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無聊的小米 6 發布會,對小米來說卻是一件好事。
小米需要用小米 6 去彌合的,就是這種「吹得很響」和「賣得很好」之間的鴻溝。
地位上,這場小米 6 的發布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無論是發布前在整個科技數碼圈裡的一波波預熱,還是其本身對產品講述的細緻程度。從我的角度看過去,這或許是從去年到現在,小米最重要的一場發布會。
特別是當輿論對小米的唱衰之聲越來越盛,數據上的出貨量也明顯乏力的 2016 年過去之後,如何在 2017 年的開篇拿出一款能足夠力挽狂瀾的機器,成了小米在這場發布會上要做的一件事情。
但小米 6 的發布會,無疑是從小米公司成立到今天,最無聊的一場發布會,至少之一。發布會前小米市場部門調動各種 KOL 進行近乎癲狂的預熱,最能充分說明這一點。小米 6 不是小米 MIX 那種自帶超強話題光環的手機,但看完發布會之後,我認為小米 6 很可能會成為小米在 2017 年,用以自救的一劑良藥。
小米在乎「設計獎」,但不在乎「設計」。
發布會開始的第一件事,雷總先是炫耀了小米在紅點和 iF 設計獎上的累累戰功。
我並不是否認米家智能檯燈在設計上的優秀,事實上我自己也買了這款產品,我認為它從各個方面來說都非常不錯。我沒有見過米家滑板車的實物,但我相信紅點設計獎的「best of the best」能夠證明其在設計上的成功。
但如果你去縱觀小米的整個產品生態,把這家公司的所有產品,所有用來宣傳產品的材料,那些一切應當被設計的細節放在一起看,你就會發現,小米這家公司的設計有一種讓人難以理解的不協調感。
就像喬布斯所理解的設計,"Design is not how it looks like and feels like. Its how it works.",我也認為設計,特別是產品的設計,應當著眼於用戶使用它的方式。
然而在小米公司的眾多產品上,設計元素被隨意地使用,同品類的不同產品看起來根本不像是一個公司做出來的。在不同款的手機上,用戶在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感知,使用著這些手機。指紋一下前置一下後置,一下配備 3D Press,一下又直接拿掉,紅外模塊以及對應的萬能遙控一下有一下無。
我實在無法認同,有著這樣做法的公司,是一個「在乎設計」的公司。
所以你也可以從雷總講述那些獲得設計獎得小米產品的方式看出來,雷總喜歡強調這些獎有多麼難得,在多少件作品裡,多少件獲得了普通獎,多少件獲得了金獎。而非評委對小米的那一款產品的評價,或小米獲獎的那一款產品他引以為豪的設計點。
這恰恰是小米,「把設計當體育競賽搞」的證明之一。小米會花錢雇優秀的設計師來做產品,花錢請 Phillip Stark 這樣的人來給自己的產品「開光」,小米能夠做出具有優秀設計的產品。但設計對於小米的優先順序是非常非常低的,小米可以為了幾乎任何事情,犧牲掉設計。
在可預見的未來里,我們仍然無法把「小米產品」和「優秀設計」這兩個詞划上等號,小米也不是一個「在乎設計」的公司。
這是外觀上改變最小的一代小米手機。
從第一代小米手機開始,每一代小米手機的「正作」都有著徹底顛覆前者的外觀變化,幾乎是每一代換一個材質,換一個大致的整體外形。到了小米 6,這個腳步終於停下來,或者說至少緩下來了。
小米 6 相對與小米 5,在外觀工藝上沒有多少徹底的改變,仍然是前後玻璃+金屬中框的形式(外加一個陶瓷版),只是跟進地做到了前面板曲面玻璃,把鋁合金中框換成了不鏽鋼,手感上跟小米 5 的差別,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可能很多對小米 6 有著期待的人會覺得失望,但我卻認為,這恰恰是小米作為一個手機廠商,終於走上正軌的一個標誌。
作為手機廠商,你塑造品牌的最重要途徑,就是做出有品牌辨識度的產品。當然你需要在時間往前,技術發展的這個過程中,不斷地調整產品發展的方向,不斷地給自己的產品做「補完計劃」,但具備一定的辨識度是非常重要的。
優秀的手機廠商,不僅僅要讓人們能夠一眼辨識出你產品的屬性,還要讓人們能夠一定程度上想像到你理想中產品在未來的終極形態,這才是設計與品牌融為一體的好廠商。
小米 6 或許在今天,還不能讓我們一眼從它辨識出,這是小米手機,但它至少預示了這樣一個開始,或許小米在幾乎嘗試過所有的材質,形態之後,要定在這樣一條他們所認為最理想的道路上了。
小米 6 跟進了 iPhone 7 的幾項更新,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雙攝、防水、取消 3.5mm 耳機孔、不可按壓指紋、聽筒揚聲器,小米 6 在幾乎一半的內容上再現了 iPhone 7 的更新。
這當然一點都不令人意外,跟隨 iPhone 是整個智能手機行業持續了好多年的事實。但我比較在意的是,小米的這種跟隨,背後的驅動力是什麼?
