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城堡225.《冰與火之歌》中的經濟學(上)
蒙上帝洪恩,在世界各地,商人通過辛勤勞動在陸地和海上開闢了航道,創造了財富,我們的城市因此得以茁壯成長。這就是我們和我們子孫的生活,因為沒有了商業,我們不知道將如何生存。因此,我們在思想上必須十分警惕,並且像我們的祖先一樣努力,以保證如此多的財富和珍寶不會消失。
——《財富之城》
維斯特洛經濟學(上)
作者:Ken Mondschein,Ph.D.
翻譯:林頓、夜俱
校對:夜俱
卷首語
冰火中的1枚金龍到底值多少錢?「五王之戰」期間為何物價不升反降?《僱傭騎士》的年代與《冰與火之歌》時期的物價又有何變化?喬治·馬丁在設定維斯特洛時,其經濟體系是否存在紕漏?本期黑城堡為您詳盡解讀。第一部分:關於金龍
如果你告訴我你的經濟情況,我就能判斷你是什麼樣的人。供給與需求,通貨膨脹以及貸款利率,這些都是人類本性與邏輯思考的產物。
同樣的,不論是現實世界還是喬治.R.R馬丁筆下的維斯特洛,自然資源,貨物運輸以及權與錢的階級壁壘都會影響社會的演進。例如,歐洲中世紀的幸運之處在於鐵礦豐富,水路航貿四通八達,冬天的低溫也凍死那些傳播疾病的蚊子。
相比之下,西非雖然黃金資源豐富,但也是滋生各種寄生蟲疾病的溫床,這些疾病慢慢地減少了勞動力供給。
經濟對戰爭也有影響,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注意是萬兩,所以中世紀君王們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就是如何為戰爭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其中一個普遍做法就是抽取一部分在經濟體里流動的財富。也就是徵收賦稅和其他雜稅。在一個前工業時代的國家,經濟的健康狀況以及統治者可支配的現金金額,總是與土地和農業產出緊密相關。
馬丁真的為這些關係建立了模型嗎?乍一看,他的描寫顯然是不一致的。《冰與火之歌》中的各種價格看似沒有規律,變化無常。基本商品的價格在各卷中變動非常大,角色口中」一大筆錢」的數額也相差巨大。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審視維斯特洛經濟的基石,我們就會發現,馬丁是一個偉大的世界構建者,而這些看似矛盾的現象,正是因為馬丁實打實建立的關於維斯特洛的政治,社會和氣候現象的模型對維斯特洛經濟的作用結果(或者說,我所知道的中世紀歷史知識足夠幫他打個圓場)。
首先,我們將討論維斯特洛的貿易,以及十年的長冬對一個前現代的經濟體可能產生的影響。然後我們將研究各種價格,進而研究中世紀的金融形態以及它與本書的關係。看起來很嚇人?我們討論的只是一個相對不很成熟的農耕經濟,所以你不用成為華爾街翹楚,也能看懂糧倉儲糧和金庫里的金子的關係。
那麼,一個金龍到底值多少呢?
喬佛里時期的金龍,圖 by Conner Flynn
讓我們從維斯特洛貨幣課程開始,一個金龍值210個銀鹿,金龍和銀鹿之間還有一個貨幣單位銀月:
1個金龍=30個銀月
1個銀月=7個銀鹿
但金龍、銀鹿、銅星、銅分幣和銅板是最通用的貨幣,很少有人能在不同金屬的貨幣間找零
1個銀鹿=7個銅星或56銅分幣
勞勃一世的銅星,圖 by Tom Maringer
這和歐洲舊有的始於羅馬的十二進位很相似。舉個例子:
1英鎊=20先令
1先令=12便士
因此,1英鎊=240便士
1656年的英鎊
在中世紀的法國,貨幣單位是利弗爾、蘇和德涅爾。
1利弗爾=20蘇
1蘇=12德涅爾
1利弗爾=240德涅爾
1793年的法國利弗爾
這三個單位得自拉丁語Libra,solidus和denarius;英國的英鎊,先令和便士雖然很盎格魯撒克遜范兒,但也是從這三個拉丁語的單位衍生而來。
有趣的是,在十四世紀發行的英國貴族金幣還沒有銀英鎊值錢:
