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課丨你真的是個會吃的吃貨嗎?看下孔子的吃貨生活你就知道了!
老吃貨的快樂生活之孔子
nnnn孔子絕壁是一個老吃貨。不是說年紀老,是資格老。一直就很喜歡吃
在孔子的著作里,最著名的關於吃的內容都在《論語·鄉黨》一篇里。最著名的一段是這樣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噎而啈,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
吃飯嘛,越精緻越好,魚肉嘛,切的越細緻越好。這就是日本生魚片的一方面特徵,特別細。食物顏色變深了,腐爛變質了,本大爺是不吃的。魚肉臭了,肉爛了,也是不吃噠。顏色不好看不吃。味道不好聞當然也不吃。
食物沒烹飪好,沒熟,就是不吃。不是時令食物,就不吃。你看孔大爺就已經關注時令食物了。割肉你斜著割不行,明明應該蘸辣醬你非要蘸黃豆醬,不能吃啊!雖然本大爺是吃肉的,但是主食比肉重要,不能讓肉喧賓奪主。
但是酒可以隨便喝啊哈哈哈,只要別喝亂性了就好。市場上買來的酒和肉脯就不吃,必須自己做的才吃。這是告訴學生,你們自己做的肉我才吃!唯獨姜要每天吃,但是也不能多吃。據魯迅考證這是因為孔子有腸胃病。
祭祀公家的時候也要用肉,但是你隔夜了我就不吃。那意思就是隔夜了就壞了。自己家祭祀的肉隔了三天也就不能吃了。最後重要的就是,吃飯睡覺的時候一定不能說話!
其實說了這麼多,你會發現,孔子這麼講究,才是他能長壽的秘訣。在那個年代,活孔子這麼大歲數的人真不多。而且他也不算什麼大貴族。醫療條件也不見得多好。但是他靠飲食讓自己活到那麼老。
吃貨,應該也是注重養生的人。不能亂吃,不能胡吃海塞。那不是吃貨了,而是一個只知道吃的傻子。你看他那麼講究,其實都是很科學,很講究營養學的。這些都是孔子自己的經驗。在他的概念里就有類似飲食寶塔的結構,飲食衛生很重要,躲避假冒偽劣,味道是必須關注的,少量飲酒也有好處。其實他是中國營養學的先祖嘛。來,營養學的親們來拜老祖宗。
當然,我們可以認為,孔子這樣寫是在堅持禮。確實也有道理。禮是規範人言行的,但是有時也是在保護人。所以雖然孔子這樣說,證明他確實對吃很關注,但是也不能說他只知道吃。畢竟吃飯也是禮的一部分。
孔大爺在意吃是肯定的。吃飯和啪啪啪,人生就這麼兩件事,禮肯定要管一下。但是孔子又說了,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那意思就是說,隨便吃飯,不喝酒喝水,開心就好啊!你一定奇怪,怎麼又變了?剛才那麼關注吃,這又不管了?
大爺又稱讚自己的徒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是吧,證明孔子其實很欣賞這種不關注飲食的行事風格。而且還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證明他覺得,君子不是必須關注飲食的。
那這說明什麼?說明孔大爺是個兩面人?一個虛偽的人?肯定不是。
nnnn原因是,君子在孔大爺那,代表著行仁義。為了行仁義而來不及關注禮,這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你有條件,還是應該關注一下禮。不單單是為了禮節,也是為了自己嘛。你吃那些腐爛變質的東西對身體也不好是吧。
孔子都說了,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是君子不單單是人。就是這麼簡單。而且其實,孔子從來沒有說自己是君子。
nnnn所以孔子關注飲食的禮和推崇君子不關注飲食,是不矛盾的。雖然孔子希望克己復禮,但是仁義是他理論更核心的東西。
有條件,咱們就上禮。沒條件,也不是非要不行。仁義更重要。孔子是尊重人對於食色的慾望的。人都有,這是沒辦法消除的。那麼你吃飯的時候講究一點,大家都好。但是如果你有更高的,超越功利的精神追求,那你就可以放棄食色了。比如仁義。
其實孔大爺只是個凡人。也有七情六慾,也就有食色的慾望。但是他又超越了凡人,讓自己有了一種崇高的精神追求。他希望自己成為君子,沒成為也沒關係。努力就好。
nnnn孔子小時候其實過的挺苦的。他的老祖宗是宋國人,還是貴族。結果有一代祖宗惹事了,後代只好跑到魯國。
