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這是一份書單,也是旅行清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 1995 年確定每年的 4 月 23 日為世界圖書和版權日(World Book Day),又譯作世界圖書日、世界讀書日。這一活動的宗旨在於鼓勵閱讀,並向圖書與作家致敬。
旅行與書籍向來密不可分——除了旅行指南,你還可能因為一本書而對某個目的地產生某種情結,或通過讀書了解當地的自然風貌與歷史文化,又或從書中憶到走過的路;也可以說,讀書本就是一場旅行。或者說,沒有書的旅行是不完整的。
如果你和我們一樣愛讀書,愛旅行,請收下窮游錦囊編輯部的同學共同為你列的這份書單,它既是書單,也是一份旅行清單。而這份清單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看見世界,同時理解世界。
《夜航西飛》| 非洲
攝影:窮游er 木頭 拍攝於肯亞
《夜航西飛》 West with the Nightn作者:柏瑞爾·馬卡姆 Beryl Markhamn首版時間:1942年n
這群動物移動時形成一塊黃褐色、灰色、暗紅色交錯的巨大地毯,它不像牛群或羊群,因為它們都是野生動物,它們身上都帶著荒野的印記,這片土地上的自由氣息依舊屬於自然,而非人類。目睹上萬頭未經馴化、不帶貿易烙印的動物,就如同第一次登上從未被征服過的山峰,發現一片人跡未至的叢林,或是在新斧上看見第一點瑕疵。那是你才會領悟從小就聽說的那些事:曾經,這個世界上沒有機器、報紙、街道、鐘錶,而它依舊運轉。
推薦理由
塞繆爾·約翰遜曾說:「如果你厭倦了倫敦,那你就厭倦了生活」;可柏瑞爾卻說:「直到遷居倫敦後,才明白什麼叫作無聊」。
這並不是因為倫敦變得無聊了,而是因為柏瑞爾·馬卡姆生活的東非太過多彩。在她眼中,這片土地永遠充滿了刺激與挑戰,也具備了你能想像到的各種面貌(除了枯燥和無聊)。1906年,4歲的柏瑞爾跟著父親從英國移居英屬東非(包括了今天的坦尚尼亞、肯亞等地區),從此在這裡紮下根來。她幫父親育馬、馴馬,也和土著朋友們穿梭在叢林中打獵。在這片與故鄉完全不同的土地上,她拿到了賽馬訓練師執照,甚至學會了開飛機。30年後,她從英國出發,駕駛飛機一路向西抵達加拿大,成為第一位單人由東向西飛躍大西洋的飛行員,也是史上最著名的女性飛行家之一。後來她寫了一本回憶錄,也就是《夜航西飛》。在這本書中,她用優美的筆法描寫了獨自一人飛行的日子,講述了她在非洲土地上經歷的種種,那些或冷峻或殘酷的事情,在她的語言中卻有另一番美好。夜航西飛,是帶著生命力的旅程。《二手時間》| 俄羅斯
攝影:窮游er @悟空 拍攝於俄羅斯莫斯科
《二手時間》 Secondhand Time: The Last of the Sovietsn作者:S. A. 阿列克謝耶維奇 Svetlana Alexievichn首版時間:2013年 n
打開電視,所有頻道都在播放芭蕾舞《天鵝湖》。我眼前浮現出另外一組畫面,我們全都是蘇聯宣傳培養出來的孩子:智利聖地亞哥…… 總統府在燃燒,薩爾瓦多·阿連德的聲音…… 電話開始不斷打來:城市裡全都是軍事裝備,坦克已經開上了普希金廣場和大劇院廣場。
推薦理由
滿打滿算,蘇聯解體也只有二十多年,可即便對於現在的俄羅斯人而言,那些並不算遙遠的事也已經屬於另一個時代和另一個國家了。在那之前的七十年里,這個馬克思列寧主義實驗室孕育了無數「蘇維埃人」。今天,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國家,說著不同的語言,卻仍然有著自己的辭彙、自己的善惡觀、自己的英雄和烈士…… 作為龐大社會中的渺小個體,他們如何看待國家的轉變、生活的變化和他們為夢想破碎所付出的代價?2015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白俄羅斯著名作家 S. A. 阿列克謝耶維奇通過口述採訪的形式,為你展現出痛苦的社會轉型中一個個普通人的真實面貌。他們腦海中不斷浮現著那段歷史,也重新尋找著生活的意義。通過這本書,也許你可以對現今的俄羅斯擁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項塔蘭》| 印度