1個銀英鎊=3個貴族金幣
1個貴族金幣重138.5格令(註:英美製最小重量單位,約為0.0648克)
1便士重22.5銀格令
1英鎊=20先令=240便士
英鎊、先令、便士均為銀幣,因此1英鎊的所含的貴金屬銀的價值=22.5*240=5400格令
而一個貴族金幣就等於1800格令的銀子(註:1貴族金幣=1/3英鎊=5400/3=1800格令),而根據法規,如果我們以兩種貨幣的金屬含量來衡量的話,在重量上貴族金幣的價值是銀的大約十二倍。相比較來看,威尼斯杜卡特金幣是那時國際通行的標準貨幣,一枚杜卡特是54格令重的近乎純金的錢幣(把這些數字轉化為公制的話,一克等於15.4格令)。
但是,一個金龍或一個銀鹿到底值多少錢?在無法比較錢幣尺寸、純度和金銀幣流通量的情況下,我們又如何真正地把維斯特洛大陸和現實世界相比較呢?馬丁或許沒有給我們維斯特洛貨幣的具體信息,但是邏輯思考還是有用的。
在一個虛構的世界中,貨幣的購買力由如下三個因素決定:金銀的稀缺程度,貨幣的貴金屬含量,以及市場中商品的供給與需求。
關於第一個條件,顯而易見,要是金子跟馬糞一樣多,那金子就不值錢了,那就要花三個金龍而不是一個銅星買一份麵包了。雖然官方的幣值維持不變,還是一個金龍值11760銅分幣,但是錢幣實際上會貶值。
歷史上曾有相似案例,新大陸的貴金屬大量湧入西班牙,商品價格在1535年到1575年之間漲了一倍多。人們是理性的,而且歷史也表明,沒有一個政府可以在通貨膨脹嚴重時控制物價。
政府強行控制通貨膨脹,黑市就會應運而生,或者商人壓根就會拒收貶值的貨幣。在書中,蘭尼斯特家族仍然被視為財大氣粗的存在,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他們懂得一些基本的貨幣學理論,並掌握著維斯特洛的黃金供給。
這也許解釋了瑟曦的回憶中,萊克大人對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開玩笑為什麼收到了泰溫公爵的眼刀:萊克向伊里斯建議,要是國王缺錢,就讓泰溫坐在自己馬桶上。敲詐蘭尼斯特家族金庫里的金子會造成巨量的通貨膨脹,最後毀掉蘭尼斯特家族。當然,瑟曦不能理解這一點,顯然是因為泰溫公爵不僅沒有讓他的女兒舞刀弄棒,而且也沒有讓她接受基本的經濟學教育。
泰溫與瑟曦根據第二個條件,即貨幣中貴金屬含量的多少,如果我們減少錢幣中貴金屬含量,會發生什麼?如果銀鹿的貴金屬含量較之前減少50%,那麼原來」重」錢買得到的,現在用」輕」錢還買得到嗎?
顯然不能——現實世界早有先例:十四世紀時,法王降低貨幣的成色以籌集和英國作戰的資金,導致了大規模的通脹(法王亨利四世需要銀子來支持他的戰爭,這也是他洗劫聖殿騎士的原因之一)。
格雷沙姆法則是以十六世紀金融家托馬斯·格雷沙姆命名的,十四世紀法國學者尼克爾·奧里斯姆也有過類似表述,根據這個定律,劣幣很快就會驅逐良幣,因為人們會留著舊的」重」錢而使用新的」輕」錢。通貨膨脹隨之而來(我們知道格雷沙姆定律肯定更複雜,但是這是比較接近的解釋了)。
請注意,這和我們現實世界的通貨膨脹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無法切實比較中世紀的貨幣和後工業時代的貨幣。現代社會裡,我們不僅僅有硬幣,還有紙幣。換句話說,一美元的紙幣可以買到價值一美元的東西,這是因為美國政府宣布紙幣是法定貨幣,可以用於償還所有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
另一方面,一枚維斯特洛金龍,或者一枚威尼斯杜卡特金幣,抑或是一枚中世紀的英鎊,都是商品貨幣,他們的價值來自其中所含的貴金屬。而且,在純手工的領域,商品價格相對會高一些。
想像一下,一個人要花250美元買足夠一星期用的日用品,或者花1000美元買一件運動衫!那麼,我們怎麼以一種後工業時代的人看得懂的方式來對比兩個世界中的一般價格呢?
