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我錄音里的聲音怎麼那麼怪?

小友說:有人很喜歡錄自己唱的歌循環播放,但是對於另一些人來說,聽自己的聲音簡直像噩夢,他們到底在慌什麼呢?

大家可能不知道,友心人的小教務長著一張天生網紅臉,大眼睛,黑長直,卻天天帶口罩、帶帽子,拍照總是本能地擋住自己的臉。老闆keledoll總問她:「長得那麼好看,幹嘛要遮起來?」

攝於雲南大理

她總是說:我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拉到末尾看自拍~)。她害怕看見別人拍到的自己,正如她有一個朋友,聲音明明很正常,卻非常討厭聽到錄音里自己說話的聲音

今天,她想和大家分享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

我有一個朋友,很討厭聽自己的語音。

有一次,我跟這位朋友聊天,聊到彼此都感興趣的話題,越聊越激動,但是隨著話題越來越深入,她回復的速度也逐漸越來越慢,到最後,每次回復她都發過來一大串文字,我問她:「這麼長一段話你為什麼不直接發語音呢?」

她回答我說:「我寧願打一千字也不想發語音,聽到自己的錄音太恐怖了,簡直跟吃了屎一樣」。這樣一說,我才回想起來,我們認識將近10年,好像真的從來沒有聽過她用過手機社交軟體發語音,就連電話也是能免則免。

為了了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態,我特意去搜了一下這個問題,發現不單單是我的這位朋友,國內外一眾網友都表示極度討厭聽到自己的聲音........

「尷尬的渾身起雞皮疙瘩。」

「只要一聽到就會立馬關掉,太難聽了!」

「我一直都覺得自己的聲音低沉有磁性,直到我聽到了自己的錄音.......」

「這是我始終都無法克服的恐懼,只要一聽到自己的聲音就想立刻刪掉或逃開,太可怕了。」

揣著一顆對世間萬物有好奇的心,我默默點擊瀏覽器開始搜索文獻,並打開了(塵封多年的)教科書《心理學與生活》《社會心理學》,開始研究這個問題,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討厭聽自己的錄音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

1. 兩種聲音傳播路徑不一樣

錄下自己的聲音然後聽回放,是不是覺得那聲音既討厭又陌生

「錄音里的聲音聽起來跟我自己聽到的完全不一樣啊。」

咋回事呢?

這就要從聲音的傳播途徑說起了。聲音可以通過兩種途徑進入我們自己的耳中:一種是通過空氣,另一種是通過骨骼

第一種是比如聽別人說話時,通過空氣傳播的聲波引發鼓膜震動,經由三塊聽小骨傳到耳蝸,螺旋狀的耳蝸中充滿液體,可將這些震動轉化成神經衝動從而被大腦接收並加以解釋,形成聲音。

而我們平時所聽到的自己的聲音大部分是先通過骨骼傳播的。發聲後,聲音會通過我們的身體組織和骨骼傳播到大腦,波長更長的聲音,也就是所謂的低音,更容易穿過我們的身體組織到達耳朵,所以我們感覺自己「原本」的聲音比錄音里更有厚度也更豐富,而你的大腦則扮演一個「欺騙」自己的角色,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聽自己聲音的時候總會覺得更低沉更有「磁性」。

但殘酷的現實是,我們所發出的聲音頻率與錄音捕捉到的幾乎是一模一樣的,是我們的大腦騙了自己,而錄音機是誠實的。

2. 預期性焦慮(Anticipatory Anxiety):對陌生事物的焦慮

除了聽自己的聲音,還有很多人也不願意看見自己在別人鏡頭裡的照片、非擺拍的生活錄像等等。回想一下,當時是不是有一種打死都不願意承認,只想趕緊讓對方刪掉的感覺?

