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掉鑽石切割吧,從凱迪拉克今年的概念車Escala說起

各大國際車展永遠是逮設計大師的最好機會,媒體日的展台+當天晚上的設計師之夜,各大品牌的知名設計師幾乎都有可能見到。我有個哥們酷愛收集和各大著名設計師的合影,他說以後一定要自己開個火鍋店用這些合影當招牌。他的火鍋店不知道有沒有戲,但他的偉大構想感染了我也加入收集照片的行列,直到我上個iphone帶著全部照片魂歸大海,作罷。

nn

扯遠了,這屆上海車展我約了凱迪拉克全球執行設計總監Andrew Smith,說聊聊凱迪拉克的概念車Escala。

從我四年前入行第一次參加車展,收到的任務就是採訪設計師,第一次交給了Aston Martin的設計總監Marek,大叔太帥,至今我仍是他的迷妹,每屆車展都要去Martin展台上晃悠一圈妄圖偶遇Marek。

nn

後來和很多設計師有過交流,其實關於設計無非那幾個問題,得出一些看著超級有道理、但細想也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的答案。在垂直網站上的設計師訪談好寫,我問了什麼他答了什麼,敘述一下也就完了。但在知乎上設計師訪談就難寫太多,總怕陷入「沒有幫助」的深井裡。設計嘛,畢竟是小圈子裡的事情,再多理論鋪墊,民眾也就是看一眼,得出一個「好看」or「不好看」的結論,簡單直接。

那我也就不在設計哲學裡繞,直接點寫寫感受。先說,你覺得這車好看不好看?

nn

概念車分為幾種,一種是設計團隊里探討設計用的,就好像餐廳想推出新菜品總要做出來幾道給同仁們互相嘗嘗。這種概念車是代表著未來的設計語言,車身形式、家族特點進化、尺寸等等部分做探討和研究,影響之後的車型設計。這種概念車是保密的,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品牌的設計可以參觀但不許拍照。

另外就是拿出來見人的概念車。能見人的,也分幾種。一種往往特誇張,特未來,就是拿出來讓大家看看熱鬧,吸引一下眼球,看看我們也是有高超設計能力的,做個科幻未來不在話下——您就別盼著量產了。比如今年某品牌這個宛若WOW里跑出來的泥漿怪,也比如另外那個看著未來小怪物一樣的車車。

還有一種就是未來量產車型的略微誇張版,甚至可能是有了量產車型之後逆向誇張出的概念車,比如榮威這次帶來的電動SUV:Vision E。

nn

至於Escala呢,從2007年凱迪拉克就構想了概念車三兄弟(原話是trifecta,指賭馬里的三連勝,我該怎麼翻?帽子戲法?),包括Ciel和Elmiraj和這個Escala。(——你看美國人這點也和我們一樣,非要起別家語言的單詞做名字,顯得洋氣。)

大哥是2011年在圓石灘老爺車博覽會上發布的Ciel,如下:

nn

名字是法語里「天空」的意思,設計師說設計的時候滿腦子就想著天空,估計這得來使勁兒感受一下。四座、敞篷、混動。本來通用準備在2012年以此為基礎推出量產車版本,但直到2013年7月決定放棄這個計劃。所以我們沒看到量產,倒是在2015年的美劇Entourages里出鏡,Wiki上說早期版本在《逃出克隆島》里也有出鏡(可我只找到了凱迪拉克的另一款概念車Cien)。

nn

Escala的二哥叫Elmiraj,2013年同樣發布在圓石灘。

這個看著也不太像英語的名字來自於加州一個乾涸的湖畔,人們經常在那個幹掉的湖上面競速。這款Elmiraj是兩門四座的全尺寸coupe,但是外形已經非常像我們經常能看到的CT6了(不過內飾個人覺得比CT6好看不少)。同樣是搭載於Omega平台之上,這個當時的新平台對標7系或S級。當時的設計總監Mark Adams就提出Art & Science philosophy——藝術和科技結合的哲學,打造美式奢華。不過平心而論,美國人對luxury的理解吧,還真是和歐洲不太一樣,要用心體會一下。

這款車有趣的是採用了無B柱的設計,這種設計美國人從70年代開始就不再用了,再這個Elmiraj上得到回歸。而無B柱設計是美國車五六十年代的潮流。

然後就是去年2016年同樣在圓石灘發布的這輛Escala了,這次帶到了上海。Escala是西班牙語里「規格」的意思。

官方定位是「接近量產的概念車」,車身尺寸相當大:5347mm*1984mm,後驅平台。

這次上海車展通用全球的設計副總裁Michael Simcoe坐鎮別克,採訪內容是新君威。而凱迪拉克執行設計總監Andrew Smith在自家主場聊凱迪拉克的未來。扔掉那些老生常談,直接寫Smith很吸引我的幾個觀點:

nn

1、 n以後的高端人士需要的不再是「聯網」,而是「離線」。

nn

設計師要為車主的生活方式負責,去嘗試構造生活場景。以前高端人士需要車聯網之類,但現在信息爆炸,所有人都疲於應付,以後的高端人士,有身邊的人來安排瑣事,其實他需要的就不再是「聯網」,而恰恰是「離線」,在路途中享受短暫的休息——這個觀點很有趣,不是大家沒認識到,而是沒有車企會這樣提。車聯網車聯網,不斷熱炒的概念,又各種各樣的商務場景,讓你覺得車上需要有電源有wifi有桌板有各種設施——這些東西也都好加價。估計以後的量產車這些東西都會有的,但是能想到幫助車主「離線」,感覺甚是體貼。