有一種方法,就是以相對穩定的貨幣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平均工資,比如十四世紀的英格蘭。這也有額外的好處,即使大陸面積不同,但是由於十四世紀的英格蘭與維斯特洛大陸的技術水平和社會組織比較相近,介於我們的研究的是小範圍的社會環境,因此可以用英格蘭來作為近似模型。在十四世紀初的英國,一個熟練地茅屋工匠一天可以掙三便士。
而十四世紀末,黑死病造成了勞動力短缺,這個熟練工可以一天掙四便士,算上假日和沒活的日子,一年可以多掙三英鎊左右。頂好的茅屋工匠在十四世紀初一年可以掙四英鎊,而在十四世紀末,能掙五英鎊。
在《僱傭騎士》中,鄧肯說一個人一年花三金龍就可以過得很好,或許我們可以大致地將那時的金龍與十四世紀初的英鎊價值劃等號。與之相似的是,貴族的年收入差距很大,小貴族一年200英鎊,大貴族的一年11000英鎊。不過既然維斯特洛的領主的領地可以和歐洲的小國媲美,我們可以推測他們的年收入或許會各自成比例地增加一些。
第二部分:維斯特洛經濟周期
我們對貨幣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現在,我們需要比較工資與其購買力,換句話說,探討供給和需求。經濟史學家特定的「一攬子商品」價格作為衡量貨幣購買力的基礎,但令人沮喪的是,由於馬丁筆下的物價並不明確,如果用此法研究維斯特洛貨幣購買力著實頗有難度。
當然,我們不能責備馬丁:作為一個技巧高超的作家,馬丁明白如果在《冰與火之歌》系列出版期間,花費數年用複雜的價格指數計算精確的物價,只會讓讀者昏昏欲睡。因此,他只在故事中一筆帶過某些特定商品的價格:
《僱傭騎士》里,一套樸實無華的全套盔甲賣4個金龍(準確說是800銀鹿),為了買下盔甲,鄧肯以750銀鹿(3個金龍多一點)賣掉坐騎「快步」。
《僱傭騎士》漫畫80年後,能為馬匹和貨幣同時公平估價的詹姆,告訴布蕾妮一匹犁馬值1個銀鹿,而騎士的坐騎值1個金龍——要知道,那可是在戰馬緊缺的戰爭時期。(《群鴉的盛宴》序章中,酒館侍女蘿希的初夜值1個金龍)。艾莉亞賣掉馬匹「膽小鬼」的錢,甚至還不夠付去布拉佛斯的船票(註:當然,這也是因為買馬的人欺負小孩)。
1個銀鹿=56個銅分幣,單人晚餐*2=56-12=44銅分幣,因此一份單人晚餐=22銅分幣。
幾十年後,在《冰雨的風暴》里,獵狗為了買劣酒扔了一地銅板,而布蕾妮在去暮谷城途中,一間客房和三頓飯只花了幾個硬幣——我們假設是銅星。
註:1個銅星=8個銅分幣,1個銀鹿=7個銅星
戰爭期間,君臨1磅金子1磅肉,而1堆玉米賣1銀鹿,這已經相當昂貴了。此外,《群鴉的盛宴》中,暮谷城的麵包師拿不出藍道·塔利的50銀鹿罰款,只能接受鞭刑。
這其中的矛盾顯而易見:艱苦的五王之戰中,錢竟然能買更多的東西,但勞動力的價格(比如妓女的價格)卻降低了。我們可以說馬丁搞砸了——畢竟,戰爭不應該使資源匱乏價格飛漲么?然而,此現象確有很好的解釋。
讓我們再次把目光投向中世紀英國的平民和領主。14世紀初到14世紀末,平民的日薪從2銅板漲到3銅板,漲幅僅為50%,而領主的日收入卻從4銅板漲到5銅板,漲幅為20%,他們的實際購買力上漲了三分之二。換句話說,如果你在1300年能用一天的工錢買到3根香腸,在1400年你能買5根。這是平民的好日子——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恰恰是黑死病。雖然「黑死病削減了一半的人口是好事」這一說法聽起來有些奇怪,但對平民而言,人口減少確實提高了平民的生活水平。要理解這一說法,你得對中世紀歷史背景有一些了解。
《死亡的勝利》,圖 by Pieter Bruegel查理曼帝國土崩瓦解後,約公元1000年時,歐洲逐漸從混亂中恢復。歷史學家為歐洲復興的諸多原因爭論不休,其中包括:封地沿襲上,長子繼承代替多子繼承,產生了一系列社會變化;婚俗中,女方出嫁妝代替男方出彩禮,女性地位得以提高;道德上,對貴族征戰和掠奪平民行為的道德壓力增大,從而促進了和平。