攝影:窮游er 砂鍋小姐 拍攝於印度孟買
《項塔蘭》 Shantaramn作者:格里高利·大衛·羅伯茲 Gregory David Robertsn首版時間:2003年n
我花了很長的歲月,走過大半個世界,才真正學到什麼是愛與命運,以及我們所做的抉擇。我被拴在牆上遭受拷打時,才頓悟這個真諦。不知為何,就在我內心發出吶喊之際,我意識到,即使鐐銬加身,一身血污,孤立無助,我仍然是自由之身,我可以決定要痛恨拷打我的人,還是原諒他們。我知道,這聽來似乎算不了什麼;但在鐐銬加身、痛苦萬分的當下,當鐐銬是你唯一僅有的,那份自由將帶給你無限的希望。要痛恨,還是要原諒,這抉擇足以決定人一生的際遇。
推薦理由
先別急著探究比這部小說還要精彩的作者傳奇人生,一頭扎進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中,你一定分辨不清這是一個人的真實經歷,還是精妙編織而成的好萊塢式的冒險劇情。
這並不是一本可以輕鬆閱讀的讀物,不僅僅因為它卷帙浩繁,考驗你的還有如影隨形的哲學思考、字字珠璣的生活智慧,以及令人應接不暇的劇情轉折;然而,這更不是一本會讓人輕鬆放下的讀物,你會跟著一個身藏秘密的逃犯,融入到陌生城市的市井生活,體驗光明和黑暗的糾纏,接受溫情和殘酷現實的洗禮,享受愛情和突如其來的折磨。從這本書中,你可以對印度的宗教、文化和階層窺探一斑。作為故事主要發生地的孟買,在作者筆下,也因為複雜而真實的矛盾,愈發深入人心。至於那些旅行者腳步無法所及的角落,不如就讓這本書引領你走進比想像中更精彩的孟買,觸碰這座城市令人震顫的靈魂。《了不起的蓋茨比》| 美國 紐約
攝影:窮游er 長牙的兔子 拍攝於美國紐約
《了不起的蓋茨比》 The Great Gatsbyn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傑拉德 F. Scott Fitzgeraldn首版時間:1925年n
蓋茨比相信那盞綠色的燈,它是一年一年在我們眼前漸漸遠去的那個美好未來的象徵。從前它從我們面前溜走,不過那沒關係——明天我們將跑得更快,手臂伸得更遠…… 總有一個明朗的早晨…… 於是,我們奮力搏擊,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沖退,回到了過去。
推薦理由
上世紀20年代,美國夢在咆哮,紐約儘是絢爛的燈火與瘋狂的享樂;浮華背後,覆滅的暗流涌動。菲茨傑拉德用優美的筆觸講述了一個並不複雜的悲劇故事,還在不經意間留下了精準的預言——主人公蓋茨比的夢碎了,爵士時代的夢也隨著不久之後的經濟大蕭條幻滅。人們對這部小說有著太多的讚美(比如村上春樹便對其愛不釋手),而它也確實擔得起《時代周刊》百佳英文小說、美國現代文庫最偉大美國小說第二名等盛譽。讀畢,你不僅將見證存在於那段紙醉金迷的歲月中的追求、勇氣、背叛、失敗,也許還會因自己的夢想或如今的美國夢與現實的對抗狀態而深思。忽略小李子那版同名電影吧,原著可要精彩的多!《在漫長的旅途中》| 美國 阿拉斯加
攝影:窮游er @Lyra Hao 拍攝於美國阿拉斯加
《在漫長的旅途中》 長い旅の途上n作者:星野道夫 Michio Hoshinon首版時間:1999年n
我走過橫貫北極圈的布魯克斯山脈人跡未至的山和山谷,劃著獨木舟在冰河灣傾聽冰河「嘎嘎」的聲音,接觸到東南阿拉斯加深邃的原生林,追逐著極北的流浪者馴鹿漫長的季節遷移,抬頭看過數不清的極光,也遇過狼,還與愛斯基摩人劃著皮舟在北極海追逐鯨魚,見識了阿塔巴斯加印第安村的散財宴,與許多人相遇,認識了形形色色的生活……
推薦理由
阿拉斯加既是遠方,也是詩,一首荒涼卻極富生命力的詩。你早已把她列入了「必去目的地」的名單,卻還沒來得及出發,不妨先讀讀這本日本國寶級攝影師星野道夫的遺作隨筆集吧。從馴鹿遷徙的場景,到發生在印第安人部落的故事,作者在記錄其所見所聞的同時,也寫下了自己的思考,關於負責任的旅行,關於回歸,關於人生。
毋庸置疑,這本書對了解阿拉斯加的生態環境與歷史文化有很大幫助,並會無限放大你的出行慾望。更重要的是,透過書中真切的文字與動人的照片,你可能會被大師澄澈的心境所感染,找到屬於那廣袤大地上的寧靜。無論是在漫長的旅途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這份寧靜都彌足珍貴。《伊豆的舞女》| 日本
