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Boss,可能差了十萬個京城地頭蛇。

由於工作和個人興趣的原因,我平時會跟金融和互聯網這兩個領域的人有很多接觸,我實習的地點在北京國貿的一家金融公司,有時候由於需要交接文件什麼的還需要經常去到金融街,在這個過程中會與很多的金融人士都有過接觸,也和一些很優秀的實習生成為朋友。而我認識許多一線互聯網公司的小夥伴,要麼就是大學期間跟我關係很好的師兄師姐們在裡面做產品或者運營,要麼就是通過他們再認識的互聯網小夥伴們,基本上是90後。所以有時候我會在早上西裝革領地走進SK大廈開始一天的工作,在晚上借著公司的更衣室換上帽衫滑板鞋和牛仔褲跟他們隨便哪個酒吧喝一杯。以上是基本背景交代,而今天要講的故事發生在勞動節假期。

根絕我一貫的寫文風格,我先拿出我的結論,讓大家自行決定是否繼續閱讀這篇文章。

1、真正成熟的人,從來就不會讓你看出他們有多心機,「大智若愚」,是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需要學習的遠遠不夠。

2、經驗主義絕對不是我們生活的唯一準則,相比之下,潛心閱讀所給你帶來的思維方式的轉變更重要。毒雞湯的錯誤邏輯在於,它善於用華麗的辭藻把一個極度稀缺的例子作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價值,過度宣揚了經驗主義

3、處事的原則之一,就是守好自己的底線。

管好你的嘴和腦子

我的直屬Boss是一個極度精英的金融人士,絕對是活在北京金字塔頂端的人:三十歲出頭、美國頂級藤校學歷背景、華爾街TOP10對沖基金經理工作背景、公司副總裁、人帥身材好。

當我被通知去做他的小助理的時候,我感覺我未來的生活一定是像《穿著Prada的女魔頭》里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實習生一樣,為他衝要求嚴苛的咖啡、跟上他語速極快的語言速記日程、處理一堆預約和合同……一想到以後可能會面對著一個精緻難纏的Boss,我就惶惶而不可終日。

但後來的工作顯示,我的實習經歷完全沒法跟《穿Prada的女魔頭》和《五十度灰》那種狗血劇情比:我的實習非常累,但也非常溫暖,讓我對這種高度的人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首先是不同於女魔頭的頤指氣使,我的Boss說話極度隨和。他非常懂得把命令利用問句或者敬語給表達出來,而不是如同電影里的女魔頭一樣,一味地使用祈使句。比如他會把沖杯咖啡給我,說成,可以幫我沖杯咖啡么;他會把合同給我,說成,把合同拿給我下謝謝;他會把分析這些數據,說成,這裡有些數據請儘快分析完畢。與他共事的溝通成本非常低,因為他可以用最簡潔的語言把中心意思表達清楚,而且與他交流會有一種被尊重的感覺:不論是在同事面前,還是在見客戶的時候,他說的話一定是最圓潤的,一定是顧全所有人面子和感受,不會讓任何一個人感到失落或者尷尬。

其次就是他的生活習慣非常健康和質樸。雖然我沒有跟他生活過,但是我從很多小細節能看得出他對生活細節的追求:任何時候他的襯衫和西裝都是一塵不染乾淨平整的;他只喝美式咖啡因為加了糖的咖啡不健康;他辦公室的衣櫃一定備有幾套健身服裝方便下班去健身房;無論什麼時候我走進他的辦公室,他一定是坐得筆直的,而且藉助機械臂抬高電腦從而保護自己的脊椎;在吃飯的時候,他點的菜一定會照顧到所有人的口味,而且要求我們一定要吃完食物,吃不完的就打包……我從他的種種細節可以看到他對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極度自律,我相信正是這種自律才能讓他考上藤校、熬過華爾街無比辛苦的工作最終出任CEO

最後就是他的謙虛和學習熱情。在他面前我是一直自愧不如的,在仰望他的同時也在默默地向他學習,但是有一天他突然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就自媒體的運營諮詢我的意見,他當時說,這個項目涉及到新媒體的一些知識,這個我肯定沒有你了解,希望你可以給我一些建議。

