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能否真的取代人類老師?|眾議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

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高峰論壇 上午場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d0023qy2hts.html

?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高峰壇現場視頻(上)

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高峰論壇 下午場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w0023bo95jf.html

?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高峰壇現場視頻(下)

撰文|葉水送

責編|李曉明

所謂「銀彈」是指用純銀鍍的子彈,它經常被描述成降伏狼人等超自然怪物的利器,也被用來比喻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當下發展火熱的人工智慧能否成為未來教育的「銀彈」呢?

人工智慧給教育帶來衝擊

有人預測:2045年,人工智慧超越人類智能。屆時在教室里,我們不想看到的一幕發生了:機器人奪過教鞭,將人類老師趕下講台,成為人類的師長。

智能時代,機器能否真的取代人類老師? 能否像人類老師一樣照顧學生的情緒,疏導學生的心理?人類的教育與學習將發生哪些深刻變化?5月13日,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的「人工智慧與未來教育高峰論壇」上,教育學者、神經生物學家、人工智慧專家就此展開了深入探討。

自上世紀50年代人工智慧概念的提出,到「深藍」打敗國際象棋大師、AlphaGo連勝人類圍棋高手。人工智慧的發展已令很多人難以想像。大數據、大規模的計算能力以及深度學習的發展,讓人工智慧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它在教育領域將帶來哪些變化?人工智慧給未來教育帶來的是顛覆性的挑戰還是創新的機遇?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童世駿在論壇開幕致辭時開宗明義提出問題。

?清華大學藥學院教授、《知識分子》主編魯白,圖片由華東師範大學提供

「人工智慧對教育會帶來三個方面的衝擊」,清華大學藥學院教授、《知識分子》主編魯白在演講中指出,一是對教師、教學方法的衝擊,任何重複性,基於知識積累的教學都將被人工智慧取代;二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衝擊,當下時間碎片化,知識、信息多源化,學生會使用更為簡單、高效的工具來學習,人工智慧的出現將引起學生學習行為的改變;三是對學校、教育體制的衝擊。學校可能需要重新設置專業,因為大部分現有工作將被取代,與此同時新的工作也會出現。

「人工智慧在教育領域正在引領一場革命」,華東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軟體工程學院教授蒲戈光表示,「這場革命的對象竟是我們人類自己」。不過他強調,目前人工智慧在知識存儲、傳播以及檢索方面,做得比人類出色,但在知識的創造、破壞方面,人類更勝一籌。「破壞一個錯誤的知識,然後再提出一個新知識,在這一點上,人類佔有優勢。」

雖然人工智慧來勢洶洶,但是很多學者認為,它在很多方面不可替代人類老師,也無法觸及教育的各個層面。華東師範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褚君浩認為,人是有精神、情感以及哲學頭腦,可用最小的能量來做出最好的事情,這是人區別於機器的重要因素。通過汲取外界養料,修鍊內在素質,凝聚驅動力量的潛能,從而讓人類更為「智能」,目前這是機器無法學習和教授人類的層面。

?華東師範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褚君浩

人工智慧如何應用於未來教育

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時代,教育會發生哪些變化?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在論壇發言中表示,個性化是未來教育的基本方向。在智能時代,我們要重新界定學習。混合式的學習、合作式的學習將會成為學習的重要方式。

面對人工智慧一類新興學科的崛起,教育將如何應對?魯白指出,美國不同的大學所持的教育理念不同,因此做法也不一樣。他以斯坦福大學為例介紹說,該校不是簡單地把社會上的專家請到校園裡來上課,而是設立所謂「諮詢教授(consulting professor)」,把社會精英有計劃地納入教育體系,與其一起策劃新興學科的教學。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在斯坦福開設的「從0到1」課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不僅有實例,還有技術、觀點以及思想,最後還形成了一本書,在全世界都很有影響力。