註:查理曼帝國【Charlemagne』sempire】是中世紀西歐早期的封建帝國。因建立者查理大帝【即查理曼】而得名。查理原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故又稱加洛林帝國。查理大帝統治時期【768-814】,版圖西南至厄布羅河,北臨北海,東至易北河和多瑙河,南面包括義大利北半部。定都亞琛。查理死後,帝國陷於內戰。
此外,教會從自身利益出發,確保其對土地的權利和自身的獨立,並將重婚視作違法、合法婚姻必須建立在個人同意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改變了人們對婚姻和財產的看法。
一些研究冷戰的歷史學家,看著天上颼颼飛過的前蘇聯人造衛星,認為科技的優越性在文明的起落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彼時的歐洲,犁的改進與三田輪作法的創新——雖然他們並不是新發明,也對文明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另一些歷史學家則專註研究英法兩國強有力的新君主專制制度——而此前中世紀君主軟弱得多,沒有任何壟斷的權勢或權力。
如今看來,許多歷史學家卻認為歐洲復興的主要驅動力是環境因素。在以持續耕作為主要經濟活動、稅收和地租構成統治階級主要收入的社會裡,氣候就是一切。
過去幾年裡,對比古氣候學家從樹木年輪、冰核、花粉標本等中收集的數據,我們發現全球溫度的變化恰好和文明的起落變遷保持了高度一致,這可不是巧合。如果我們細看下圖,我們會發現氣溫的最低點恰好對應了6世紀羅馬隕落的大瘟疫時期。10-11世紀,氣候再次變暖,中世紀末期和現代社會早期的氣溫再次下降,工業時代的大氣溫度則顯著上升(部分由人類活動導致)。
氣候變暖的結果是,歐洲迎來了長達三世紀的穩定擴張時期。人口增長,農民在自羅馬隕落後就不曾耕種的土地上開荒,領主從中受益。修士為了遠離塵世步入荒野,貴族為了從集市徵收稅賦而資助建設,新的城鎮因此建立。文化和藝術再次繁榮,教堂塔樓在中世紀歐洲熙熙攘攘的城市裡拔地而起,睥睨眾生。
接下來,14世紀前幾十年,災難接踵而至:氣溫驟降,雨量暴增。1315年到1322年間連續7年雨下個不停。莊稼澇死,羊群爛在地里。食物千金難買,窮人有時不得不吃草充饑,更有甚者某些史料還記載了人吃人的慘劇。
從骨骼數據看(人類的牙齒如同樹木年輪般記錄了我們的一生),14世紀早期人們普遍吃不飽飯。這使得他們極易染上疾病。歐洲人口達到極限——進入馬爾薩斯陷阱。因此,1348年到1350年間,席捲歐洲的黑死病殺死歐洲近一半的人口,也並不奇怪。
註:「馬爾薩斯陷阱」由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提出,人口增長是按照幾何級數增長的,而生存資料僅僅是按照算術級數增長的,人口不能超出相應的農業發展水平,多增加的人口總是要以某種方式被消滅掉。
在可怕的50%死亡率下,人口大幅減少,相對而言平均每人擁有的食物、土地和財富卻大為增加。那些在貧瘠土地上掙扎的人或農奴便有機會重整旗鼓,遷移到水草豐美的土地定居。所有商品的價格大幅下降,人們比以前任何時候都吃得好住得好。比如,14世紀末開始誕生時尚流行之風,下議院(資產階級)開始模仿上層貴族的服飾,而貴族甚至發布法令禁止奢靡之風,還為了保持自己在社會頂層地位而刻意轉變服飾風格。
更重要的是這對整個經濟的影響:曾經漲上天的糧食價格開始下降,而隨著工人數量的減少,那些有倖存活的工人們發現自己的議價能力提高了,因此勞動力價格隨之上升。這對靠售賣領地產糧和收取用糧食支付的地租來取得收入的封建領主是雙重打擊。
由於需求消失,平民又不願如昔日般為領主義務無償勞作,封建領主靠售賣糧食取得的利潤由此下降。為此,封建領主開始將一些資產出租,並收取貨幣租金,這意味著富裕的平民可以獲得如磨坊、田地等前現代化社會「資本」,從而可以更有效地擴大再生產。
維斯特洛的氣候變化與中世紀歐洲相類似,但更為極端。夏季時糧食供過於求,人口增加。凜冬來時,食物稀少,饑荒蔓延,疾病肆虐。由於缺乏家庭規劃,維斯特洛不斷經歷馬爾薩斯陷阱,即使死亡率不比黑死病,但也足夠慘烈地影響了每一代人。
那麼,這一循環對經濟造成了什麼影響呢?
