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默中積累,在絕望中爆發:第三次民粹大潮中的人類世界

(一)定義:「民粹主義」的褒貶之辨

2016年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第三次民粹主義大潮的元年:大到英國脫歐、美國大選、歐洲反難民潮;小到杜特爾特當選、朴槿惠下台、土耳其政變失敗;再小到香港佔中、台灣太陽花運動……全世界範圍內都可以看到民粹力量的崛起以及其對國家內政、世界局勢的巨大影響。美國著名的《外交事務》雜誌在2016年最後一期的主題就是民粹主義。

在政治學上,民粹主義是一種與精英主義相對立的價值觀。精英主義(elitism)認為一些特定階級的成員,或是特定人群,由於其在心智、社會地位或是財政資源上的優勢,應當被視為精英:這些精英的觀點應當被更加重視;這些精英的觀點及行為更可能對社會有建設性作用;或這些精英超群的能力或智慧令他們尤其適合於治理。幾千年以來,人類社會一直是精英主義為主導的,最早的指導思想從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時期的「四層階級論」和「目的論」就開始了(亞里士多德:最好的笛子給最好的笛手)。很明顯,精英有學識、有眼界、有判斷力、有執行力,能夠引領我們走向一個更好的未來。精英主義者們主張一種「慈父理論」(也叫嚴父理論),就是說我對你好,比如說讓你交稅啊、讓你受教育啊、讓你系安全帶啊、讓你服兵役啊,你別管為什麼,聽我就行了,你只要明白這是對你好、對我們國家好就行了。然而,精英主義的弊端,就是我們本篇文章所論證的種種「特權」,一直都沒有消除,如何能保證精英們在扮演「父親」的角色中不損害兒子們的利益(終究不是親生的),是近代以來各種法律、規則、制度的終極命題之一。畢竟「肉食者謀之,肉食者肥之」,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民自主意識不斷提高,餓了幾千年下層人民也想吃肉了。

民粹主義(populism)是一種極端化的民主,歷史上曾有多種表現形態,其基本精神是以維護平民的利益為由而反對權威,為此不惜採用任何手段。民粹主義的概念最初來自於拉丁語「populous」,類似於英語中的「folk」「nation」「masses」等概念,是將全體民眾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民粹主義思潮的濫觴可以追述到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是由普通民眾反對貴族政治(aristocracy)、財閥政治(plutocracy)運動中提煉出的精神思想。它不僅僅是簡單粗暴的「少數決定多數」,還夾雜著諸如民眾運動、暴力鬥爭、反精英等意味在其中。平民的力量從法國大革命開始初現端倪,在工人運動、社會主義革命中展現的淋漓盡致,沉重地打擊了統治階級,為我們建立起一個更平等、更公平、更美好的社會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民粹主義的弊端同樣很明顯,群眾的盲目性、野蠻性在多次政治運動中頻繁地造成了諸多的災難。以至於讓領導人兩相比較說出了「要防左,也要防右,但主要還是防左」的話來。

民粹主義既是一種政治思潮,也是一種社會運動,這種很複雜的東西很難「一言以概之」,許多平民運動中都夾雜著民粹主義的趨勢,許多民粹主義的爆發都有階級鬥爭的根源。文科這種東西,歷史、政治、經濟,摻雜的各種元素太多了,有時候這角度說是這樣的,哪個角度說就成了那樣,很多地方界限是很難劃清的。

就「民粹主義」這一含義的褒貶評價來看,也是根據歷史時代不同而不同變化的。無論是「民粹主義」還是「精英主義」,在學術上講都是中性詞,不存在誰優於誰之說。然而在一定歷史時期內,若是精英過於不知節制,對於下層人民的盤剝過於苛烈,則提「精英主義」則多為貶義;若是貧民運動對社會的正常秩序、物質生產生活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危害,則在此語境下提「民粹主義」則多為貶義。還由於自古以來精英階層都掌握著話語權,所以提到與之相對立的民粹主義,大多使用貶義語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提「民粹」這個詞第一時間都會浮現出一些負面印象,這也是與精英話語權下潛移默化的灌輸分不開的。所以必須要用辯證的思維來看待「民粹主義」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民粹主義和無產階級運動混為一談。民粹主義講究的是代表全體人、每個人,雖然這裡的「所有人」往往代指下層人民,但是其定義明顯不是以是否佔有生產資料來分野的。馬克思主義學從來不避諱承認自己就是代表某一特定階級的利益——無產階級,無產階級政黨也從來不承認自己代表「所有人」「全體利益」。毛主席說得好,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動。革命是全天下最權威的東西,就是一部分人用槍桿、刺刀、大炮——這種最容易講道理的手段——強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志。無產階級革命、共產主義運動,特指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的階級運動,民粹主義與之的區分還是很明顯的。