再比如他提到了解中國用戶,而更注重「后座文化」:坐在后座會非常寬敞舒服,而坐在前排駕駛能得到非常好的操控感,走下車的時候也不會被認為是司機。分割區域,讓后座舒適,前排科技。

[可坐可開這點倒是在CT6上很好的得以體現。CT6的車主很大一部分是年輕的創業者,而且CT6的40T比28T賣得好,非常有趣的現象。]

於是我繼續問所有車都在說設計的越來越年輕,那還做不做公務、做不做旗艦了?果不其然Smith提到了那個汽車設計圈的公理:年輕人買年輕的設計、老年人也會買年輕的設計,但年輕人不會買老成的設計。我繼續追問你覺得在中國市場也是如此么?要知道這裡帕薩特、邁騰賣得好,比如我爸會買奧迪因為端莊,隔壁叔叔買頂配邁騰也是同理。Smith說他也想過,但認為中國市場在快速變化,相信很快就會和世界市場統一了。

nnnn

2、什麼是美式奢華?

nn

凱迪拉克曾經不遺餘力講明白什麼是美式科技。在我看來,美式科技就是目的取向,我要達成什麼樣的目的就直奔中心,全力以赴。但是聊到「美式奢華」,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翻理解。Smith說他覺得是簡約、樂觀、面向未來,把事情做的better and better,並且融合各種元素,正式也好,休閑也好,沒有約束,沒有條框。

3、鑽石切割?oh NO。

nn

很早以前,凱迪拉克的設計理念叫「鑽石切割」,並且還蠻深入人心。因為其他家的設計師不這麼設計啊。後來凱迪拉克自己也覺得這是個坑——在歐洲小夥伴都講求豹子一般肌肉質感、複雜曲面的優雅,非要用鑽石切割這種平面的東西束縛自己。於是後來凱迪拉克的設計理念變成了:充氣的鑽石切割。也就是鑽石切割做骨架,曲面是充氣之後的圓潤質感——然而能感覺到這還是給自己挖的坑,充氣的臃腫哪裡有豹子般肌肉的力量感看起來和諧。於是這次Smith乾脆說:

「我們不要那些局限性的辭彙來約束設計團隊的想像空間。我們更想在Escala上傳達的是令人過目不忘的簡練線條,和優美的曲面。對三維曲面的追求是設計團隊現在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nn

完美解套——你看連前燈都變成橫的,而非一貫的豎著。喜歡Smith的坦率直接。

4、簡約or繁複,哪個是未來?

nn

這次車展還有個很明顯的感覺就是很多品牌在做越來越多的細節,強調矛盾、衝突,細節的繁複,以達成整體的和諧。比如英菲尼迪、凌克、豐田,但Escala乍一看真的簡單得好像什麼都沒有。但其實我一直認為傳統美國車是喜歡設計細節的,比如鍍鉻、比如一米多高的火箭尾翼和飛行器般的進氣口。Smith說他最喜歡60年代的凱迪拉克,車型設計中能體現到美國人當時的自信。他反覆提到簡約,我想他也是這樣認為的,從而做了進一步的解釋,他說人們看一輛車會有三個level。首先是遠看第一眼的感受,是車子整體的姿態。第二重會是車的型和面,以及面與面之間的關係。第三重就是走近細看,就會發現很多細節。而Escala正是想做整體簡練,型面流暢,細節匠心的感覺。

為了進一步證明他的說法,直接帶我走上展台,實車講解:

打開掀背的尾門,行李箱底板會有自動上升,幫助你取東西。多說一句這個包是著名華裔時裝設計師Jason Wu聯合定製的,所以這裡會三個包包。Jason Wu參與到Escala內飾設計,尤其是材料的選定。

而談到內飾剪裁時Smith也舉了個例子:做真皮包覆的時候,一般會選擇皮料拉伸來包覆出造型,而凱迪拉克會更注重裁減,像是做西裝,讓材質更加貼合。這是在生活中、時尚中找到的融合點。座椅的織物材質手感很好,不知道會不會用在之後的車型上。

尾燈的形狀很好看,是最近流行的3D尾燈,抱歉單張平面照片照不出神韻。所以這個車只許遠觀實在有點浪費,很多有趣的小細節體現著珠寶般對光線折射的理解。還有前門鉸鏈的形制和後視鏡的形狀。在實車上都很讓人驚艷。

內飾也是簡潔風格,中間大轉鈕上的飛翔女神是凱迪拉克再向經典致敬:

nn

Smith說他最喜歡的小心思是從擋風玻璃上能看到這個簡潔儀錶板背面的Cadillac標:

還有人問起它會不會是未來的CT8,Smith沒有正面回答,也沒否認,於是反倒留下一個有趣的懸念。一直當著凱迪拉克真愛粉,能收集到和設計總監Andrew Smith的合影一枚也不錯,就醬吧。


推薦閱讀:

3分鐘了解全世界第一條賽車專用賽道,連賓利都兩度推出以它命名的車型
《小灰自習室》懸掛基礎中的基礎:彈簧與減震器
NIO EP9告訴我們,蔚來的未來將會怎樣?
「半神半人」的較量 | 570S大戰911 Turbo
男人要的那點自我空間——吳佩試駕林肯MKX

TAG:汽车 | 汽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