春天,人口逐漸從凜冬時期恢復,我們可以推測工資和商品價格都比較高,隨著糧食豐收,商品價格下降,平民階層興起。但是,正如黑死病後的歐洲一樣,貴族階層卻因高昂的勞動力價格和低廉的物價兩頭受創。那些為有錢人做奢侈品的勞動者因此無法為自己的勞作取得最高報酬(或金龍)。由於凜冬後牧群數量恢復緩慢,因此牲畜的價格(包括肉類和馬匹)也很昂貴。
隨著盛夏到來,人口繼續增長,勞動力供給上升,工資下降。由於需求上升,糧食價格重新回升。但是由於供給增加,牲畜的價格卻有所回落。這種情況與14世紀早期大瘟疫前的歐洲很像。貴族的財富恢復,平民開始抱怨,而那些專門為貴族售賣特定商品的人卻樂不可支——他們終於可以開高價了。
劇集中喬佛里國王的盔甲,Helen Sloan拍攝秋天來時,這種情況會達到一種均衡:由於人們都要搶著最後的秋收,維修需求的增加導致工資水平提高。此外大部分收成都作為過冬的存糧進了穀倉(供給下降),導致商品價格上漲。但是由於人們會趕著宰殺奶牛、山羊、綿羊甚至馬匹使得牲畜數量與存儲的草料相匹配,多餘的牲畜或者肉類將在市場大量售賣,所以肉價反而降低。若無嚴格控制,對糧食的投機倒把會相當猖獗。(如果竊賊要失去手指,惡意屯糧的人則要失去整個手掌。中世紀的歐洲同樣存在這一問題——《神曲》里,但丁把惡意屯糧的人扔進了地獄第四層。)
凜冬降臨,由於沒多少活兒可干,工資變得很低,而匱乏商品的價格高昂。糧價和肉價都相當之高,平民挨餓受凍最終死去。
最後,當春天來臨,這一輪經濟周期就此結束,如黑死病後的歐洲一樣,工資和物價再次上漲。
五王之戰發生時長夏將近,工資低廉,而馬匹等商品卻非常充裕,因此貨幣的購買力較高,錢很值錢。因此,1匹好的騸馬能賣1金龍,而麵包師連付罰款的50銀鹿都沒有。
我們可以推測《僱傭騎士》發生在春天:很多馬熬不過冬天,餵養它們又貴,馬匹變得十分值錢,但工資也相對較高。岑樹灘比武大會上,人們既興奮又自負,還有大把的錢可花。除了製造武器等專門為貴族提供的服務的要價較低,其他價格都很昂貴。鐵匠佩特還不能為自己的手藝開一個滿意的價格,此類勞動者的財富暫時無法從冬日裡恢復(盔甲的價值主要由鐵匠的勞動附加值構成,這些熟練勞動使得盔甲價格不菲)。
因此,我們看到的《冰與火之歌》系列裡物價的不連續變化,正是維斯特洛氣候變化作用的結果。和中世紀的歐洲一樣,維斯特洛的經濟周期與氣候息息相關。
林頓黑城堡小編,冰火腦殘粉夜俱冰火原著劇集雙修粉,黑城堡小編黑問答
冰火中僱傭兵團得多少錢?
百度貼吧網友 skj59 問:
比如雇黃金團一年的付多少?
貼吧網友 19690109ll 回復 skj59答:
卷五提利昂和次子團簽約的時候價碼是一個兵100金龍,後面軍官就是十倍了,至於高級軍官,棕人本有趁火打劫之嫌,參考價值有限。黃金團的標準也是高級軍官是軍官十倍,軍官是士兵十倍,那次子團和提利昂的條約基本就算市價了。
本篇排版、責編:baozhenyuawabi
黑城堡奇幻平台(微信號HEICHENGBAO,新浪微博@黑城堡Epicastle):立足《冰與火之歌》,宣傳一切西方優秀奇幻、科幻作品。如果您也喜歡,請加入我們。投稿、合作,一律歡迎!
郵箱:epicastle@126.com
微信小黑:heichengbao2016
推薦閱讀:
※雨夜打車——真以為大家是理性的嗎?
※銀行:秘密的守護者
※如何以經濟學思維,處理一段終將逝去的愛情?
※谷歌為什麼會為我們提供免費的服務?
※仗義輩誰?負心人誰?——來自納粹德國庭審記錄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