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學習方法只適合想成為牛逼設計師的人。(3)-靈感來源
這種學習方法只適合想成為牛逼設計師的人。(2) - 知乎專欄
這種設計學習的方法,只適合想成為牛逼設計師的人。只想學個軟體掙點錢的勿入。(1) - 知乎專欄
---------------------------------------------
今天主要講的是設計師的靈感來源。我也喜歡叫它做設計師的日常。
一個學設計的學生和一個職業設計師的區別是什麼?是經驗,也是積累。一般我們學設計的同學在大學也就是20左右的年紀,這樣的年紀是很難做出很深奧的作品的。這和20歲的作家很難寫出有深度的文章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如何快速的成長?除了歲月的積累之外,我們還可以用一些方法去有效的提高。
第一種方法是-觀察生活和學會收集
這個具體的在(2)裡面已經講過了。沒有印象的,或者第一次看的,可以轉過去在溫習和了解一下。
這種學習方法只適合想成為牛逼設計師的人。(2) - 知乎專欄
第二種方法是-有意識地拓展視野
我之前的所有學生基本第一次課題都是去了解自己的過往,找到10-15個興趣點,要求是興趣點及自己和興趣點之間的關係及背後的意義是哪些?因為,我們一對一的輔導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給到具體的建議,以此來確定一個課題以及我最快的了解每個同學。
然後我發現,大家的興趣點基本就是-吃,喝,玩,樂外加小時候學過的鋼琴,手風琴,及自己很喜歡養寵物。
我只想說你們的生活真無趣,這麼無趣的生活想要培養出優秀的設計師真的是難上加難。
所以,我會讓大家嘗試去做幾件事。
(1)了解當下時事。
如果你20歲了還覺得新聞是大人才會看的東西。那我想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快從了解當下時事開始。」
設計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每個人基本都是活著一個比較固定的環境中,比如你是學生,或者你是一個職業設計師。但我們身邊的實物發生都是有限的,我們想去拓展眼界的話,
多渠道的了解當下的時事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在了解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一個媒體人片面的理解。所以建議大家從多渠道獲取信息。這樣有助於大家對一件事的判斷。
具體的一個例子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首飾專業,倫敦藝術學院配飾專業和手工藝設計雙錄取,碩士。上個這個同學這組作品,是申請作品集里一個重要的作品,也是靠這個作品打動的皇藝和倫藝的教授們。
這組作品的靈感來源就來源於當下時事。
這個同學關注到在馬航失事期間,在國外有一位未婚夫在做婚前裝修,而不幸的是她的妻子就乘坐馬航,他沒有辦法一下接收這個現實,一直不想承認這個事實,所以按部就班的「正常生活」來等待他的妻子歸來。
這個新聞很打動我們的同學,並且以此對人類進入「喪失」情緒中的五感的情況進行研究,最終得到名校老師的認可。
(2)讀各種書
老生常談了。大家都知道讀書,但是你們讀的書都對嗎?我見過很多同學,當然大多數是不讀書的,這樣的我倒是不太怕,這類同學讓她們培養出讀書的興趣就好了。我比較怕的是專讀所謂專業書籍的學生。我也見過幾個,男同學居多,上來沒說幾句話就帶出了一堆的專業名詞,比如說,藝術的本真性,生產美學與設計美學,形狀大小的恆常性。
我就想說,孩呀,咱能好好說話不?上來背書沒什麼意義,關鍵是你都理解了嗎?你理解完又自己的認知嗎?看書要看成這個樣,還是別看了。
看書最關鍵的是閱讀他人的思想,從而完善自己的思想。你說出來的話直白一點不要緊,關鍵是你把話說明白,把事想明白了就行。
而且我們要閱讀的是多種類型的書,並不只是你專業的書而已。很多大師在其著作中都曾說過類似的話。當然這道理也非常簡單易懂,比如你是平面設計的學生,你只去研究構圖,排版,色彩原理與印刷,網格應用的話,你會很快走到瓶頸。因為那並不是設計的靈魂。
你可以把閱讀範圍擴展到小說,劇本,或者烹飪,體育,考古學或者旅遊,總之你一切感興趣的事情都值得去研究。
關於愛好的重要性請看(1)
這種設計學習的方法,只適合想成為牛逼設計師的人。只想學個軟體掙點錢的勿入。(1) - 知乎專欄
例子不舉了,話說哪個作品完成能少得了看幾本相關書籍?
(3)走出去
美術館,觀看各種展覽就不說了,博物館,俱樂部,商場,甚至是農貿市場都是值得去的地方,親身體驗的經歷真的對我們很重要。
倫敦藝術學院-平面與媒體專業錄取
這個作品是前幾年的一個學生作品了,靈感來源於所看的一次展覽-草間彌生的作品展。從而引發出興趣。並且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圖片只是部分過程截圖,並不是最終作品)。
這是我們常用的靈感來源的幾種方法,在這要說明一下草圖本的重要性
下次課會講到如何去進行有效的調研。
感興趣可以關注我的知乎號IIFEDU小漁 - 知乎
或者我的專欄
想交流的同學可以加我的微信IIFEDUYU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