但是孔父叔梁紇因軍功而獲封魯郰邑大夫,所以在魯國還是貴族。不過可惜,三歲就沒了爸,跟著媽,生活肯定困難點。他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鄙就是小,做點小官。干點接近民間的事。所以他之所以注重吃,除了禮的因素,很可能是因為他小時候並沒有獲得什麼良好的食物。
雖然他挺鄙的,但是別人還嘲笑他「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這句話可是形容孔子的啊!不過嘛,孔子還是蠻可愛的。他也沒反駁,就直接說,老子不屑於和你們一樣!這水平就高了。
nnnn雖然說了這麼多,但是他還是個吃貨。這從他的比喻就看得出來。聽首歌,就是三月不知肉味。他也把食物抬高到了人生唯二重要事的境界。
比如說,他離開魯國的時候,就是因為國君沒給他祭肉吃。當然這是禮的要求,但是卻以食物的形式表現出來。
nnnn最後還是要說說他的束修。其實束修這個東西,學術界不認為指十條幹肉。說束修是十條幹肉這種說法,來自於唐代對論語的解釋。但是漢代並不是這麼解釋的。
漢代人說,束修指的是十五歲以上,能夠紮上腰帶修飾好妝容,孔大爺我就教你了。在春秋時期,十五歲稱為童子,需要進行一系列的修飾儀式,然後就可以上學了。孔子自己也說「十有五而志於學」。所以他其實真的沒有收徒弟干肉。再說收點肉也吃不飽。他還是當過大官,有點積蓄的。再說這麼多徒弟,子貢又是大商人,接濟老師點錢還不是問題。
不過其實有必要說說干肉。干肉也是一種非常傳統的食品,很可能在原始時代就出現了。至今在俄羅斯某些捕獵為生的族群里,吃不了的肉還是晾在屋檐下成為干肉的。而且特別的是,生肉風乾以後就可以直接食用了,而且完全沒有生肉的腥味。
食物有一種很特別的特性。如果你晾著,就不會輕易壞。如果你老捂著,反而壞的快。當然這是因為,在空氣中需氧微生物繁殖緩慢,厭氧微生物無法繁殖,而且水分蒸發,導致食物表面形成一層硬殼,更容易保存的緣故。至今在很多地方,風乾肉食還是一種風味食品,有特別的味道。尤其在一些地方能夠吸引老年人。比如南方很多地方的臘肉。
其實先秦時期,齊魯大地的主要食物就是糧食而不是肉類了。肉食主要來自六畜中的牛,豬,狗,雞,羊,再加上魚肉。所謂肉食者鄙,能吃肉的都不是普通人。但是孔子雖然不是普通人,也不是經常能吃肉的。否則就不會那麼惦記祭肉吃了。說明,他的徒弟不送他肉。他也不能經常吃肉。直到文景之治,普通人才能吃上肉。但是隨著漢武帝的那些事,農民又吃不上肉了。
干肉應該叫肉乾。肉乾的製作方法在古代稱為臘脯法。也就是做臘肉和肉脯了。把豬牛羊的肉切成條叫脯,把整隻雞鴨做了叫臘。有兩種製作方法,一種加鹽,一種不加鹽。相同的是都是用風乾的辦法。如果加鹽的話,同時還會加很多香料,比如生薑肉桂。如果不加鹽,就直接風乾了。
其實加工肉食還有很多方法,都在下面列舉了。我先說怎麼做肉乾。肉乾要經過蒸煮,蒸煮後的肉就已經成型。然後加香料和鹽糖,鹵煮。肉入味後再風乾。
nnnnnnnn但是,傳統製作肉乾的方法製作出的肉乾質地非常堅硬,很難咬。而且顏色是黑褐色,很灰暗。
當然這是因為美拉德反應。現代人的牙齒通常不好,咬不動堅硬的肉乾,而且灰暗的顏色不利於銷售。
於是人們就研發出了新方法。企業使用碎肉,攪拌成肉糜,然後在4攝氏度下加入5%的大豆蛋白和水,再加入葡萄糖和異維生素C等物質,不再風乾,用烘乾機乾燥,這樣製作出的肉乾,顏色鮮艷亮麗未產生美拉德反應,肉質軟嫩,比傳統肉乾要好看好嚼的多,應該說其外觀味道安全性都是有所改善的。
你在淘寶買的豬肉脯,大多是這樣做的。但是,前提是廠家是正規的。而且喜歡吃哪種製作方法出來的肉乾,還是個人的選擇。我個人就喜歡比較耐嚼的呢。
如果你還想看更多這樣有趣的文章,
那就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咋樣?白公子的生物課,vita-force
推薦閱讀:
※輻照食品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為什麼雞爪都是輻照工藝生產的?
※一般酒店自助餐中用以塗麵包的牛油和日常泡咖啡用的咖啡伴侶是否屬於富含反式脂肪酸的人造奶油類食品?
※鮮芋仙的招牌芋圓系列是否含有化學添加劑?
※人類出乎意料的偉大發明(食品篇)
※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中國海軍自加熱口糧
TAG: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