人工智慧不僅僅是一個新興學科,它將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本身,因此學生、教師都需要了解人工智慧。2016年,魯白在清華大學開設了一門《腦科學與人工智慧》的課程,一堂課往往由神經科學家和來自企業的人工智慧專家共同來上,而且還採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基本知識由學生通過MOOC視頻自學,課堂上注重前沿進展的介紹和師生互動。

科大訊飛副總裁吳曉如在演講中將人工智慧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計算智能;第二層次,是正在大規模突破的感知智能,它可像人的眼睛和耳朵一樣,感知周圍的世界,而且比人還更加準確;第三層次,認知智能,它能對周圍的世界進行認知。這三個層次,在教育裡面都有重要的應用場景,如人工智慧已應用於考試閱卷。大學四六級英語作文的試卷,也交給機器批閱。機器在經過500至1000篇的範文訓練後,80%的文章可自動評閱,另外還有20%的非模式化文章,機器挑出來再交給人,這樣可把老師大量重複、模式化的時間節約出來。

?吳曉如:科大訊飛副總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博士、高級工程師,圖片來自華東師大

與會專家表示,不論是人工智慧帶來新的學科,還是前瞻性應用,它註定給教育帶來深刻印記。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庫逸軒認為,未來教育應該能實現人工智慧跟人類智能合作共存,它將是人與人工智慧相互協作的時代,人們可充分發揮機器與人類不同的優勢,如人工智慧將發揮強大的統計和計算能力,而人類則可發揮創新、情感關懷、激勵等方面的優勢。人工智慧將會是未來教育的好工具。

教育如何應對智能時代的到來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袁振國作大會總結

當下我們的教育體系一直強調知識的存儲、傳播,有意無意忽視知識的創造與破壞。有時候人就像是一台「機器」在學習一樣,而且還不如現在機器的學習能力。

美國ACM計算機協會專家張逸中認為,人最有價值的一點就是好奇心,對未知世界領域的探索,這種能力與生俱來,被很多人忘記,這也導致知識和現實世界的割裂。雖然我們學習到很多知識,但如何將這些知識轉化應用在生活當中,與世界建立聯繫,很多人並不知道怎麼做,這種教育往往被叫做「面向已知的教育模式」。

這樣教育出來的一批人,可能也是最先被人工智慧取代。他們也是現今教育漏洞下的產業和犧牲品。

現在,人工智慧已經對很多職業造成了巨大衝擊:電話客服,翻譯,會計師,保安,旅遊業,餐飲業,商場,出行… 「未來會有更多崗位被人工智慧取代,包括金融、醫生、律師、教師等等。」庫逸軒表示,這些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經驗,也就是依賴於記憶。

蒲戈光認為,研究型人才是行業進化的核心,並在社會關係進化中處於優勢地位。大學教育需要培養研究型人才、設計型人才。人文藝術、社會科學將強勢回歸。

應對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魯白總結道,我們需要從全球化、人類社會深刻轉型、中國的崛起、科技革命四個方面進行全面認識,培養優秀的人才是關鍵。人的情感和社交行為,人腦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這些是人工智慧無法取代的。因此,未來教育應更重視創造性、想像力的發掘,領導力,情商,社交能力的開發以及企業家精神的培養。

在智能時代,張逸中特彆強調STEM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人工智慧很可能是另一次人類變革的推進器,人類會掌握一種全新的能力去駕馭這個世界。「在教育當中如何實現這個過程呢?傳統的教育希望通過快速的知識積累、學習。但我們卻可以通過STEM教育模擬科學家、工程師求真的過程,最終掌握認知整個世界的能力。」

針對存在的對人工智慧的擔憂、恐懼心理,張逸中說道: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勇敢的面對。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歡迎轉發朋友圈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推薦閱讀:

搜狗IPO:完美的時機,有待驗證的故事
Lending Club——構建貸款違約預測模型
盤點 2016 年那些此消彼長的科技熱點
2016波瀾壯闊的人工智慧元年從AlphaGo到國產狗絕藝系列評論之二

TAG:人工智能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