如何區分民粹和民主,也是學界紛紛爭論莫衷一是的問題。不過多數學者支持這一觀點:民粹是極端的民主。二者有一種很大的區別就在於,現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代議制:民眾通過選舉選出國家權力機關或是立法機關,有他們代替民眾管理國家、行使權利。然而民粹主義者堅定地認為,只要是政客、大商人這些精英,都是良心大大滴壞,你代表了我們還是會陰奉陽違地去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民粹主義對於「代議制」是普遍不友好的,但是民粹主義者們提出的普遍全民公投、嚴苛的罷免權,在現代政治的應用中又成本太高。這也是有史以來除卻特別動亂的時期以外,民粹主義政治思想很難付諸於政治實踐的關鍵。

再多一句嘴,最早提出「人民主權說」的盧梭,他認為代議制是無效的:國家主權應該而且只能屬於人民,而人民主權不外是公意的運用,同時主權有如下四個特點——第一,主權是不可轉讓的;第二,主權是不可分割的;第三,主權是不能代表的;第四,主權是絕對的、至高無上的、神聖不可侵犯的。盧梭的觀點是很有道理的,事實也證明,代議制的民主根本無法代表全體人民尤其是底層人民的利益。然而現代社會實行一切規則都是有成本的,主權不能轉讓又不能代表,難道但凡有什麼大事讓全國人一個一個表態么,明顯是不現實的。然而盧梭所說的——主權不能代表不能轉讓,確確實實是客觀真理,所以民粹主義與精英主義、民粹主義與現代民主政治的矛盾也是命中注定的,持續至今依然沒有緩和的跡象。

(二)歷史:三次民粹化浪潮

當今學界公認的,歷史上共爆發過三次大規模的民粹主義大潮:第一次發生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到第二次科技革命之間的歐美國家,具體表現是以鄉村為基礎的民粹主義。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生產力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貧富分化、階級矛盾、城鄉矛盾愈演愈烈,在城市中由於無產階級較為集中,所以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無產階級運動欣欣向榮;而在農村則具體表現為廣泛的民粹主義運動,例如俄國民粹派的「到民間去」運動和美國西南部農場主的平民黨運動。隨著歷史的發展,在俄國,以赫爾岑、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民粹運動最終被布爾什維克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所接手;而美國的以反現代化、反新科技、反奢靡風的保守主義民粹運動最終無疾而終。

(車爾尼雪夫斯基被沙皇俄國處以「假死刑」,併流放至西伯利亞長達二十一年)

第二次民粹化浪潮爆發於20世紀50年代的拉丁美洲國家,是一次以城市為基礎的民粹主義。因為拉美諸國在歷史上被殖民、在現代被壓迫,各國政府多為歐美諸國的傀儡,兩極分化嚴重、政治腐敗。在此背景下,拉美人民求獨立、求發展的訴求一浪高過一浪。以阿根廷庇隆主義為代表,全拉美都掀起了民粹主義運動浪潮。最終運動的結果是除了秘魯的親美政府還在苟延殘喘之外,拉美各國普遍建立起了滿足平民訴求的左翼政權。但是,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說過,拉美各國左翼政府上台後,終究不是根正苗紅的無產階級革命,他們不能改變現有的生產關係,只是通過發福利來滿足底層人民的訴求。然而發福利終究有一個頭,福利發完了還靠什麼來獲取支持呢?於是近二十年來拉美左翼政府紛紛倒台,曾經最為激進福利也發的最多的委內瑞拉的倒下,宣告了拉美政府左翼化的徹底落幕。

