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美在電動汽車上的分化
今天最大的新聞,算是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然後中歐準備在清潔能源和電動汽車上發力,主導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這算是持續上升到大國形象上去了。
1.美國低油價行情對電動車的影響,接下來是CAFE推遲的影響
看前四個月的銷量,美國6.6萬輛,全球其他地區20萬輛,佔比繼續下降。從EV/PHEV來看,EV確實進一步集中化,Tesla的長里程EV佔了一半以上。不過長期來看,由於車企在美國市場的動力消失,新能源的市場在美國沒有太大的希望。
在美國的低油價情況下,純電動汽車經濟性考慮不佔主導地位,細分純電動汽車消費者對價格不敏感,開始選擇空間、加速性和續航里程體驗都好的產品,消費者願意為續航里程買單,低續航里程的純電動汽車,價格區間受阻(原有豪華品牌溢價沒有被消費者接受)。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美國,200英里以上的平價雪佛蘭Bolt EV推出後,福特也宣布2020年推出300英里的純電動SUV,使得純電動汽車繼續從100英里-->200英里+ -->300英里+發展,在讓消費者自然接受的情況下,必須給消費者提供更高的里程和更好的加速特性。
表1 不同的Model S的配置
備註:此圖內使用了一個價位和里程進行對比
圖1 里程價格對應關係
這個關係可以從下面的圖裡面看清楚:日產聆風(LEAF)經歷了一輪上升和下降的周期,面對里程和價格的挑戰,開始回到平庸銷售水平(1.2萬輛),特斯拉Model S能夠穩住和持續增長,主要還是有不同的系列進行區分,不同的里程和配置,還有其他自動駕駛套件等其他因素在支撐這個產品。寶馬i3的情況也比較平穩。
圖2 里程對應銷量關係
圖3 三輛純電動車的里程
2.歐洲的分散特性:未來將分化為城市用車和城際用車
當前歐洲還是城市化用車,主打的還是100英里的車輛。
100英里續航通勤車在9.1萬的純電銷售量裡面還是佔據較大的份額(80%)。在歐洲其實今年前11個月插電式車輛也在9萬輛銷售水平,下一步就存在分化趨勢了;所以也可以看出,歐洲車企要在第一代純電動汽車上面做改進,也是通過高壓化(800V系統)和大里程化來推進純電動產品的正規化。如果一直這麼維持1萬輛的銷售,整個項目的效益都上不來。
圖4 2016和2017年歐洲的純電動車情況
3.中國的情況:
昨天的圖,其實已經清晰地看到,電動汽車就是一個很大的政治任務。產能超標:《「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再度強調要進一步實現新能源汽車的規模化應用。到2020年,實現新能源當年產銷量達到200萬輛以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這是目標,具體實現還是需要根據一年一年來漲。按照之上的圖,這已經不是那麼簡單的完成任務了,按照產能將持續發展。這個發力過程還是挺嚇人的
更多的車企圍繞150KM這根線,進行微車化的成本優化,250km這根線,作為城市通勤用車的標準配置,300~350KM這根作為200英里的線,也會有商務用途的來衝擊一下。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的產量就是按照低價車來走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市場4月銷量增長30%,達到6.8萬輛,年底預計跨域百萬大關。
資料來源:evsalesblog圖5 2016年7、8、9批免購置稅車輛的續航里程和軸距圖
推薦閱讀:
※從頭到尾,評蔚來汽車ES8技術細節。
※特斯拉到底要建幾個工廠?
※電動汽車在運行時會發出滋滋的聲音,這聲音的來源是哪裡?
※特斯拉這波OTA更新,帶來了電車獨有的「露營模式」
※萌動的純電動奇瑞eQ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