攝影:窮游er@蔡景暉 拍攝於日本伊豆半島
《伊豆的舞女》 伊豆の踴子n作者:川端康成 Yasunari Kawabata n首版時間:1926年n
那年我二十歲,頭戴高等學校的學生帽,身穿藏青色碎白花紋的上衣,圍著裙子,肩上掛著書包。我獨自旅行到伊豆來,已經是第四天了。在修善寺溫泉住了一夜,在湯島溫泉住了兩夜,然後穿著高齒的木屐登上了天城山。一路上我雖然出神地眺望著重疊群山,原始森林和深邃幽谷的秋色,胸中卻緊張地悸動著,有一個期望催我匆忙趕路。這時候,豆大的雨點開始打在我的身上。我沿著彎曲陡峭的坡道向上奔行。好不容易才來到山頂上北路口的茶館,我呼了一口氣,同時站在茶館門口呆住了。因為我的心愿已經達到,那伙巡迴藝人正在那裡休息。
推薦理由
這是川端康成於1926年發表的小說《伊豆的舞女》開頭的一段描寫,寥寥數筆就為讀者展開一幅纖細、柔美卻又像蟬翼般脆弱透明的浮世畫卷,將以《源氏物語》為源頭的「物哀」美學那細膩、哀婉卻又有著櫻花綻放般決絕的特點融入文字之中。愛與死這兩個被無數文學作品探討的母題被川端康成用看似信手拈來的清雅轉化為對純真的留戀和對人生的懷疑。而上個世紀20年代日本的風物也透過一對青年男女無果的青澀戀情映入讀者的眼帘。而對於讀過這篇小說的人來說,伊豆島的風光和溫泉就成為日本之行必須領略的風景。小說中出現過的修善寺溫泉和伊豆大島早就是著名的旅行目的地,而小說的痕迹在伊豆島也是隨處可見,當地政府甚至開發出了「伊豆的舞女」徒步路線並修建了《伊豆的舞女》文學碑。不管何時,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造訪伊豆,人們的腦海中都會出現身穿學生制服的「我」和四處流浪的舞女薰子。在懷疑和苦悶中踏上旅途,了解並珍視沿途所見,對於旅行者來說,《伊豆的舞女》不僅僅是領略日本文學之美的讀物,更是一種旅行態度的來源。《追風箏的人》| 阿富汗
攝影:窮游er @悟空 拍攝於阿富汗喀布爾
《追風箏的人》 The Kite Runnern作者:卡勒德·胡賽尼 Khaled Hosseinin首版時間:2003年n
我回到了故國,卻發現自己就像旅客。阿富汗人總喜歡說:生活總會繼續。他們不關心開始或者結束、成功或者失敗、危在旦夕或者柳暗花明,只顧像游牧部落那樣風塵僕僕地緩慢前進。
推薦理由
塔利班、戰火、廢墟和恐怖活動——經過數十年的戰亂,今天的阿富汗已經與這些印象難以分割;而當我們的情感被太多意義重複的新聞所麻木時,這本對世界講出阿富汗故事的書就顯得尤為珍貴。首先,《追風箏的人》是一部好讀的小說,胡賽尼以經典的敘事技巧講述了一個關於親情、友誼、背叛和救贖的故事,感人至深。另一方面,這本書是對阿富汗近30年來歷史的一場個人化敘述,甚至可以作為了解阿富汗歷史和民生的參考書。你可以跟隨作者回到1979年之前的阿富汗,看看那時喀布爾行道樹的濃蔭、路旁的別墅和草坪、春天的風箏比賽、還有給孩子作為獎品的美國山地車;作者也會帶著你經歷戰爭和炮火,看曾經美好和平的生活怎樣一步步被炸成碎片、陷入深淵。《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
攝影:窮游er 恰吃瓜少年 拍攝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 Istanbul: Memories and the Cityn作者:奧爾罕·帕慕克 Orhan Pamukn首版時間:2003年n
伊斯坦布爾的命運就是我的命運:我依附於這個城市,只因她造就了今天的我。…… 她對我而言一直是個廢墟之城,充滿帝國斜陽的憂傷。我一生不是對抗這種憂傷,就是(跟每個伊斯坦布爾人一樣)讓她成為自己的憂傷。
推薦理由
這是一本註定會讓你愛上伊斯坦布爾的書。作為一本自傳回憶錄,帕慕克瑣碎的成長記憶交織著大段大段對伊斯坦布爾街巷和日常的白描,從他平緩的文字里你不僅可以看到伊斯坦布爾,甚至也可以聽到、聞到、觸摸到這座城市。書里隨處都有對建築和城市的點評,描寫細緻到你可以把這本書當成伊斯坦布爾旅行指南——但和旅行指南不一樣的是,帕慕克對伊斯坦布爾深深的眷戀滲透在這本書的每一頁,這種眷戀很容易就會沾染到讀者身上——通過他的眼睛,你會同他一樣,看到這座繁華不再的昔日帝國古都在現代和過去之間的掙扎、在東方和西方之間的焦慮,還有斜陽之下的美麗和憂傷。《摩托日記》| 拉美地區
