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到底能得到什麼?
文 | 行之
不止一次,有人問我,你讀這麼多書有用嗎?
這其實是一個很泛的問題,不好答。首先,我讀書算不得多。只不過現在人均閱讀量偏低,你超過了平均閱讀量,容易被襯出來。
說人話就是,對於寫字的人而言,讀書就像是補充能量一樣。像是一匹跑馬,要不斷跑,就要進食。當然是有用的。
但很顯然,問的人要的不是這個答案。他們能理解,對於作者而言,讀書當然是家常便飯,但是對於從不打算靠寫字為生的人來說,讀那麼多書,到底有些什麼用?
老丁給我講過一個事。他說,他以前有個女朋友,喜歡看書。他為了和她有共同話題,於是就去讀書。讀著讀著,就喜歡上閱讀了。後來,過了幾年,他和女朋友分手了。緣分盡了,但是讀書的習慣卻養成了。
你問我,讀書對老丁有什麼用?我想,就像是你吃一個桃子,桃子吃完了,桃核扔了。你以為一切都已經結束了,但第二年才發現,桃核破土而出,長出了新的桃樹苗。
這種奇異的美妙,就像是相忘於江湖後,還有種相濡以沫的藕斷絲連。
有一次我到他家做客,他拿出一本散文,翻到一頁,說,我每次讀到就想哭。真的,我覺得寫得太好了。他還說,我得把這本書送給你,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散文。我推辭說,你跟這本書有感情,你留著。我以後一定會再買一本讀。
那幾天的黃昏,他帶我去鳴沙山附近散步。他說,行之,你看過鳴沙山的落日嗎?我以前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鳴沙山上,等落日。你知道么,太美了,落日的光芒照在沙漠之上,那種大自然的壯麗,我看得流眼淚。
有些人,經歷一些生活的打擊,會怨恨,憤慨,絕望。而還有一些人,經歷一些生活的打擊,反而學會了寬恕,淡忘,釋然。後者多半內心平靜。
從前有人說,現在靜不下來讀書了。
另一人說,搞錯了,不是靜下來讀書,是讀書讓你靜下來。
我想大致如此。讀書其實沒什麼用,但它能讓人平靜。平靜這種心情,在這樣躁動的年代,是一種精神藥物。書,擺在書架上,就像是一顆顆藥丸。各有不同的功效,治各種不同的精神創傷。
其實你如果細心點就會發現,大多數人做大多數事,都是一個自我療愈的過程。這個過程,像是在海邊燒一堆篝火,似乎在等待什麼歸來,但其實只是在祭奠某些失去的東西。你為了讓這團火不熄滅,就得找柴火去燒。
對於有些人而言,一本書,就像是一根柴火。
人工智慧IBM Watson曾花了短短几秒的時間,閱讀了鮑勃·迪倫一生寫下來的文字,然後對他說:鮑勃·迪倫先生,您的歌曲中反映的是兩種情緒——流逝的光陰和枯萎的愛情。
機器人看得很准。拓展開,你會發現很多的文藝作品,都在圍繞「 流逝的光陰 」和「 枯萎的愛情 」這兩大主題創作。
讀書讀來讀去,讀的都不是未來,而是過去。人為什麼鍾情於閱讀往事?
大概,往事只是逆方向的未來。
我爸以前愛給我講段子。常說,你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他寫作的時候,人物哭他也跟著哭,人物笑他也跟著笑,跟個瘋子一樣。你以為寫作容易啊?
我爸說的不錯,寫作其實不容易,不成魔不成活,入戲太深,虛實莫辨。
但讀書一樣,也不容易。也是一個入戲的過程。入戲太淺,難知戲中真滋味。入戲太深,出來就難了。
有人說讀書是一幫精神貴族乾的事。有道理。但不妨說,讀書是一幫戲子乾的事。如席慕蓉說的:
親愛的朋友,今生今世
我只是個戲子
永遠在別人的故事裡
流著自己的淚
世上越冷門的事,就越容易被美化。很多人高估了讀書的效果,比如有人覺得讀書多可以改變命運之類的。其實,讀書只能讓人明白,命運之所以是命運,就是因為它不可改變。
但讀書也同時被低估了。很多人低估了它療傷的能力。很多好書,早些年讀下去,就像是在心裡種下疫苗。大多數時候,你覺得自己百毒不侵,是因為自己內心強大,卻不知道,其實是曾經種下的疫苗,在悄然為你提供抗體。
讀書到底能得到什麼?
其實什麼都得不到。就像拿著竹籃去打水,無論你打多少次,都得不到水。但最終你會發現,籃子變得越來越乾淨。
你才明白,原來「 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並不是一場笑話。整件事情從一開始,意義就在於把籃子洗乾淨。
2017-4-23
推薦閱讀:
※周昶帆 的 Live -- 年輕人的高效讀書方法論
※書荒了?不妨看看其它讀者都在看什麼書吧!
※如何寫書評
※從錢鍾書到思維導圖:怎樣讀書才能有收穫?
※梁漱溟: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