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網紅捧上天的減肥聖品,其實比豬肉還肥

長久的貧窮和飢餓,讓中國人對「昂貴」和「營養豐富」這兩種標籤的食物有著無法自拔的迷戀,而剛好在牛油果身上,這兩樣東西完美地重疊了。

撰文 | 陳榮鋼

出品 | 網易浪潮工作室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牛油果才剛剛爬上他們的餐桌。這種奇怪口感的舶來品,在中餐菜譜中幾乎找不到加工方法。

但如果你上網搜一搜,就會發現,這種長得酷似手榴彈的水果,早已經加入名人、網紅的豪華減肥套餐。

在網路營銷的攻勢下,很多人認為這種價格不菲的水果,長期食用還有美容養顏、豐胸、減肥功效,甚至有人認為牛油果能預防和抗擊癌症。

然而,牛油果真的這麼神奇嗎?

比豬肉還肥膩的牛油果

牛油果本來叫鱷梨,因為它的果肉有牛油般的口感,人們才給了它這個名字。

跟牛油一樣,牛油果的油脂比例也高得驚人,屬高卡路里食物,吃牛油果不僅不能減肥,吃多了說不定還會長胖。

  • 牛油果醬的脂肪含量接近肉類 / Brooke Lark

柯琳·內澤爾(Corinne Netzer)的食物營養成分研究結果顯示,一隻牛油果的熱量約為300卡路里,在果蔬屆獨樹一幟。這些熱量差不多相當於半斤葡萄乾的熱量;被認為熱量極高的新鮮芒果也只有牛油果熱量的三分之一。

更不可思議的是牛油果的油脂含量,這一數值竟高達15%,甚至高於豬裡脊肉,和豬大排的油脂佔比不相上下。要知道蘋果的油脂含量只有1%左右,這樣看來很難再把牛油果當作「減肥水果」了。

  • 搭上蛋糕和奶油,牛油果風味的高熱量食物與減肥背道而馳 / eatthis.com

牛油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此事不假;它的油脂結構和健康的橄欖油接近,飽和脂肪酸很少,這也是事實。但吃牛油果就不用吃油吃肉的心態顯然不妥,畢竟吃牛油果攝入的卡路里不見得比吃肉類和主食來得小, 再健康的油脂吃多了也是會胖的。

這樣高油脂的食物,減肥人士避之唯恐不及,怎麼還能搖身一變減肥餐呢?牛油果的流行不是偶然,吃牛油果的風尚離不開一些「科學家」和商人對鹼性飲食功效的鼓吹。

  • 搭配素食是減肥博主的最愛之一,天知道食物最後是扔進了胃裡還是垃圾桶 / Brooke Lark

所謂的鹼性食物是指將燃燒後的灰分溶於水,呈鹼性溶液的食物。常見的鹼性植物包括牛油果、黃瓜、花椰菜、羽衣甘藍、海帶、芹菜等蔬果。而決定食物酸鹼性的有鉀、鈣、鈉、鎂、鐵、磷、氯、硫等元素,換言之多吃鹼性食物有利於補充這八種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適當吃不同的食物攝入豐富的營養物質,對身體自有好處。鼓吹鹼性食物的人運用的卻是另外一套邏輯,他們認為鹼性食物對身體有好處是因為能「平衡體液的酸鹼度」。然而,吃什麼性質的食物就能讓體液變成什麼性質嗎?現代醫學對此有不同的看法。

鹼性飲食的謊言

真正把鹼性飲食和牛油果吹捧起來的是美國的一本暢銷圖書《酸鹼奇蹟》(The pH Miracle)中,作者羅伯特·揚(Robert Young)自稱「世界知名微生物學家」。

  • 暢銷美國的《酸鹼奇蹟》(The pH Miracle)一書 / Wikipedia

《酸鹼奇蹟》在美國賣出數百萬本,他的「學生」娜塔莎·克萊特(Natasha Corrett)也因鼓勵大家食用牛油果等鹼性食物而聞名,並寫下了同樣暢銷的《實說健康:每天食用鹼性食物》(Honestly Healthy for Life: Eating the Alkaline Way Every Day),並配以鹼性食譜,深受城市年青人喜愛。

揚和克萊特都認為,牛油果是最完美的食物,甚至把它稱作「神的黃油」(God』s Butter)。他們堅信,多吃牛油果可以防止人體血液和組織「過度酸化」。

什麼是「過度酸化」?《酸鹼奇蹟》的作者揚認為,人類應該食用鹼性食物,因為肉製品、奶製品和加工類食品等酸性食物會使酸在人體內部堆積,並對肝臟、腎臟造成負擔。鹼性食物能在人體內部形成一個「鹼性系統」,幫助酸鹼平衡,進而幫助人們抵抗和治癒疾病。

