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下注印度,孫正義的百億美金豪賭
5月11日早間消息,日本軟銀集團宣布,由於Sprint的成本壓縮和用戶增長,公司實現有史以來第二高的年度利潤。同時軟銀對滴滴出行投資的傳聞也得到最終確認,138億人民幣再次加碼中國網約車市場。
印度市場上,「推動印度電商市場最大規模合併,將Snapdeal賣身給Flipkart」的新聞也一直在被持續報道中。可以說,軟銀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全球目光的關注。
而軟銀目光關注的焦點則大部分投向印度。
印度互聯網市場在近來兩三年吸引了全球風投機構的眼光,軟銀對印度的喜愛則表現的更為直接——2015年5月,孫正義任命印度裔高管尼克什·奧羅拉(Nikesh Arora)為集團總裁負責全球投資業務。
在奧羅拉的帶領下,軟銀對印度項目的投資增多,其本人也曾一度被認為是孫正義的接班人。
可作為一個長期的、大規模的市場,印度短期內給出的回報並不能滿足董事會股東的期待,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在次年2月董事會對奧羅拉投資能力提出質疑,甚至為此成立專門的特別調查委員會。
在這場內部博弈中,奧羅拉的決策力與信服度尚不足以撐起印度的大盤,無法取得股東的支持。所以4個月後,奧羅拉辭職孫正義再次走到台前掌管大局。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奧羅拉究竟力推了哪些項目?
註:圖片部分內容來自36kr,數據源為crunchbase
從圖表可知,奧羅拉在任期間軟銀投資近40億美元在全球的互聯網科技初創企業,其中印度市場得到投資總額中超過三分之一的份額。
實際上,自1995年軟銀成立風投基金以來的近20年間已完成近200筆投資,大部分項目在美國,其次是中國,而現在,印度成了軟銀的新目標。
在軟銀進入之前,紅杉資本與老虎基金已經率先對印度互聯網市場進行投資。沒有先發優勢,但軟銀的集中發力讓其成為印度創投市場上重要的資本力量之一。
「我不玩短期,我們等了15年才有現在的阿里巴巴,我不在意短期回報,我關注長期。」也正是阿里巴巴在2014年上市時帶給軟銀1000倍的回報過於豐厚,孫正義在其後的投資中總帶有「尋找下一個阿里巴巴」的意味。
從去年6月至今,再次由孫正義掌權的軟銀對印度初創進行的投資如下:
2016年9月,軟銀240億英鎊現金收購英國晶元巨頭ARM。
2016年10月,軟銀1.3億投資美國生物科技初創Zymergen的B輪融資。
2016年11月,印度遊戲初創PlaySimple獲得A輪400萬美元投資,投資方包括軟銀賽福和IDG。
2016年12月,軟銀投資美國衛星通信公司OneWeb10億美元。
2017年2月,軟銀3000萬美元投資中國金融科技公司開通金融A輪融資;33億美元收購美國投資管理公司Fortress;參投移動賬單管理服務應用 True Balance的B輪1500萬美元融資。
2017年3月,軟銀再次領投東南亞網約車平台Garb;參投智能物流企業快倉B輪2億元融資;4300萬美元投資人工智慧創企ObEN;3億美元投資聯合辦公WeWork。
2017年4月,印度網約車平台Ola獲得軟銀及其他資方2.5億美元投資;且軟銀再次追投OYO Rooms2.5億美元;投資英國 VR 初創公司 Improbable。
從軟銀的項目選擇上能看出我國市場發展軌跡的影子,這也是其對印度市場的預判與提前布局。
近期也有消息稱軟銀還將投資Paytm14億美元。或大或小,軟銀在印度投資了很多創企,儘管重點加碼的幾個明星項目表現未及預期——上周三軟銀表示,2016-2017財年,軟銀對Snapdeal和Ola的投資損失達到14億美元(約為9000億盧比)。可對孫正義而言,印度不是一個短期的戰術投資,一時的得失沒有那麼重要,作為長期戰略性投資選擇,印度值得孫正義投入更多資源也給出其發展的時間。
作為全球唯二人口超十億的大國,印度互聯網的發展總是被比作5年前的中國。錯過了中國互聯網野蠻崛起時期的資本不願再錯過印度,而抓住了中國機會的如軟銀則希望在印度重溫勝利的喜悅。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卻從來不同,印度市場並未如資本方所期待的那樣完全按照中國的軌跡走。沒有「牆」的限制,Google、Amazon、Facebook三者在印度的影響力堪比BAT在中國。也正因如此印度互聯網市場的競爭要比中國更為複雜,一方面是本土企業的發展壯大,一方面是以美國為首的互聯網巨頭對印度市場的勢在必得。
而從資本方角度講,與軟銀一同追逐印度市場的在幾大世界風投機構外,如紅杉資本、老虎基金等,中國資本的力量也不容忽視。且在對市場的感知、把控與適應上,剛積累了豐富對戰經驗的中國資本甚至更勝一籌。
從各行業的對標來看,印度互聯網市場上到處是美國巨頭的身影,本土企業的發展並不容易。
關於電商,在《海淘中國,PaytmMall給印度電商市場多一個選擇》中解釋了Snapdeal淘寶模式的水土不服;關於社交,對標微信且獲得軟銀支持的Hike message號稱有1億用戶卻一直不溫不火;關於網約車,Ola在Uber的全力圍攻下表現也算可圈可點,但能否成為滴滴?恐怕答案中否定的成分居多。就目前的時間節點看,資本的猶豫與觀望也可以理解,畢竟印度的獨特性讓資本市場意識到簡單複製並不可行。這種情況下,孫正義在印度的加碼下注就變得尤為顯眼,用真金白銀來表達對印度市場堅定地信心與長久的看好。
前文提到了Snapdeal項目的衰落,常規來講,資本方會選擇退出或止損以求安全。可孫正義並沒有這麼做,而是繼續追加——以30億美元的估值收購Snapdeal的早期投資方Kalaari Capital和Nexus Venture共18%的股權——成為Snapdeal的第一大股東,擁有話語權後,孫正義繼續推動Snapdeal賣身給Flipkart。一度有消息稱,孫正義會繼續為合併後的企業投資10億美元。
就像孫正義在2016年1月說的:「10到15年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超過美國,25到30年後,印度可能超過所有國家,成為世界頭號經濟體」。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5個月前,孫正義訪印明確表示軟銀在未來對印度的投資總額將超過100億美元。
不管是軟銀,還是紅杉資本、老虎基金和Accel站在現在的時間點看,每家的退出業績都並不理想,可資本仍願意繼續加碼印度就是在賭一個未來,賭印度的發展潛力。
中國市場的繁榮給了資本方經驗和財富,隨之而起的是資本承擔風險的意願和能力,而印度就是他們願意承擔更大風險的市場。
擔得住眼前的風險才等得到未來的紅利。
相關閱讀:
《攜1000億基金募資成功的消息,孫正義來印度幹啥?》
《孫正義出手!Snapdeal或與Flipkart合併印度電商市場洗牌》
-
《Uber在印度做網路訂餐,是深挖市場還是拿錢去燒?》
推薦閱讀:
※你最討厭哪一位歷史人物
※如何評價巴基斯坦?為什麼巴基斯坦跟中國的關係這麼鐵?
※2021年印度線上遊戲市場規模將突破 10 億美元
※莫迪旋風再起,海外投資三月湧入印度,該看看這個市場啦!
※為了你的有朝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