「卧槽這個醜八怪是誰?我明明是小仙女啊?!」

這是因為我們每天照鏡子,已經習慣於鏡中反射出的外表的各種特徵了——劉海是向左偏的,右臉頰上有幾顆痣,笑起來左邊有個小酒窩等等……

當我們看到自己的照片時,這些特徵都和我們大腦中所認為的不一樣,由此產生的陌生感會不自覺的讓自己感覺抗拒和焦慮,甚至恐懼。(當然也可能是因為你覺得照片中的人不如預期的自己美……)

這種感覺來源於我們對於熟悉事物的喜愛和對陌生事物的焦慮和排斥。

當一個陌生的東西出現時,大腦難以對它的未知屬性產生預測,從而產生一種自然而然的抗拒感,也就是心理學上的預期性焦慮

同樣,我們已經習慣於平時聽到的「自己的」聲音了,以至於聽到真實的「自己的聲音」時會覺得陌生,正是這種對陌生事物抗拒和焦慮的感覺,讓我們不自覺的討厭自己的聲音。

3. 自我服務偏差:這麼難聽的聲音怎麼可能是我的?

社會心理學領域最富挑戰而又證據確鑿的結論之一就是關於自我服務偏差的效力:

我們傾向於以有利於自身的方式來進行自我知覺,把好的結果歸因於自己,而把壞的結果歸因於其他。

社會心理學家 Epley 和 Whitchurch 在研究自我服務偏差在吸引力上的表現方式時,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實驗給人們呈現一系列臉孔:

1. 自己原本的臉

2. 自己經過變形的具有更吸引力的臉

3. 自己經過變形的具有更吸引力的臉

實驗發現:人們傾向將吸引力增強(更美)的面孔,而不是自己原本的臉,定義為自己真實的樣子。

相比別人隨手拍的照片,你是不是也已經把自拍里經過美白磨皮瘦臉的當作是自己真實的樣子啦?朋友圈的所有照片,是不是都要經過按部就班的美化才能發出去,生怕別人發現圖和圖之間的差距?

磨皮美白液化後簡直變了個種

這說明你很可能已經陷入吸引力的自我服務偏差了,然而可怕的是,別人看到的你,和後置鏡頭下的你是一樣的,鏡子和自拍里的你才是「假」的科科科(嚇得我趕緊打開 face u 壓壓驚)

同樣道理, 當你面對著兩種不同的來源於你自己的聲音時,一種是自己平時聽到的更低沉更有層次和磁性的聲音,另一種則是錄音中那個語音語調和自己一般無二卻沒有經過大腦自動修飾的聲音,你會更傾向認定那個「好聽」的聲音才是真實的,而錄音里的聲音則像被偷拍的照片一樣,要被一鍵永久刪除。

4. 焦點效應:如果別人聽到我這麼難聽的聲音一定會降低對我的印象吧

對有的人來說,微信語音就好比我們平時交流說話,只是一種工具,哪怕不好聽也無所謂,並不代表什麼,但對於另外一些人,語音代表著自己身上的某個部分(而且是不那麼「好」的某個部分),曝光以後就意味著將自己不那麼「好「的一面呈現給別人,這是讓人難以接受的

也許有的人會驚訝:「這也太誇張了,有必要這麼在乎別人的看法嗎?」

那你也許可以試著回想一下,當你臉上狂冒痘、衣服穿反、襪子上有個洞或者褲子上粘了東西的時候,是否常常會忍不住關注著自己的那個缺陷,並且認為別人也一定注意到了?

但其實,別人很可能都沒注意到。這就是焦點效應

焦點效應指的是,人們往往會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

當我們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發送出去的時候,由於焦點效應,我們會不自覺預測別人對於自己聲音的評價。

「我的聲音聽起來是怎麼樣的?他會不會覺得很難聽?」

「我說這句話的尾音卡了一下,聽起來怪怪的。」

「我的嗓音很渾濁,一點都不清亮,別人是不是也這樣覺得的?」

在網路自動存儲的功能下,有的人甚至會設想對方反覆聽自己的錄音的場景,更害怕別人因此而對自己留下不好的印象。

(別鬧了,別人根本不在乎好嗎?)