這就是一個副總裁對一個小本科實習生說的話。或許是在學校里玩社團的時候多多少少受到了那些過家家式的官僚主義的影響,認為位階高於自己的人本就享有話語和智商上的特權,所以當他這麼謙虛地向我請教的時候,我甚至沒有反應過來。

我相信他絕對不是因為我們是本科校友,而對我那麼客氣,他對其他的實習生也都是這種態度。

這就是我的Boss:精英、謙虛、隨和、圓滑但不頤指氣使、雙商極高但從來不刻意炫耀。甚至當我四月底離職後,他把我叫去了他的辦公室,問了問我未來的東家以及我擔任的工作角色,跟我握手,期待未來的合作,善始善終。這是一個千萬年薪的華爾街精英所給我帶來的認識,我無比感謝我曾經為他打下手,我在他身上積累的絕對不僅僅是金融和法律知識,還有職場和做人的道理。

那麼相比起我那天接觸到的一些90後的互聯網人呢?

我離職後就碰上了一個聚會,是由我一個師兄發起的,他在北京的一個一線的互聯網工作做運營,隨來的還有幾個同事和其他我們共有的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他們的聚會,我就去了。

一開始聊天兒聊得還非常開心,大家一起玩狼人殺。但聊到最後氣氛越來越不對了。

首先,他們開始愁眉苦臉地講人生講職場。他們開始吐槽職場里有多麼的黑暗,他們活得有多累,上班沒有別的整天就是跟人斗。然後一臉成熟、慷慨激昂地向我們介紹他們是如何成功地靠著自己的圓滑一步一步生存下來,這個生存的過程有多累。

我始終微笑著看著他們義憤填膺地詛咒著他們的公司——儘管每年有幾萬人甚至十幾萬人擠破頭了都想加入他們的公司,聽著他們說公司是如何一步步消磨了他們的鬥志。在他們繪聲繪色的描述下,互聯網儼然成為了一個萬徑人蹤滅的死亡地帶。

接著,隨著酒精的進一步催化,個別人做出了一些更加匪夷所思的行為。有一個正義凜然地說,你們以後誰要是在朝陽區受到欺負了,告訴我一聲,殺了人我都能保你們出來,哥有背景,末了,指著我們每一個人高高在上涕泗橫流地說,說真的,你們在座的各位,老子一個都不信。他一句話讓在場所有的人都不好受。

一場酒喝下來,我已經尷尬癌晚期了。包括我的師兄,喝到最後也尷尬地向我點頭。

從我舉出的這兩個例子,大家就可以看出來區別了。

一個是千萬年薪的華爾街精英,他懂得經營和處理自己的人脈關係,他的成熟和世故是體現在思想里的:他懂得什麼場合說什麼話、他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他堅持自己的原則,他不會抱怨。

另一個是90後的互聯網人,在他的理解里,成熟世故就是把自己完完全全地折磨成一灘污泥,有能力就是在酒桌上說著蔑視法律的話,並把自己作為所有人的前輩向在座的各位傳授他的處世之道。

這個人肯定不是互聯網行業的普世標本,我見過比他好太多的產品經理了。但是這個人的行為讓我反思了很久,他身上折射出來的,是我們這些90後共有的缺點:浮躁世故、自以為是、輕視知識、經驗至上。

別活得那麼累

我記得蔡康永曾經說過一段話:我們年少時候的戀愛,很多時候愛的並不是那個可以摸得到的人,而是我們內心裡那個臆想出來的形象,只不過我們把這種種形象投射到了現實生活中的人。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來解釋平常的人際交往中:我們總是會出於自我保護而創造出一個「假想敵」,臆想著身邊的人都想盡一切辦法去污衊、去陷害我們,為此我們創造出了一系列由果導因的囚徒困境,到了最後我們才會發現,真正與自己過不去的,其實只有我們自己。

