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不用著急,慢慢來

好幾次和陌生人交談時,人們都會問起我的工作,我便會說自己正在做在線教育。

一些對教育感興趣的人,可能會進一步追問是具體哪方面的教育。而我則會回答,是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通常介紹到這裡就結束了, 不過有一小部分人聽到我說「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產生了一些好奇心,於是便繼續追問那是什麼。

這個問題我很難給出簡短的回答。對於關係近的人,我會把自己曾經寫過的書和文章推薦給其閱讀。對於關係遠的人,我一般會說,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大概就是讓人擁有更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培養理性思維的風格,掌握更多跨學科的知識和理論模型。

這種介紹往往會勾起對方的興趣,他們通常會再次追問一些問題,比如具體該怎麼做,要花多長時間,要花多少錢等等。

而我的回答是這樣的:需要讀書、上課、練習,根據要達成的階段性目標,一般要花幾個月到幾年時間,不過不怎麼花錢。

然後,對話往往就此終止,就沒有然後了。

我猜,或許是「一般要花幾個月到幾年時間」這個短句,打消了大多數人對於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的興趣。

我中學時買過吉他來學,還買過一本吉他入門書。當時上網搜索書名時,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書的名字都叫《AAA入門BB》。AAA是一個時間段,有「三個月」、「三個星期」、「28天」等等。BB則是一個學習對象,有「吉他」、「鋼琴」、「圍棋」、「Python」等等。

當時我在困惑,為什麼這些作者給自己的書要取這麼Low的名字呢?有哪個作者會願意自己寫的書,只被讀者讀「三個月」、「三個星期」、「28天」,之後就扔進書櫃,再也不管了呢?

後來我對出版行業了解得更多了,自己也寫了書,成為作者了,才知道這樣的名字比較受多數讀者歡迎,而且很多作者比起自己的書,他們更愛賣書所賺得的錢。

我最近在讀書中,其中一本是Erving Goffman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要是這本書的名字叫《七天入門符號互動論中的擬劇研究方法》,那麼這本書我可能永遠都不會去讀了。

說實話,這種名字取得太羞恥,我如果真的讀這種書,一定要躲在被窩裡面讀,不敢讓別人發現。

不過,這種羞恥的情緒並非所有人共享的。很多人對著《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這個名字無動於衷,說不定改名叫《七天入門符號互動論中的擬劇研究方法》,那麼銷量反而會上升了呢。

急功近利,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當下許多人的心理行為特徵,十分貼切。

人們看到一篇網路文章,先看其長度,如果太長,而且文章中沒有插入搞笑的圖片,那麼就會點擊關閉,不再去閱讀這篇文章。

人們看到一個網路視頻課程,也會先看其長度,如果太長,而且上課的人在其中沒有插入搞笑的笑話或故事,那麼就會點擊關閉,不再學習這個課程。

有時候,我恨不得把自己的課件里所有的中文都刪掉,全都用英文。再把用自然語言解釋的道理,全都替換成數學或邏輯語言。這樣至少可以篩掉絕大部分人,只留下對知識真正感興趣的人。

幸運的是,我不會這麼做,因為我總是會想到什麼辦法來克制住自己的任性。

受過教育的人,一大特徵,就是能剋制住自己的任性。

怎麼克制任性呢?

當我們想要偷懶,想要急功近利時,我們能想出一系列辦法,壓抑住來自情感和慾望的衝動。

比如,對著鏡子裡面的自己說,不用著急,慢慢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

1900琴師海計劃(4):資深鋼琴教師陸倍文
中國很多《數學物理方程》教材和《偏微分方程》教材經常出現定解問題的「初邊值條件不相容」,這說明了什麼?
在人渣面前,教孩子自保有什麼用?我們還應該教會孩子這個詞
把江南style和最炫民族風相提並論的人,真的太可笑了
從王詩齡到日本公主:擺脫自我挑剔的聲音

TAG:教育 | 思维 | 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