我們現在就出在第三次民粹主義大潮中。2016年至今,英國脫歐、美國大選、這一次民粹主義運動迎來了巔峰。這一輪民粹化浪潮有三個明顯的特徵:反全球化、極右翼排外和網路化。現在歐洲,代表保守主義、排外主義的極右翼政黨全面得勢,如法國勒龐的「國民陣線」、希臘的「金色黎明」、瑞士的人民黨、匈牙利的「更好的匈牙利運動」、奧地利的「自由黨」、比利時的「佛拉芒利益黨」、英國「獨立黨」…………這些理念非常極端的極右翼政黨,許多隻成立了幾個月,就在短短時間內成為全國第三大黨、第二大黨。這股思潮之猛可見一斑,第一世界之割裂可見一斑。

(三)根源:矛盾在沉默中積累,在絕望中爆發

分析問題,還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今世界,所有社會問題歸根到底都可以化作兩句話:一為貧富分化,一為階級固化。

根本的原因,還是一個經濟問題。以這次美國大選為例,川普基本盤的標籤,基本是白人、工人、小企業主、低學歷者、中老年人。一言以蔽之,川普支持者的特點很明顯————在經濟全球化中受剝奪感最強的人。希拉里基本盤的標籤也很明顯,華爾街精英、黑人、婦女、拉美族裔、穆斯林、同性戀者……一句話也可以歸結為:所有反對川普的人。希拉里自身特質本身就不強,只是一個所有反對川普人的最大公約數。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以50歲為界,越年輕支持希拉里的比例越高。以有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為界,文化程度越高支持希拉里的比例越高。

在美國的發展中,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深,使得資本跨國流通變得更加容易,這加劇了美國產業空心化,導致就業崗位的大量流失,本國工薪階層的利益遭到了損失。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蛋糕越做越大,中下層人民也能分一杯羹,然而自08年以來經濟波動劇烈,有愈發下行的趨勢,這時美國內部的矛盾就顯露出來了,川普只是一個代表而已。馬克思評價拿破崙,「就算沒有拿破崙,法蘭西也會出現一個皇帝」,就是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需要一個強有力的鐵腕政權來代表自己的利益,而拿破崙只不過是被歷史「欽定」的那一個。他上台之後對外驅逐韃虜、恢復高盧,對內確立民法典、打擊舊貴族,還能勒馬維也納、傳播資產階級價值觀,很好地完成了歷史賦予他的使命。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川普的出現就容易很多了——歷史走到這一步、經濟周期律運行至此,保守主義、孤立主義勢力如日中天,川普只不過是替他們發聲的一個人。

一直以來,美國中下層白人群體,在政治上極度缺乏代言人和保護者。黑人、穆斯林、同性戀者都有自己的「政治正確」和話語權,然而白人中下層群體,就是我們上面說的川普的基本盤那幾個標籤,政治地位並不理想。更何況,他們在全球化中是受剝奪感最強的一批。華爾街資本家們可以通過全球資本市場運作覆雨翻雲手賺得盆滿缽滿,跨國資本可以通過全球化利用不發達地區廉價勞動力和優惠稅收政策,那麼誰受損了呢,很明顯就是本國的工薪階層。可以看到,這一群人既沒有政治地位又沒有經濟地位,川普的出現只是在經濟危機陰霾之下中下層白人日久壓抑的一次大爆發。

再來看另一個例子,英國脫歐:

看上圖,可以明顯得看出,留歐派主要集中在哪裡呢,首先是倫敦及其周邊——跨國資本的集中地。換句話說,資本全球化中受益最大的地區。同理還有北部蘇格蘭,作為北海氣田和重要工業化地區,也是從歐洲大市場一體化中受益的。那麼脫歐派就好理解了,其他相對不富庶的地區,全球化跟我沒啥關係——基本錢都被上層精英團體爭去了,而我反而要承受全球化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比如中國廉價工業產品摧毀本地小作坊、小工廠、小品牌;比如工作機會被工資需求更低的、不需要社保等其他福利的、更肯吃苦加班的第三世界貧民搶走;比如要承受大量移民帶來的市容、治安難題。這個邏輯是很好理解的,你把全球化、歐洲一體化吹得那麼好,但是基本上都是「肉食者謀之,肉食者肥之」,我非但沒有獲利,反而承受了種種損失和不便,那我為什麼不反對呢。

