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沒人告訴我,談戀愛也講究放養

作者:爪賽賽

前幾日和哲學系的好友Beckie閑聊天。剛剛安慰完男友,順便回顧了一下自己的歷任,Beckie有了如下感慨:

每天看著他們就覺得,這麼簡單的事為啥想不明白呢?然後就開始給對方做思想工作,讓他們重新感受到被愛、被需要,情感與智商的雙重付出。從前這件事好像還有點興奮感,現在就感覺真沒意思。」

她將自己整個戀愛史,描述為「不斷地拯救男性」。

拯救這兩個字可能有點太過嚴重。在英美流行文化中,有一個更貼切的詞專門用來描述這種傾向,叫做「修補者(the fixer)」。

1、為什麼女性更容易成為修補者?

修補者也是分等級的:Beckie這樣的「免費心理醫生型」還不算嚴重,有些修補者不僅要給予情感關懷,還會對伴侶的日常生活大包大攬。

但無論是什麼段位的修補者,有一點是共通的:他們在意這段感情,並願意付出大量努力維護它的穩定。

大多數時間裡,我們聽說的都是女生抱怨多,男生都在解決問題。但今天為什麼要說,修補者中女性比例更高?

這首先是進化派心理學的一個基礎理論:按照繁衍後代的性別分工,男性負責播種,越廣越好,對於維持一段關係興趣不大;女性負責把孩子養大,這需要有持續的資源補給,所以會更加期待一段穩定的關係。

對於「我們都是DNA的奴隸」的說辭,我自己向來半信半疑;但我的確能感受到,女生似乎更害怕一段感情走向失敗。

那排開DNA層面,這種恐慌和應對機制還來自哪裡呢?

波伏娃、伍爾芙們會告訴我們,除了扮演好「家中天使」,女性長久以來也沒被分配到別的任務;

當代知名心理學家謝利·E·泰勒(Shelley E.Taylor)則在2000年時提出,遭遇威脅時,相較於男性的「戰鬥或逃跑」心理機制,女性更傾向於採用「結盟與友好」這個框架。在泰勒看來,把事情修補好,是一種母性本能。

換言之,感情中男女都會抱怨。只不過女性解決問題的動力,會比男性強一丟丟。

2、但修補者無意識的居高臨下,卻會成為感情關係的最大殺手

修補者或多或少都有點「彌賽亞情結」:彌撒亞是基督教中的救世主,而彌賽亞情結患者常感覺整個世界都壓在了自己身上,我必須帶領大家走出困境。

聽上去有點神經病是吧?那我們落實到實際的感情交往中:

你是否曾因考慮到對方的經濟狀況,總是替兩人買單?

你是否曾因為覺得對方家裡亂糟糟,主動幫TA收拾?

你是否曾出於好意,托關係幫他確認了一份工作?

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現在這位飽受抑鬱症折磨的猶太小哥已經回國治療,再也不要理我了。

彌賽亞情結本身很複雜,大多是時候和自以為是沒什麼關係。恰恰相反,彌賽亞情結經常是自卑感作祟,覺得自己本身不值得被喜歡,只有通過不斷做事,才能得到別人的喜愛。

暫且不論這種自卑情緒的不合理,那大家走入一段感情關係,多多少少都會抱著能夠藉助對方的讚賞、讓自己更加喜歡自己的期望。「修補者」出於好心幫這幫那,總會有那麼一兩件事戳到被修補者的自卑之處。當這種被激發出的自我厭惡累積到一定程度,感情沒有理由不分崩離析。

3、我們能做的是給予支持,不是給出解法

當然了,不是每一個修補者的感情都會走到無法挽回的那一步,但是挫敗感是不可避免的。

為什麼會有挫敗感?

一種可能是,面對問題,修補者習慣性直接給出解法,可這是在做無用功。

老實說,我們真的生活在一個對情緒討論極不充分的大環境之中。這導致了每個人身邊都充滿了各種趕鴨子上架的解決方案:被劈腿了?那趕緊分手啊!覺得孤獨?那出去和人社交啊!一直想不開?那想開點啊!

但是這些具體解法,真的需要別人告訴我們嗎?

大多數的個體麻煩,看上去很簡單,真正艱難的是背後的情緒掙扎。情緒掙扎往往是回溯性的,與每個個體的成長經歷與成長體驗直接掛鉤。換言之,眼前的問題是次要的,它讓我想起了哪些童年不堪才是關鍵。

所以相較於直接給出通用解法,拿出精力來想想眼前的問題勾起了TA哪些不安,並給予精神支持,才是對症下藥。男生不是有這麼一條感情聖經嗎?「當女生向你抱怨時,不是向你求解,而只是求安慰。」其實這件事上,男女都一樣。

Beckie自己是很懂這些的,她總能找到辦法讓男友重新開心起來。但她依然會有強烈的疲倦感,這又是為什麼呢?

沒有啥為什麼。

談個戀愛,就是很累人的呀。

—END—

K計劃是一項情緒重塑計劃。

比起全人類,我們更關心你的情緒

更多詳情,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K計划行動組

推薦閱讀:

你是怎麼和分手半年以上的前任複合的?
放下一個人,是怎樣的體驗?
女朋友有家族遺傳病,學醫的父母不同意我們結婚怎麼辦?
久別重逢後、讓你最感動暖心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
如果一個你很愛的男人讓你放棄自己的孩子和他在一起!你會怎樣做?

TAG:恋爱 | 感情 | 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