是因為蘋果在這些事情上確實做得很好嗎,值得小米去學習嗎?或者說即使蘋果做好了,這些事情放在小米 6 身上,是最好的結局嗎?
不可按壓的超聲波指紋在小米 5s 被吐槽得足夠多了。即使有著 TapTic Engine,可以相對更好地模擬按壓時震動手感的 iPhone 7 也遭到了很多人不同程度的不理解,可按壓的指紋在小米 6 上真的是一個更差的選擇嗎?
取消 3.5mm 耳機孔,如果是為了防水而做,三星那種方案真的是小米做不出來的嗎?這件事在 iPhone 7 上可是實打實地被瘋狂嫌鄙,這也同樣是在蘋果提供了 AirPods 這樣一個之後備受好評的解決方案的前提下哦。如果說庫克還試著去解釋,他們想要一個無線的未來,想要更一體化的機身,想要防水,應當鼓起勇氣去除掉這個東西,雷總對於這件事的解釋呢?
這樣的事情發生一件,或許我還不會注意到,但兩次出現,在 iPhone 7 上並沒有被證明成功或有著其他預設條件的產品功能變更,小米直接膚淺地將其移植到自己的最新產品上。加上這 5 項跟 iPhone 7 相同的功能更新,讓我不得不懷疑,小米這樣做產品的驅動力,到底是「不得不這樣做」,還是在開產品會的時候被這句話支配了大腦呢?
「反正 iPhone 是這樣的,我們這樣肯定不會出問題啦。到時候還能跟大家說,這個跟最新的蘋果手機一樣噢。(笑)」
放棄了 1999,才讓我看到小米好好賣手機的誠意。
我對小米的不滿之處,有一半來自它做的一系列在我看來「辣眼睛」的營銷,一半則是來自它賣期貨的「耍猴銷售」。
在小米的第七年,小米 6 終於打破了小米希望一直堅持下去的 1999 定價策略。
雖然我並不是小米手機的目標群體,但我認為如果 2499 起的價格,能讓小米 6 在發布後的短時間內就開始正常地鋪貨,讓想買到它的消費者都能順利地買到它,這無疑是小米邁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小米從最初用以博眼球的方式就是以讓人難以置信的低價,拿出一套讓人難以置信的配置,然後半年後再開始真正地賣。
這種模式造就了小米的成功,也同時造就了它在今天面對的這一系列問題,品牌上的、供應上的、銷售上的……
在去年的銷售成績近乎慘敗之後,小米能終於定下這個決心,開始以平等的姿態面對消費者,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沒現貨這件事恐怕也並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小米 6 很可能仍然沒有想像的那麼好買。但這樣一個姿態,至少證明小米已經開始正視這個問題了。而未來這件事到底能不能解決,能做到怎麼樣,是我比較期待去看的。
總結
去年的 MIX,其實我對其的態度是很消極的。且不論全面屏這個東西,是否有真正改變我們使用智能手機的方式。MIX 在體驗上犧牲了太多東西,在供應上更是只能打出「概念手機」的名頭,只為獲得輿論的一片驚訝。如果小米一直醉心於 MIX 在輿論上獲得的吹捧,對它們來說反而是不好的一件事。
而同時你又可以看到這股風氣在國內,正在流行起來,各種 AI、超級快衝、超級鏡頭,各種沒法量產,甚至還停留在工程機,技術原型階段的東西,被廠商拿出來當作炫耀的資本。而它們真正在市場上的表現,卻與這些「黑科技」毫無關係。
而小米需要用小米 6 去彌合的,就是這種「吹得很響」和「賣得很好」之間的鴻溝。
從對小米的很多做法深惡痛絕,到開始發現小米有的的確確做的很好的產品,甚至我自己會去買的這個過程里,我堅持認為,小米如何脫下自己那身妖魔化的外衣,開始走向一個運營正常化的公司,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小米 6 具體的測試結果還需要時間才能出爐,但我相信它綜合表現一定不會是很差的手機。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會是小米朝著腳踏實地地賣好產品這條路,走出的重要一步。這是我樂於看到的。
以上。
推薦閱讀:
※通信業的明日之星——網路虛擬化
※《末日簡史》
※哪一瞬間讓你真的感覺到科技改變生活?
TAG: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