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應我,別再買安迪同款了,好嗎?

作者:爪賽賽

最近《歡樂頌2》在播,聽說很是難看,但是大家對一件事還是保持了第一季的熱情:看安迪怎麼穿衣服,然後告訴你在哪裡買她穿的衣服。

大多數對買明星同款的嗤之以鼻,總是和「品味差」和「沒審美」聯繫在一起。可我要說,穿衣服而已啊,看見個順眼的人,照著她穿搭,不是很省事兒嗎?

不過安迪是個例外。每次看到「做不成安迪,也可以穿成安迪啊」,我還是會很生氣:真的不太受得了大家對「光鮮女強人」的執念了。

1)對於女強人來說,你一路的掙扎沒人關心

大家只希望你「看起來過得很好」

安迪並不是女強人,她只是女強人的光鮮模樣。

真實生活中的女高管、女CEO往往要經歷比男性更多的歷練與磨鍊,可是她們的路有多難走,心理壓力有多大,每天經歷怎樣的內心掙扎,卻鮮少被討論。

如今對女性的殘酷邏輯是:你不僅得美麗、才華、事業有成集於一身,才能覺得自己特別。而且你還不能吃相難看,得一切看起來都是輕輕鬆鬆的。

還記得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米歇爾·巴赫曼(Michele Bachmann)曾在某podcast里提過,她需要每天比男候選人早起3個小時開始化妝,只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正常些。」

經過女性主義者幾十年的不斷努力,我們終於有了一些各領域真正意義上的女性領袖。但面對這些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先行者,我們評判她們的第一判斷標準依然是:她是不是看起來過的很好。至於她實際做了什麼,不重要。

由此,電視上的女高管,是從來不會展現她們的奮鬥歷程、經歷過怎樣的九九八十一難的,她們基本只負責生活方式展示,或是自己如何瀟洒地大殺四方。安迪還是更加可惡的那種,她不僅將國際貿易簡化為說英語,並且她的整個成功,基本只是因為她中了基因彩票。

2)一己之力養活全家,

樊勝美憑什麼背負恥感?

安迪這種「輕輕鬆鬆就成功」被追捧,不僅讓女高管被曲解,連帶著我們普通人也被洗腦:我們逐漸開始覺得,不要奮鬥,奮鬥可恥。

樊勝美就是這種價值觀的直接受害者:明明是一己之力養活全家,卻沒有絲毫自豪感,反而每天陷在自我厭惡中無法自拔。

對,我知道她家裡人很糟糕,我也知道她才華一般,還有所謂的「性格缺陷」。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編劇要給我們這樣的人設?

到底是為什麼要剝奪自食其力女生的自豪感呢?為什麼要將樊勝美設定為一個「必須活成安迪那樣才會開心呢?」 怎麼就沒人說樊勝美是女強人呢?

換句話說,即便所有條件都不變,但樊勝美的腦迴路不是這麼被設計的,每天晚上躺床上,能閉上眼多想想:「雖然我的起點比她們低,雖然我的家人很糟糕,基因上我也不是最聰明的那一個。但我不僅自食其力,還努力養活了一家人,這件事上我還是很厲害的」。那她的人生是不是會大不一樣呢?

希望自己的人生輕輕鬆鬆是一回事;但因為自己的人生沒有很輕鬆就感到恥感,就是另一回事了。如果我們無法看到更多女強人真實的奮鬥經歷,只覺得女強人=高級套裝、高級酒店和輕輕鬆鬆大殺四方,只是一種生活狀態,那隻會讓更多普通人因為自己的生活「不夠輕鬆」,就陷入毫無必要的自卑和自我苛責里。

3)沒有女生應該為「沒有安全感」而遭受苛責

美國認知療法的先驅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發明過一個說法,名叫musterbation,中文可譯為「必須強迫症」。它的本質是極端不合理的社會規則被內化為不可逆轉的個人準則,讓人不斷自我催眠,覺得「我必須實現什麼,才能擁有完美人生」。

不過呢,完美人生這個說法來到咱這兒有點水土不服,我們比較喜歡用「安全感」這個詞。對此,我們還有一系列的具體標準:「你必須要有男朋友」、「你必須要有不會出軌的男朋友」,「必須要保持20以下的BMI」,以及,「必須要有fuck you money,至少七位數的存款」。

按照這一系列嚴苛標準,安全感只能是少數人的特權,可大家又偏偏不想面對這個正常邏輯。每當女生稍微表達了自己沒有安全感,就一窩蜂撲上去:你啊,就是輸在心態差,你看人家,特別有安全感,所以人家就過得好啊。

慢慢地,我們開始覺得是不是自己有問題。我在後台經常收到一些同學的悄悄話,他們覺得自己負面情緒特別多,特別不好,不停地自我責備。

雖然在別的事情上我都很害怕做人生導師,但在這件事上,我每次都會轉告天才女友Beckie的話給他們,"活在痛苦之中,沒有什麼丟人的。」

做女生就是很難啊。在美劇《婚外情事》里,男主角Noah的女學生說的特別好:

「你不明白,女人從來沒感覺自己安全過。在課堂上、派對上、在面試上、進電梯時、停車時、走夜路時……我不需要你推我走出舒適區,我從來就沒在舒適區里待過。」

我非常想和大家說,安全感沒有任何道理需要來自於你的銀行存款,它應該來自你每做完一件事後,扎紮實實的滿足感。但我知道這太難了,我自己也做不到。

所以,我只能說,不要把安迪當成人生目標,也不要去買安迪同款,更不要用表面的堅強包裹自己的創傷,那不值得:這個世界有時好狠心,你越是給自己穿上盔甲,越讓社會有借口用更加嚴苛的要求對待你。

相反,創傷分享有它自己獨一無二的力量,它應該被更多鼓勵,成為我們都嚮往的品質:如果樊勝美能活在一個鼓勵分享自己軟弱的環境里,她一定能找到很多很多知音,知道自己並不是孤獨一人承擔原生家庭的創傷,並且她完全有理由,為自己已經實現的事感到驕傲。

希望再過十年,我們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歡樂頌》:那時再也不會有誰誰同款熱賣,劇情也不再是一群女生以另一群女生為標尺,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與喜怒悲傷。每一個女生,無論是戲中人還是戲外人,都能開開心心,活成自己本來的模樣。

—END—

K計劃是一項情緒重塑計劃。

比起全人類,我們更關心你的情緒

更多詳情,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K計划行動組

推薦閱讀:

如何恰當地回敬語言攻擊(四)--補台法
把怒氣憋在心底,你永遠成不了厲害的人
壓力管理,這是個技術活兒
只有弱者才會易怒如虎!

TAG:情绪 | 心理学 | 情绪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