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該死的不是通道 而是銀行

最近好像「通道」很火

這個通道不是用來走路的

而是用來讓錢跑路的

最近這一周看了好幾篇內容空洞

名字起的特別嚇人的「通道」文章

被瘋狂轉載

看起來大家真是被嚇怕了

整個市場對監管已經噤若寒蟬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這讓我也想來寫一篇遲到的熱點

希望你們看的痛快

為什麼需要通道

「通道」這個詞真的是金融圈的光輝創造

其實這句業內的黑話我們一直給不出一個精準的定義

結果會裡說了一句精闢的話:

不得從事讓渡管理責任的所謂通道業務

我舉個栗子

就像我想喝一碗豆汁

我非不自己端著碗吸嘍

非要你先喝口,含著喂我

然後我還給你錢

變態不變態

刺激不刺激

但「通道」這業務就這麼紅火了好多年

說到底

還是那四個字:

監管套利

業內對於通道業務的目的有各種總結

在我眼裡就兩類:

不能做或不方便做的

比如資本和監管指標的騰挪

比如融資受到一些政策影響的房地產行業、政府融資平台

懶得做的和嫌麻煩的

比如交易便利和風險管理的外包

解決銀行人員、交易能力、系統建設等方面的軟硬體不足與業務發展和投資品種擴展之間的矛盾

說到這兒,你們可能已經猜到我今天真正想說神馬了

你滅了「通道」容易

但如果不能解決「通道」背後的剛需

豈不是野火燒盡春又生?

認清誰是爹

過去幾年,券商、基金和保險工資高

朋友圈經常被身邊1000萬的獎金晃瞎

導致出現一種幻象

認為他們才是金融的爹

今年潮水褪去時

人們才重新回憶起那被銀行支配的恐懼

根據行業數據

證券基金資管機構2016年通道業務規模大致為21.5萬億元

其中標準化業務大約為5.7萬億

非標通道大約為15.8萬億元

單位是萬億

這個量級大部分人這輩子都用不上

以萬分之三的通道費為例

通道的存量管理費收入是64億元

64億元可以養活多少金融狗

支撐起多少北漂的買房夢

但這個數跟銀行比那是小巫見大巫

整個銀行業的資產規模超過200萬億

整個銀行業平均的存貸比是67%左右

這幾個數字放在一起看

不需要很懂金融的人就能發現

在現有的監管體制下

銀行利用通道業務轉移資產是如學區房一般的剛需

所以,一個基本的認識

所有監管套利最大的金主一定是銀行

銀行資產多、老媽管的嚴,員工掙得少

這才是通道業務的原動力

不平衡的資產負債表

我問個問題哈

如果咱們自己現在開銀行

是先有資產還是先有負債?

這並不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

在原來的行業生態中

得負債者得天下

原因有兩個:

凈息差高

存款決定體量

現在凈息差在2%-2.5%左右

啥意思

就是銀行一邊以2%的成本吸收存款

然後以4-4.5%的成本放貸款

這生意要你做

你說賺錢不賺錢

現在貸款總規模超過130萬億

凈息差帶來的利潤

粗暴看就是3萬億

啥概念

目前銀行業整體的利潤是4.3萬億

那銀行是怎麼掙錢的我不用多說了吧

正是由於銀行業被「慣壞了」,所以成了溫室的花朵

但重負債輕資產的模式也有大弊端

做過櫃員的老鐵一定都是有故事的人

銀行業發明了這樣一套無比精密的牢籠

就是為了每一個存款點都不出事

如果仔細研究過銀行流程的人都會感到

其實我們的銀行是能精細化管理的

只要我們想

但與無比發達的負債端相對的呢?

我們的資產端依然無比蠻荒

從信貸端看

過去壞賬低啊,很多還是貸給國有企業

能出啥事

所以貸款是稀缺資源

是權力是利益

能不蠻糙嗎?

從投資端看

你看哪個銀行給自己的資本業務條線市場化待遇了?

人手不齊、系統投入不足、錢沒給夠

是銀行做不到嗎?還是不想做?

其實銀行也很脆弱

同業不死 萬物不興

我幾個月前寫這篇文章時

有一個關鍵點

就是在重負債輕資產的商業模式渠道下

如果銀行通過傳統渠道擴張負債乏力

那傻子都能想到應該通過同業迅速做大

這才是導致後面一系列問題的根源

所以核心的問題不是同業有罪

而是我們目前商業銀行的模式有罪

脆弱的第二點就是壞賬率

現在披露的銀行業平均不良率是1.74%

我算個大帳

剛才說的銀行凈息差是2%-2.5%

換言之,只要不良率稍微一向上波動

就能迅速吃掉銀行的大半利潤

所以別問A股銀行的估值為啥低

因為他的利潤可能會越來越少

銀行不變 套利永存

銀行是金融體系中最大也是唯一的金主

如果依然維持重負債輕資產的商業模式

那必然一方面資產負債表會越來越脆弱

另一方面體制缺陷會越來越嚴重

為啥最優秀的資管團隊不在銀行內?

為啥銀行願意收牌照去招市場化的人

卻不願意給自己人市場化的待遇?

為啥銀行在負債端如此專業,在資產端卻仍如此蠻荒?

如果商業模式不變,那銀行對於所謂通道永遠是剛需

這麼大的體量

這麼落後的體制

這麼不市場化的薪酬

銀行不變,整個金融體系都不會變

因為我們都是銀行套利的搬運工


推薦閱讀:

欠債不還錢-債務豁免是個什麼鬼
給你講個笑話,我號稱「職業理財師」
從郭台銘買豆漿看富豪是怎樣煉成的
銀行的飯碗還能捧多久?五年銀行人談切身體會

TAG:金融 | 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