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麼叫「超級唐詩」嗎?

文 | 行之

唐詩,是一個說起來就充滿了中國古典韻味的詞。據記載,整個唐朝有名有姓的詩人達2536人。粗略估算,瀟洒馳入文學史的,約有百人左右。

經典的唐詩太多了。這次聊聊其中幾首「超級唐詩」。

其一,張若虛的《春江花夜月》。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春江花月夜》素有「孤篇蓋全唐」的美譽,說「蓋全唐」多少有點鼓吹的成分,但也絕不是浪得虛名。這首詩屬於典型的「文采型」詩。可以理解為,文筆的巔峰。

整首詩意境空明,章法奇崛。三十六行詩,共分九組,四句一組,一組四韻,交疊轉韻。整體變化萬千,又一氣呵成。

有句有篇。隨便截幾句出來都是千古絕唱的好句子。整體讀來,又氣韻無窮。

儘管這首的詩的主題並不算深刻,抒情稍顯鋪陳,但妙就妙在章法和文筆一流,你甚至可以忽視它的主題,單純來享受它的氣質與美感。

當文筆發揮到極致,即便再單薄的主題也變得熠熠生輝。當然算超級唐詩。

其二,金昌緒的《春怨》。

打起黃鶯兒

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

不得到遼西

金昌緒絕算不上什麼有名的詩人,《春怨》是他現今僅存的一首唐詩。但也足夠了。

這首詩很容易讓人忽視或低估。論文理,氣象,風骨,初看並未有什麼過人之處。要細看。

這首詩的玄機,是兩大關鍵詞,一是「懸疑」,二是「四兩撥千斤」。

先說它外在的「懸疑」,從詩句上作分析,第一句「打起黃鶯兒」就帶出讀者疑問,為什麼要趕走落在樹枝上的黃鶯?這是懸疑。

「莫教枝上啼」,這是對上一個問題進行解答,意思是:因為我不允許黃鶯在枝頭啼叫。這又帶出下一個問題,為什麼不要它啼叫?

「啼時驚妾夢」,這又是對上一個問題進行解答:因為它啼叫了會驚擾我的美夢。但隨之而來,下一問題又出現了,為什麼會怕它驚擾你的美夢呢?

「不得到遼西」,這則對上一句進行了解答:因為我要在夢裡去遼西看我征戰的夫君啊,被黃鶯吵醒了,我就做不成夢,到不了遼西了呀!

這是這首詩外在結構的縝密精巧之處。通篇懸疑,一環扣一環,1句引出問題,2句解答1句,同時又引出下一個問題,3句解答2句的問題,再同時引出下一個問題。最後,4句來徹底解開謎題。

再說它內在的「四兩撥千斤」。縱觀全詩,是在極力表達「厭戰」主題。「厭戰」這一主題關係到社會民生,時代動亂,是大格局。

唐詩慣以「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樣的史詩般的大情懷切入。

但這首詩卻是從一個春閨婦女極日常的一個生活細節「打起黃鶯兒」入手,全篇不見大氣魄,卻幽微深發,以小細節撬動大格局,猶如四兩撥千斤之力。

懸疑是外力,四兩撥千斤是內力。內外兼修的謀篇布局,使得這麼一首極短的小詩充滿無窮張力。

全詩如絕世感手,雖貌不驚人,但彈指間技壓群雄。超級唐詩,當之無愧。

其三,張繼的《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此詩寫得有景有情有聲有色,冷暖、動靜、明暗,移情,視聽,聯想,方方面面契合人物心情,人景合一,境界清遠,明明是寫凄苦之情,卻寫出了禪一般的況味。

其「姑蘇城外寒山寺」一句寫得不緊不慢,不露聲色,緊接一句「夜半鐘聲到客船」,既是聽覺流動,亦是視覺流動,更是思維、情緒的流動。一個「到」字,靈氣逼人。

全詩單論每一句,每一字都不起眼,但連貫起來,渾然天成,妙入毫顛。

它讓人在不同的年齡,情緒階段讀起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但無論何時讀,都不會膩。

唐詩的藝術巔峰,永遠的超級唐詩。

其四,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小學生入門級的唐詩。四句二十八個字,看起來平平淡淡,沒有明顯的主題,觀念,情緒。當然不是真的沒有,只是藏得巧而深。