就好像那場聚會,本來應該就是一場非常輕鬆的聚會,大家玩玩狼人殺、喝喝酒,這一晚上就可以這麼愉快地過去了,實在沒有必要說出這種「這個酒桌上的人我一個都不相信」這種讓人尷尬到掉毛的話。

以至於我當時實在聽不下去,真心誠意地跟他說,這世上還是有值得你去信任的人的,別活得這麼累,不是誰都願意看你表演的。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都會有一個社交距離,既不同的人讓你感到不自在的最小距離。舉個例子,一般來說,陌生人與我們的社交距離是一米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陌生人靠近你低於一米這個最低值,你就會感到不自在;同事、同學等第二梯度是50厘米;密友、家人等第三梯度是30厘米;最後一個就是戀人或者孩子了,甚至可以達到肌膚接觸。這個距離是浮動的,一般來說外向的人會比內向的人距離要短,隨著環境和場景的變化這個距離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我們對待不同梯度的人刻可以利用不同的面具、既不同的社交策略。社交策略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包括表情、語言、手勢等,諸如我不相信你們這種話,實在不符合同事之間的聚會。而且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值得我們去信任。

那麼就進入到下一個問題。在職場中究竟是不是真像那位地頭蛇所說的,所有人都是邪惡的?

守好底線管好嘴

對於職場人脈,在實習期間我慢慢悟出了一個道理:職場的基本邏輯是合作,既大家都是拿錢辦事的,最後的目標一定是一起把這件事辦好。按照這個邏輯看來,同事之間的關係絕對不需要像朋友那般親密,因為適當的了解和接觸就足以讓彼此達成合作。

這也是社會分工論的基本思想:社會已經是一個高度分化的集合體了,當我們身處於這個集合體中時,簡單的了解就足以達成合作。舉個例子,你不需要知道送外賣的名字或者出身日期,你只需要知道,穿著藍色衣服的那個人身份是外賣員,你從他手裡結果外賣,這份合作就完成了;我不需要知道我客戶家裡有幾個孩子或者開的什麼車,我需要掌握的信息,僅僅是他在公司里的職稱,就足以完成雙方合同的簽訂。同事交往的邏輯也是如此,不同於朋友的推心置腹,同事之間只要分工明確,就足以達成合作這就是我們的底線:與其一味地把時間精力耗費在怎麼跟人打交道上,不如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因為公司付你錢是讓你幹活的,而不是讓你成為交際花。

但是通力合作的同時要注意職場的交往話術,因為職場對於分工的歸責分的非常清楚,所以在平時的溝通時,一定要把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給劃分清楚,對於具體的事情,只要說清楚具體的歸責就行,不要說太多。因為第一,你不知道別人會如何曲解你的語言,第二,一旦說多了,別人很可能在日後的歸責中有意無意地提到,給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我這裡並不是說同事不值得信任,因為,第一,你不能否認有些人的智商就是無法完全理解你的語言,第二,當他們說到歸責問題時,對你的描述也可能是無惡意的,但是也足夠為你帶來困擾。防人之心不可無,不如一開始就管好自己的嘴。

我的Boss的說話之道在於,他從來就不會讓任何一個人感到難堪,而且言出必行,有所保留,就像是法律一樣,條條精準,但最後都會有一個兜底條款。

經驗不是萬能的

我非常討厭毒雞湯,我的知乎主頁標明了我不寫雞湯,我覺得雞湯文是對邏輯的侮辱,因為它犯了一個邏輯上的錯誤:以偏概全。

雞湯文的典型套路是:我的一個同事如何如何,這讓我想起了我的小學同學,他如何如何,結論,這個世界就是這麼殘酷。雞湯文非常會用華麗的辭藻和觸手可得的例子去論證一個看起來普世的理論。

舉個例子。

我前幾天看到了微信的一篇文章,標題是,通過社交你也可以找到工作,內容就是女主怎麼給HR打電話,怎麼去找朋友圈最終拿到了自己的工作,結論,有時候能力不重要,情商和臉更吃香。我看到這篇文章差點沒有猝死過去。