  • 羅伯特·揚手持他的「著作」 / NBC

揚利用他的營養學知識和人們對食品、藥品寡頭的不信任,建立起鹼性食物的「新宗教」。他甚至認為,以植物為主,且完全不吃加工類食品的飲食方式,能幫助人們治癒絕症。

遺憾的是,揚的發現並不被主流醫學屆承認。因為鹼性食物能防止血液「過度酸化」,這一觀點本身就有悖於現代醫學。

現代醫學認為血液呈微鹼性,無論吃什麼都無法改變這一點。

人體的酸鹼度和食物的酸鹼性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人體的酸鹼度是靠肺、腎、血液來調節而不是食物,食物不可能直接改變人體的酸鹼度。長期、大量、單一地攝入某種食物,只會加重身體代謝負荷。

  • 各類食物的酸鹼性分布表,左側為酸性,右側為鹼性 / Nutrizione Superiore

揚卻認為,吃多了肉類,血液和組織就會「過酸」,危害器官,身體就會患病。這裡必須要說明一個基本常識,囿於現代醫學的發展,至今也無法保證可以準確預防所有疾病,但揚仍然聲稱:「所有的身體不適和疾病都可以通過精確調節體液的酸鹼平衡來預防。」

揚的這套理論,相信調節體液的酸鹼平衡可以預防疾病,並且吃鹼性食物就能保持健康,直接否定了細菌和病毒的客觀存在,只是簡單地認為疾病來自於某種「失衡」,實質上就是把現代醫學退回到至少十九世紀的前巴斯德時代。

當時,法國科學家安東尼·貝尚(Antoine Bechamp)認為,疾病的成因來自人體內部,身體組織內部失衡導致疾病,而細菌和病毒是疾病的結果,要控制疾病只需控制這種「體內的變化」,比如體液的變化等等。

  • 安東尼·貝尚和路易·巴斯德兩位勁敵 / Wikipedia

與之對立的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其觀點認為細菌、病毒是獨立的個體,和人和其他動物平級;疾病從體外而來影響人體,而非「體液變化」可以控制。巴斯德後來也被現代醫學實驗證明是正確的。

然而活在21世紀的揚,為了支持鹼性飲食竟然拋棄了巴斯德的觀點,轉向貝尚——儘管揚聲稱自己也相信細菌的存在,但他的解釋含糊其辭,始終不承認細菌和病毒從外部感染身體而引起疾病;他認為所有疾病都能從根源被控制住,而這裡所謂「根源」,就是調節人體內部酸鹼平衡的養生之道。

鹼性食物主義者的論調完全站在了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對立面。如果細菌和病毒的理論無效,那麼藥品和疫苗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更可悲的是,揚利用癌症患者「病急亂投醫」的心理私自行醫,數年間接納了81名癌症患者,在他們身上實踐鹼性食物療法,甚至注射價格高昂的「鹼性藥劑」。結果揚的戕害性治療毫無起色,拖延治療使得這81名病患無一倖存。

  • 2016年1月,羅伯特·揚再zai法庭接受審訊,檢察官指控他犯有欺詐、盜竊、無醫師執照等6項罪名 / John Gibbins

事件被揭露後,羅伯特·揚至今還蹲在監獄裡。這位產生全球影響力的「鹼性食物運動之父」在調查中被發現,他既不是「世界知名的微生物學家」,甚至連博士學位都是買來的。他既沒有接受過微生物學和臨床醫學的專業訓練,也沒有從醫資格。

但正是這位既非醫生又不是科學家的人所寫的書,能在今天的美國亞馬遜網站上依然排在同類圖書銷量前列,牛油果依然在全世界流行。

極端飲食主義的新宗教

多虧了中國人不太愛看書,才沒有大面積受到羅伯特·揚的影響。但精明的商人靠明銳的嗅覺,把這種原產自墨西哥和中美洲的水果,引進中國了,並在減肥和養生群體中,大肆徵收了一筆智商稅。

  • 墨西哥種植園包裝好運往世界各地的牛油果 / REUTERS

中國市面上的牛油果都是進口來的。從90年代到2010年間,牛油果只在北上廣深的高級餐廳里才會出現,從2010年開始銷量突然爆增,4年間上漲了127倍。從2013年開始,中國進口的墨西哥牛油果年均增長300%。僅2015年第一季度,中國企業從墨西哥進口的鱷梨比2014年同期增加了486%。

可以說愛吃牛油果的中國人,短短几年內,承擔起了養活墨西哥和中美洲果農的重擔。牛油果到底在中國發生了什麼?