說白了還是一個資本主義永遠無法解決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的問題。資本永遠是貪婪的,永遠是追求更高利潤的,但是當它們圍繞資本制定出這樣一套吸血體系時,利益的分配不均必然會導致民意的反彈。我們可以看到,就在今年,就在西方社會,白人中下層工薪族已經用自己的聲音對上層精英一如既往堅持的資本全球化、普世價值表達了最直接的反對——支持脫歐、支持川普。

其次,在經濟不景氣、生活品質不見提升的情況下,一些社會問題就凸顯出來了。即便在西方民主制度下,政治也是精英的特權,普通民眾的政治參與感並不強,而民選政府往往在一些社會重大問題處理上缺乏能力(日本核泄漏和德國難民安置問題就體現的很明顯)。這樣民眾的期望與政府的能力就產生了落差,也是民眾想直接參与國家管理、進而興起民粹主義的政治根源。

同時,民粹主義還往往與短期的政治利益和經濟利益相掛鉤。眾多政客為了選舉利益,發現「民意可用」,於是故意用極端的民粹思想迎合平民、獲取選票。這一股民粹大潮的興起少不了這群政客們的興風作浪。

另外,不要忽略社交網路推波助瀾的作用。縱觀世界政壇,社交網路已經全方位、無死角地影響著政治局勢。例如川普競選,花費的經費只有希拉里的十分之一,但是之所以能有這樣大的聲量,絕對是「一支推特頂十萬雄兵」。台北市長柯文哲,作為一個「政治素人」,能夠擊敗在台北盤根錯節經營三代之久的連家,他作為一個社交網路達人為他賺取的形象分不容忽視。更明顯的是去年的土耳其政變,往常政變最先需要佔領的是什麼——火車站機場、電視台。佔領了火車站就斷絕了後援,佔領了電視台就壟斷了信息源。然而互聯網時代一切都沒有用了,埃爾多安面對政變直接在社交網路上發布一個短視頻,號召大家走上街頭保衛政權,於是全國各地每一家清真寺都用大喇叭廣播,軍隊的行動瞬間淹沒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你要想,如果你有一個很蠢的觀點——比如說在墨西哥邊境上修一座長城,你明顯會遭到身邊「理性」的親朋好友們的嘲笑,久而久之你肯定會產生自我懷疑。然而現在有了社交網路,你可以在網路上自由表達觀點並找到眾多「志同道合」的人,於是乎這種抱團取暖的現象會使極端思想更加頑固、更加極端,社交網路的生態環境為民粹主義提供了絕佳的天然土壤。

(四)未來: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我們要相信,縱使全球化現在遇到了巨大的挫折,右翼保守力量、排外避鄰力量、反全球化反貿易力量裹挾了民粹運動,成為了時代中呼風喚雨的政治勢力。但是,從歷史的大潮流來看,人類的合作與交流繼續深入是不可阻擋的客觀趨勢。要將全球化進程當做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過程來看待,期間必將遇到高峰與低谷。

同時,我們要意識到,全球化的本質在於,它是一種打破和超越領土、國別、民族、地理界線,展示人類日益相互依存,並作為一個類主體求生存、謀發展,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整體性文明和最廣大市場的歷史進程與趨勢。不能將全球化簡單的等同於資本全球化,全球化不是跨國資本家們更方便攫取剩餘價值的工具。如果全世界的平民不能同精英一樣享受全球化帶來的便利、利益,那麼全球化進程將面臨民粹主義持之以恆的反噬。

在當今世界來看,目前興起的民粹主義並不是完全的「平民化」「保障底層利益」,而往往是被某些政治精英所利用,成為煽動民眾情感、撈取政治資本的工具。民粹主義運動然而終究還是被某些「精英」所領導,這不能不說是歷史的諷刺。民粹主義運動的參與者們,往往在一種群體無意識中走向狂熱、迷失自我。

