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觀復》——優秀的新聞評論是怎樣煉成的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一本新聞評論文集,《觀復》。作者是騰訊《今日話題》編輯部。這本書是2016年由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48萬字,裡面集合了騰訊網的《今日話題》這個新聞評論欄目下十年來發布的若干優秀文章。

依然先來講講我自己的故事。我曾經做過幾個月的記者,然而我並沒有建立起對於記者這個職業的身份認同。一提到記者,我還是容易想起「在公共空間中專職傳播垃圾信息的人」。大家應該可以看出,我是一個科學主義者,而大多數記者的科學素養實在是太低,以至於新聞評論文章中的常識性錯誤層出不窮。不過,你要我舉幾個具體的例子,我也很難舉出來。因為我長這麼大,基本上就不看新聞評論。

不過,那幾個月的記者生涯,對我還是有幫助的。我買了新聞寫作的書來閱讀,大致有這樣幾個體會。1.文章標題要仔細斟酌,它決定了讀者是否願意看這篇文章。2.文章可以有個吸引讀者閱讀的導語。3.文章內容很長時,可以有小標題,還可以有二級標題。4.文中可以多例舉一些數據,顯得更可信一些。5.文章可以寫一個簡短的結語,幫助讀者把握全文的脈絡。6.文章中要有細節描寫,要有一定的敘事性,這樣讀者才愛讀。7.那本書里還強調了幾個標點符號的規範用法,雖然我現在又給忘記了。

這些新聞寫作的要點,對我來說確實是之前寫文章所沒有注意的。我之前的文章標題就是按我自己的興趣起,根本不考慮讀者怎麼看。我也從來不刻意寫導語。哪怕寫萬字長文,我也經常是沒有小標題的。我的文章里也不會刻意例舉多少數據,因為我都默認那些是常識。結語更是懶得寫,讓讀者自己總結就好。至於細節描寫,則是我不擅長。總之,通過對新聞寫作的了解,我的寫作水平應該算是有所提升。不過大家應該能看到,我還是不習慣寫小標題,總感覺這是對文章的割裂。

做記者時,還有兩個值得一提的事。一個是新聞採訪,一個是收集新聞材料的其他方式。採訪就是有套路地和人聊天,追問一些問題。知曉如何做新聞採訪,可能對平時的談話溝通也有幫助吧。而收集新聞材料的其他方式,在這個互聯網時代,基本就是上網搜索了。

可是,我還是沒有建立起對記者的身份認同。記得有一次,主編跟我說,當記者要表達某個觀點時,不要自己說,而是要引用專家的話,要註明是「某某某認為,某某某說」等。記者自己說,就會顯得不客觀。可這讓我十分彆扭,因為我一直認為自己就是專家,在心理學領域已經相當專業了,我引用一個心理學的理論模型,做一個心理學分析,還需要引用別的專家的觀點,實在是彆扭。

這大概就是為讀者寫作和為自己寫作的區別。記者需要為大多數普通讀者寫作,需要想著自己的文章能讓讀者愛讀。而學者則是為同行寫作,自己寫了篇重要的論文,其他同行是不得不讀。至於普通讀者是否愛讀,是否能讀懂,學者是不關心的。

說回這本《觀復》。雖然我一直不看新聞,但騰訊做的這個今日話題,我卻非常喜歡,看了有好幾年。在批判性思維課上,我也準備把這個欄目里的文章和文章下的網友評論作為批判性閱讀分析的練習題。

這不是說我認為騰訊做的今日話題就一定比鳳凰網、網易、新浪、搜狐等其他門戶網站要做得更好。而是我剛好發現騰訊的今日話題做得很好,而其他的新聞評論,我都沒看,自然不知道優劣之分了。

我引用一下書上對《今日話題》欄目的介紹:

《今日話題》欄目是騰訊網的金牌欄目,居於網眼位置,其志在「聚焦」,一方面,堅定民生立場,追求新聞的快捷和信息的全面,注重議題的設置和新聞策劃,拉近讀者與新聞時間的距離,主張觀點的展示和碰撞;另一方面,秉承鮮明的新聞價值觀和不流於淺易的敘述,加強了核心觀點的引導和輸出,深入剖析問題與現狀背後的深層次意義,形成了「有良知」的形象。

如果你之前沒有讀過這個欄目下的文章,那麼看這個介紹,可能還是不明白這個欄目好在哪裡。當然,我不是指每一篇文章都完美無缺,結論我都贊同。我是指它作為新聞評論本身,是非常優秀的。而一篇文章也不長,大家可以拿出手機或電腦,搜索「今日話題」這四個字,隨便找一篇自己感興趣的就能來閱讀看看。

今日話題的口號是「用常識解讀新聞」。但是,如果真的是只用常識解讀新聞,那還要今日話題的記者們又何用,百姓們自己不會用常識來解讀新聞嗎?其實,這裡的常識不是所有人的常識,而是少數知識分子的常識。今日話題雖然做的是新聞評論而不是知識傳播,但在這點上算是和知識傳播殊途同歸。他們說自己是在用常識解讀新聞,是希望這原本只屬於少數知識分子的常識,能成為社會大眾的常識。

引用一下這本書導讀里的一個操作實際選題的過程:

