後,讓我們換一個方面,設想有一個自由人聯合體,他們用公共的生產資料進行勞動,並且自覺地把他們許多個人勞動力當作一個社會勞動力來使用。在那裡,魯濱遜的勞動的一切規定又重演了,不過不是在個人身上,而是在社會範圍內重演。魯濱遜的一切產品只是他個人的產品,因而直接是他的使用物品。這個聯合體的總產品是社會的產品。這些產品的一部分重新用作生產資料。這一部分依舊是社會的。而另一部分則作為生活資料由聯合體成員消費。因此,這一部分要在他們之間進行分配。這種分配的方式會隨著社會生產機體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隨著生產者的相應的歷史發展程度而改變

n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 商 品

最後我想強調的是,如何實現消滅商品生產的「社會主義高級階段」?我個人認為是需要一個以公有制的市場社會主義為經濟體制,以社會主義憲政民主和多黨民主為政治體制的社會主義社會通過不斷提高生產力,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生產社會化水平實現的。

@不知彼岸 同志指出,市場社會主義保障了勞動者直接在公有制企業中入股的權利。因此在市場社會主義中,企業和勞動者的關係不再是僱傭關係,而是合夥關係。勞動力於是也就不再是商品。所以,社會主義勞動市場應當更接近現在資本市場的形式。

推薦閱讀:

什麼叫做品牌溢價?
隨大流
Shwan的讀書筆記(3)——《通往奴役之路》
【認真想】人生百態,人生也理應百態
理性疏忽與離散選擇:多元Logit模型的新基礎

TAG:政治经济学 | 马克思主义 | 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