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出「自編、自導、自演」的民科戲碼

導語:

5月6日,一篇《重磅,中國科學家發現電荷並不存在,將改寫教科書》(以下簡稱《重磅》)的文章刷爆朋友圈,《重磅》稱,「根據最新消息,來自中國雲南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凡偉)發現電荷並不存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同行評審,相關論文和實驗已經通過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的評審」。

論文已經預先發表在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台《ChinaXiv》,結論具有顛覆性,又獲得了諾貝爾獎得主的認可,噱頭十足!《重磅》在今日頭條的點擊量一天之內超過百萬。然而,隨著文章的極速傳播,許多學者對文中的結論提出了質疑。不僅如此,就在《重磅》發布的第二天,5月7日,凡偉的「母校」雲南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發布聲明,稱「經查證,報道中提到的凡偉不是雲南大學的師生」。

隨後,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在讀博士韓迪對《重磅》一文作了深入調查,發現這不過是又一出徹頭徹尾的「自編、自導、自演」的民科戲碼。

撰文 | 呂浩然

責編 | 李曉明

● ● ●

韓迪,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在讀博士,百度「反民科吧」曾經的大吧主。

5月6號中午,韓迪的導師,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陳巍在例行組會上提到了《重磅》。當時他並沒有給此事明確定性,但希望組裡的學生可以獨立思考、判斷此事的真偽。

韓迪在組會之後查閱了凡偉的論文。文末附的作者郵箱引起了他的注意,「頭一回見學術論文掛QQ郵箱,給人一種不正規的感覺」。

而另一個顯得正規一點的雲南大學的郵箱後來也被證明是雲大建築學院的一位學生所有,並非凡偉。「這似乎也說明了他為何在已有學校郵箱的情況下,還堅持把QQ郵箱掛上。」韓迪如是說。

郵箱不可靠,但上面顯示的QQ號卻讓韓迪發現了另一些信息。在屬於這個號碼的開放的QQ空間,韓迪發現凡偉並不是第一次寫學術論文,在較早之前就曾有過投稿記錄。就在4月28日,凡偉曾公開了他另一篇關於廣義相對論文章的審稿意見:

審稿人意見是,凡偉希望建立一套新的理論取代廣義相對論。但審稿人認為,廣義相對論在實驗中得到了驗證,凡偉並沒有說明廣義相對論錯在何處,且描述含糊不清。因此審稿人給出了不推薦論文發表的意見。

同樣地,引發輿論風波的《重磅》還聲稱凡偉的理論得到了諾貝爾獎得主Brian D. Josephson的認可,這也引起了韓迪的懷疑。他隨後致信Josephson教授,得到的回復卻與文章聲稱的「通過評審」不同。

Josephson教授親自闢謠,表示「相關論文和實驗已經通過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197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森教授的評審」的說法並不屬實。他在給韓迪的回復中提到:

  • 凡先生髮給他的實驗(註:不是理論)有點意思,所以問了他幾個問題,而且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

  • 他把近期對話抄送給了我,內容包括凡先生希望Josephson教授幫他的文章寫一封推薦信,教授客氣的拒絕了,並表示不希望繼續討論下去,祝他別處好運。

  • 他對所謂的「通過評審」的說法感到不能理解!

「同行評議」的實際情況顯然與《重磅》所披露的信息不符。不僅如此,另一件事情又引起了韓迪的懷疑。

從凡偉所披露的信息以及曾經與眾多審稿人的郵件往來看,韓迪覺得凡偉的「愛好很廣泛」:又是新的電荷解釋模型,又是取代廣義相對論的新理論。憑藉韓迪多年奮戰在「反民科」一線的經驗來看,這並不簡單。

通過繼續搜尋凡偉的QQ空間,韓迪看到了凡偉公開的名片,發現他可能並不是雲南大學的老師或研究生(雲大官方已經證實),而是一家傳媒公司——青年全媒體傳媒的CEO。這家媒體恰好就是《重磅》的始作俑者,一個頭條號——「青年傳媒」。