長久的貧窮和飢餓,讓中國人對「昂貴」和「營養豐富」這兩種標籤的食物有著無法自拔的迷戀,而剛好在牛油果身上,這兩樣東西完美地重疊了。

  • 2017年1月28日,墨西哥牛油果種植園的包裝倉庫里,工人們正在包裝牛油果 / REUTERS

中國人買的牛油果的價格相當高,主要原因是從墨西哥來的牛油果都需要繳納10%的關稅。儘管沒有2000年初80元一隻的天價,相對其他平價水果,牛油果15-20元一隻不等的價格也依然不菲。

其次,作為舶來品,大多數中國人一開始對這種嘗起來既不甜也不酸的水果並沒有太多了解。商人們抓住了這一空白,輔以養生專家和電視廣告對「維生素、微量元素」等概念的吹捧,儘管牛油果「營養豐富」,含有維生素E、B,纖維和一定蛋白質,但人體日常從食物中均衡攝取的營養元素已經足夠了,並不需要過量攝入,吃多了也未必對身體有益。此外,還利用牛油果的不甜的特性,吹捧它有減肥、降糖功效,而特意迴避脂肪含量。

  • 抹上牛油果醬的吐司是眾多減肥博主的最愛,這一頓下來接近吐司抹肉醬的脂肪含量 / flickr

極端的養生論者操縱、利用和開發社會中最急迫、脆弱和最需要幫助的人,這些人可能患有肥胖症、癌症、糖尿病等難纏的疾病,他們不一定缺乏教育,但缺乏對假設和觀點做出質疑和實證的態度。

因此,當年輕人忙於吐槽中老年人迷信養生的時候,城市裡一群人卻被另一種養生論調俘虜。

吃牛油果能減肥、芹菜生榨果汁能美容、每天吃水煮西蘭花能抗衰老……身體里好像住著一部機器,人們需要去健身房修理它,做看起來很健康的食物來保養它。一旦攝入「過多的」卡路里,就應該產生負罪感。人們一邊度量自己攝取的營養成分,一邊對吃了什麼不好的東西擔驚受怕,這看似是一種科學的營養學態度,實際是反科學的。

  • 放眼望去,三餐都是綠色植物,對人體來說並不健康 / Life-Of-Pix

今天看到的諸種關於牛油果和鹼性食物的論調並非個例,而是歷史的一部分。20世紀,伴隨西歐和美國消費主義興起的是全新的都市生活方式,以及年青一代對營養學知識的饑渴。

早期「健康飲食」觀念的大面積傳播得益於好萊塢明星文化,30年代「低卡西柚代餐」(low-cal grapefruit diets)就是從加州傳開的。戰後的美國人熱衷於喝白菜湯(cabbage soup),據說只喝白菜湯一周能掉10到15磅,與此同時流行起來的還有「睡眠美容餐」、「氨基酸曲奇餐」等等。1979年,一種含有苯丙醇胺的代餐藥物問世,直到2000年人們才意識到這種葯會增加罹患中風的風險……

  • 對於熱衷在社交網路上推銷牛油果的網紅, 圖片美觀遠大於健康的意義 / Brenda Godinez

如果說上世紀人們只能通過健康雜誌、電視節目和名人著書來了解這些養生秘訣的話,本世紀的人就多了很多途徑。他們可以利用圖享(Instagram)等社交媒體建立自己的圈子,相互監督,一旦不堅持或者違背某種集體原則就有「掉粉」的風險。

養生和保健變成了一件全球性的事,不同地區的人們可以迅速共享心得體會,圖片美觀遠遠大於吃得健康,甚至罔顧反智、反實證的偽科學概念四處傳播。

點擊閱讀公眾號原文:網紅捧上天的減肥聖品,其實比豬肉還肥

搜索微信公眾號 浪潮工作室(微信號:WelleStudio163),查看更多。

同時歡迎關注浪潮工作室機構號@網易浪潮工作室

參考資料:

[1] Corinee T. Netzer, The Complete Book of Food Counts,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2011.

[2] Kima Cargill, The Psychology of Overeating: Food and the Culture of Consumerism,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2015.

[3] Lesley Rotchford, Diets Through History: The Good, Bad, and Scary, Health, 2016.

[4] Natasha Corrett, Vicki Edgson, Honestly Healthy for Life: Eating the Alkaline Way Every Day, New York: Sterling Publisher, 2014.

[5] Natasha Corrett, Vicki Edgson, Eating the Alkaline Way: Recipes for a Well-Balanced Honestly Healthy Lifestyle, New York: Sterling Publisher, 2013.

[6] Robert O. Young, The pH Miracle: Balance Your Diet, Reclaim Your Health, New York: Grand Central Life & Style, 2008.

[7] Sarah Hentges, Women and Fitness in American Culture, Jefferson: McFarland, 2013.

[8] Susan Yager, The Hundred Year Diet: Americas Voracious Appetite for Losing Weight, New York: Rodale, 2011.

[9] T. Colin Cambell, The China Study: The Most Comprehensive Study of Nutrition Ever Conducted And the Startling Implications for Diet, Weight Loss, And Long-term Health, New York: BenBella Books, 2006.

[10] Tristan Quinn, "Horizon": Clean Eating, The Dirty Truth, 2017.

推薦閱讀:

柯基親身演繹:人類平時就是這麼減肥的!
有沒有人既有過「一胖毀所有」又有過「減肥能整容」的經歷?
【特別狠】一個人為了減肥能有多狠?
什麼是生酮飲食,生酮飲食吃什麼?
改變訓練順序,提高56%的卡路里燃燒!

TAG:减肥 | 牛油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