要辯證的來看待「民粹主義」:它既有進步的一面,又有落後的一面;既可以左,又可以右;既有民主特徵,又是對成熟民主政治的危害;它貌似激進,卻常常代表保守力量;它反對精英政治,又往往盲目從眾。從根本上講,不能用簡單的「好」「壞」來評價民粹主義,要當成一個客觀現象、客觀規律來看待。如果民粹主義能夠推動社會進步、讓人類社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那麼這一種力量是值得被肯定、可以被利用的。

從人的本性上來講,民粹主義的負面作用似乎難以避免。心理學上講,一旦人們參與類似「民主」這種政治活動,盲目、從眾、群體無意識的狀態難以避免,人群也很容易在這樣一種不理智的情感中走向極端。那麼如何讓民粹主義推動社會進步,如何斬斷不理智民粹運動的土壤,不外乎姜文在《讓子彈飛》中說的那三點:「公平、公平、還是TMD公平」。

因此,從歷史上看,民粹主義僅僅是作為對精英主義的一種制衡,而從未成為過人類行之有效的政治運行方式。自古以來,精英主義永遠都是最主流,而當上層的老爺們吃相太難看的時候,來自底層不滿的火焰必會熊熊燃燒,在古代表現為廣泛的農民起義,在近代歐美就是前兩次的民粹浪潮。

這裡需要再特殊提一下的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前文中已經說了,無產階級運動不是民粹主義。從本質上講,列寧主義指導下的政黨,也是一個「精英主義」政黨,列寧堅信無產階級只能「無意識」地跟著先鋒隊走。列寧甚至指出,無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創造者不是無產階級,而是一批高尚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中產階級學者。列寧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覺性」和「自發性」:自覺性意味著智慧,具有理解和預見的能力,能夠進行組織、制定計劃、分析時機;相反,自發性意味著衝動、蠻幹和本能意志。無產階級先鋒隊具有自覺性,而人民群眾往往是「自發性」的。當然,列寧還是承認人民群眾改變歷史這種根本性、無法抗拒的力量——沒有這種力量,任何革命性的偉大社會變革都無從談起。但是他認為這種力量是盲目的,需要先鋒隊的引導。

不過有趣的是,如果說列寧是「先鋒隊本位制」,那毛澤東絕對是「人民群眾本位制」,這二者看似是辯證統一的,但其實細琢磨起來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毛澤東在愚公移山中說的很明白:「現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中國共產黨早就下了決心,要挖掉這兩座山。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中國的人民大眾。全國人民大眾一齊起來和我們一道挖這兩座山,有什麼挖不平呢?」——看一個是「天神」,一個是被帶節奏的群體,思想差異有著明顯的分野。毛選的「老三篇」——《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這是體現毛澤東核心政治思想的文章,體會一下其中無一不是「人民本位制」。翻開毛選或者紅寶書,隨處都可以看到這種話:「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往往是幼稚可笑的」「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也就是因為對人民近乎於執念的信任,毛澤東也不吝於將自己最後一次、最看重的一次社會實驗寄託於近似「民粹」的手段,關於發動文革的種種理念在他一生的思想中都是有所體現的。

未來,隨著社會動蕩、階層割裂加劇,平民與精英、窮人與富人、白人與移民之間的衝突會愈演愈烈。在這樣一種情形下,唯物史觀、革命話語權和階級分析的思想必將回歸。先鋒隊領導下的廣泛的無產階級運動,是否可以在精英主義與民粹主義中找到一個平衡點,現在衰落的國際共運能否在未來為人類自古以來的矛盾找到一個解藥,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毛詩有云:

而今我謂崑崙,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ID:knowledgewealth)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綏靖政策或綏靖狀況?
如何看待美國衰落甚至崩潰之後的國際秩序?
聽說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理論上可以沒有一寸國土,請問究竟是怎樣的原因?
為什麼很多人反對抵制肯德基,抵制日貨等行為?

TAG:国际政治 | 政治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