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s Egon Schiele ...and Mozart

Egon Schiele (埃貢·席勒 ,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是一位奧地利畫家,師承Klimt,重要的表現主義畫家。作品特色是表現力強烈,描繪扭曲的人物和肢體,主題多是自畫、女人和擁抱。

用戶上傳的圖片

Double Self Portrait, 1915

本以為Schiele還挺多人喜歡以及學習他的線條的。然而事實證明這是個幻覺,他的很多作品還是要在維也納才能看到,部分藝術史還會跳過他,其中一個原因,恐怕是他的題材「不夠體面」。

用戶上傳的圖片

Reclining Woman with Blonde Hair,1912

看了下國內藝評,大部分集中描寫他作品的色情性、短命及愛情上。故事沒毛病,但很多的過度解讀還真看得喝了酒的我略生氣。明明只是死於急病西班牙流感,硬要被說一直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中?誰要以及能寓言自己的死?而且那還是藝術家新婚+職業生涯漸入佳境的時候。

用戶上傳的圖片

Seated woman with bent knee, 1917,Nárondní galerie v Praze

不過,既然「作者已死(來自Roland Bath)」,那麼我也可以來扯淡一下?畢竟藝術最大的意義之一,就是在於激發人的想像和敏感。

接著神巧合出現了。名叫Rachel的我,發現美國後搖滾樂團「Rachels」在1996年發行了名為《Music for Egon Schiele》的室內古典音樂專輯,收錄為Stephan Mazurek 1995年的劇場作品《Egon Schiele》所製作的音樂

這便是今天題目的靈感,既是Rachel對Schiele的看法,也是Rachels這張專輯的脈絡。

蝦米音樂

Music for Egon Schiele

用戶上傳的圖片

1. "Family Portrait" – 5:41

2. "Egon & Gertie" – 3:02

3. "First Self-Portrait Series" – 3:47

4. "Mime Van Osen" – 3:05

5. "Second Self-Portrait Series" – 2:30

6. "Wally, Egon & Models in the Studio" – 4:41

7. "Promenade" – 8:24

8. "Third Self-Portrait Series" – 2:23

9. "Trio Goes to a Movie" – 2:41

10. "Egon & Wally Embrace and Say Farewell" – 3:09

11. "Egon & Edith" – 2:55

12. "Second Family Portrait" – 4:45

至於Mozart,恰好因為最近被法國音樂劇Mozart Lopera Rock嚴重洗腦,發現2人有很多共同之處:兩人都是奧地利人,Mozart的父親名為Leopold,而維也納的Leopard Museum則是世界上收藏最多Schiele作品的美術館。

更重要的是兩人的核心精神的驚人相似,下面我試著以Schiele的3種主要題材為線索來解釋一下。

自畫像

Schiele逝於28歲,美術史上的印象是「暴躁的年輕人」。他曾預言:今後世上的博物館都會以他的作品為傲,成為豐碑。而Mozart逝於35歲,在世時運高地起伏,即使在每月作出新的鋼琴協奏曲去取悅貴族們,在後期還慘被說「過時」而窮困潦倒。但他仍然堅信自己的音樂是最好的,不接受世人的審判。

用戶上傳的圖片

Seated Male Nude (Self-Portrait) , Leopold Museum

兩個同樣狂躁的年輕人,或許正是作品保持一直動機新鮮的原因。Mozart的樂曲永遠樂思不斷,一段天才之音還未來得及深入延展,便迎來了另一段。作曲對於有些人來說是在反覆醞釀和反覆琢磨,而莫扎特作曲似乎是在做「聽寫」,只是把腦袋裡已經有了的樂譜記錄下來:「草稿上沒有任何修改」。

以下是來自Mozart的Le Trubilion(好事之徒)。

Le trublion

用戶上傳的圖片

Self portrait, 1914

而Schiele的天纔則表現在他的畫作的造型上,寥寥數筆、輕而易舉便直入人心。還可以輕易厭倦常態的表達,肆意地扭曲肢體和線條。而且或許是這種容易厭倦和不停最新,他的畫總有未完成、留白的感覺。然而效果卻勝過了很多完整雕琢的作品。這是表現的天才。

Schiele是維也納藝術學院(Viennas Academy of Fine Arts)有史以來招收的最年輕的學生,入學時只有16歲。因為不滿學校的條條框框,Schiele在三年後輟學。知識點一下,這學校拒收過希特勒。

用戶上傳的圖片

Self-Portrait with Striped Shirt, 1910

除了線條,他也是用色的天才。標誌性的「橙色咪咪」可以在他每一幅nudity上看到。上面這幅作品則清新得多:色調來自於樹膠水彩,可以看到臉上血氣方剛的橙色,與綠色、藍色和紫色相呼應,產生一種舒服的魔性。