我可以跟大家說,我的這份實習的確是我通過social拿到的,我千方百計地找到了我Boss的聯繫方式,非常誠懇地寫了一封CV過去,還讓我的另一個師兄幫忙,讓他幫我說好話。就這樣,我成功地進去實習了,跟我競爭的基本是清北的研究生。如果我是咪蒙式作家,我一定會寫一篇《醒醒吧,社交比學歷更重要》來為自己歌功頌德。

但是我沒有告訴你們,我的Boss同意給我機會後,給我安排了三場測試,第一場測試,我需要在一天的時間內讀完一百多頁的英文資料並抽出其中的關鍵信息做一份二十多頁的PPT;第二場測試,我需要完成五隻基金產品的全方面的分析;第三場測試,英文的Skype面試。當時我正在三亞度假,接到這麼苛刻的測試,我第一件事就是深呼吸,先給自己買了一杯咖啡,然後把自己鎖在酒店裡通宵去完成這些任務。

毒雞湯的核心就是經驗主義為王,它們非常懂得簡化一個例子,去掉它重要的枝幹,讓它變得老少皆宜美味可口,端上來,告訴你,這就是人生,這就是真理。你不知道的是,它去掉的都是這個特殊案例的決定性因素:家庭背景、運氣、智商……

雞湯告訴你,比爾蓋茨輟學也能成為世界首富,於是你忽略了首先他就具有考上哈佛的智商。

雞湯告訴你,通過社交也能找到月薪過萬的工作,於是你忽略了這些人本身就具備這月薪過萬的實力。

雞湯告訴你,努力工作就會升職,於是你忽略了上位的時候非常依靠於運氣。

90後就這麼一遍又一遍地浸淫在著無休無止的雞湯里,張口閉口就是別人都是這麼做的,所有的行為準則一定焦慮得事先需要找好一個已經存在的行為模板,在這日復一日的模仿中喪失了自己對知識的尊重和自我思考的驅動。

我見過太多太多跟我一樣年紀的人,張口閉口就是學生會太亂了,宿舍關係太亂了,校友關係太亂了,拿著一顆二十多歲鮮紅的心臟去說著五十多歲腐朽的話語,並自詡這叫成熟穩重。

成熟穩重不是你在酒桌上叫囂著跨越法律,而是你清楚這個社會的運作規則,遵守它,尊重它。

成熟穩重不是你愁眉苦臉地顯擺自己有多會玩辦公室政治,而是你在八面玲瓏的同時真的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

成熟穩重不是你在酒桌上抽了多少煙喝了多少酒,而是在別人的眼中,你究竟值得獲得多少尊重。

成熟穩重不是你見過多少的cases並複製這些經驗的套路,而是你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摸索,把知識和經驗全部內化成自己的血肉,走出自己的風格。

怨天尤人、滿心猥瑣、經驗至上、漠視知識的,不是成熟穩重,那是純粹的心機重和自以為是。

你們可能會說,從年輕氣盛到老道熟成,這是一個過程,所以不用在意,5年後那個互聯網人一定不會像現在那麼裝逼。可我想說的是,有些道理早點兒知道對自己沒有壞處,而且我見過非常成熟的90後,言行舉止、穿著打扮和社交工作都非常得讓人舒服,他們也很年輕,只不過不同的是,他們都按照十年後的標準去監督自己、要求自己。

我知道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甚至是高中生關注了我,所以我這篇文章確實很適合你們閱讀,因為我本身也是一個正在野蠻生長的90後。

寫出這篇文章的目的也是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共勉,一同成長。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時刻的謙虛,讓自己成為一個越來越強大的人。

多讀書,多學習,謙虛,靜心。

以上。

推薦閱讀:

友誼是否存在?存在在哪裡?
書?三篇堅定自己人生信念的文字
當大學老師是怎樣的體驗?
對於23歲的女生來說,事業比較重要還是組建家庭比較重要?
媽寶男?只有番茄炒雞蛋是無辜的

TAG:人生 | 职场 | 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