5. 害怕接受客觀真實的自己,可能和低自尊有關

心理學家班杜拉界定的「自尊」,指的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個體對整體性自我價值評價的判斷。它由很多因素所決定,包括我們的扮演的角色,我們所做的比較,我們的社會同一性,我們如何知覺別人對我們的評價,以及成功和失敗的經歷。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自尊,這是我們提升的動力,但是,自尊有時候也會給我們帶來困擾。

當一個人處於低自尊狀態的時候,會對情緒、認知上產生消極的影響,如:容易產生羞恥感、恐懼感、覺得自己丑、差、蠢、笨、害怕失敗、害怕他人評價等一系列的負面情緒。

害怕聽到自己的錄音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與低自尊有關,低自尊的人會更敏銳的覺察他人對自己的期望,當感覺到自己被藐視、拒絕或拋棄時(如:被別人說過自己的聲音難聽),就會覺得自己缺乏魅力,從而產生自責、放棄或迴避行為,拒絕再次向他人發送語音。

1. 習慣成自然: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多聽回放。習慣成自然,你終究會接受自己聲音的真實面目。這種心理策略被科學家稱為純粹接觸效應,原理是基於人們對於熟悉事物的偏愛

比如你在影視劇中看到一個長得不怎樣但演技精湛的演員(以黃渤為例會不會被打),但隨著劇情的推進,看著看著你就會發現:「誒,好像也沒有那麼丑了。」 就是這個理兒。

2. 通過專業訓練改變發聲: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與生俱來的聲音,不需要刻意去改變,但如果執意要改善它,也可以找專門的聲音診所、演講教練、話劇演員幫忙制定訓練計劃,通過專業的訓練,學會更健康、高效、出色的發聲方式,同時也提升你對自己說話的自信和掌控感。

當你說話或唱歌時,聲帶便會顫抖,然後將這種振動通過聲道到達喉嚨的後部。你所發出的聲音聽起來如何,取決於這一過程中每一個參與部分的狀況,包括聲道的形狀和長度,舌頭怎麼擺放,嘴唇張開的大小等等,通過改變發聲位置、口腔積極性和氣息訓練可以讓你的聲音變的洪亮和清澈。

3. 糾正大腦的偏見:

社會學家喬治 · 米德指出:與我們的自我概念有關的他人評價,並不是別人實際上如何評價我們,而是我們想像中他人如何評價我們

認定自己聲音難聽而抗拒發語音的人大部分並非聲音真的難聽,而是我們想像中覺得別人認為我們的聲音難聽,覺得自己長得丑的人大部分並非真的丑,而是別人可能會覺得自己丑。

有一句話是「他人即地獄」,但讓自己陷入地獄的人往往是我們自己。當你開始過度關注他人的評價時,他人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成了你自我懷疑的證據,人生短短几十年光景,不要畫地為牢,從現在開始糾正自己腦中的偏見,真正了解自己的所求和愛憎,真正開始從心底喜歡自己吧。

如果你有這樣一位朋友,也可以轉發本文給TA,並說:

我覺得你很好看。我覺得你聲音很好聽。

最重要的是,你是獨一無二的。(比心~)

photo from 圖片114網

互動:再下去簡直可以寫個"你討厭~"合集啦,比如我們還分析過為什麼你那麼討厭被微信長語音刷屏?為什麼我們討厭別人在身邊打電話?為什麼討厭自己的名字?

老友們,你們還討厭哪些事情?歡迎留言告訴我喲。

p.s.食物心理學將拖延到下周播出,盡情期待……

本文由友心人出品,轉載前請聯繫郵箱media@yoxinli.com

- To explore more -

我猜,你可能會喜歡

  • 為什麼你那麼討厭被微信長語音刷屏?

  • 你,討厭自己的名字嗎?

  • 為什麼我們討厭別人在身邊打電話?

作者:孟石三

一直很慢的腦洞少女;兼心理學愛好者

參考文獻:

David G. Myers & 人民郵電出版社, 中國. (2016). 社會心理學(第11版).

Richard J. Gerrig; Philip G. Zimbardo & 人民郵電出版社, 中國. (2016). 心理學與生活(第19版).

Zuckerman, Ezra W.; Jost, John T. (2001). "What Makes You Think Youre so Popular? Self-Evaluation Maintenance and the Subjective Side of the Friendship Paradox".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64(3): 207–223.


推薦閱讀:

054 人性模型——創造力因子
如何評價春風十里不如你裡面的妖刀?
姑娘,你壓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自卑
懷孕不僅需要醫學知識,也需要心理上的支持

TAG:心理 | 心理学 | 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