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出專業和優秀的SCI論文引言
結合我發表的SCI論文和審稿經驗,今天我來分享下如何寫出優秀的SCI論文的Introduction(引言)部分。
目的
通過閱讀,讓審稿人/讀者認可所做的研究工作是有意義和有價值;
讓期刊主編/編輯清楚研究背景,確認研究內容符合期刊發表的範疇。
思維結構
研究的問題/領域是什麼?(研究範圍)
為什麼重要?
目前的主要研究或發現的成果?
尚未解決的問題?或已有問題沒有被科學解釋清楚?
你的研究目標和方法?(將提供什麼新方法/數據/模型/理論去解決問題?)
回答了以上五個問題,引言的寫作思維結構就清楚了。寫作時,按回答上述五個問題的邏輯順序,從研究問題的全局出發,逐步縮小範圍到局部一點上進行闡述,做到「由大到小,由粗到細」,有邏輯地引導審稿人/讀者往下閱讀,直到引言最後一段,呈現出論文研究的目標、方法和意義,是一個像封面圖中「漏斗」的寫作模式。
文獻引用
在引言部分,需要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需要注意:
引全最相關、原創和重要的研究成果(原創性論文或者最新的綜述),養成跟蹤研究進展的習慣;
引用的文獻盡量在5年內,對於原創和基礎的研究成果,可以引用早期論文;
引用高水平的英文論文,特別是來自研究領域內的高水平期刊(要非常清楚自己研究領域的權威期刊);
引用目標期刊的論文。如果研究內容很吻合期刊的發表範疇,自然在目標期刊中,就有一些相關研究內容的發表。同時,也讓期刊主編或編輯知道,論文符合期刊的發表範疇;
引言不是文獻綜述。一切引用分析的論文都是為了引出你要分析和解決的問題,讓審稿人/讀者覺得你要解決的問題是有根有據;
論文寫作時間一般較長,筆者最長的一篇SCI從第一稿到最後一稿,用了兩年時間。所以一定要在引言的寫作過程中及時更新參考文獻。
寫作注意點
短小精悍,保持1到2頁紙。學術論文的目標讀者是專業人士,不需要太詳細和繁瑣的背景信息;
在引言的最後一段,清楚地寫明研究目的,簡明扼要地講清楚研究方法,但是不要寫結果和結論,這兩部分需要寫在後面的section中,讓全文寫作有邏輯、有深入、不重複;(筆者也發現少數論文會簡略寫上研究結果和結論,但筆者不建議這種寫法)
盡量少用和謹慎使用類似"novel", "first time", "first ever"等詞,而應該在闡述引言過程中,讓人隱性地體會到本文研究的創新性;
不能過分誇大研究問題的重要性,用堅實的數據或實際觀察去支持提出的觀點;
Discussion討論部分,需要對自己的研究結果同前人的結果進行深入比較和優劣分析。這就會再次用到引言中已提及的文獻,但兩者的側重點不一樣,引言中只是簡要地總結前人已有的研究和不足,以便引出待解決的問題和自己研究的創新性或價值。
引言中第一次提到的專業名詞,如果後面重複出現,需要加括弧和寫出簡稱。
在項目開始前或完成項目計劃書的時候,就應該做完文獻綜述了,也就為撰寫引言準備好了素材。因此,引言部分往往是SCI論文中文字部分最先開始寫的。同時,也可以鎖定研究問題和目標,在後面寫作中就可以緊緊圍繞目標進行。我的做法是先設計好論文的寫作結構,然後開始寫引言,當然也有人先寫方法部分,這因人而異。
有了上文所說的結構和寫作提示,很多SCI新手還是會寫不好引言部分。我建議對自己領域的高水平論文進行深入分析,按照我的思路進行分析,並試著模仿,多寫幾次後自然就熟悉套路了。高手寫出的引言往往非常流暢,邏輯性很強,能強烈地勾住讀者的心思,清楚地描繪出從問題到解決方案的完整路線。
這篇短文分析的是引言的一般性寫法,不同學科和對應的期刊會有所區別,比如有些期刊要求引言部分的文獻綜述做的要更加詳細。但是總體思路萬變不離其宗,建議新手從我建議的五個思維結構入手模仿練習。
我們微信公眾號qidianboshi裡面有分類系列文章,更加方便閱讀,推薦關注,也歡迎知友們直接聯繫筆者本人。
推薦閱讀:
※第一次出海科研採樣需要準備什麼?
※如果說科研是富人的遊戲,那如何看待科研中的絕大部分普通人?
※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應不應該為了所謂高產出而發一些低質量的論文?
※科學家的職業壽命更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