《摩托日記:拉丁美洲遊記》 The Motorcycle Diariesn作者:切·格瓦拉 Che Guevara n首版時間:1993年n
最重要、最無可爭議的是,我們在這裡找到了美洲最強大的土著最純粹的一面——未受外來征服者文明的影響,城牆之間遍布有強大感召力的珍寶……有堡壘周圍壯麗的風光作為背景,尋夢人不禁在它的廢墟上徘徊。
寫這些日記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時,就已經離我們而去了。我,重新整理和潤色這些日記的人,早已不再是當年的那個我了。在「大寫的美洲」之上的漂泊之旅改變了我,其改變之深遠遠超乎我的想像。
推薦理由
1951 年年底,年輕的切·格瓦拉與朋友阿爾維托·格拉納多騎著「大力神II」摩托車開啟了環遊拉丁美洲的冒險之旅,他們從阿根廷出發,由南至北經過智利、秘魯、哥倫比亞,最後到達委內瑞拉。正如他本人所說,這次長途旅行改變了他的一生,促使這位醫學院學生棄醫從戎,成為日後古巴革命的核心人物、理想主義式的英雄人物。 在9個月的旅行中,他們穿越潘帕斯草原,翻過安第斯山脈,登上馬丘比丘,沿著亞馬遜河順流而下…… 你不僅可以跟隨切·格瓦拉的腳步,領略拉丁美洲的壯美風光;更可以通過對智利礦工、聖巴勃羅麻風村等的描寫,深入了解20世紀中期當地不公的社會狀況以及當地普通人苦難的生活。普羅旺斯三部曲 | 法國
攝影:窮游er @蔡景暉 拍攝於法國普羅旺斯
普羅旺斯三部曲 The Provence Trilogyn作者:彼得·梅爾 Peter Maylen《普羅旺斯的一年》A Year in Provence(1989年)n《永遠的普羅旺斯》Toujours Provence(1991年)n《重返普羅旺斯》Encore Provence(1992年)n
穿襪子這件事對我們來說,已經成為了遙遠的回憶。手錶躺在抽屜里也很久了,我發覺,憑著庭院中樹影的位置,我大致可以估算出時間。但至於今日何日,我就不大記得了,反正也不重要。我感覺自己快要變成安分守己、無欲無求的院中蔬菜了。
推薦理由
普羅旺斯這片土地天生自帶浪漫光環。除了大片薰衣草花田每年引得遊人如織外,各色小鎮也曾慰藉過梵高、畢加索,並成就了不少經典名作。而彼得·梅爾,一個厭倦了倫敦霧靄冬日和紐約高負荷工作的英國人,終於告別過去,攜愛妻和愛犬在普羅旺斯開啟了悠然自在的旅居時光。在異鄉人的筆下,普羅旺斯的民俗風尚被幽默、細緻地描述出來。這裡的生活節奏很慢,慢到不需要手錶,因為從來不會有人守時。吃飯可以算得上一天中的大事,一頓鄰里聚餐可以進行5、6個小時。他們的聽覺從未如此敏銳過,竟然可以聽到對面山坡獵槍亂彈齊發的聲音。他們勤奮學習法語,和天性散漫的工匠鬥智斗勇,在鑽研法國美食的道路上趣味無窮。
彼得·梅爾的普羅旺斯三部曲——《普羅旺斯的一年》、《永遠的普羅旺斯》及《重返普羅旺斯》將普羅旺斯山區人的日常生活以及複雜的法國美食呈現在讀者面前,每篇文章讀起來輕鬆有趣,足以讓你身未動,心已遠。——————————
最後,這是窮游錦囊編輯部的小夥伴們的聲音。十本書,十個人,他們各自選了一小段自己喜歡的文字,讀給大家聽。
來自十本旅行書的摘錄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n0396cv0386.html
最後,感謝所有編輯們的推薦,以及貢獻出自己的聲音...(我才不會說你們最喜歡哪個聲音就爆他/她的照呢...):P本文知乎首發於專欄:對世界上癮,未經許可嚴禁盜用或轉載。
歡迎關註:
知乎機構號:@窮游錦囊
知乎專欄:對世界上癮(國外) &錦繡山河走遍(國內)
窮游錦囊微信公眾號:qyerguide
下載有用、有趣、能救命的 「窮游錦囊App」,獲取全新的旅行靈感及實用的旅行指南。
推薦閱讀:
※不孤讀 | 一個人的精神盛宴,一群人的閱讀狂歡
※鎖匠
※9月優秀讀書筆記_林奈_《俗世奇人》
※我們一起來讀書和論文吧~
※《尋妖記·應帝王》:帝輦之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