它的強大,是僅僅用二十八字就幾乎包括了中文體系里人們能夠想到的所有創作元素。

這二十八個字里包括了視覺、聽覺,時間、空間;動物、植物,風景、建築、工具;靜態、動態;顏色、數字、方位;縱、橫,停、留,迎、送;實數、虛數;近視圖、遠視圖、仰視圖、平視圖、俯視圖。光我能夠列舉的元素就達二十餘種。

如果把一首詩比喻為一部機器,那文字中的每種元素就相當於不同的零件。要了解一部機器,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全部拆開,熟悉它的每一個零件。同理,詩也是如此。如果把杜甫這首《絕句》全部拆開,可以看到這些零件:

視覺:黃鸝,翠柳,白鷺,青天;窗,嶺,雪;門,江,船

聽覺:兩個黃鸝鳴翠柳(鳴為聽覺接受到的信息)

時間:千秋

空間:萬里

動物:鸝、鷺

植物:柳

風景:天、嶺、江

建築:門

工具:船

靜態:窗含西嶺千秋雪(畫面呈現是靜態)

動態:一行白鷺上青天(畫面呈現是動態)

顏色:黃、翠、白、青

數字:兩、一、千、萬

方位:西、東

縱:一行白鷺上青天(一行白鷺往天上飛,上下排列,是為縱圖)

橫:兩個黃鸝鳴翠柳(兩個黃鸝一起站在枝頭鳴叫,左右排列,是為橫圖)

停:門泊東吳萬里船(泊代表了停)

走:門泊東吳萬里船(萬里船暗示了船的來往,隱藏有走的意思)

迎:門泊東吳萬里船(門字當前,可理解為門前的人經常迎來船舶)

送:門泊東吳萬里船(萬里船置後,可理解為門前的人經常送走船舶)

實數:兩個黃鸝、一行白鷺(數字為實寫)

虛數:千秋雪、萬里船(千秋和萬里都是虛數)

近視圖:兩個黃鸝鳴翠柳(此為近視圖,能看清黃鸝,說明觀看必定不遠)

遠視圖、仰視圖:一行白鷺上青天(看整行白鷺飛上青天,說明是遠看和仰視)

平視圖:窗含西嶺千秋雪(透過窗戶看到遠處山嶺,說明是平視的角度)

俯視圖:門泊東吳萬里船(能一眼望盡江山船帆來去,只能是高空俯視圖)

這首詩雖然寫得簡單平實,但是囊括元素之多,格局之大,獨步天下。每句細分開來,都隱藏多種元素的獨立與勾連。甚至最後兩句完全是交疊融合的。

「窗含西嶺千秋雪」既表達空間概念,但又涵蓋了時間概念。

而「門泊東吳萬里船」既表達時間概念,也涵蓋了空間概念。

這種時間和空間概念的相互滲透,看起來毫不衝突,也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

如果只是元素的高妙嵌入,這首《絕句》還不夠成為絕唱。畫龍點睛的是,杜甫還在這首詩中輸出了自己隱性的觀點和情緒。

以「門泊東吳萬里船」結合當時的「安史之亂」時代背景來看,不妨試著這樣理解杜甫心理活動:

現在船舶都能夠通行,做生意的人可以往來,一切富有生機,看來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天下就快要平定了吧。

全詩用杜甫第一人稱式的視覺為切入點,像是一台移動的攝像機,時而遠景,時而近景,時而長鏡頭,時而俯拍。節奏明快,描寫從容,透露著他當時閑適,充滿憧憬的心態。

有了觀點和情緒,詩的元素就富有了生命力。杜甫的觀點和情緒就像是隱形的膠水,將一切元素完美的粘合在一起。一代詩聖,就是這樣隨筆一擲,響徹千古。

所謂大巧若拙,就是這等功夫。

絕對的超級唐詩。


推薦閱讀:

面對這個荒誕的世界,還能說點什麼呢?
張志和的《漁歌子》,究竟好在哪兒?
駱賓王 之 出道即是高峰,他的璀璨的童年
唐詩宋詞與我
李商隱,一支被嚴重低估的文化股票

TAG:唐诗 | 诗词鉴赏 | 杜甫 |