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的力量
書還沒讀完,先奉上自己的一點思考。
n1、很多常識在不同的領域都是相通的
n關於運營,作者提到:
n
「對運營從業者最大的一個建議就是,要帶著宏觀的視角去理解運營,同時更要帶著微觀和落地的心態去做好運營」。
n
n
而 n在我看來,很多領域都是如此。就拿互金領域的研究來講,要做到不人云亦云,就絕對不可以就事論事。比如說現金貸監管政策,首先應該可以站在2017年國家n n金融體系整體防風險的這個角度去看,才能更好地理解政策的出發點;同時,也要能夠站在目前普惠金融整體推動情況、難點以及現金貸的積極意義等方面,去看現n 金貸的功過是非。在此前提下,再去研究政策條文,便能理解政策意圖,也會發現不一樣的關鍵點。
n再比如,關於運營領域中的初級選手和中高級選手的區別,作者提到:
n初級選手和中高級選手們的一個顯著差別,往往就是初級選手只會被動做事情,或者在方向不明的情況下純靠拍腦袋去行動,但中高級選手們,一定要把事情想清楚,找到目標和更容易有所產出的地方,才會開始投入執行。
n
n
在任何領域都是如此,執行力強當然是優點,若只懂得執行而缺乏全局思考,便會缺乏主動性,沒有主動性的被動執行,便只能落於下乘,處在初級階段。
n2、重點講講槓桿的力量
n作為金融從業人士,一直以來都把槓桿局限於金融領域,通過借錢投資來獲取更高的收益,我們便稱之為「加槓桿」,比如企業貸款建工廠,便是經營加槓桿;個人借錢買房,便是購房加槓桿;還有些人借錢炒股,便是投資加槓桿。
n所謂槓桿,其實便是用小力氣做大事,自然事半功倍。而其實,槓桿的力量應用於很多領域。《跨越鴻溝》里有一句話,叫做「任何一項營銷計劃都必須n依賴一些持續發生的連鎖反應——也就是口碑,來實現所謂槓桿效應」,這是在營銷領域。而在運營領域,黃有璨也特彆強調槓桿的力量:
n運營其實是一件很有層次感的事情,很多時候,你都需要先做好一些小事,然後再以此為槓桿,去撬動更多大事的發生。
n
n
在任何一個局面前,你一定要先能夠找到它的「破局點」,並傾盡全力,通過一系列穿針引線式的動作(它們往往都必須落實到細節)使之成立和實現。
n
n
作 n者在書中舉了自己的一個例子,如何在短短十幾天內幾乎零成本籌備一個NB的互聯網高端人才招聘論壇,且保證其影響力。其核心破局點就是找到三到五名行業內n n有影響力的大佬參加,以這些大佬為槓桿點,去撬動更多業內知名人士和用戶參與;如何請到這些大佬呢,一是找一批有潛質的互聯網業內人才參與其中,確保這些n 人是這些大佬願意招致麾下的潛在對象,此為第一個槓桿;二是各大佬彼此互為槓桿。
n一旦巧用槓桿的力量,你要做的也許只是推一推,很多事情便有了自發前行的力量。
n比 n如說新媒體的營銷,就很擅長運用槓桿。在微博時代,要製造熱點,通常會以明星大V為槓桿,藉助他們的轉發,來形成刷屏效應;很多非刻意製造的刷屏現象,真n n正引發熱議的那批轉發者,通常也是明星大V。在微信公號時代,大號便成為天然的槓桿。而對於自媒體作者,熱點便是極好的槓桿,所以大家才會自發地追熱點。
n但同是追熱點,效果是不同的,因為槓桿還能層層嵌套。KOL或大號的轉發、熱點話題等只是第一個槓桿,而用戶的自發傳播才是更為關鍵的第二槓桿,便涉及到對用戶的價值問題,比如有沒有觀點,是不是有趣,是不是很酷等等。對用戶沒有價值的自嗨,最多只會止於第一步。
n
再比如,要寫好一篇好的研究報告,也需要槓桿。數據引用、觀點引用甚至比喻、類比的運用等,都是槓桿,藉助這些槓桿,你可以用極少的文字來說通一個複雜的道理,也使得文章整體更富層次感與可讀性。
n開卷有益,先談到這裡吧。另外,在你的領域有什麼槓桿應用的例子,歡迎給作者(訂閱號:洪言微語)留言分享~
推薦閱讀:
※美國大選運營盤點,鳳凰網易高分,新浪微博負分
※因為KPI,我做了用戶的備胎······
※脈脈、國美、鏈家網、良品鋪子等大佬論道:CMO如何破局運營思維,開撩用戶
※運營思考:做一個擁有工具化、流程化思維的運營人
※如何建立並運營一個黑客組織或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