說點實在的案例。操作一個談論延遲退休合理性的專題,首先需要儘可能地思考問題的每個維度和最需要回應的,到底是做養老金空賬,還是不同職業和單位性質人士的差異,或者比較看看美國、德國等延遲退休的國家的真實情狀,這些需要想清楚。思考無法來自冥想,只能源於大量地看相關材料。踏出第一步後,接下來,需要看統計和民政部門的資料,國內外學者的學術論文,實際試點的情況……做到這裡,只能算專題在心裡大概有了一半的譜了,至少十多個小時也過去了。然後,開始寫作,並補看資料。既然做大眾傳播,就得寫清楚、寫明白、寫通透,沒有好的文字能力和邏輯能力難以成篇,新編輯初來乍到,常常被折磨以及自我折磨而焦慮不已,一遍遍地順文字、理邏輯,整整24小時沒睡覺,還在對著電腦不停奮戰。

不過,由於社會新聞評論文是面向大眾的,那麼難免其信息理解難度就要設置得很低。如此就無法涉及很多複雜的理論性內容。我們不可能在新聞評論上看到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哲學分歧,不可能看到對人類大腦的功能定域性研究,恐怕連「功能定域性」這樣稍微複雜的詞都不會有。

最後,附上書的目錄:

目錄

天地之大德曰生1

「生男孩」比「生女孩」更痛苦?2

赴美產子:回報超過「搶銀行」?6

開豪車的也來:「棄嬰島」縱容醜惡?11

中國人真的會「避生羊寶寶」嗎?16

百萬包生男:剝削式代孕惡果21

中國孕婦為什麼鍾愛剖宮產?25

鼓勵生育,能讓人更願意生二孩嗎?30

人各欲善其子,而不知自修35

北大畢業生月薪八千被父鄙視背後36

為何中國人比美國、德國人更反感拼爹?40

《爸爸去哪兒》:中國父親多「失敗」?45

中國人帶孩子,不該這麼難50

「隔代撫養」真的教壞子孫?55

男童被灌酒致死:中國式逗小孩陋習何時休?59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63

什麼讓拒剪短髮的少女跳樓輕生?64

中國人學英語學得太多了嗎?70

「高考工廠」維繫了教育公平74

不能片面否定學生軍訓的意義78

不要低估人文學科的好處82

天下皆知取之為取,而莫知與之為取87

「美女老總問暈海歸男」因何發生?88

瑞典人不相信「狼性」93

「洗腦」式企業管理為何橫行中國?97

80後怎成「過勞死」主力?101

800萬職校學生變工人,誰之痛?105

工資集體協商,只能「看上去很美」?109

利害有常勢,取捨無定姿113

該公開5.7億巨獎得主身份嗎?114

一枚奧運金牌耗費6億?119

「黃金保值」是一種虛妄的迷信123

研究曹操DNA絕非「燒錢玩」127

30億信託危機化解:穩賺不賠到何時?131

父替女還23萬卡債:「卡奴」怎走投無路?136

為何連年輕富豪都不願意買保險?141

民之質矣,日用飲食147

怎看「不用農藥中國肯定饑荒」?148

肉雞45天「速成」有何不可?152

漠視學術倫理將毀掉轉基因156

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161

可怕的「中國式」地下排污162

不要期待地震可以被預報166

煤制氣:治霾治出更猛污染?172

杭州垃圾焚燒難題為何難解?176

抗生素污染該重視但不該誇大181

城市與化工的距離,該好好丈量了185

重生者慈於身189

中煙日賺3.2億,控煙還有戲嗎?190

微博預告自殺:抑鬱症怎奪女孩生命?194

全民免費醫療並非理所當然198

為什麼要用「雙盲試驗」檢驗中醫藥?203

印度仿製葯:窮人福音,葯企死敵207

李開復患癌症給我們什麼提醒?212

中國兒童葯:用藥靠掰,劑量靠猜216

解醫患僵局,需相信「好心有好報」221

葯價一放開,價格漲10倍?225

年收75億醫院讓老鄉們「肝兒疼」?229

屠呦呦獲諾貝爾獎,中藥現代化的勝利233

行路難,行路難239

別拿免通行費當堵車的借口240

中國護照何時能免簽通行世界?244

埃及神廟刻「到此一游」丟全中國人的臉?248

唯落實帶薪休假才能解「人山人海之痛」255

獨在異鄉為異客259

「異地高考」,死結何解?260

走得出農村,還應融得進城市264

北京、上海該「趕走低端外地人」嗎?269

應考慮給高齡農民工發津貼274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279

國外如何保護動物?280

中國也該「化學閹割」強姦犯嗎?284

農民土地下的天價烏木緣何被充公?290

賣一張盜版碟就判刑還遠遠不夠294

20天8起校園性侵:兒童入「狼口」,防線何在?297

拯救事實孤兒,需要「寄養父母」301

法院強令父親探女,能有用嗎?305

處境尷尬的中國私人偵探310

「毒星」扎堆:「娛樂性毒品」猛如虎314

證明「單身是單身」:你該有說「不」的權利318

現代社會不該有「因為窮放棄上訴」323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327

中國人「誰都不容易」?328

選美接連變「審丑」的潛規則332

火箭和汽車,哪個才是「高精尖」?337

劉翔摔倒的正常與不正常340

「扮鬼子一天死八次」奇葩在哪?345

自殘追星的EXO女粉絲是如何煉成的?351

「大聖」救不了國產動漫35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59

擾民被潑糞:愛恨交織的廣場舞360

「老年漂」,晚年何處安放?364

「廣場舞詐騙」如何掏空大媽錢包?367

精神病人敬老院懷孕中的「同居養老」禍患371

我們與《今日話題》375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

塑料吃到肚子里,不知不覺成為「廢品回收站」
法盲有多可怕?能讓人無語到什麼程度?
面對一無所知的領域,如何分辨真偽?
如何評價今日頭條研發的寫稿機器人Xiaomingbot?

TAG:新闻 | 评论 |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