看著這似曾相識的logo,韓迪意識到這個頭條號可能就是凡偉開的。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該頭條號把並不在雲南大學工作的凡偉稱呼為「來自中國雲南大學的一名科學家(凡偉)」,並將其工作捧到了「這意味著我國的科學家即將改寫全球的教科書,這是我國科學家的勝利,也是基礎物理學的勝利」的高度。

翻看該頭條號的歷史文章,總計7篇文章中有6篇是宣傳凡偉的理論,其中甚至包括推翻更為基礎的物理學規律——牛頓第一定律。文章稱「根本不存在一個物體的勢能不變,還能運動的物體,所以,物體在不受力時(勢能不變時),只會保持相對靜止,並不會勻速直線運動。至於摩擦阻力,這是對該物體所具有的動力勢能消耗的過程,越平滑的地面,其動力勢能消耗的越慢,直到最終該物體的動力勢能被消耗完畢,這個物體停止了下來。」「也就是說,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應該改為:物體在不受力時,只會保持相對靜止,並不會勻速直線運動,所以,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是錯的。」

對於《重磅》中所提出的理論,韓迪也覺得描述含糊不清,概念定義含混。例如《重磅》得出的「電流產生原因是電子運動」的結論與隨後的結論「電流的本質是一種力流」存在著根本的矛盾;文章還稱電阻是「阻礙電子傳遞的作用力的大小」。

這些風馬牛不相及的結論,在青年傳媒的筆下卻變成了「將改寫教科書」的突破。通過深挖,韓迪越來越確認,這是一出「自編、自導、自演」的民科戲碼。

而據媒體5月7日披露,凡偉曾經在2017年4月19日給雲南網投稿,文章標題是《24歲小伙,有望站在諾獎領獎台向女友求婚》,在投稿附言中稱:「看看能否推送到騰訊、搜狐、今日頭條炒作一下。」

凡偉在7日當天發布了一則聲明,承認其本人並非雲大物理系學生,並稱「嚴格地說,我就是大家眼中的:『民科』」。不僅如此,凡偉還表達了對「應試教育制度」的不滿,「我痛恨極了應試教育制度,我感覺再這樣下去,我就廢了」,這也成了他在高中退學自學的理由。

而對論文簽署雲大物理系地址及使用雲大郵箱地址一事,凡偉表示,「無門無派」的他在被退稿近200次之後發現使用edu後綴的郵箱地址可以免去「連看都不看,直接退稿」的麻煩。

凡偉曾在一篇貼文中提到,電荷不存在,其實在他18歲的時候就發現了,當時以為拿去投稿就能發表,誰知道投遍了全國多個學術期刊,均被退稿,後面又輾轉國外,結果也被退稿,退稿理由都是:不符合公認的科學標準,違背了公認的理論。

在多次嘗試通過大眾媒體發布自己的發現未果後,凡偉最終通過自媒體平台「自編、自導、自演」的「重磅」文章一夜之間成為網紅。

註:本文內容獲授權引用自韓迪在知乎問題「如何評價凡偉提出的電荷不存在理論?」中的回答。

延伸閱讀:

關於民科的定義及其可能產生的危害等相關問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雙南曾在《張雙南:和一個優秀但迷茫的中學生的對話》、《從「引力波」劇情大反轉談中國社會的「科學」現實》中詳細探討過,歡迎感興趣的讀者進一步了解(點擊標題藍字即可查閱)。

製版編輯:鄧志英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授權: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推薦閱讀:

以目前的科技來看,製造像T病毒之類的殭屍末日有可能嗎?
娛樂圈又爆出軌?別忙著當鍵盤俠,出軌密碼就寫在基因里
益生菌?精準飲食的下一個風口?
百家爭鳴丨我們認為的青蒿素歷史
世界上有哪些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科幻級的武器了?

TAG:民间科学家 | 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