女神

Rachels 專輯裡首先提到的Gertie,其實是Schiele最喜歡的一個妹妹,是他早期作品的模特。在這幅作品中,大家可以看出Klimt對他的影響。在《劍橋藝術史》中,提到Schiele的時候也只展示了這一幅相對「優雅」的作品。然後,也是只有這幅被放在了MOMA。

用戶上傳的圖片

Portrait of Gerti Schiele,1909,MOMA

繼續看歌單,妹妹之後,Schiele和很多又反叛又有顏值的男子一樣,必須早戀。Mozart也是一樣,大家也記住了他和兩位姐妹繆斯——同為歌唱家的Weber姐妹的故事。比Mozart顏值好多了的Schiele,故事只有更作。1911年,席勒遇見了Valerie (Wally) Neuzil,留下不少作品。1915年,在碰到Edith Harms後,他卻跟朋友們說,他嫌棄Wally的出身,要跟Edith結婚了。

用戶上傳的圖片

Wally in Red Blouse with Raised Knees, 1913

擁抱

知乎有答案曾列舉史上單身的名人,下面評論抖機靈:很多人更願意平淡地結婚生子,而不願做名留青史的單身狗。真實人生的價值當然不能如此絕對。雖說歷史上,太多的人的價值還不如畫布上的一筆。

用戶上傳的圖片

Pair Embrassing, 1917

許多人的28歲還停留在在乎自己是不是單身的煩惱中,有的人的28歲已經為人父母,變成了覺得Schiele的畫面「兒童不宜」的家長視覺。

而Schiele在21歲的時候,卻已經被告「猥瑣幼女」。在小鎮紐倫巴赫,Schiele和Wally不檢點的生活方式激怒了當地居民,他的工作坊還成了當地小流氓聚集的場所;1912年春天,席勒因勾引未成年少女而被逮捕。最後罪名不成立,但還是因家裡有太多的不雅作品,被判入獄三天,在獄中他也不忘創作。

用戶上傳的圖片

Nude, 1917

用戶上傳的圖片

Seated female nude with elbows propped, 1914

然而這些當時驚世駭俗作品成為了最Schiele的作品。

都說Mozart Lopera Rock歌詞很中二,但與其說Schiele和Mozart預料到自己的早逝,倒不如正是他們縱情的生活之道,成為他們藝術的劇烈催化劑。

今天文章的摘要,其實是來自下面這首由Mozart和Salieri的《Vivre A En Crever》(縱情生活)的歌詞。蝦米音樂

Vivre à en crever

Sil faut mourir 倘若必有一死

Autant vivre à en crever 何不縱情生活

Tout retenir pour tout immoler 緊握一切 只為獻祭所有

Sil faut mourir 倘若必有一死

Sur nos stèles, je veux graver 我願在我們的墓碑上刻下:

Que nos rires 我們的歡笑

Ont berné 愚弄了

La mort et le temps 死亡與光陰

作為一個原創難產者,我總是羨慕靈感不斷的人,向他們無助地討教秘訣時,他們居然齊聲回答:「生活」。

或許吧。狗每天都有人逗,多少的狗血故事裡有人愛上了小姨子。但Schiele就畫出了下面的作品。畫中的Adele是Edith的妹妹。但這種壓迫感到底從何而來?

用戶上傳的圖片

Adele with Dog, 1917

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分分合合,拋棄和被拋棄。擁抱的作品又何其多。然而下面這一幅被坊間說Schiele有死亡意識的作品,原來是他用死神來象徵說他和Wally的愛情已死。是怎樣極端的情感,才能畫出這種扭曲的畫面和色調,讓死神成為分手的象徵?

用戶上傳的圖片

Death and the Maiden (1915-16)

最為震撼的莫過於以下這全家福:留意Schiele與Edith的姿態,重點留意最終並沒有出生,6個月便跟著媽媽隨著流感死去的兒子的眼神。Schiele本人三天後以一樣的病隨母子而去。

用戶上傳的圖片

The Family,1918,Austrian Gallery Belvedere

我們或許活在一樣的天空下,可是與其說是天才,倒不如說le trublion會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顏色

用戶上傳的圖片

Old Houses in Krumau

用戶上傳的圖片

Four trees (Vier B?ume), 1917,Austrian Gallery Belvedere

成為天才或許不由我們選擇,但做不聽法官審判的le trublion則是自由的。


推薦閱讀:

Sound Art系列專題 NO.1:Zimoun
About Art|她有著最濃的眉毛,和一顆最淡然的心
把槍與玫瑰交給人群,把靈魂獻給藝術的女人——瑪麗娜 · 阿布拉莫維奇
人物丨世界最貴女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
90後藝術家如何在當今社會發展?

TAG:艺术家 | 现代艺术 | 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